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作者:明君在位悍臣满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九章 蓄势待发

书名: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作者:明君在位悍臣满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5

高仪正百无聊赖待在内阁,抱着瓷杯品茶。

冯保一袭红袍急冲冲的走了进来:“高阁老,就只有你了,陛下有请!”

高拱和张居正,并朝堂一众大佬,都去天寿山查看皇陵。

先帝的身后之事必须尽善尽美。

现在,朝中能主事的,就高仪了。

“冯公,何事如此着急啊?”高仪小心询问道。

就算是死也得让他死个明白吧。

“好事,好事。”冯保打了个哈哈,掩盖过去。

真要让你明白了,陛下的安排不就白费了。

熟门熟路的跨越重重宫阙,高仪在乾清宫门前整肃衣冠,这才一脸严肃的缓缓步入乾清宫内。

而乾清宫内抱着一摞账簿的太监则被高仪无视了。

不该看的东西,不能看啊。

人类要学会克制住自己的好奇之心。

“高先生,请座!”朱翊钧缓缓转身,笑着吩咐道。

“请陛下直言!”高仪刚刚放松的神情瞬间紧绷,无事不登三宝殿,皇帝突然这般殷勤,多半没好事。

对于小皇帝的恶劣本性,众臣多有体会。

朱翊钧忽然说道:“圣人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先生以为如何?”

“然也。”高仪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朕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可乎?”

“圣天子享天爵而受人爵,顺天应人,自无不可。”

“既然如此,请先生将海瑞请回来吧。”

高仪面色痛苦的扭曲了一下。

海瑞,那个已经近乎肉身成圣的家伙,请回来?

你知道为了将海瑞闲置。

大家费了多少心力吗?

高仪不禁要问:“陛下,可是受到了什么委屈?”

“不曾。”朱翊钧坦然道。

高仪沉默了一下:“陛下,最近难道不自在?”

朱翊钧笑道:“也不曾。”

高仪无可奈何:“那为何陛下要自讨苦吃?”

那牛鼻子脾气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皇帝。

朱翊钧笑而不语,在将海瑞请回来之前,他是不会轻易暴露目标的:“先生真的需要一个理由?”

高仪十分肯定的点点头。

“朕请海公回来承担一下金座的负担。”朱翊钧坦然的和高仪对视。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高仪全程保持着微笑,心情却有些崩溃:“臣要请辞。”

皇帝这般年纪,不求财,不求权,美色珍玩一概不许。

那必然是有更大的想法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张居正和高拱把他夹在中间受气,现在皇帝还要把他高高挂起。

“等海公回来,先生朝游北海暮苍梧,千里江陵一日还,广袤河山,大可去得,何其快哉。”朱翊钧满意的盘坐在虚空之中。

逸散的灵能徜徉着欢乐的气息。

“那么,如您所愿,陛下。”高仪当场便草拟了一份圣旨。

朱翊钧盖上大印,心满意足的送走了高仪:“大伴,去安排吧,此事越快越好。”

“奴婢这就去办。”冯保这一天几乎是足不沾地。

但是面对皇帝,就没有休息的概念。

他已经在考虑从下面提拔一位到司礼监中。

稍微为自己分担一下火力。

孟冲被安排到了凤阳去守护祖陵。

内廷中除了西宛那边的三位道士统领的修士,几乎再无阻碍。

而现如今最合适的,莫过于文书房的中官。

这些内廷自个儿培养的读书人,几乎从十几年前就换成了心学。

记录在案的修士有近千人。

朱翊钧一转身,继续则拉着焦竑谈心。

对此,焦竑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抗拒:“陛下,微臣不过萤草之光,何德何能啊!”

朱翊钧拍了拍焦竑的肩膀,叹了口气:“爱卿何故妄自菲薄,朕看好你啊。”

“不过,朕知道,你交涉广泛,想必一定认识不少栋梁之材吧?”

焦竑恍然大悟,陛下这是要他拉人下水。

终究还是这个身份惹的祸害。

“微臣实在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朱翊钧看着焦竑理直气壮的表示不懂,好,朕就当你真的不懂,于是直接说道:“明阳心学在南直隶十分盛行,朕,对泰州学派颇感兴趣,来者不拒。”

焦竑诧异的看着皇帝,他略一沉思:“臣知晓一人,必为陛下排忧解难。”

“何许人也?”

