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高中毕业就出道

作者:陶良辰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70章 还有这种好事?

书名:高中毕业就出道 作者:陶良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36

券商那边,第二天再次联系范无眠。

告诉说往他邮件里发了一份文件,是内地证监会十多天前刚公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里面规定了内地上市公司开始允许定向增发,但还处于公示征求意见阶段,没有正式实施。

得知有机会省下一大笔钱,范无眠仔细追问完,发现定向增发新股的价格,可以按照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的90%计算,但增发一年内这些股票都被禁售,不允许上市流通。

坏处显而易见,因为存在禁售期,减持套现比较麻烦,不太符合捞一票跑路的需求。

好处则是定向增发的价格便宜,并且不需要冒着溢价的风险,想方设法从大股东手上求购,能够一次性将这3亿港币给出去的同时,也有机会推高三幺重工的股价。

因为定向增发属于融资,公司账面上会多出一大笔流动现金,对很多上市公司属于利好,而从大股东手里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购买股票,则对市场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了。

具体也要分人。

有些媒体称呼范无眠为“港城小股神”,外界都认为他的运气逆天,只要他重仓三幺重工的消息传出去,这家公司的股价大概率会上涨。

像企鹅股、youtube、东部金钰这些公司的成功投资,早已向外界证明他的眼光有多毒辣。

所以“定向增发对推高股价的帮助”这一点优势,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从去年到现在。

三幺重工的股价走出了一个深“v”形状,受到可能存在的外企负面影响,一批大股东正着急套现,要求溢价不太可能,说不定还会愿意以一个折扣价转让。

让范无眠感到纠结的关键点,只剩下是否需要为了节省10%左右的成本,就拉长投资时间,耗费最起码一整年。

如果考虑到一些其他的额外开支,可能只会将入手价降低几个点,额外的麻烦事却比较多。

例如消息很可能提前泄露出去,导致三幺重工股价大涨,推高定向增发的入手价格,最终反倒得不偿失。

如果某些大股东着急套现,“一不小心”放出了消息,趁着拉高股价期间跑路,明显也是有可能的。

权衡完利弊过后。

一向怕麻烦的范无眠,还是选择放弃了定向增发这条路,他更希望这批股票能灵活自由一点,方便随时套现走人。

给了通海国际证券回复之后,当天就开始动了起来。

股票经纪人开始挨个联络三幺重工的大股东,匿名帮范无眠询问对方是否存在出售意向。

第一个电话,先打去三幺重工的母公司“三幺集团”。

同一时间。

三幺集团的董事长,接到秘书的汇报后拿起电话,得知通海国际证券公司希望一次性购入价值3亿多人民币的股票,不由微微一愣。

心里率先想着:“还有这种好事?”

之前为了避免股价大跌,三幺集团动用了太多资金回购,流动款方面存在很大压力。

它在三幺重工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66%,等于有三分之二的股份都在自己手上,早就考虑过找机会放出去一部分,推高股票的流动性。

还处于禁售期不用担心。

现在先签合同,把价格定下来,明文约定等到股票解禁以后,再按照商量好的价格登记转让股份就行,虽然不太符合证监会的规定,但这样的合同也具有法律效力。

一番思索过后觉得能干。

尤其是旗下的“三幺汽车”半死不活,这家子公司早就想把手里持有的2.62%三幺重工股份给卖掉换成现金。

难得遇到这么一位大金主,三幺集团董事长询问了价格,得知希望按照3月份的均价成交。

今天三幺重工每股价值9.29人民币,3月份的均价则在9块1附近,由于一次性要买走公司总股本的7%左右,这个价钱还算合理,可以商量一下。

三幺集团的董事长挂断电话之后,咻着烟翻看近期的股价走势图,感觉市场前景不够明朗,多持币观望属于不错的选择。

于是。

他又打了个电话向上面汇报,听说是一家港资企业希望入股,当场就得到了“原则上表示支持”的肯定答复。

剩下的就好办了。

一边让董秘临时召集董事会成员们开会表决讨论,一边询问有哪些股东遇到麻烦急需套现。

三幺集团这边准备套现总股本的4%左右,剩下的份额可以让给子公司三幺汽车,以及部分在三幺重工持股的高管。

内地股市嘛。

大股东想套现卖掉特别难,砸钱买入建仓还是很简单的。

以前就是因为没人买,市场上缺少投资者,三幺集团上市以来,只能长期守着金饭碗乞讨。

瞿州重工那边亏到准备被外企收购,三幺重工的日子也不好过,别说给母公司分红,能勉强支撑下去就已经谢天谢地。

除了范无眠以外,恐怕谁都想不到接下来几年,房地产和基建工程市场能有多火爆,对各种机械的需求量有多大。至少在这2006年的4月份,他以一股9块多的价格建仓,还像是“高位接盘”。

