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冰封DF计划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64章《建造神坛》a

书名:冰封DF计划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09

陈苗苗和郝小雨马上凑了过来,苗苗操着一口四川话兴奋地说:“既然这么有缘,又是在白垩纪,那就让我们结成白垩姐妹团仨!”

“哦耶!!”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欢呼起来,那清脆的声音在岩洞中回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喜悦。

在桫椤山寨,鹤云飞和曲木戈武再次被龙山人押着一起上山干活。他们坐上绘龙车,这次终于看清楚了绘龙的行动方式。它们用强有力的四肢缓慢而稳健地爬行,虽然速度不快,但却有着惊人的耐力和坚韧不拔的力量,行走起来十分平稳,仿佛一辆天然的巨型运输车。

龙山人主要将它们用作运输工具,从山里拉来木料和山石。绘龙的身体宽大,背上长满了笋竹状的尖角,龙山人巧妙地利用这些尖角来固定车上的木制车框,这种独特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鹤云飞和曲木戈武心中暗自赞叹这些古人的聪明才智,和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在这原始的年代,用绘龙做交通工具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既方便又安全,完美地适应了这片神秘土地的环境和需求。

直到后来,科考探险队跟龙山人学会了“牧龙十八式”,才将这种恐龙战车真正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龙山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深山中,龙山人发现了一棵粗壮无比的巨大树木,它的直径竟然有半个排球场大小,如此庞大的树木,就连植物学家曲木戈武也从未见过,更别说叫出它的名字了。但他心里明白,这样巨大的木料,即使是在中生代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下,也需要生长数千年,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然而,一个难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如何切割这棵巨树呢?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鹤云飞和曲木戈武根本无法想象该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但很快,他们就见识到了龙山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龙山人首先找来一种生长在水里的藤条,这种藤条表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如同锯齿一样的尖刺,质地刚硬无比。

戈武认得,这是世界上最坚硬的藤条之一,只是在现代社会早已绝迹,他一时也叫不上它的名字。但龙山人叫它“勒勒”。

由于发音困难,曲木戈武索性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锯齿勒”。然而,切割这种藤条并不比砍伐一棵大树轻松。龙山人又拿出了一种类似龙山砍的工具,一面是带有锯齿状的弯刀,另一面则是锋利的斧刃。

这便是后来被称为“刀斧锯”的独特工具,它巧妙地结合了锯和斧的功能,适应了在原始环境中加工木材的需求。

尽管工具独特,但对于细皮嫩肉的现代人鹤云飞和曲木戈武来说,使用这些工具并不轻松。他们的手很快就被磨出了血泡,鲜血直流,每一次用力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

牧龙女眯鲁看到这一幕,心疼不已,连忙让小阿乌到丛林中找来了一种树皮。这种树皮既柔软又耐磨,再用细细的小荆条绑起来,就成了一副结实耐用的手套。有了这副手套,鹤云飞和曲木戈武的双手得到了保护,工作起来也稍微轻松了一些。

龙山人一边用锯齿藤切割着大树,一边用清水不断浇在刚刚割过的切口上。据说这样可以让大树木质变得松软一些,便于切割,这是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经过几个星期的辛勤劳作,巨树终于被锯齿藤从两侧切割了大部分。这时,龙山人开始爬上大树,用长长的藤蔓拴在树头上。然后,他们集中所有的绘龙和角龙,将它们分成两队,呈V字形的方向,开始向山下两侧进行牵引。

常年在山里生活的曲木戈武明白,他们这是要拉倒大树,同时又要避免被大树压倒,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下坡的力量将大树顺利运到山下。这一系列的操作,充分展示了龙山人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巧妙利用。