“李贽。”说罢,焦竑干脆闭口不言。

“嗯。去吧。”朱翊钧挥挥手,赶苍蝇一样将焦竑赶走。

李贽可是个离经叛道的大名人,甚至公开以异端自居。

朱翊钧躺在龙床下,在静谧安逸的环境中陷入沉睡。

来自至高天的协奏曲,引着朱翊钧踏入万变迷宫。

而在宫廷外。

王崇古和杨博,葛守礼坐在一起。

三人一声不吭。

王崇古正在大发脾气:“都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会走火入魔!”

张四维一步踏错,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令人恼火的,就是在最后关头,人财两空。

王崇古感觉心如刀割:“我等多年以来辛辛苦苦积攒的家业,一朝全休。”

“孔府还有宣府的将门,必须要为此负责。否则,我定将此事捅到陛下面前。”

主要是咽不下这口气。

吃饭的大家一起来,紧要关头,全跑路了?

杨博气定神闲的坐在首位:“消消气,学甫。这么多年,孔府的脾性如何你还不知道,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真要敢捅上去,那王崇古就准备引颈就戮吧。

不过说些气话。

葛守礼浑不在意,这个晋党已经是离心离德。

张四维的腐化,使得杨博这个党魁显得格外无能。

王崇古收敛怒容,三个人都是老狐狸,谁也不想骗谁。

在这个地位上,比的就是谁不犯错。

杨博捻须长叹,迎着王崇古的目光:“你要知道,孔府吃下去的东西,哪有吐出来的道理。”

“但朝廷里对其不满的趋势,愈演愈烈。”

未尝不可,因势利导啊。

王崇古嗤笑一声:“山东响马泛滥,漕运两旁打劫的水匪愈发猖獗,怪不得元辅要改漕为海。”

忙时为民,闲时为匪。

而闹响马已经属于山东的生活日常。

这里面不知道多少,未经登记的野生灵能者,散修。

精神状况堪忧。

孔府的这把刀已经有了反噬自身的风险。

“咳咳,注意影响,朝廷怎么可以与民争利呢?”杨博笑道。

“太岳的意思呢?”王崇古冷静下来后,忽然问道。

杨博缓缓摇头:“太岳相忍为国,只要能够维持每岁四百万石粮,其余的便无关紧要。”

等到这些粮食运不到帝都的时候,那才是真的要出大事。

所以指望太岳为此事而对孔府施压,有些奢望了。

杨博伸手指向北边:“太岳眼中,辽西走廊的军国大事,才是紧要之处。”

“戚继光在蓟镇练灵兵,李成梁在辽东收编绿皮。”

“这些你都是知道的,轻易动不得。”

王崇古想着和自己境遇相差无几的李成梁,总觉得有些几分怪异。

朝阳不曾失守,国境之内这些绿皮从哪里冒出来的。

忽然,王崇古一拍桌子,怒不可遏:“这李成梁他这是养寇自重啊!总宪,你如何看?”

怪不得兵部的塘报上总是显示情势危急。

两人看着今晚格外沉默的葛守礼,显然是要他表个态。

葛守礼这时候终于从木讷中苏醒,看着两人:“此事过线了,必须上本弹劾他。”

对于武夫们愈发僭越的表现,这是必须要压制的。

武夫只能在文官的监督下行使权力。

三个人瞬间达成一致。

“某去也!”王崇古抱拳说道。

这厮在边塞待久了,沾染了不少武夫的做派。

葛守礼慢吞吞的起身和杨博告辞。

送走了两位客人,全晋会馆的书房里只剩下杨博一人。

杨博推开旋窗,抬首望月,紫微星依旧闪烁,群星拱卫。

“因为利益而弥合的团体,必然也就因此而分崩离析。”

一时间,感慨万千。

最后,杨博转身对着新来的下人说道:“将一切如实汇报上去,不用某教你了吧?”

从宫里回来的当天,这人就送来了。

杨博干脆把他召到书房随身听用。

能和皇帝直接联系,相比于被时刻东厂监视,算不得什么。

对于这个以地域出身结党营私的党派,杨博选择将他最后卖一个高价。

显而易见,他的选择只有一个。

那就是向尊贵的皇帝陛下宣誓效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