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野谈

作者:墨折年 | 分类:仙侠 | 字数:0

3.我见婆娑百花杀

书名:野谈 作者:墨折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42

你有没有见过沙场?

无处不是尸体,无处不是是鲜血......无处不是魂魄。

天色昏黄的时候,厮杀声渐渐止熄。

有暗藏在远处的难民瑟缩着出现,他们翻找着尸体,一具一具地,试图将他们身上值钱、果腹、御寒之用的物件找出来。

可惜,这死了一地的尸首都是败军之兵。

最终他们麻木着脸色,拖着枯朽的身躯渐渐离去,无声无息。

他们围困在静水河畔的婆娑城里已经三个月,早就器尽粮绝,这最后的一战只为求死,求一个百死不屈的结局而已。

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他们原本可以投降。”张承喜蹙着眉头说道。

她跟着师父又在四处飘荡中度过了一个四季轮回,如今已经九岁,因为习武,个头抽条的很快,如今看起来高挑纤瘦的像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

她依旧扎着一个道髻,身上穿着针脚细密的灰蓝色道袍,也依旧是师父的手笔。

他们身上沾染着沙场的烟尘,如出一辙蹙起的眉峰有些怜悯,又一恍惚更似漠然。

“真是的,死了这么多人,若不引散魂魄,只怕不久之后这里就要爆发一场瘟疫,这些尸首也要快快埋掉才行,实在懒得收拾,不如一把火烧了吧?”小姑娘碎碎念着。

“引魂,稍后便将这些人都埋了。”三念真人挺直脊背站在一块高出的石头上,望着天上渐渐凝聚的怨气黑云。

“师父,人太多了,我挖一个大坑,把他们堆在一起行不行?”张承喜问道。

“不许偷懒,按着镇的方位不要错了。”

三念真人说的“镇”,是一个稳固地气的阵法。

“哦。”张承喜随手拔出一只斜插在地上的折戟来,随意找了面前一处位置,这一把扎下去,折戟便陷入坚硬的土地一尺多深,手腕往下一压,翻起一块土来。

张承喜愁眉苦脸地埋头干活。

挖坑不是个轻松的活计,即使张承喜力大无穷不是常人能想,也足足不停不歇挖了三天才好。

这期间三念真人时不时就不见了踪影。

不远处的婆娑城里已经成了一座废墟一般的空城。

他们在这里见过的许多人,都变成了回不来的故人。

三念真人便到处翻找着,勉强凑齐了做一场法事的东西,他还做了一面招魂幡,挂在折断了的战旗旗杆上。

忙碌许久,他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他的小徒弟念念叨叨地将尸首一个一个丢进坑中。

“这一个,你叫什么?哦,周大石...三十几了?....哦,你看这么写成了吧?”

“不认识字啊?......反正写的是你的坑,这个就是你的了,好好躺着吧,进去吧。”

“下一个,你看起来年纪不大啊?成亲了吗?没有啊,有喜欢的姑娘吗?哦,反正你也死了,名字说一下......好了,进去吧。”

“哎呀,别吵行不行,你都死了,你管他是不是敌军干啥,又没人来收你,有地方躺就不错了。”

“你们一个个的,安分点,一点不帮忙,尽捣乱,还打,还打,再闹腾我揍你们......”

张承喜穿梭在昏黄的暮色里,已经埋好的坟墓都立着一片木片做的墓碑,上边还用刀子刻了亡故之人的名字,甚至生卒年都详尽地在边上刻了一小行字出来。

待她托着最后一个人的腿丢进坑中,终于拍了拍手,抹了把汗。

“最后一个,这就把你安排上。”她手中的折戟已经换成了一把趁手的锄头,围困在婆娑城中的百姓也扛着锄头上了战场,死在这里。

她蹲在地上用小刀子刻好了最后一位亡故者的名字以及生卒年月,把墓碑在他脚头的位置埋好,最后一缕天光也就没落下去。

“师父,我好了。”她往身上抹去手上带着血腥的泥土,扛着锄头走到师父所在的巨石处。

张承喜叹了口气:“师父,没有谭先生,也没有裴明斓,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身后是静默的静水河,即使河里已经没了淡淡的绯色腥水,张承喜也不打算去洗个手,她宁愿等泥巴干透了抠掉泥夹子。

