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诗镇乾坤

作者:小妖怪的夏天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章 铭碑

书名:诗镇乾坤 作者:小妖怪的夏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5-06 02:30

方青青怔怔地看着宣纸上的两行诗句,低声呢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话音未落,她的娇躯忽然微微一颤,仿佛有一股电流从指尖窜入心间。紧接着,一股温暖的才气自字里行间透纸而出,直入她的眉心深处。

那感觉,仿佛她置身于浩瀚书海之中,被无尽的智慧与光芒包裹,温暖而深邃。

与此同时,整张宣纸骤然绽放出璀璨的金光,汇聚成一道笔直的才气之柱,冲破屋顶,直冲云霄。

方青青快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只见那道才气之柱在空中炸开,化作漫天流光,气贯长虹,直贯州府。

“才气贯州!”

方青青后退两步,眼中满是震撼与不可思议。她不敢相信,林回随手写下的两行诗句,竟然真的达到了才气贯州的境界。这意味着,林回的的确确是凭借诗词唤醒了自己的文道之心,而非修炼邪术。他,已然是一名真正的读书人!

扑通!

胖捕快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在地上,额头上冷汗直流,脸上满是惶恐之色。才气贯州!林回这小子竟有如此才华!如今方青青插手此事,他们这些陷害林回的人,怕是凶多吉少。

林回看着瘫软在地的胖捕快,心中大为解气。这,就是文道的力量!

“你们看!”瘦捕快惊呼一声,指着桌上的宣纸。

只见宣纸上的十四个字竟缓缓从纸面脱离,化作一排金色小字,如同朵朵金花,飘飞窗外。

方青青神色一变,喃喃道:“妙笔生花……此诗句,足以铭碑!”

“妙笔生花?铭碑?”林回虽然对这些术语不甚了解,但也猜了个大概。简单来说——这首诗,足以名垂青史!

“铭碑?!”胖捕快听到这两个字,直接吓得尿了裤子。他连滚带爬地跪到林回面前,颤声道:“林公子,小的有眼无珠,不识真龙!小的这就放了您,求您高抬贵手,放小的一条生路……”

他哆哆嗦嗦地掏出钥匙,想要解开林回的枷锁。

林回后退一步,冷冷俯视着他,淡淡道:“不劳烦捕头大人了。我林回不过是个罪人,没有县令大人的赦令,您私自放了我,就不怕县令大人责罚?”

“我会跟县令大人解释的!只要林公子和方大人不追究此事……”胖捕快语无伦次,只想尽快平息事端。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林回便厉声打断:“不追究?你们让我林回蒙受不白之冤,现在一句‘不追究’就想揭过?我个人的生死事小,道术失窃事大!此事关乎阳山县数十万百姓的安危,岂能就此罢休?”

他这番话字字铿锵,一身正气凛然。

方青青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走上前道:“林回是否有罪,需我亲自与阳山县令对质方可定论。走吧!”

胖捕快慌了神,还想再说什么:“大人,这……”

方青青冷冷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怎么,难道要我奏请书院夫子下山,效仿当年夫子为读书人伸冤的典故?”

“不敢,不敢!”胖捕快连忙低头,再不敢多言。

方青青转而看向林回,语气稍缓:“跟我去县衙。读书人若背负罪名,此生便再无入圣院的可能。你能后天唤醒文道之心,又作出才气贯州的诗句,实乃文道奇才,切莫让这一污点毁了你的一生。”

“好!”林回郑重地点了点头,跟在方青青身后。他本已陷入绝境,如今凭借一己之力抓住一线生机,心中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县衙讨回公道。

正所谓君子报仇,从早到晚。那些将他推出来背锅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与此同时,歌州书院内原本朗朗的读书声骤然被一声钟响打断。

“当——”文钟响彻书院,声音悠长而庄重。

“大地动,文钟响!有才气贯州的诗词文章出现了!”书院夫子们激动不已,纷纷冲出授道院落。

然而,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钟声再次响起,婉转悠长。

“文钟两响!这……这不仅仅是才气贯州!”夫子们震惊不已,声音中满是难以置信。

“我歌州书院百年来从未有过文钟两响的盛况!这是何等惊世之作?”

“快,快去文碑处,看看是哪位先生作出如此传世之诗!”

夫子们激动得无以言表,甚至有人红了眼眶。要知道,书院文钟百年来只响过两次。一次是六年前的书院嫡传大弟子陈然和,另一次则是去年方青青在镇国圣院会试中夺得第一名会元之时。

而如今,文钟两响,史无前例!

“书院所有夫子、学士,速到文碑前集合!”一道洪亮的声音突然响彻书院上空,正是院长的声音。

“是院长!”夫子们不敢怠慢,纷纷赶往文碑所在地。

此时,书院山脚的文碑前,一位身穿黑色儒袍的白发老者正激动地抚摸着文碑,眼中似有泪光闪动,口中不断呢喃:“妙笔生花,铭碑之诗啊!”

“院长!”夫子们和弟子们纷纷赶到,整整一百零七人,齐齐躬身行礼。当夫子们看到文碑上的诗句时,先是一愣,随后激动得文宫颤动,才气透体而出。

“铭碑之诗!我歌州书院终于有铭碑之诗了!”

“哈哈哈!有此诗句,我书院必定能在镇国圣院入册,获得圣院资源扶持!”

“南府从此将跻身三大书院之列!”

夫子们围在文碑前,仔细端详着上面的诗句,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妙!妙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勤’字用得精妙绝伦!”

“难怪此诗能才气贯州,它不仅是传世佳作,更是在为天下读书人指明方向!勤奋、刻苦,四字足以道尽求学真谛!”

夫子们抚摸着碑文,泪水浸湿了衣袖。对于读书人而言,遇见如此佳句,自然是情难自禁。

“为人师表,这副模样成何体统?”院长开口呵斥,语气中却并无责怪之意。夫子们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整理衣冠,轻咳几声,掩饰尴尬。

然而,下一刻,院长却直接将夫子们轰开,自己大袖一挥,祭出文房四宝。

只见笔墨纸砚在才气的包裹下悬停于空中,院长执笔临摹碑文,神色激动无比,低声道:“此诗不仅才气贯州,妙笔生花,临摹之下竟也能增长才气……”

“什么?!”夫子们闻言大惊,纷纷祭出自己的文房四宝,争先恐后地临摹起来。

“快!抓住机会,临摹此诗!”夫子们一边临摹,一边提醒书院弟子们趁此良机领悟诗中的才气。一时间,书院上下沉浸在这首传世诗句的玄妙之中,无人不为之倾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