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玄德

作者:御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三百六十四 是要分裂古文学派吗?

书名:玄德 作者:御炎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00

董卓领兵北上的档口,周慎正率军在闻喜县和白波黄巾军对峙,不能取胜。

董卓领着自己的本部兵马和一部分雒阳兵马抵达战场之后,不急着靠近,派人侦查了一番白波军的状况之后,对白波军有了一些了解。

随后,董卓召来女婿牛辅、亲族董越、部下段煨等人一起商议战事,商讨出了一些想法,随后领兵徐徐靠近战场。

白波军方面,郭太得知有汉军支援抵达了战场,颇为忧虑,便派遣部下杨奉领兵截击汉军援军,董卓遣女婿牛辅出战,两军大战,杨奉不敌,溃退,于是郭太所部侧翼被董卓威胁了。

郭太得知以后,责备了杨奉,为避免战局不利,又让部下韩暹领兵阻挡董卓,自己则加速攻打闻喜县城,试图以此奠定胜局。

不过韩暹也没能阻挡董卓。

他挡住了牛辅,挫败了牛辅的进攻,却没能挡住董卓亲自领兵出击。

董卓身经百战,十分悍勇,统领军队亲自冲击韩暹的军阵,于是韩暹战败了,白波军的军心被动摇,战局崩坏。

郭太十分生气,想要斩了韩暹稳定军心,被众人劝下。

不管怎么说,这一战是无法继续下去了,郭太被迫撤军,让杨奉、韩暹领兵断后以将功折罪。

董卓考虑到求稳的战略要求,没有追击,只是安营扎寨,派人联系城内的周慎。

董卓对周慎没什么好感,周慎对董卓当然也没有好感,想到自己去见董卓的话肯定会被嘲讽,周慎就决定不去见董卓。

他把自己的印绶交给袁绍,让袁绍代替自己去见董卓,自己找了个空档带着部下亲卫直接润了。

他可不想面见董卓之后被董卓嘲讽,他也不认为董卓有嘲讽他的资格,所以直接润了,赶快回雒阳走关系,争取能捞个比较好的下场。

面对周慎不讲武德的行为,袁绍无奈,只能自己带着周慎的印绶去拜见董卓,把事情和董卓说了一下。

董卓对举主的家族子弟还是比较客气的,对袁绍和颜悦色,对周慎则是相当痛恨,当场写奏表参奏周慎不懂礼仪,擅离职守,要治他的罪。

他主张罢黜周慎的职位,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然后董卓进入闻喜县城,重新布置防务,又派人去侦察白波军的状况,为下一阶段的作战进行准备。

他现在领着并州刺史的职责,但要是不能进入并州,又算什么并州刺史呢?

董卓击退白波军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朝廷,刘宏得知前线获胜,心情终于好了一点,下令嘉奖董卓,同时他又得到了董卓的表奏,言及前将军周慎擅离职守的事情。

刘宏本来就对周慎不满意,现在又因为周慎擅离职守的事情而生气,于是立刻下令以此问罪周慎,让周慎失去前将军的职位,在雒阳府中反省过失。

倒霉的周慎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前途奔走,就失去了职位,成为白身。

袁隗得知董卓初战得胜的消息之后,比较满意,又对目前基本上是袁家势力主导前线战事的情况比较满意,颇为兴奋,于是在之后的一两次古文学派内部会议上对卢植进行了冷嘲热讽。

当时,卢植顺应学派内部的一些声音,表示愿意继续推动古文学派的经典取代今文学派经典的议程。

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卢植主要是希望采用温和一些的手段来推动这个进程,希望用辩经、文斗的方式来取代今文学派,而不要把恶性争斗引入朝堂。

卢植认为当前朝堂的局面已经经不起又一次的今古文大乱斗了,当年决战太学之巅的那场战斗太过于激烈,影响太大,不再适合复刻了。

当今天下叛乱此起彼伏,朝堂需要集中资源对付这些叛乱,以确保汉家山河不变,所以大家应该稍微冷静一点,自我约束,以国事为重,尽量不要让政治斗争危害国家局面。

但是卢植的这个想法被袁隗嘲讽了。

袁隗认为卢植实在是有点软弱、天真,今文学派掌控利益那么多年,真要能温和的取胜,何必等到现在?

