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作者:明君在位悍臣满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一章 上疏以考成天下修士

书名: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作者:明君在位悍臣满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乾清宫。

张居正于群臣之首,手持象笏再拜:“臣有奏。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功绩。”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使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

......

洋洋洒洒一大片文章,张居正其实只说了一句话。

那就是如何将事情落到实处,唯考成也。

不仅是六部,五府,乃至于地方,甚至于六科,都察院,皆可考。

给官吏们定绩效,事情完成的如何,该赏就赏,该罚就罚。

张居正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什么场面没见过,这些修士和官僚们的操守德行,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那些歪门邪道,贪污伎俩,他什么不知道。

诸如嘉靖四十四年的士绅优免条例,将一切寄托于现实的奢靡,管我死后洪水滔天。

这是对苍生血泪数十载的背叛。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却又如此残忍。

但终于,从嘉靖四十年的黑暗日子终于过去了。

彼时的万念俱灰,犹豫,绝望,彷徨,一去不复返。

张居正现如今高举帝旗,开始对这些背叛者清算。

这些人以为现在跟着嘉靖回来了,就可以将一切放过去了?

话音落毕。

殿中陷入了沉默。

这沉默震耳欲聋。

朱翊钧一眼望去,这里面除了张居正,其实有几人同意呢,祂已经可以听见这些人对张居正的诽谤了。

当了官还要考成,这官不是白做了吗?

修炼了还要考成,这仙不是白修了?

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

死后到了天界,上有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下有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更显森严啊。

朱翊钧缓缓点头:“张先生所言正是,当今之世,穷则变,变则通。”

“若满腹诗书,却不知家国为何物,不明是非,岂不令人惋惜。此事由张先生一言而绝,你们要实心用事,具体情况酌情商议。”

“朕会在天上时时看顾尔等,切记切记。”

现在。

该给家里的士大夫们,以及士绅豪右们上上强度了。

众人不自觉感到胆寒。

皇帝亲自下场为其站台,甚至亲力亲为的监督。

他们以为徐阶之事是一个结束。

却不曾想到这只是一个开胃菜。

“先生,且放手去做吧。”朱翊钧一步步走下玉阶,将张居正扶起。

皇帝已经提出来纲领,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将政策施行下去,那就是实践的问题了,皇帝只需要监督即可。

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主要问题就在如何用人。

张居正心满意足,抚着长髯,神色内敛,几乎看不出喜怒:“陛下圣明。”

但其他几位就不那么愉快了。

变法于当下的情势,是可变可不变。

毕竟,死后的归宿都是一样的。

逍遥快活的活一辈子,也是魂归金座。至于腐化的危险,那是小民的问题,非要讨嫌,没事找事,这不是得罪人吗?

朱翊钧看向左右,再次说道:“张先生和高先生留下,其他人下去,朕有要事交待。”

“臣等告退。”众人再也按捺不住,当即说道。

随着乾清宫内逐渐空旷,朱翊钧转头看向高拱:“高先生,欲往何处?”

高拱干脆说道:“老臣打算先行归家自省,修书讲学,待明年,再游览天下。”

朱翊钧点点头,转而说道:“修书啊,朕这里倒有个去处,高先生想必会感兴趣。”

“陛下慈悲,若如此,臣愿往。”高拱浑然未觉其中深意,当即答应下来,反正修炼至丹境,有的是消磨时光的法子,但志同道合之人,却难寻。

张居正抬眼望天,只当看不见。

高肃卿啊高肃卿,这可是你自找的。

朱翊钧最后怜悯的说道:“先生先回新郑归家团圆,以后浪迹天涯,可就不好相见了。”

高拱拿着皇帝赐予的玫瑰念珠,感受到里面沉甸甸的纯粹灵能,神情激动。

朱翊钧笑着送走了高拱,最后转而看向张居正:“张先生,蓝道长想必已经和你通过信了吧。”

有些事情不查还好,一查就要出事。

张居正知道蓝道行从宫里查账,最后一路查到了山东,他立即说道:“若只是往山东一行,倒也无妨,正好震慑肖小。”

和先前悄无声息的抵达松江不同。

这次去山东反倒打不起来。

“要蓝道长大张旗鼓的去。”朱翊钧交待道。

张居正了然,就是携大胜之威,借皇帝的东风,去压:“臣明白。”

“还有,你这个考成法很好,但不可操之过急。待明年,朕给你足够的人手。”朱翊钧只需要一点时间。

用士大夫来查士大夫,怎么可能查的干净呢?

