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华娱1990,我是电影厂厂长

作者:笑三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指点小钢炮

书名:华娱1990,我是电影厂厂长 作者:笑三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1

北影厂仿清楼是一长排两层红楼,西边有个折角,向南延伸四五间,为摄制六部电影《红楼梦》而建造的贾府库房。电影拍完改造成了招待所,跟长影的小白楼、上影永福路花园一样,只住电影编剧与导演。

在这个时代,文学部抓电影剧本,是电影厂的第一车间,也是生产核心,电影文学剧本是故事片的发动机。文学部的编辑在发现优秀小说后,会将作家邀请到北影厂,让他们住进仿清楼,安心把小说改成剧本。

编剧也愿意住在仿清楼里,毕竟现在住房很紧张,大多数编剧回家没地方静下心来写作。而仿清楼里澡堂、食堂等生活设施齐全,住在里面非常舒服,很多编剧来了就不想走。

很多编剧一住就是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仿清楼成了他们第二个家。

方致远刚到仿清楼,就看见冯晓刚和郑小龙坐在二楼的楼道里聊天。

整个第四集体的剧本都很糟糕,唯一例外就是《大撒把》。

方致远记得《大撒把》好像卖了200来个拷贝,而且在金鸡奖上大放异彩,获得了五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像这样的剧本,肯定要好好抓一抓。

方致远噔噔来到二楼,来冯晓刚和郑小龙的旁边,自我介绍道:“你们是《大撒把》的编剧吧?我是第四创作集体的艺术指导方致远,过来跟你们聊剧本。”

冯晓刚消息灵通,知道方致远的大名,立刻站了起来。

他脸上堆满谄媚的笑容,跟《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冯裤子一模一样。

他噼里啪啦地恭维道:“原来是方指导,你的《目中无人》简直太牛逼了!我看了足足八遍啊!我觉得比香江的功夫片好看!绝对是中国最好看的功夫片!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叫冯晓刚,我跟小龙之前给北影厂写过《遭遇激情》!”

方致远跟冯晓刚握了握手:“《遭遇激情》这片子不错!”

郑小龙是正宗的大院子弟,自然不会像冯晓刚那样谄媚。

他把手伸向方致远,平静地道:“我是郑小龙。”

方致远跟郑小龙握了握手:“很高兴见到你。”

冯晓刚让方致远坐自己的椅子,又从屋里搬了张椅子,在方致远旁边坐下。

他想起方致远是来聊剧本的,回屋把剧本取了出来:“方指导,这是剧本。”

剧本是用北影厂稿纸手写,由于他们根据修改意见重写,又懒得重抄,就在修改段落上将新写的内容用胶水粘贴上去,反复修改多次粘贴,剧本稿纸就厚得跟煎饼似的。

现在的剧本基本上都这样,很多编剧把剧本送审时,往领导面前一放,“你看我改了多少遍”,先拿个态度好的印象分。也有编剧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会将剧本抄一遍再送审,甚至会请字写得好的人帮忙抄一遍。

方致远轻轻翻开剧本,慢慢地看起来。

郑小龙和冯晓刚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他们对《大撒把》非常有信心,《大撒把》讲的是出国这个社会热点,又充满了王朔似的幽默,整个故事非常有趣。

他们一边观察着方致远的反应,一边小声聊着出国热。

方致远很快看完《大撒把》,抬头看看郑小龙,又看看冯晓刚。

冯晓刚得意洋洋地道:“怎么样,剧本还成吧?”

方致远微微点头:“剧本相当不错!就是故事有点平,没有大的起伏,尤其是最后的高朝没有高起来。不过这个故事切中了社会热点,应该比较受市场欢迎!你们把高潮部分加强一下,再重新抄一遍,我就剧把本送艺委会去!”

其实不只《大撒把》如此,冯晓刚的电影都有这个毛病。

整体节奏比较平,高朝高不起来,给人差一口气的感觉。

郑小龙见方致远对《大撒把》总体上是肯定的,就是觉得高朝部分冲突不够,心里挺高兴,解释道:“《大撒把》是讲述留守人士生活的故事,如果加入太多的戏剧冲突,会让显得很假。”

方致远摇头道:“冲突不一定是戏剧化的冲突,也可以是内心冲突。在故事最后,顾颜不想林周云走,林周云也舍不得顾颜,他们的内心都是矛盾和挣扎的,把这种矛盾和挣扎刻画得越深入,悬念就越足,就越有吸引力。”

冯晓刚觉得跟艺术指导辩解没有意义,只有按照他的要求修改,才会被送审,就道:“我们按你的要求改,改完再让吉祥物抄一遍,然后给你送来!”

