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能升级避难所

作者:十七筝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六百四十三章 军方的反攻计划

书名:我能升级避难所 作者:十七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28

欧洲方面运回了大量的物资和技术的事情,自然也传到了陈新的耳朵里。

不过对于这件事他倒是没有怎么去关心。

一方面是国内想要消化这些运回来的技术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军方目前正在策划反攻,以求消灭洞庭湖地区的外星生物。

而反攻所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难题就是该如何深入地下,在隧道中应对那些能爬到天花板上的外星生物。

对于人类来说,巨大的体能差距让人类很难在狭窄的地方对抗外星生物,尤其是失去了数量优势和重火力的支援之后,人类和外星生物之间的战力差距可以说就像一个普通人打算徒手按倒一头牛一样。

而且进入地下隧道之后,弹药补给、后勤保障,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军方为了反攻计划,正在集结手上的精锐部队,打算用重型机甲来武装他们,然后像上次陈新他们深入外星生物巢穴那样,配合泰坦部队对地下的外星生物进行清缴。

但是即便如此,军方还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强力的武器。

别的不说,至少要有能够为普通步兵提供掩护和火力支援的重型装甲单位,既可以抵御外星生物的攻击,也能够作为火力平台有效输出火力。

这可不是一个好实现的目标。

虽然说可以让泰坦装备防盾来作为重型装甲单位使用,可受限于泰坦本身的设计问题,它们着实不能算作是重火力单位。

手提短管炮和重机枪固然能够发挥出不错的杀伤力,但和军方所希望得到的重火力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毕竟受限于泰坦本身的设计,它们所携带的弹药量是有限的,常规战场作战还好,后勤跟得上,弹药只要供应得上都没有问题。

陈新所设计的模块化弹药箱可以保证它们即便是在战场上交火最激烈的时候,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换弹,不会影响作战。

但是在狭窄崎岖且深邃的地下隧道内,想要保证弹药供给就很成问题了。

所以军方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在地下隧道环境下使用,且能够稳定持续发挥火力优势的作战单位。

而这恰恰不是一个好满足的要求。

按照现如今在战场上所得出来的经验,和外星生物交战的烈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二战战场,重型机枪时常是一条弹链直接打光,然后在半分钟内换第二条,接着继续一次扣光,直到枪管打红。

在如今这个气温达到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能够把重机枪的枪管打到发红,可想而知需要泼出去多少子弹。

如果不是炎国一直以来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导致国内储存了大量的弹药,恐怕现在还要为这巨大的弹药消耗而犯愁。

现在倒是好了,多年积压的快要过期的弹药都打出去了,倒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后勤的仓储压力。

不过要计划反攻,那么该怎么保障弹药消耗,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显然军方是没有办法去实现他们反攻和清缴外星生物的计划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军方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陈新。

在军方看来,陈新已经快要成为哆啦梦式的存在了,有什么需求只要开口,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

尤其是当陆行舰队出来之后,军方内部看陈新已经觉得他是无所不能的了,一些当年因为脑洞开得太大而无法实现的想法和计划,目前军方正在安排人重新进行评估,预计打算掏一部分比较能实现的出来,打算拿给陈新看看,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当然,对于那些脑洞大开的方案,军方也只是有这种想法,并没有真的拿出来。

现在最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关于如何在地下环境中保证弹药供应和火力支援的问题。

火力支援这个倒不是太难解决,一款优秀的自行火炮平台就足以解决问题,唯一麻烦一点的可能就是行进底盘的问题了。

毕竟陈新他们下过一次外星生物挖掘出来的隧道,里面崎岖蜿蜒,军方现在所使用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履带底盘、以及装甲车的轮式底盘显然是无法适应这种环境下的通行的。

不过这一点倒是好解决,陈新当初为了采矿开发矿用泰坦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款仿蜘蛛生态结构的多足式底盘,原本就是为了在矿井里使用的,倒是很适合拿来改造一下,充当火力平台的底盘。

至于火力平台本身,则可以拿军方现成的载具炮塔来进行修改。

这种工作甚至普通的武器设计师都可以完成,不需要劳动陈新亲自动手。

而解决了载具底盘的问题,弹药供给的问题也好解决,用这种底盘改一个运载平台出来就行了。

事实上在接到军方的要求的时候,陈新就已经有了不少想法,他甚至还构思出了大小不一的诸多型号。

小型的可以做成蜘蛛型机器人,背负一到两个弹药箱,专门负责为前线作战部队输送弹药,可以成群结队的出动,也可以单独一台执行任务。

大一些的则可以做到手推车大小,同样也是机器人,而这种蜘蛛机器人则可以有不同的作用,既可以运载弹药,也可以搭载重机枪作为火力支援平台。

再大一些的则可以做成汽车大小,这一种就需要有人来驾驶了,类似于之前陈新所构想的蜘蛛型泰坦,既可以大量的运载武器弹药,也可以直接当成重型火力平台来使用。

这大中小三个型号的载具设计,可以说完美的满足了军方的需求,甚至于其中中型和小型的机器人,哪怕是在其他环境下都可以使用,并不需要局限于地下环境。

这也使得军方在看到这两款机器人的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想要把它列装全军了。

毕竟随着现在陈新掏出来的各种黑科技装备的普及,军方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也变得和以前不同,单兵携带的武器弹药虽然靠着外骨骼和动力装甲的负载可以越来越多,但补给起来的量也变得越来越大。

这也就导致了军方对于这种可以自己把弹药送到前线的中小型运输机器人很是看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