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娘子,别这样!

作者:乌鸦飞呀飞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99章 那就诛九族吧(1)

书名:娘子,别这样! 作者:乌鸦飞呀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剿灭大量倭寇无论怎样都是大功一件,身为松州刺史房海自然也想要在这笔功劳中分一杯羹。

房海很清楚房家虽然是世家大族却缺少实打实的功勋傍身,而洛玉衡也需要房家的支持,可以说一拍即合。

或许,真让房海领兵打仗那多半会输的凄惨,但朝堂上的事情,便是洛玉衡和宋言加起来都比不上。

奏章怎么写,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不能写无人伤亡。

大批倭寇进入宁平县,你说一个人没死,傻子才信。所有人都会怀疑,你口中的大批是不是掺杂了水分,会不会只有零星几个倭寇,即便是有京观为证,也会有人怀疑杀良冒功。

所以必须要死掉一批人。

但这个数字又不能太高,死的人太多,功劳都被抹平,说不得还要遭受惩罚。

其次,倭寇的数量要适当,这么多人等着分功劳,几千个倭寇哪儿够?虚报战功大伙儿都是这么干的,心照不宣。

当然斩首数翻个一两倍就行,也不能太多,你要写十万倭寇白痴都不会信。

还要突出一下洛玉衡的功劳,哪怕宁皇和洛玉衡关系不睦那也是皇室成员,自家亲妹妹率领护院斩杀倭寇,护佑一县安宁,便是宁和帝也会觉得脸上有光,更有助于宁和帝收拢民心。

最后,稍稍描绘一下自己伤势,这方面不用太多,过犹不及。

当然,还要夸一下宁和帝,若非宁和帝治理有方,怎会有官民一心共抗倭寇的壮举?

这些可都是极珍贵的经验。

偌大的太和殿如同冰晶一样安静,能登上朝堂的都是老狐狸,若是往常有这样一封战报送上来,百官怕不是一大堆的马屁便拍了上去,但现在事情牵连到了杨家,那就有点微妙了。

“诸位,这是松州刺史房海送来的奏章,你们怎么看?”龙椅上,宁和帝轻轻咳了两声,似是牵动到了肺腔,眉头便皱了起来。

一名官员站了出来:“回禀陛下,这战报不可信。”

却是工部侍郎郭彦昌。

宁和帝有些艰难的抬起眼皮:“哦,郭爱卿是怀疑倭寇的事情是房海虚构的?”

“并非如此,倭寇应是真实,但不可能有一万三千之众,区区一县之地怎可能抵挡如此多的倭寇,还是在倭寇已经入城的情况下,臣怀疑房海为了战功虚报数字,还请陛下严查。”

武将那边不少人便皱起眉头,看向郭彦昌的视线有些不善,这老东西,指桑骂槐是吧?

“那以郭爱卿的意思,要如何做?”

“可安排钦差,前往宁平进行调查,若是虚构,则奏表内容便不足为信。”

郭彦昌是想通过否定房海奏章上的数字,进而否定杨家三人的罪行。

眼看儿子被人质疑,身为尚书令的房德眼睛微闭,一言不发,仿佛什么都未曾听到。

“咳咳……”

宁和帝又咳嗽了一声,身旁的公公忙上前一步,轻轻拍着宁和帝的后背。过了一会儿,宁和帝的气息这才顺畅,摆了摆手那公公便退了下去。

“这奏章是半月之前收到的,我已经安排内侍前往宁平,带回来的结果同奏章之上一般无二,甚至犹有过之。”宁和帝缓缓开口。声音虽然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

“宁平县外,有京观三座。”

“老林之内,白骨成山。”

“海边附近尚能找到海船和倭寇尸体的残骸。”

“宁平县内,无人不怒骂杨嗣页三人猪狗不如,直至今日杨嗣页三户人家一百多具尸体,还被曝尸城外,日日以屎尿溺之……”

“郭爱卿,这些调查,可够?”

郭彦昌没想到宁和帝的准备居然如此充分,一时不知该作何言语。就在这时,另一名官员站了出来,却是隶属于门下省的给事中李守善:“陛下,平民百姓大多愚昧无知,说的话做不得真。”

“若是杨嗣页几人当真和倭寇勾连,势必做的极为隐秘,又怎会让百姓知道?”

这位更是连演都不演了,明摆着要为杨家站台。虽说杨嗣页几人已经死了,但若是真要揪着这件事情不放,那问题可就大了。

四周便响起一阵给事中说得对,有道理之类的声音。

宁和帝抬眸瞥了一眼李守善,脸上的表情逐渐变的愤怒,几息之后忽然暴怒起来:“平民百姓愚昧无知?莫非这普天之下就你李守善一个聪明人,是不是?”

