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之清莲

作者:浮世三生梦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59、无巧不成书

书名:红楼之清莲 作者:浮世三生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31

贾家那里,在得知康熙给林翰和裕亲王府的五格格指了婚,贾母悬了好些日子的老心,可算是放下了。

“我原就说翰哥儿那孩子瞧着是个有福气的,如今可见是真的。”贾母笑道,“这又是探花,又是指婚的……听着你的意思,裕亲王府的那位五格格叫万岁爷给封了郡主?呵呵……那咱们翰哥儿岂不就是郡马爷了?”

“可不是吗,”张氏笑着附和道:“到底老太太经的事情多。先头媳妇听说了外头的那些传言之后,可是慌神了好久呢。”

“真是的呢,孙媳心里也是害怕呢。那时候真是说林家什么的都有……咱们也不敢全都跟老祖宗说……”凤姐儿叹完,又忍不住骂道:“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外头就这么乱说一气的……真真是黑了心肝了!”

贾母冷笑一声,道:“这世上专有那等人,最是见不得别人好的。万岁爷的心思又哪里是那等小人能猜到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龌蹉心思罢了,只道说得人多了,便能成真的呢……真真是发梦呢!”

“老太太说的是。”

贾母乐呵了一回,又嘱咐张氏道:“林家这会子怕是正忙着下聘小定呢。老大家的,打发人去林家问问,可有什么咱家能帮的上忙的。敏儿头一回操持这种事儿,也不知道能不能周全了……”

“媳妇知道了。”张氏笑着应承道。

凤姐儿捧着肚子笑着安慰贾母道:“老祖宗且放心吧。如今不比先头几年了,姑妈一家子就住在京城呢,好不好的,亲戚故旧的总有个照应的。再者说了,姑妈是老祖宗一手调教出来的,掌家理事的本事尽得老祖宗的真传。又有咱家帮着打打下手。老祖宗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张氏和凤姐儿又陪着贾母说了一会子话,便被贾母打发走了。

“老大家的,你且先去忙你的吧,得了空儿,也去林家看看。”

又道:“凤丫头的身子越来越重了,这是她跟琏二的头一个孩子。再怎么小心也是不为过的。这些日子,也叫凤丫头好好歇歇,千万别累着她了。”

张氏笑眯眯的应了,看着凤姐儿的眼神也愈发的温和了。

贾母又拉着凤姐儿的手,笑道:“听说你给琏二安排了通房丫头?呵呵,我一早便知你是个有心胸的好孩子。你且放心,日后琏二若是敢对你有半点儿不好,做出啥宠妾灭妻的事情来,老祖宗定会给你做主的……”

凤姐儿咯咯笑着谢了贾母。只道琏二不会云云。

等着张氏和凤姐儿相携离开之后,贾母一个人在屋子里,歪在罗汉榻上,一边阖目养着神儿,一边操心着贾宝玉的亲事。

翰哥儿比着宝玉小三岁呢,如今也定下亲事了,宝玉媳妇这儿却还连个影儿都没有着落……京里头的人家,便是自己不要求嫁妆。贴钱都没人愿意把自家的姑娘嫁过来给宝玉的……如今就等着京郊那里的消息了……只盼着那儿的乡绅人家,没有听说过宝玉的混账事儿……

唉――

这事儿真是只要稍稍想一想。贾母就觉得脑仁儿那儿生疼。

真真是要愁死我老婆子了哦!

唤来鸳鸯,贾母问道:“京郊那儿的消息可过来了?”

鸳鸯回道:“正要跟老太太说呢,听说京郊那里有户人家同意跟宝玉少爷结亲。那户人家如今虽然败落了,不过听说祖上也曾是显赫的大家世族。张媒婆说,那户人家的女孩儿端庄贤淑,知书达理。早就已经在家帮着掌家理事了。”

贾母点了点头,道:“盛极而衰也是老话儿了。我原就说不在意这门第的,只要女孩儿的性子好,人品好,家里纵是穷一点也无妨。左不过。就是咱家贴补些银子罢了。”

“只是,张媒婆说,那户人家有个条件,”鸳鸯又道:“那户人家的闺女说了,自己嫁过来要带着自己的老娘一道。因为那户人家的儿子前些日子得病去了,如今家里只余那个女孩子跟着她娘一道相依为命。那家的女孩子说,自己嫁人之后独留老娘一人在家,不放心更不安心,所以一意要带着老娘一道嫁人。还说,若是咱家不能接受这个条件,结亲的事情便作罢了。”

贾母笑了,只道:“如此听来,这家的女孩子不仅知书达理,还是个极孝顺的呢……由此可见这户人家的家教家风了。”

“老太太说的是。”鸳鸯道。

贾母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对了,这户人家姓什么?”

