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华娱1990,我是电影厂厂长

作者:笑三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四十章 忽悠老谋子

书名:华娱1990,我是电影厂厂长 作者:笑三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1

晚上七点,马克西姆餐厅。

方致远和张艺某、巩俐坐在靠窗位置,一边吃菜,一边畅谈电影。

他们聊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也聊国际影坛的最新风向。

方致远听到张艺某正在弄新剧本,知道是《秋菊打官司》,马上道:“不知道你找到投资没有?如果没有找到投资的话,我给你投资。”

张艺某没有给答案,问道:“《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没有过审,难道你不担心我的新片也过不了审吗?要是过不了审,国内就没有收入。”

方致远对《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况有所耳闻。

这两部电影都是合拍片,《菊豆》是东瀛德间公司投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台弯邱福生投资的,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内地上映。直到1992年《秋菊打官司》在威尼斯拿到大奖,为国家争了光,这两部电影才得以公映。

方致远给张艺某作分析:“《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本身没有问题,电影局对这两部电影评价很高,只是有部分领导觉得有问题,而且这两部电影又代表其他地区角逐奥斯卡,领导就觉得面子不好看,就干脆不让电影在国内上映了。”

张艺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方致远继续往下讲:“跟我合作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资金来自国内,用的是北影厂的厂标,能避免这样麻烦,而且北影厂是广电直属电影厂,就算电影真的被禁,我们也可以找上面沟通,争取让电影重新获得上映的许可。”

方致远看着张艺某,露出狐狸一般的笑容:“咱们是中国人,电影拍出来,肯定希望国内观众看到,如果只是海外反响好,国内观众看不到,那肯定很遗憾。”

张艺某重重点了点头:“国内观众看不到,真的很遗憾。”

方致远要的就是这句话:“跟我合作无法杜绝这种情况,但肯定比你找海外资金安全得多,毕竟我在电影系统有人脉,而他们没有,除此之外还有个好处。”

“什么好处?”

“除了导演费,你能拿分成。”

“票房分成?”

“没错,去掉成本之后,利润按比例分配。如果你拿导演费,那分20%;如果不拿,那分30%。就以我的《目中无人》为例,假设最终利润为1000万。如果你拿导演费;那能获得200万分成,如果不拿导演费,你将获得300万分成。”

张艺某被吓了一跳,竟然给我这么高的分成?

方致远一脸严肃地道:“这种模式是好莱坞独立电影的运作模式,好莱坞独立制片人开发剧本后,找到导演,并联系好演员,然后带着项目找电影公司。要是电影公司觉得项目靠谱,就会投钱。等电影上映后,双方按比例分成。”

方致远笑着恭维道:“一般来说,制片人的分成比例为15%,只有特别厉害的制片人才能拿到30%的分成,你是我们中国最厉害的导演,我给你30%的分成。”

张艺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条件真的太优厚了。

不过想到方致远是《目中无人》的编剧,他又有些担心。

“我不想拍功夫片,我也根本拍不了!”

“拍什么内容由你决定,我不干涉。我只负责两件事,第一,为电影提供资金,第二,电影版权销售,以及电影的宣传和发行由我来,我会竭尽全力把电影卖到全世界,尽可能卖更多的钱。简单的说,你种萝卜,我卖萝卜。”

张艺某心动不已,但事关重大,他觉得还是应该再考虑考虑。

“我要考虑一下,等我考虑好了给你答复。”

“你慢慢考虑,等你考虑好了给我打电话。”

……

夜已经深了,黑夜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笼罩着大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面,给寂静的夜晚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白色。北影小区家家户户的灯光都已经熄灭,只有院子里的路灯还在孜孜不倦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方致远坐在书桌前写剧本,他希望尽快将《孤胆特工》写出来,等《目中无人》在香江上映时,就可以带着剧本跟吴思沅谈拍摄事宜。

于飞鸿坐在方致远旁边,拿了一本萨特的书慢慢地翻着。

就在此时,大哥大响起,方致远接通电话:“喂,哪位?”

电话里传来张艺某的声音:“是方致远方老板吗?我是张艺某啊!”