声音嘶哑,已经近乎咆哮。

很明显,现在的宁和帝极为愤怒。

虽说现在皇权式微,但宁和帝震怒的时候还是颇为恐怖。

雄虎即便苍老,那也是猛虎。

李守善面色唰的一下变了,噗通一声便跪在地上,连呼不敢。

就在这时宁和帝又拿起御案之上的几个信封用力一甩,直接甩在李守善的脸上:“这是内侍在杨嗣页家中搜到的他和倭寇联络的密信。”

明明是杨妙清联络的倭寇,为何会出现杨嗣页和倭寇的密信,大抵是因为杨妙清是杨家嫡女,这种诛九族的罪过牵连太大,现在还不到彻底翻脸的时候。

“我这里还有杨嗣页的奏疏,李给事中,你要不要对比一下笔迹?”

话音到最后,已经是森冷阴寒。

李守善身子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再言。

一时间,整个太和殿一片死寂,唯有宁和帝在咆哮:

“一县县令,县丞,县尉,三个父母官,三个!”

“居然全部同倭寇勾连,来戕害我大宁百姓,好得很,好得很啊。”

“这就是我大宁的官吏,面对楚国入侵,只知割地求和,只知岁币岁布,只知让朕认那楚皇为叔……”

“面对我宁国百姓,却可以勾连异族肆意屠戮。”

“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

“这就是大宁的朝堂栋梁!”

仿佛在发泄一样的怒吼在太和殿中回荡,群臣噤若寒蝉,尽皆低头不语。

唯有几个老头,眼观鼻鼻观心,面色一如既往的平静。

宁和帝的情况有些不对,一番怒吼之后便气喘吁吁,身子甚至都在微微摇晃。

太和殿中,喘息声一直持续了很久才逐渐平息。

下方依旧是半点声音都没有。

宁和帝咧了咧嘴巴:“好,都不说是吧,那我说。”

“按照大宁律法,勾结外族戕害大宁百姓,致使近两千人死亡,该当何罪?”宁和帝眼帘垂落,冷声问道。

“当满门抄斩。”一刑部侍郎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小声回答道:“只是,杨嗣页,杨忠宁,杨成恩三人皆已经被灭门,是以……”

宁和帝已经懒得听他的声音,望向前方的一位老者:“赵公,你来说。”

一老者站了出来,眉头紧蹙:“当诛九族!”

宁和帝重新坐回龙椅,貌似随意的摆了摆手:“既然如此,那就诛九族吧。”

“啊,还是算了,朕向来宽仁,诛九族太过残忍,不如……夷三族吧。”

嘶。

隐隐约约似是能听到诡异的声音。

把诛九族换成夷三族,你说叫宽仁?

你是不是对宽仁两个字有什么误解?

单单从字面上来看,诛九族自是更加残酷,然从实际执行方面来看,夷三族才是真正残忍。

理论上,诛九族涵盖高祖至玄孙九代亲属,但实际执行的时候,往往因为牵涉人员过多,最终会局限于父系血亲,母族妻族往往会被刻意忽略。

从历史来看,名义上被诛九族的人有不少,但真正被执行的几乎没有。

但夷三族不同,夷三族主要针对父族,母族,妻族三大核心,说三族就三族,不打任何折扣,便是出嫁的女儿,外祖父,外祖母也难逃一死。甚至连姓氏传承也会被彻底抹除,便是朋友远亲也不得立碑祭祀。

杨嗣页三人乃杨家旁支,同嫡支已有七八代的距离,便是夷三族也牵涉不到嫡支,但受此牵连会被诛杀的人也将会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数十甚至是上百个底层官吏将会被清理。

这些人职位不高,权力不大,却也是杨家势力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若是少了这些人,杨家对地方上的掌控将会出现巨大的漏洞,那是杨家也会感觉头疼的损失。

一个家族,若想真正的长盛不衰,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对朝堂的把控,地方上的影响也必不可少。

眼见宁和帝震怒,四周众人无人敢言语,位于百官最前方的位置,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终于站了出来。

这人,正是当朝中书令,杨和同。

虽已年老,然声音依旧中气十足,不急不缓,仿佛完全没有受到之前紧张压抑气氛的影响:

“陛下,杨嗣页已死,对他的处罚暂且不急,此次长公主……嗯,是宁平县主同松州刺史抵御倭寇袭击有功,为免有功之人心寒,朝廷应先进行封赏。”

宁和帝脸色也缓了下来:“杨太傅,不知该如何封赏?”

宁和帝还是太子时,杨和同便有太子太傅的头衔。

“宁平县主英勇无畏,赤胆忠心,守境安邦,当为皇室楷模,或可恢复长公主尊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