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冰封DF计划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8章《群星闪耀》a

书名:冰封DF计划 作者:新作者区欠弓长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09

忽然,一小群红色光点悄然出现在遥远天际,仿佛暗夜中的不速之客。仅仅转瞬之间,这些光点竟化作无数火球,拖着长长的光尾,如脱缰的野马般,朝着高原那辽阔的怀抱疾驰而来。

陨石雨在坠落过程中,颜色不断变幻,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刹那间,强烈的光芒几乎将高原的夜空照得亮如白昼。然而,这震撼的景象仅仅持续了短短6秒钟,随后,它们便轰然坠地,发出沉闷而又震撼的声响。

虽说在这古老而又神秘的世界屋脊之上,陨石坠落并非什么稀罕之事,但此次却似乎大不相同。随着这些陨石纷纷降临,高原局部地区竟发生了2.4级地震。

彼时,正在丽江天文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沈星云,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毕竟,能在高原引发这样级别的地震,实属罕见。他不禁暗自思忖,究竟是这些太空来客体积过于庞大沉重?还是它们坠落时涉及的面积太过广泛?亦或是存在其他未知的神秘原因呢?

今年47岁的沈星云,有着“小望天”的外号,是中国天文学界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身材并不高大,鼻梁上架着一副精致的眼镜,稍显后移的发髻,更衬出他那宽阔且明亮的额头。他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南方人特有的沉静专注与聪明睿智,仿佛世间万物的奥秘都能在他的凝视下无所遁形。

在云南,但凡对天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沈星云宛如先知般存在。他曾精准预测了2036年小行星阿迪斯不会撞上地球,却会给地球带来一定灾难的事实,一时间声名远扬,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

此外,沈星云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从中国古代天文的星相变化入手,指出在2040年之后,二十八星宿的首宿大角星将会突起于东方的黄道线上。

这一发现并非简单的天文现象预测,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时代隐喻。

他大胆预言,这预示着二十一世纪中叶,世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东方文明的曙光将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照亮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方向。

然而,沈星云的这些前沿研究与独特见解,却未被所有人正确理解。社会上不少人缺乏对天文学和星相学的深入认知,竟把他看成是当代能观天相、懂预测的星相大师,甚至将他与街头算命先生混为一谈。

面对这些误解,沈星云虽无奈却也只能一笑置之,他深知自己的研究意义远不止于表面的解读,时间终会证明一切。

位于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的高美古天文观测站,建成于公元2016年9月19日。此地得天独厚,因地处云贵高原,大气视宁度极佳,天空背景纯净得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没有丝毫杂质。这使得它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甚至普通游客观测外太空的理想之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丽江星”。

如今,它的地位愈发重要,被命名为国家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还成为校园科普和冬令营开展科普活动的热门场所,肩负起了普及天文知识、激发大众对宇宙探索热情的重任。

在沈星云的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宇宙奥秘的无限憧憬与希望。他每日雷打不动地观测星空,在他眼中,那浩瀚无垠的星空仿佛是一座神秘的宝库,一直封存着上帝留给他的宝贝,等待着他去一一发掘。

这一天,实习生袁杰匆匆走进办公室,送来了一份国家天文台发来的特别通知。

沈星云接过通知,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意外。因为这是一条加密通知,容简单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严肃:通知直接发给沈星云,他近期密切注意近地小行星的动向,如有新的发现立刻上报。

以往这类通知大多来自省里,而这次却直接来自国家天文台,更让他警觉的是,通知上还醒目地注明了保密字样,这让他隐隐感觉到,一场不同寻常的事件或许即将拉开帷幕。

深夜,万籁俱寂,沈星云的书房却灯火通明,他正埋首于一堆天文数据之中,突然,手机的震动打破了平静。

拿起手机,电话是西南科学研究院林一洲院长打来的。他告诉沈星云,中国科学院通知,让他们联系丽江天文观测台,密切关注外太空天外环境的变化。他也没做什么解释,只是说有新情况请把信息与他们分享。

沈星云眉头紧锁,心里直犯嘀咕。他在天文领域摸爬滚打多年,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可这次却莫名地感到一丝不安。沉思片刻,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高能物理学家苏春阳。

苏春阳和他是多年的老友,两人时常在学术交流会上针锋相对,却又惺惺相惜。最近,苏春阳在冰川上进行中微子实验的事,沈星云略有耳闻。他猜测,这次的通知或许和苏春阳的实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沈星云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思绪也随之飘远。他想起了中微子那些神奇的特性,质量微小、稳定性强,不受宇宙复杂射线干扰,能够在天体间,甚至星球内部自由穿行。如果能利用中微子束扫描观测宇宙空间,那简直是打开了宇宙奥秘的新大门,不但能准确发现宇宙射线的来源,帮助开展天体物理研究,还能深入了解天体星球的内部构造和更多信息。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试验,说不定真能改变世界呢。”沈星云喃喃自语道。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中国科学院,一场紧急会议正在进行。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十几位来自数学、物理、天文学、新能源等领域的重要科学家齐聚一堂。鹤云飞作为新能源探索的领军人物,也坐在其中。他的眼神中透着焦虑,面前的会议资料已经被他翻了好几遍。

会议重点讨论的是近年来国家在喜马拉雅高山地区修建冰封实验站的问题。这个工程从立项之初就备受关注,如今尚未完工,仍处于严格保密阶段。

随着会议的深入,科学家们各抒己见,有人对实验站的建设进度表示担忧,有人则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想法。

时光回溯到二十一世纪中期,这个时代,各种科学研究飞速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随着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的蓬勃兴起,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特别是电力能源,严重枯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而中国在冰川修建中微子实验站,就是希望开发利用中微子这种比光还快的粒子,研究反物质,从而获得新能源和时空限制的突破,为人类的未来寻找新的出路。

沈星云这边,他决定主动联系苏春阳,探探口风。

拨通电话,几声忙音后,苏春阳熟悉的声音传来:“老沈,怎么突然想起我了?”

沈星云笑了笑,寒暄几句后,直奔主题:“你在冰川的实验,是不是有什么新进展了?我最近接到个奇怪的通知……”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苏春阳缓缓说道:“老沈,有些事现在还不方便说,等时机成熟了,我一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

沈星云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件事恐怕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复杂。见苏教授不肯说,也就聊了几把电话挂了。

他们约好,这几天一起到林一洲那里去。

鹤云飞从会议室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这次会议竟给他带来如此重大的任务——为了配合冰封实验站的工作,中科院决定派以他为首的科学考察队,前往云南去完成一项秘密的《冰封DF计划》。没等他缓过神,中科院季东生院长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季院长亲自向鹤云飞交代了这份《冰封DF计划》的详细内容和具体要求,言辞恳切又郑重,还特意叮嘱他,作为北京特使,一定要联系好西南特警总队的郑宏伟队长,务必保证计划书安全送达云南。

鹤云飞,这位年仅28岁的青年才俊,身高1.78米左右,一身便装难掩他的气质。他面庞端庄,眉宇间飒飒英气,神情中透着自信与果敢,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不凡。

说起鹤云飞的过往,那可是充满传奇色彩。他曾是武当山金顶道长李玄清的嫡传弟子,作为武当太极门太极八卦掌的传人,他十几岁就入了道门,开启了文武双修之路。那时的他,就对古代的天文地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在道观的阁楼上,借着月光研读那些古老的典籍。

下山时,师父李玄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云飞,为师让你记住,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昧的,而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危险的。”

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鹤云飞的心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