方致远心头一喜:“怎么样,你考虑好了吗?”

张艺某嗯了一声:“我跟你合作。”

方致远知道张艺某会答应,毕竟连续两部电影被禁,张艺某肯定不希望自己的第三部电影再次被禁,他应该意识到在电影系统有人的重要性了。

在国内拍电影人脉关系真的很重要。

同样的电影有人脉就能过审,没有人脉的就无法过审。

就拿陈楷歌的《霸王别姬》来说,这部电影本来要被禁的,但有人找到了老人家的女儿,让她把电影给老人家看,老人家看完电影就说,没什么问题,可以放,《霸王别姬》才得以在国内公映;张艺某的《活着》没有人脉,最终成为禁片。

“太好了!那我们明天约个时间,见面聊!”

“我在新大都饭店405房间,你明天上午过来吧。”

挂掉电话,方致远看向于飞鸿,见她偏着头,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

方致远捧起于飞鸿的脸,吧唧亲了一口,兴奋地道:“宝贝,张艺某同意跟我合作了,张艺某的电影在国内票房很好,又有海外市场,简直是摇钱树!以后我就算什么都不干,只要紧紧抱住张艺某这根大腿,都能舒舒服服过日子!”

于飞鸿抿嘴笑道:“你就不是什么都不干的人!”

方致远坏笑将于飞鸿搂进怀里:“我现在就真抓实干!”

……

上午九点,方致远来到新大都饭店,见到了张艺某和编剧刘恒。

张艺某告诉方致远,当初《红高粱》做后期的时候,他住在新大都,《红高粱》的歌词就是在这里攒的。这里是他的福地,之后只要弄剧本,他都会住进新大都。

张艺某告诉方致远:“我们正在弄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主角小林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他们有了孩子、房子后,烦恼却不断增加,这使曾有过宏伟理想的小林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方致远有些诧异,拍完《大红灯笼高高挂》,接下来应该拍《秋菊打官司》才对啊,怎么会拍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这种城市小市民题材,根本不是适合你啊!

不过转念一想,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张艺某不是作者型导演,不会写剧本,于是,他就将目光瞄准了国内各大小说期刊,只要看到喜欢的小说,就会联系作者,把小说的版权买下来。

这些买下来的小说,有些拍成了电影,有些最终放弃了。

比如张艺某曾经买下余华的《河边的错误》,准备拍成惊悚片。不过在看到余华的《活着》后,他立刻放弃《河边错误》,转头拍《活着》去了。

等他看到《秋菊打官司》,肯定会放弃《一地鸡毛》。

方致远开始谈自己看法:“我看过《一地鸡毛》,这本小说可以叫理想之死,讲的是心怀理想的人,经过现实的磨砺放弃了诗意和理想,向生活低下了高贵头颅,这是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写照,是一个以小见大,描写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故事。”

方致远顿了顿:“《一地鸡毛》非常写实,要拍这个故事,就不能按你之前的风格来拍,你之前的电影偏写意,注重形式感,注重氛围营造,那这次必须反过来,拿掉形式感,走写实的道路,甚至有纪录片的感觉,越真实越有力量。”

张艺某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兴奋地搓了搓手:“没错,我之前拍的电影都是旧时代的故事,内容比较传奇,影像风格比较张扬,这次我想拍一部反映现在生活的电影,影像风格就像你说的,必须写实,有纪录片的感觉。”

……

方致远曾经听人说过,张艺某精力极其旺盛。

当年毕飞宇担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编剧,张艺某拉着毕飞宇聊个不停,毕飞宇困得实在受不了,就逃回自己的房间,结果张艺某追到毕飞宇房间,拉着他继续讨论情节,最后把毕飞宇熬得活活昏死过去。

这次方致远见识了张艺某的厉害,他被张艺某拉着聊了整整一天。

一直聊到晚上十点,张艺某依然滔滔不绝,大有挑灯夜战,聊个通宵的意思。

方致远只能以女朋友在家里等自己为由,逃出了新大都。

方致远摇摇晃晃地回到北影小区,刚走来到家门口,就看到门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致远,明天上午九点,到厂长办公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1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