不过是自罚三杯,事情全浮在表面上了。

张居正没有反驳,他知道,皇帝对士大夫们不信任,但他会证明给皇帝看的:“臣遵旨。”

“先生且去。”朱翊钧目送张居正离去。

田义和冯保捧着题本来到身侧。

看着皇帝沉思,没有出声打扰。

朱翊钧忽然笑道:“这天下的官吏要考成,朕的内廷怎可屈居人后。大伴,田义,你们先写封奏疏来,议一议,到底是怎么个章程。”

冯保面色发苦,我的陛下啊,怎么可以这样呢?都怪张居正,好好的过日子不行吗?

虽然考成可以让大明变的更好。但是不考也没什么嘛,这样过的太累了。

田义眼神一亮当即挺身而出:“皇爷,臣愿意一试。”

朱翊钧面露欣赏,年轻人就是干劲十足:“可,奏疏题本留下,你们先下去。”

话说的敞亮,得先写出来啊。

等到乾清宫内终于清静下来,鲛人方才于莲池内探出身来,皇帝似乎很高兴。

朱翊钧负手于乾清宫门前,望向天外。

此刻的内阁已经闹翻了天。

高拱已经安稳落地。

其他人就麻了,张居正到乾清宫之前,一句话都不曾吐露,但这天下人怎么看呢?

这下好了,他们都成帮凶了。

张居正,何其狡猾啊。

以吏部尚书杨博、礼部尚书吕调阳、工部尚书朱衡、兵部尚书谭纶、刑部尚书王崇古五人为首,聚集了大批人士。

五府的勋贵们则两耳不闻窗外事,再怎么变,他们也不怕。

但对于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而言,耕种已经深入骨髓,农业为本,追求稳定的观念几乎刻骨铭心。

来自商周时期的天灾人祸,让存续和稳定的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学会存储,就得饿死。

所以对于有些极端化的皇帝和张居正,他们就显得趋向于保守了。

不要太好,因为太好不能长久,如繁华紧促,却败落的更快。也不能太坏,太坏就是五代十国,上上下下都乱了。

在东南沿海便大有不同了。福建,两广等地的百姓,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在大海上不保夕的生活中,有着一股冒险的精神。

北方稳定且可靠沉默寡言,南方则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

正是这样的历史塑造了这样的国家与民族,政治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所以变法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敏感了。

一变就得死人。

即使是六部堂官也对此事感到惊悚莫名,前四五十年的修士们,大都还活着呢,他们的子孙家族,依旧还屹立于地方。

众人喧嚣之际。

唯有户部尚书王国光置身事外,他在为今年的铜钱而头疼。

嘉靖通宝随着大明这四五十年的海洋贸易,流通甚广。

但大明在云南的铜矿,今年因为东吁暹罗战乱,停止开采。

铜,不够了。

本来岭南地区的瘟疫和疾病就已经足够麻烦了,这些不孝子居然也暗中使绊子。

真当隆庆这几年大明开始修身养性了?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统一之后,就是这些蕃国的受难日。

大明的京营就是去武装游行,震慑这些不孝子。

敢扰乱铜矿开采,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反贼了,京营必须要重拳出击。

同时。

随着环绕整个世界的风暴逐渐平息,来自泰西诸国的劫掠商船开始于南洋频频出现。

嘉靖通宝有庇护之效,洪武通宝更是效果显著,铜钱就是海上出行的护身符。

加上和泰西等地的贸易。

因此产生了大量铜钱外流的情况。

改元已经是必行之事,不然王国光就要开始为民间的钱荒而头疼。

至于白银,只是少部分流转于大明境内。

因为最大的白银产地,一个在妖鬼横生的倭国,是人迹罕至的绝地。

一个是身在殷地的失落文明,古圣长子,蜥蜴人的阿兹特克帝国,统治者蒙特苏马三世。

这群冷血怪物在热带雨林中,就是无敌的。

想要泰西诸国去殷地抢白银?

可谓自讨苦吃。

王国光立即提笔写道:“请铸万历通宝制钱,先行铸给五万锭,与嘉靖、隆庆等钱并行兼使。”

可算是将改元之号商榷下来。

虽然正式改元还有半年,但这并不妨碍万历通宝先一步发行天下嘛。

王国光吹干了墨迹,满意至极,心中一桩大事解决了。

至于这些人争论的什么变法,这就是杞人忧天,于他王汝观何干呐。

再吵,再闹,也改变不了皇帝定下的大基调。

考成天下修士、官吏,给他们套上枷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