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协律郎

作者:衣冠正伦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068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书名:大唐协律郎 作者:衣冠正伦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2

隋唐洛阳城的营建便是采取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整座城池上合天象,分作太微、紫微、天市三垣,穿城而过的洛水便是银河天汉。

此夜银月将满、繁星漫天,又是一个晴朗的初夏之夜,天上的繁星倒映入洛水中,波光粼粼,更与银河一般无二。

洛水南岸的魏王池湖面平阔,周遭观景的楼台多有灯火点缀,衬托得这湖池如玉盘一般静谧安详。

而在魏王池的东侧岐王山亭院中,点点星火次第浮现、交相辉映,更仿佛天上的星斗纷纷降落下来,在这月夜下诸多光线交织构建成一片如梦似幻的美景。

几百名身穿法袍的道官手捧法器、神情肃穆的穿行在这地上星汉之间,口中吟诵着斋醮祈禳的歌词,伴随着法坛上羽衣鹤氅的大法师司马承祯的禹步舞剑而变幻阵势,以应天象。

这一片天人感应的胜景,身处阁楼中的张岱并不能亲眼看到,他只是按照吩咐端坐于那符箓勾勒、法器陈设的星位中。

少女云阳县主一脸哀伤的跪坐在那法阵之外,随着外间道士们的祷歌声传入进来时,她便也两手向天、满脸虔诚的深拜于地,口中吟唱呼应起来。

少女歌声略显沙哑,并不算清脆悦耳,但正因如此更多了几分扣人心弦的感染力。

张岱一动不动的端坐在这星位中,看到这一幕后心中也是多有感触。他心里清楚这种斋醮仪式并不科学,最终也只会是徒劳无功。

但人生偏有许多无奈,并不是科学就能解决的,后世每一个医院重症室外都挤满了心急如焚的病患家属。他们并不清楚重症室内家人们是怎样的情况、正在接受着怎样的治疗,只是不计成败的将钱财当作救人机器的燃料不断往里投送,但最终能不能把家人救回来,也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

这世界并不公,有人生来王孙贵胄,有人生来黔首贱民,唯独疾病和死亡能够一视同仁的将不同羊水浸泡出来的人再给重新吞没进去。

张岱一时间想的入神,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当其再从思绪中被拽回现实时,便见到少女泪流满面的哭拜于地,满身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悲伤:“祈求苍天,若我阿耶必不得活,能否去时安详、不受苦痛……”

因受仪轨的约束,张岱只能待在那星位上,不可随意移动和说话。

他就这么看着少女在那里悲哭祈祷,看着一个无助的人不得方法、徒劳无功的想要去减轻亲人的痛苦,并有些不合时宜的因那绝美悲憷的脸庞而心弦微颤。

仪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从华灯初上直至午夜时分,对面的少女已经悲哭的没有了力气,委顿于地,喉咙里间或发出几声近乎执念的泣诉。而张岱坐在星位上也感觉双腿麻痹、腰以下几乎都没了知觉。

伴随着清扬的玉磬声,几名道士登上阁楼,绕着张岱环走几圈,将玉磬举在他头顶当当敲了几声,然后当中一名道士才高声道:“礼成,请星官赐箓!”

又有一名道士入前,将一方玉板贴在了张岱的额头上,口中念诵有辞,当玉板再拿开时,张岱看到上面已经显现出用丹砂撰写的符箓,不知是原本就有,还是自己身上真的有星官神力降临所刻绘,总之完成了一道天人感应的流程。

“快来人、快来!搀起真人、快、快!”

道士们完成仪式后,便连忙往阁楼下喊叫,几名婢女连忙疾行上来,将已经哭到脱力的县主搀扶背下楼去。

同时也有两名道士上前搀住张岱,把他扶下楼来,并又叮嘱道:“此间阁楼星位仍需留存几日,其间不许随意出入,事毕后自有道官入此收拾,打扰张郎了。”

张岱摆摆手表示无碍,他这会儿又累又饿,话都不想说了,只想赶紧吃饭睡觉。

西楼这里还有岐王府留下的兵丁把守,但宅中其他区域已经可以自由活动了。有道士留下来神情严肃的对张义吩咐近日宅中禁止杀生以及其他的禁忌,张义也是认真倾听,连连应是。

“阿郎饿了吧?灶中有汤饼,随时都可取食。”

