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能升级避难所

作者:十七筝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七百二十四章 降低成本

书名:我能升级避难所 作者:十七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28

在中东地区防线修建工作开始顺利进行之后,陈新对着被翻出来又重新整理好的穹顶城市设计图,不免有了一些想法。

国家想要重启穹顶城市的建设,这个意向他已经向高层确认过,高层确实有这个想法,只是对于原本穹顶城市的设计方案高层却想要进行调整。

之前已经说过,这套设计方案原本是试验性质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和生态环境之间共存相处,以及灾难之后生态环境恢复用的。

按照最初的设计,穹顶城市建好之后并不是就完事了,还会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并且在其中培育和繁衍物种,以建立陈新所设计的那个生态圈,使其能够自我循环维持,并保持稳定。

总的来说,这与其说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一座大型研究设施。

而对于现在的炎国来说,重启穹顶城市的建设显然不是为了继续这个研究项目,而是为了容纳民众。

自从天空被净化,太阳重新升起来之后,国家其实就一直有在计划着让居住在地下的民众重新回到地面上来。

毕竟众所周知,人是需要晒太阳的,长期生活在地下会对身体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为了活下去住地下避难所那是没有办法,但如果情况好转了,还是应该让民众重新回到地面上生活的。

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地区和城市的民众在太阳重新出来之后,开始着手改造自己居住的避难所,在做着重新回到地面上生活的准备。

如果不是被和外星生物的战争拖住了,国家其实也早就想要着手推进这方面的事情了。

而重启穹顶城市的建造,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所做的尝试。

毕竟,穹顶城市除了头顶多了一个罩子之外,生活已经基本上和灾难之前的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现在需要对穹顶城市的功能进行调整,从试验性质的科研城市,转化为更加专业对口一些的生活城市。

这其实不难做到,现在的穹顶新城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容纳了十几万移民的穹顶新城现在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生活城市,只不过在某些方面因为原本的城市设计所限,以及当初支援战争作战的需要,和一座单纯的生活城市有区别罢了。

而陈新再次“优化”之后的图纸就很合适了。

毕竟这是单纯的冲着容纳人口,以及满足生活需求去设计的城市。

这份图纸不光是发给了在中东地区负责修防线的那位高层,国内的高层也同样收到了图纸。

不过穹顶城市的造价还是太高了,即便现在国内能够负担得起建造一座新穹顶的开销,也仍旧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于是高层便向陈新表达了是否可以降低成本的意向,希望他能够再对图纸进行一下优化,至少要让国家能够负担得起同时建造两个穹顶城市的开销。

面对高层提出的这个要求,陈新并没有拒绝,但这并不好实现。

想要降低建设成本,除了降低材料投入之外就是压缩人工成本了,毕竟建筑方面的成本主要也就是这些了,而地皮现在并不需要计入成本,地是属于国家的,不用算钱。

然而无论是材料还是人工,都不太好进行压缩。

人工成本上来说,其实并没有压缩的余地,除非说是能够大规模的改良现在的建筑方式,能够用更少的工人完成更多的工作,这才能够压缩成本。

但这并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且就算压缩人工成本,也肯定达不到高层所希望的国家能够同时负担两座穹顶城市建造的要求。

毕竟人工成本对于穹顶城市来说并不占大头,更大的成本其实还是在修建穹顶的材料上。

在当初设计穹顶的支撑结构时陈新就特意选择了轻型材料,并且连穹顶的外层也是选择用efte气囊和轻型隔热材料制作,而不是使用玻璃之类比较重的材料。

这些轻型材料极大地减轻了穹顶本身的自重,同时也维持了足够的结构强度,加上后来陈新增补的一些设计,这才有了穹顶新城那个庇护了一整座城市十几万人的大穹顶。

但这部分材料的使用,也是穹顶城市建造成本中最大头的一部分。

这些材料本身即便是在灾难之前,也属于成本比较高的材料,但那个时候有足够的工业规模可以量产,自然能够把成本压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可现在的工业规模明显比不上灾难以前,而且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也还要支援欧洲和中东两个方面,能够挤出来的资源实在不多。

如果不能够压缩成本,以国家现在的承担能力,大约只能承受得起一座穹顶城市的建造,甚至还有些紧巴巴的。

但如果将这些材料替换成较为廉价的材料,又会对穹顶的重量和结构造成影响,想要这么做的话,就必须推翻原有的设计,等于将一切推倒重来。

这即便是对于陈新而言,也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完成的事情。

不过他还是召集了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着手研究着这方面的问题,看该如何满足高层提出的要求。

首先被提出来的是施工方面的问题,有人觉得现在的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穹顶城市的建造,毕竟这种打印技术却是方便不说,也更能节省人工方面的投入。

对于这个建议陈新很快便采纳了,并且为此设计出了可以用于穹顶建造的新型3d打印设备,只要材料齐备,便可以直接将穹顶的支撑结构打印出来。

但这还是不够的,虽然这么做确实有效的降低了一些施工成本,却仍旧达不到高层要求的标准。

想要真正将成本降下来,还是得在材料上做文章。

而面对这个问题,这些被陈新召集起来的研究人员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案。

一方希望能够研发新材料,只要能够研发出同样满足施工要求,同时成本又低的材料,就可以实现高层的要求。

而另一方面则希望在结构上下功夫,通过优化结构,将原本比较昂贵的材料替换成廉价材料,同样可以达到高层的要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