巨大的树木在群龙们的拉扯下,终于轰然倒地,那震撼的场面犹如发生了一场小型地震。凭借它巨大的重量,倒下的巨树砸倒了一片山林,沿着山坡直冲山下,扬起漫天的尘土。

接下来的工作是,龙山人凭借着刀斧锯将巨树横截成每节一米高的树桩。看着这些树桩,云飞和戈武满心疑惑,完全不知道他们要用这些树桩做什么。

戈武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特别是当他看到辛让那不怀好意的目光时,这种感觉愈发强烈,仿佛厄运即将降临。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有一次,辛让竟然满脸堆笑地给他们送来了不知名的野兽肉。看着那冒着香味的美食,戈武和云飞却满心狐疑,莫名其妙,根本不敢去尝一口,生怕这是辛让设下的陷阱,里面藏着致命的毒药……

夜幕笼罩着桫椤山寨,万籁俱寂,唯有那神秘的气息在空气中悄然弥漫。此时,一场拜祭天神的庄重仪式即将拉开帷幕。

鹤云飞和曲木戈武在辛让的押送下,被带到了西摩祭坛。

广场宽阔而空旷,仿佛一片寂静的海洋,五个粗大的树桩横七竖八地平铺在地面,犹如远古巨人留下的神秘遗迹。龙山人遵循着古老而神秘的传统,以品字形的布局,在其上铺设了三个大小相同的树桩,最后,又小心翼翼地放置了一节直径最大的树桩平台,作为整个祭祀仪式的核心,祭祀台。而这些层层叠叠的大型木桩都是靠那神秘的飞船吊装完成的。

这些上等的木料,不仅赋予了祭坛卓越的绝缘防火性能,更保障了其结构的稳固与坚实,使其在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袭下,依然能够承载起龙山人对天神的敬畏与祈愿。

祭祀台上,西摩拉姆手持那根象征着权力与神秘力量的老藤杖,神色凝重而庄严。她的身旁,摆放着两块不大却散发着神秘气息的黑石头,一块形似斧头,一块宛如人体肝脏,上面分别刻着古龙山文:“天雷震门开,地火坎中来……”

这些古老的文字,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和天地的力量,静静诉说着龙山人传承已久的信仰与传说。

在祭台的一侧,瓦扎正带领着龙山人,齐心协力地敲击着龙山木鼓。一排排的木鼓整齐排列,发出的声响整齐而富有节奏,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又似是远古神灵的低语。

这声音让鹤云飞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了昆明国际旅游节上,那时他曾聆听过佤族的木鼓,那激昂的节奏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与此刻的场景竟有着几分相似。

他知道,那里的每一个木鼓都是由一截粗大的树桩精心挖制而成,内部被掏空成一个长条形的空心凹槽,当敲击它时,那铿锵有力、不同凡响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带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直抵人心深处,令人心生寒意。

曲木戈武从这鼓声中,似乎捕捉到了远古生灵的哀怨与叹息,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惊恐,声音颤抖地说道:“听啊,那鼓声……鼓声……像是在召唤……召唤着某种神秘而未知的力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仿佛被这神秘的鼓声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世界。

鹤云飞的眼中同样充满了迷茫和猜测,他凝视着足有五米多高的祭坛,那高耸入云的建筑仿佛连接着天地之间的神秘通道,其上充斥着威严与庄重的气息,却又隐隐透露出阵阵杀气。

他的目光落在祭坛东南方向的一个敞开的门上,忽然想起师父曾经说过,那里是道家八卦中的乾卦位置,象征着九天之所,据说可以开启天门,通达心性。他不禁暗自思忖,西摩拉姆究竟是依据何种神秘的力量和古老的智慧,建造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坛呢?

鹤云飞转头看向曲木戈武,想起他昨天似乎提到过龙山人说起的金葫芦,心中疑惑丛生,忍着头痛,断断续续地问道:“你不是说……龙山人提到了金葫芦吗?它跟这个台子……有什么关联?”

曲木戈武无奈地摇头、耸肩、摆手、苦笑着说:“我看搞这么大动静,绝非什么好事!”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仿佛预感到即将有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

“你不是能……听懂他们的……话吗?”鹤云飞又追问了一句。

“我也是猜的,也许我会听错。”曲木戈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坦诚地说道。

事实上,戈武对龙山人的语言也只是一知半解,那些话仅仅是跟他在彝族老人那里听到的古彝文有些谐音罢了,要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实在是难上加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