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野谈

作者:墨折年 | 分类:仙侠 | 字数:0

1.人间烟火聚散时

书名:野谈 作者:墨折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42

时大年初一,正是合家欢乐时,月斓城南一户人家酒醉后推倒了家中烛火,致使大火涛涛,烧死一家两口,独活了一个六岁的女娃娃,名叫苒儿。好在邻里救助及时未曾波及旁人,只是孤女可怜。

“这一户乃是外乡人来此定居,竟也没有个亲朋好友,孤女无处可托付,家宅又毁,没有丝毫钱财傍身,未来难免艰难,邻里哪一家若要个女儿,不妨带回去,只要养活到十三四岁,打发出嫁,未尝不是一份积德。”坊正执着手杖蹙起眉头,悠悠叹过,可是邻里各自错开坊正的眼神,竟然无人愿意接话。

“她爹妈都死完了,她从大火里出来,你看看半点伤都没有,怪异的很,难免不是个命格克人的天煞,谁敢接回家去呢?”坊中一人小声说道,却叫所有人听了个清楚。

点明这番,更无人愿意收养孤女,众人更纷纷离那孩子远了一些,唯恐被殃及。

“既然是命不好,不如送进道观去做个道姑,有神仙压着她,料想翻不出祸端来。”一人说道。

“那便如此。”坊正点头,由一户的汉子套了马车,牵着六岁的女娃娃登上去,一行三人去了城外的月泊山。

马车摇摇晃晃,马蹄哒哒哒地踩着地面,七岁大的女童有一双宁静又无邪的眼睛。

她瞧了瞧一旁闭眼假寐不肯看人的老坊正,便扭头去看窗外清晨萧索的山野小路。

“你不问问,你爹娘怎么办?”坊正忽然说话。

苒儿扭头去看,老人家依旧闭着眼睛,脸上带着一宿未能安枕的倦怠。

“他们已经死了。”苒儿诧异地说道,已经死了,为何又提起。

人死之后,魂魄化成一团精气,由着天地秩序的牵引,自然而然的去往轮回,酝酿新生,所以死了便死了,不是吗?

“果然是个薄凉的东西,你爹娘死了都护着你,你却连半滴泪都没有为他们流过,简直就是个怪物,今日送你去山上,给你一条活路,已经是邻里们心底好,你好自为之,万不该生出怨恨旁人的心思,明白吗?”

苒儿有些奇怪地瞧着老头,慢慢说:“明白?”

其实并不怎么明白,但是老头并没有给她解惑的意思。

这样疑惑的神情在老人眼中就是她养不熟最好的证据,尤其那双野兽一般没有情绪的眼睛,让老者心底弥漫着一层淡淡的寒冷。

之后没有人再说话。

快要日上中天的时辰到了山脚,这里有一条山中道人亲手采石修建的小路,步行很方便,但是马车走不了。

老者带着苒儿一同上山,留车夫在山脚等候。

道观在山腰,门前有一片较为平整的空地,崖边立着老松,旁侧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站在此处遥望,可看到整片月斓城依山傍水的模样。

道观的木门很旧,翘脚的门楼下挂着牌匾,上边写着字是“不问尔观”。

左右也挂着一副对子,上联是:“风来青山山不问”;下联是:“云归故里水潺潺”。

苒儿并不识字此时还还看不明白,只觉得那刻在木片上的字迹,隐隐泛着一层金光。

“这里便是不问观,观中乃是三念真人,能不能留下端看你的运气,若不行,那我也没办法了。”坊正喘匀了气息,这才抖抖衣袖,上前敲门。

门扉只是虚掩,不多时一声轻响,门扉打开,门里站着一个衣着朴素,面貌朴素,说话也朴素的男子。

苒儿仰头看他。

“三念道长有礼,老朽乃是月斓城中安宁坊的坊正,鄙姓李,上一下石,昨夜坊中一户人家着了大火,死了夫妻两口,只留下这个可怜孩子,坊中不知如何安置,想到您久居观中,又是德高望重,便厚颜来求,不知您看这孩子,能否留在观中?”

三念还礼,垂眸听完坊正开门见山的话,没有立刻作答,先是把两人请进了小院里坐下。

“李居士,不知你说的昨夜火灾是何状况?可方便细讲?”三念道长为两人添了热茶,给孩子拿了一碟云片糕,气定神闲地问道。

“许是昨夜那家主人贪杯推到了烛火也未可知?临死也护着这个孩子分毫无伤,也是天下父母心可怜的很。”坊正叹着气唏嘘。

“哦?未曾交与官府问查吗?”三念道长似是随意地问了一句。

坊正答:“都烧干净了,还有什么可查的,只是不曾殃及邻居便已经难得。”

“原来如此,不满您说,我一个出家人独居也罢,但是带着一个女娃娃恐怕也多有不便。您若忧心这孩子的安身之地,或许我能帮您问问哪家无有子女的,为人也善的,收容了便是,想来不会薄待与她,怎么也比跟我这个出家人吃苦受罪的强。”三念说道。

他素来和善,观中香火也不断,因此自能从善信中寻得一二妥帖的人来安置这孤女,只是可能要等待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可是坊正却犹疑。

“李居士有话直言便是,不必拘谨。”三念善解人意地说道。

“我这话却是不大好出口,道长您看这孩子如何?”这让他怎么说这孩子是个冷血倒霉的,怕祸害了寻常人,便要留着祸害人家好心好意帮忙的道长呢?