阿莹从道士们手中接过自家郎君,善解人意的小声问道。

张岱有气无力的点点头,走进正堂坐定之后,英娘也将餐食奉入进来,他一连吃了两大碗的汤饼,腹中的饥饿感才有缓解,然后又倦意上涌,强撑着走进东阁楼里收拾出来的卧室,来到床上仰头便睡。

或许是受那斋醮仪式的影响,这一夜张岱脑海中又是各种光怪陆离的梦境画面不断浮现,就这么昏昏沉沉的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过来。

当他起床穿衣走出卧室,便见到岐王府的护卫仍然守在西阁楼的周围,正堂里则堆放着许多色彩艳丽的锦缣,丁苍、张义都快步走上前来奏告道:“阿郎,今早岐王府送来杂彩两百匹,说是借楼助事的酬谢之物。”

张岱走进正堂里,看着那些精美的织物,心中不由得直叹岐王家真是大方,出手当真阔绰。

这些织物并不是寻常的帛布,都是高端的纺织品,诸如那团文重锦一匹就价值几十贯,这两百匹的杂彩粗略估算一下起码就得上千贯!

这会儿张岱也不由得感叹他的人生真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之前开他爷爷的大号写墓志,一篇所得不过百十贯罢了,如今与人交际,动辄就是上千贯的钱货往来。

虽然他奶奶的赠送和岐王府的馈赠都不是日常频有的交际活动,但就这么一次就够他使用多时了。

“把这些杂彩先收进后院妥善储藏,不要轻用。”

他心里并不看好岐王这一次的禳星续命,但也知道岐王家人眼下正自忧劳悲痛,也没时间就这些送出去的东西再作推辞谦让,于是便索性暂且收起。

以后如果岐王的儿女再埋怨他没帮上忙、那就再还回去,或许过几天干脆直接当做帛金送回。

吃过早饭后,他的精神好了不少,原本还打算今天继续收拾布置一下这别馆,现在看来还是再等上几天罢。

想了想之后,他便带上丁青一起出门,顺道先去宣范坊看上周朗母子一眼,然后回家跟他爷爷说说这件事。

“阿郎,家里马厩还闲,只此一匹御马使用太浪费了。要不要再访买几匹良马换用?”

主仆两个出了坊,丁青看看阿郎胯下的高头骏马,而自己在卖了老马后,如今只能赁驴代步,便小心翼翼说道:“我在家里只饲一马实在太闲,多饲几匹也忙得过来。”

张岱自知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白他一眼后便说道:“过几天给你安排一事,你这脑筋恐怕学书不成,总不能只养在家里耗使谷米,还得学点技艺傍身增添用处。哪天带你往清化坊找几个南衙军户,学一点角抵搏击。”

清化坊多有禁军将士定居,也有一些老府兵被裁出彍骑、不再当直宿卫,便教人一些拳脚弓马的本领谋生。

张岱之前藏匿在清化坊时便有所留意,他也想搜罗一些并自己培养护卫力量,倒不是要搞什么大事情,但有点武力保障总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回家再揍张岯的时候,也不用自己再提拳上手。

丁青这小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如果栽培起来,在家可以护院,外出可以护卫,甚至来年张岱如果有机会到边疆任职,都可以上阵做个猛将。

虽然眼下仍是白身,但张岱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规划,那就是未来绝不能只在中枢瞎混,一定要在大唐军事上扩充和提升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进去,在军队当中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

大唐统治稳固的时候,中枢为官诚然是有着各种好处,钱多活少离家近。可是随着秩序逐渐崩溃,只有武力才是确保自身安全、获取更大权力最重要的倚仗。

讲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张岱之前上奏的漕运改革计划了,其实如果有的选,他并不想提前主动的将此计划上奏,而是想自己有了一定的人事基础后再加入进去,在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为漕运改革必然要调度和掌控大宗的钱粮人事,如果张岱能够加入进去,便可以趁机发展积累人事力量。

如果顺利的话,他可以深深的扎根于河南、淮西,到时候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掌握在手,想想就觉得挺带感:此处不留爷,爷做吴元济,随时准备武装上访,就问你怕不怕!

虽然说河南、淮南等地并不是大唐传统的军事重镇,但脑子是干啥的?

更何况盛唐社会的变革、人口的流徙以及区域之间的融合与对抗,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势能与各种可能,绝不止存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一种走向!

当然这也只是张岱脑海中的一种设想,至于未来究竟往哪走,还是得结合他自身的际遇处境再作决定。

而无论哪种走向,都得确保他自身足够强大,能够影响乃至于决定时代的发展,而不是被滚滚前进的时代碾成碎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