三念真人低头摆弄着桌上的东西,一柄桃木剑,一只铜铃铛,桌前立着一只旧布做的幡,没有说话。

张承喜没再提什么让师父占上一卦问一问的话,谭先生便是师父的一位旧年好友,最擅长的就是占卜问命之术,如果他不愿出现,那么就没人能找得到他了。

裴明斓是谭先生的弟子,一个只学了酿酒,并不会玄术的少年,那是张承喜的朋友。

只可惜,现在,她和师父一起失去的朋友的音讯。

“唉,师父,是不是你克的我?”张承喜背着手,老气横秋地叹,灵活地躲过真人踢来的脚。

会算卦的人,也会遮卦。

夜风烈烈,天上乌云遮幕,只能隐隐看到一团乌蒙蒙的亮。

三念真人便选了这么一个夜黑风高的时候超度。

没什么黄道吉日的说法,这冤魂成祸的地方,早时候就是好时候。

他的铃铛一晃,手中的桃木剑挥舞,在浓稠的夜色里画出晦涩地金色符文,一枚一枚打在幡上。

“今对道前,召请亡魂。”

“南柯一梦属黄粱,慨叹人生不久生死有命”

“无贫无富亦无常”

“魂飞魄散何处?”

随着符文成阵,先是绕着魂幡盘旋,接着便渐渐向外扩大,将正在施法的三念真人与站在边上的张承喜笼罩起来。

三念真人空中的低吟一层一层地回荡,声音渐大,似乎震耳欲聋,一恍惚又像是只吹过一场烈烈的狂风。

“铃铃铃...”

三念真人手中的铃铛按照奇怪的韵律晃着。

“性空心郎望古乡,瞻对虚空伸召请,随幡接引返家堂。”

话音一落,魂幡之上绽出盛大的金色光晕,三念真人的话语一直在这一片天底下反复回响,渐渐如滚雷一般轰鸣不休。

此时身边静默的静河仿佛一晃眼的功夫就换了一个模样,原本的河面宽广出好几倍,而河的另一边升起一片缭绕在漆黑里的巍峨城池。

天上的乌蒙月色,一点都不见了。

那便是阴界。

此时静河已然成为连通忘川的入口,一河两岸,一边是阳世,一边是阴间。

三念真人主阵不动,张承喜走出师父庇佑的范围,便感觉彻骨的寒冷,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她抽出自己的桃木剑,走到静河边上,剑尖着地,随着她的脚步划出一条不怎么笔直的线条来,她走到坟阵前驻足,目光所及已然不是一处处她亲手堆砌的坟茔,而是一个个她都打过招呼的熟悉面孔。

“幽冥界,黄泉路,三魂杳杳,七魄茫茫,到家堂。”少女清脆的声音如同一把银月弯刀,瞬时豁开了浓稠的夜幕,张承喜身后出现了一条路。

她转身向前走,路边隐隐立着一块石碑,曲文古怪地写了两个字,这便踏上黄泉,身后跟着那些亡故的魂魄,她将他们送到河畔,从怀中掏出一只折好的纸船划入水面,河面上便出现了一只木船。

“上船吧,送尔等归川去。”张承喜轻轻说了一句。

那些怨怨念念的魂魄便一个个走上船去,张承喜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不舍,也只能听听罢了。

那只不大的小木船竟然真的承载了几百只魂魄,那些使了躯壳的,好似真的没有重量,木船依旧是轻飘飘地浮在水上。

张承喜抬手虚推一掌,小船摇曳着穿过迷漫雾霭的长河,缓缓离去。

不知过了多久,河面上的情景已经看不见了,张承喜眨了眨眼睛,对岸景色便如迷离的幻影一般渐渐淡薄,不见了。

她回头一看,天光熹微,原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晚上,远处的婆娑城露出一点细微的轮廓。

月亮也还挂在西边,等太阳升起应该就真的隐去了。

近前是一片寂寥的坟地,再无了之前的热闹。

她勾了勾不笑的唇角。

张承喜第一次来到婆娑城时,也在这里上岸,那时盛夏,这一片空地上开着一整片的婆娑花,粉紫色的花朵连绵摇曳,穿着长裙的姑娘锦帛翻飞,那时候蝴蝶也翩翩地飞着,风中传来叶笛声,一切都是欢快又明亮的。

那时候婆娑城红尘喧嚣,有一位会酿酒的谭先生,有个不会占卜的裴明斓。

三念真人还站在巨石上,神色有一点疲惫,身上染了很重的露气,那幡也被霜打了似的,垂头丧气地挂在杆上。

张承喜站在河边,她的脚尖几乎要挨到静河的水面,水中倒映着一个一身泥泞的孩子,她垂着眸,无喜无悲地看着可恶。

弯腰捡起了水面上的小纸船,纸船入手,却变成了一把灰烬,风一吹,什么都没了。

阴世不留阳世的东西,这只平凡的纸船也承受不住阴阳之气的冲击。

张承喜顿觉无趣地拍了拍手,转身走向师父。

“师父,我们接下来去哪?”张承喜问。

三念真人抖了抖衣袖,桃木剑已经背回了背上,同一把旧刀绑在一处,腰上挂着那只新得来的铜铃,伸手一揽,这便拄着挂幡的杆向前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3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