“说是姓薛的……”

薛?

贾母蹙起眉,心里有些不喜,这好不好的,怎的就姓了这么一个姓呢?

想了想,贾母总觉得不太放心,当初王子腾只说薛家那对母女再也不会出现在京城的,却没说她们到底是去了何处……

薛家母女离开京城,在京郊买了宅子安置,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王子腾如今只余这么一个妹妹了,又是个闭门绝户的,家里不过一个寡妇一个弱女。王子腾不想这个妹妹后半辈子没人照顾,把人安置在京郊,自己有空没空的也能照应一二,这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安排几个机灵的婆子去那户人家周围打听打听。”贾母吩咐鸳鸯道,“我怎么一听这户人家姓薛,心里就一直犯嘀咕呢……”

鸳鸯脆生生的道了一声“是”。她心思玲珑,一听贾母这话,便知道这老太太是怀疑这户人家就是先二太太的娘家妹子,那个薛王氏……

可真要是这样子的话,那也未免太巧了吧。

京都西郊的一处小宅院里,香菱正挽着袖子在那里哼哧哼哧的洗衣服。

薛宝钗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衣裙打东厢屋子里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小小包裹。她跟着香菱说道:“等下子,你把衣服晾了,再把这包裹里的帕子扇套带进城里交给陈掌柜。结了银子之后,去药铺里帮太太再抓几服药回来。余下的银子,你仔细收好,回来交给我。”

香菱轻声应下了,将手在衣服上擦擦干,这才接过薛宝钗手里的包裹。

“今儿个早上,太太说想吃富春楼的点心……”香菱咬着唇,跟着薛宝钗小声说道。

薛宝钗拧着眉,不满道:“咱家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你能不知道?便是搁在从前,富春楼的点心果子,咱家也是极少吃的。那东西不过做的精巧些,能有个什么稀罕的呢?太太也不过就是随口说说罢了,你既然听见了,也当自己好生想想,分辨分辨。哪里能听太太说风就是雨了的呢……”

一番数落,叫香菱愈发的抬不起头来了,只局促的垂头站在那里。

“行了,你且着紧了做事儿去吧。咱家如今不比以前了,没得多余的钱养闲人的。”说完,薛宝钗也不理香菱,只扭头径自进了主屋找薛王氏说话去了。

进到主屋,便见薛王氏额上勒了一条抹额,整个人没精打采的歪在临窗的炕上,眼圈儿鼻头都是红红的。

薛宝钗心里隐隐有些不耐,不过面儿上还是温温和和的笑着,只关切的问道:“妈妈今儿个身上可有觉得好些了?”

说着话,薛宝钗在薛王氏身边坐下,帮着薛王氏理了理盖着的薄毯,这才又道:“如今事已至此,妈妈还当振作起来。再怎么说,妈妈还有女儿呢。”

薛王氏叹了一声,却是没有说话。

薛宝钗不禁垂下眼,道:“我知妈妈不爱住在这种地方。妈妈且放心,只要张妈妈说的那户人家能答应了咱家的条件,咱们还是可以回到京里头住的。”

薛王氏呼吸一窒,扭过头眼泪汪汪的对着薛宝钗哽咽道:“都是妈妈拖累了我儿啊。这万一要是那户人家不同意……我儿岂不是要被白白耽误了去……”

“妈妈快别那么说。”薛宝钗笑道,“张妈妈不是说了吗?那户人家书香传世,最是看重孝道的。女儿的那个条件对着那样的人家正经算不得什么要紧的事情,那样一个大家子,难道就少了一个人的饭吃了?”

“可是,再没听说过,有谁家女孩儿嫁人,家里老娘当陪嫁跟着的……”薛王氏苦着一张脸说道。

薛宝钗只好压着性子,劝慰薛王氏放心,只道:这户人家若是不同意,自己便不嫁,只在家陪着薛王氏云云。

“对了,我那日恍惚听着那个张媒婆说,那户人家姓什么来着?”薛王氏拧着眉想了一会儿,方才不确定的说道:“是不是姓贾来着?”

薛宝钗点了点头,道:“我知妈妈在想什么。只是依着女儿看,该不是姨妈家的才对。姨妈刚去,表弟要守孝三年呢。再者说了,张妈妈说那户人家是书香传世……女儿记得贾家是武官出身呢。”

“唉――”薛王氏叹道,“下一回等着张媒婆过来,咱们再好生问问吧。我只要一想到那家人姓贾,心里就直打突,总是不安呢。”

“好,就听妈妈,咱们好好打听打听。”薛宝钗笑应道。(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