就是因为不能温和的取胜,所以才必须要经过之前那段激烈的大乱斗,才能把公羊春秋给取代了,结果你现在居然想要走温和路线?

这不是走回头路吗?

你卢子干堂堂太尉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子干,眼下今文学派没有领袖,杨赐病死,杨彪守孝,皇甫嵩被斩,正是吾辈取而代之的好机会,你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伱难道不觉得这正是吾辈的大好时机吗?”

袁隗一脸诧异地看着卢植。

卢植也一脸诧异地看着袁隗,耳畔忽然响起了马日磾曾对他说过的话。

他不由自主地寻找马日磾的身影,看了一圈没看到,这才想起来马日磾最近生病了,一直都在养病,没来参加会议。

他想了想,摇了摇头。

马日磾说的不错,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知道袁隗素来的行事风格和在政治场上的名声,只是他实在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掀起争斗。

雒阳朝廷经不起再一次的大乱斗了,再来一次,并州贼匪可能真的要打过黄河直取雒阳了。

于是他耐着性子劝说袁隗。

“次阳,这不是取而代之的问题,而是当下,战乱频发,天下不稳,不是吾辈奋起的好时机,若要奋起,可以等局势平稳之后再行奋起,不必急于这一时,否则大军在外征战,吾辈在内征战,影响了大军平叛,可如何是好?”

袁隗笑了笑。

他一早算准了卢植的性子,知道卢植是个还有点底线的人,在雒阳朝廷的高官群体里,甚至能算是个好人。

寻常时节,这点底线会成为卢植扬名立万的阶梯,但是混乱时节,底线会成为卢植致命的缺点。

因为你卢子干有底线,我袁次阳可没有底线。

“子干,我知道你一心为国,大公无私,但是你这样做,未免对其他人不太好,你《左氏春秋》的确已经成功取代今文学派了,但是除了《左氏春秋》以外,其他经典可还没有成功成为官学啊,你怎么能就此停下脚步,什么都不去做了呢?”

袁隗这句话说出来,卢植和在场的一些明白人就意识到情况不妙了。

这袁隗,是要干什么?

是要分裂古文学派吗?

不能说袁隗的说法有问题,不能说袁隗做错了什么。

因为当年的确是集大家整个古文学派的力量对付今文学派,然后成功把最有希望的《左氏春秋》给推入了官学序列,取代了公羊春秋。

这不单单是左氏春秋传承家族的努力,也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这份功劳是大家的。

而且当时,古文学派也定下了伟大的目标,发誓要把其他的经典也都给推入官学,消灭今文经典,用古文经典取而代之。

不谈至关重要的《周官礼》,还有《毛诗》,还有《古文尚书》,还有《费氏易》,这也是一大家子一大家子都在眼巴巴的盯着呢。

你左氏春秋的七大家族的确是爽了,那我们呢?

我们可没地儿爽去。

我们还眼巴巴地指着你们《左氏春秋》的七大家族给点力,带着老兄弟们一起进入官学序列呢,这是你们当初答应的,现在难道想反悔?

你们在前台吃香的喝辣的,就让我们在后面喝西北风?

不好吧?

感受到了诸多不善的眼神的注视,卢植意识到大事不好,可能要出问题。

当前这个局势下,如果再强推一波今古文之争,掀起一波斗争的潮流,今文学派的抵抗力度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强,古文学派得手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问题在于,眼下是战争时期。

大战尚未停息,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的官员都有为战争而办事的官员,如果因为今古文之争再起使得他们无法配合办事,以至于前线局势崩坏,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卢植十分严肃的把这件事情的严肃后果告诉了袁隗。

“学派的目标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前局势下,如果战乱再起,对于大汉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河东离雒阳太近,不能有失!

当前如果再起争斗,前线一定会出问题,到时候并州贼匪趁势而起,威胁雒阳,惊扰天子,这个罪责,你我谁都担当不起!

这件事情一定要做,一定会做,但是应该是等战事结束以后可以推进,而绝不是现在!现在!朝廷需要安稳!”

袁隗却只有冷笑。

你要安稳?

我却不要。

————————————

PS:没有PS。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