方致远诧异地道:“吉祥物?”

冯晓刚笑着解释道:“是一个叫高满塘的外地编剧,字写得好,有一位编剧请他把剧本抄一遍去过审,没想到那个折腾了很久的剧本顺利通过,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吉祥物,大家都找他抄剧本。”

高满塘?《闯关东》的编剧高满塘?

方致远想了想,自己好像听人说过,高满塘从80年代做北漂,因为认识北影厂文学部的江怀延,就在北影厂剧组员工楼住了很多年,便道:“高满塘在哪儿?你把他叫过来。”

冯晓刚站起来,对着剧组员工楼大喊:“高满塘!高满塘!”

没过多久,高满塘从剧组员工楼走了过来。

现在的高满塘三十多,还没有成名,很多时候都是给其他著名编剧打下手,面对郑小龙和冯晓刚这种已经有知名作品的编剧自然十分客气。

他满脸堆笑地道:“冯老师,你找我有事?”

“不是我找你,是方指导找你。”冯晓刚指了指方致远,一幅我跟方指导很熟的样子,“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北影厂第四创作集体的艺术指导方致远方指导,也是电影《目中无人》的编剧和制片人。”

他满脸谄媚地对方致远道:“方指导,这位就是高满塘。”

高满塘从85年到北平做北漂,就一直住在剧组员工楼。

他知道北影厂有五个创作集体,每个集体的负责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也知道方致远编剧和制作的《目中无人》最近非常火爆,就连他都看了好几遍。

只是他没想到方致远竟然成了第四集体的艺术指导。

艺术指导是剧本的把关者,艺术指导不点头,剧本就不会被送审。

像这样的人物,高满塘自然不敢怠慢,客客气气地道:“原来是方指导,久仰大名,今日能够得见,真是荣幸之至。《目中无人》真的太好看了,我在北影厂的礼堂里面看了足足五遍,不知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方致远跟高满塘握了握手:“我听于晓阳说,你是个挺有水平的编剧。我是过来看《大撒把》剧本的。剧本已经看完,正跟他们聊剧本,刚才晓刚提到了你,就想把你叫过来一起聊。创作闭门造车不行,多交流多碰撞,可以产生火花。”

冯晓刚赶忙对高满塘道:“我给你拿把椅子,大家一起聊。”

高满塘求之不得:“你们都是知名编剧,我向你们学习。”

待高满塘坐下,冯晓刚讲了讲起了创作《大撒把》的原因。

《大撒把》灵感来源于一个侨眷的故事,当时,冯晓刚与郑小龙在北影厂的创作会议中提起这个故事,这引起了北影厂厂长陈志谷的注意。

在陈志谷的鼓励下,冯晓刚和郑小龙便开始了剧本创作。

讲完创作原因,冯晓刚和郑小龙又谈谈创作思路和内涵。

听完两人的话,方致远开始讲电影高朝的问题:“高朝对商业电影极其重要,香江很多电影从剧作结构来看非常糟糕,比如成龍的《醉拳》,前面东拉西扯,讲了很多无关的内容。但这些电影有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最后会来场大战。

观众进电影院目的很简单,功夫片就是看高手对决,警匪片就是看警匪大战,而最后安排一场大战,观众内心就得到了满足,就会觉得爽,哪怕电影本身有很多问题,他们依然觉得电影好看,票房自然上去了。

我们内地电影这一点做得很差,高潮部分经常不给够时间,无法让观众真正兴奋起来。比如我们厂去年拍的《龙年警官》,最后抓逃犯是高潮,但拍得太简单了。如果用二十多分钟拍解救人质,将情绪铺垫到位,那效果绝对不一样。”

方致远见众人若有所思地点头,继续道:“说个难听点的比喻,商业片的高朝就像男女上床,要是持续时间太短,你女朋友会觉得爽吗?只会嫌弃你不中用!只要高朝到位了,就算前面的流程差一点,你女朋友依然会觉得满意!”

冯晓刚他们都嘿嘿笑了起来,觉得这个比喻生动形象。

冯晓刚摇头晃脑,贱兮兮地道:“我懂了!看电影跟男女上床是一样的,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起就是到外面开房,承接就是脱衣服,转就是前奏,合就是真的开干,合是最重要的,要是合不给力,这个床就上得不舒服!”

方致远大笑着鼓掌:“小刚要是拍电影,肯定能成大导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7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