次日一早。

三幺集团这边,几位董事会成员争论不休,了两个多小时才全票表决通过。

倒不是在为“该不该卖”而争论,而是在商量各方出售的份额,三幺汽车想套现,高管们想套现,持股的几家基金公司也想套现。

三幺重工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在1亿人民币左右,今天总市值略低于43亿人民币。

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套现就相当于一次性拿到未来10年内的净利润,也难怪无数上市公司老板们不想着踏实做生意,削尖了脑袋只想套现走人。

毕竟未来的收益如何谁都难说,但提前套现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套现完原地就能退休,谁还会傻傻陪着投资者们一起承担风险。

绝大多数股票都很垃圾,可大浪淘沙,经常也会出现些暴富的机遇。

当范无眠接到汤坤顾问打来的电话时候,正在跟星仔、达叔一起拍戏。

听说三幺集团牵头交易,答应按照每股9.08人民币的价格,一次性成交大约3460万股,他诧异问道:

“那么大一笔钱,这么快就谈成了?之前不是说可能要一两周?”

汤坤顾问也挺无语,回答说:

“对方比较积极,可能正好现金短缺吧,如果没问题,我们今天就签合同?”

“好,把文件发给我.”

————————————

星仔当了那么多年的演员,开始尝试转型做商人,不仅开电影公司,还盖大宅、买商铺、对外投资些公司。

对“钱”这个字十分敏感。

等范无眠将手机递给蒲嘉静,星仔好奇问道:“喂,你刚刚讲的合同、一大笔钱,是怎么回事?”

他跟谁相处都关系淡淡的,极少跟范无眠发脾气、摆脸色,已经算特别克制,从高媛媛到达叔,都被星仔用不耐烦语气教训过。

范无眠亲眼见过那么多次,总算理解为什么和他合作过的演员、剧组工作人员,提到他时候脸都那么黑了。

见达叔和星仔都盯着自己,他摆摆手说:

“《寂静之地2》卖出去,到账一笔钱,放在公司账户上暂时不用嘛,我就挑了家内地的上市公司,买三亿多人民币的股票,刚刚谈成,好像会成为第二大股东。”

达叔的私生活比较复杂,有一大家子要养,听完表情那叫一个羡慕,露出标志性笑容说:

“道上规矩,见者有份啊,小范总你可别吃独食,哪支好股票让你那么多,推荐一下啦。”

这话一出,周围的导演、灯光师、录音师们,也纷纷竖起耳朵。

特别是那些港城人,除了对楼市异常敏感之外,剩下的就是炒股,特别痴迷于小道消息。

打工赚钱太难了,人人都希望一夜暴富。

范无眠哭笑不得,继续回答说:

“持股份额有点高,会向内地的证监会通报,估计等今晚或者明天,你们就会看见相关新闻。”

“不是我不想说,而是在签合同之前不能说,传出去容易影响到交易计划。”

“今天高兴,晚上请大家去吃海鲜,小臂长的濑尿虾,每个人都有.”

整个剧组有八十多号人,每天按照50块的伙食费,200块的住宿费标准计算,拍一个月的开销就要六七十万。

额外还有交通、工资等等,开销不菲。

范无眠动不动就请客吃饭,主要原因在于面对星仔的高压,需要调节一下整个剧组的氛围,万一有人崩溃跑去找媒体告状,又或者气急败坏做点别的事,容易影响到票房成绩。

达叔正要继续开口。

只见几位泰国阿sir,突然骑着嘟嘟车赶来,按喇叭吸引注意力,下车后还用泰语大声嚷嚷。

范无眠完全听不懂,下意识以为有人报警不让拍摄。

等翻译问完才得知,夜里有位剧组的场务,独自偷偷跑去找小妹,在关键时刻被小妹的男友堵住,要求赔偿2万美元。

然后这位场务和别人发生争执,在巷子里惨遭围殴,正躺在医院,钱包、手表、手机这些都被人抢走了。

中度脑震荡外加皮肉伤,情况不算太严重。

曼谷很多地方,每到晚上就有穿着打扮清凉的姑娘们,三五成群站在街边拉人,一般人真扛不住。

即使导演已经明令禁止离开酒店,依然有人冲动出门找乐子。

星爷听完脸很黑。

那位场务是他公司的人,事后只小声让助理帮忙搞定,给些医药费打发走,买张机票送对方回家.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0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