三念果然瞧了瞧苒儿。

其实自从见到这孩子第一眼,他就一直在留心。

他脱口回答:“灵台清净,三目无晦,稚拙而真,是个好孩子。”

坊正喉头的话就此卡住。

“那,那您看,这孩子可能留在观中?”坊正怎么也没想到三念道长会这样评价。

“这还是要看孩子的意愿。”三念缓缓说道,言下之意,隐晦地表达了他的意思,很愿意收一个根骨奇佳天赋非凡的弟子。

当然,坊正可想不到这一茬,只要将这孩子撇下,他便心满意足了,更无所谓道长是叫这孩子做个扫撒门童,还是奴仆婢女。

两人都去看孩子。

坊正脸上隐隐含着威慑,只怕这孩子说错了话。

三念看在眼中,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很是温和。

“孩子,你是愿意留在我这荒芜人烟的山上,还是回到城里,再给你找个爹娘有家呢?”

就一般而言,城里长大的孩子突遭劫难肯定惊惶之下更愿意待在熟悉的环境,退一步将,深山老林,说不定野兽横行,衣食玩乐只怕更是没有,如何会有孩子愿意留下呢?

吸溜一声,小丫头抱着茶杯喝了一口,唇齿间都是山泉温暖清澈的甜味,她微微眯起眼睛,温暖的感觉穿过肚肠,驱散了些许寒冷。

“我愿意留在山上。”她脑中浮现一群人将自己围起来,每个人都在说话的样子,的那些人对她满怀着厌恶,更重要的是,叽叽喳喳很是吵闹。

“哈哈,三念道长,您看这......”坊正长出一口气。

“是缘分,还要多谢李居士不辞辛劳照料贫道小徒,此二物为护身符,不是什么贵重之物,还往李居士与山下等待的居士莫要嫌弃。”三念从袖口掏了两片折起来的黄纸递给坊正。

老头像是接宝贝一样恨不得双手举过头顶来接,又小心翼翼地揣在了怀里。

最后连声感谢着告辞,走出门槛是还不小心绊了一跤,也不在意,依旧笑呵呵的。

晕乎乎地到了山脚,舍肉一般心疼地交了一枚护身符给赶车的马夫。

待马夫问起,他这才反应过来,脸色古怪地挥挥袖子。

“问什么,收作徒弟了,回吧,此事已了,回吧。”

马蹄哒哒,车轮辘辘远去。

不问观中,苒儿抱着清甜的茶水吸溜吸溜地喝着,三念真人就坐在她身边,宁静的面孔上浮现着淡暖的笑意。

“孩子,你可有名字?”

“他们叫我苒儿。”女娃摇头道。

“他们叫那是他们的,你我今日始见,不若做个新生,你叫我师父,我便给你取个名字,你就是我徒儿了,如何?”

“甚好!”可不就是个新生?

见孩童眼神明静,天真喜悦,破烂的衣衫上是烟熏火燎的痕迹,露着棉絮已经不再保暖,脸上灰扑扑,头发乱糟糟,三念真人伸手揉了一把孩子的脑袋,却染了一手烟灰火烬,不由失笑,倒是好一场人间烟火。

“叫承喜吧,你师父我俗家姓张,单名问,道号三念,你如今还小道号不急,张承喜这个名字与你如何?”

“好。”张承喜一口应下。

三念道长带着张承喜去浴房烧热水,水是旁边瀑布那里引来的山泉,直接引入浴房的炉灶,烧好了热水,兑入冷水,便可以在一旁的木桶里洗澡。

兑好热水让张承喜先洗。

三念道长急忙找了旧衣改小给女娃穿。

孩子洗干净穿上旧衣,一团孩气,玉雪可爱,散着湿漉漉的头发,穿着被火烧出洞的旧鞋。

三念拿了面巾给孩子擦干头发,让其待在浴房里烤火,等头发干了再出去,又趁着这个时候,先做了一条发带出来。

“你好好坐在这里,我给你纳一双鞋来。”三念真人独自居于道观,一干衣食住行皆是自己着手,因此很快便给孩子做了一双布底子的鞋来,可他自己脚上一双干草编制的草鞋。

三念真人动作很快,布鞋子做好,张承喜的头发正好干,他又取了木梳子来,细细的给她扎了一个道家的发髻,用发带绑好。

“把鞋袜也换上。”

牵着收拾妥当的孩童走出浴房,冬日傍晚的阳光下,山风呼啸于林,却缱绻留行院落,随后扬长而去,彻底带走了昨夜的烟火,留下一个清清静静的叫做张承喜的小道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3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