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2章 你在提醒我吗?

书名: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2

郭攸之却是一愣,赶紧说道:“丞相,那黄皓就是陛下身边的那个内侍啊,是陛下让他与我同去陇右的。”

诸葛亮仿佛这才想起来黄皓是谁,微微一笑:“我听说这个黄皓在宫中常有鼓动陛下之事,多亏了董允看顾,这才没让他在宫中犯出什么事来,想来此人禀性难移,此去陇右,想必是闹出了什么事来,不然以幼常的秉性,却也不会不顾朝廷法度,将他杀了!”

郭攸之心中一凛,却说道:“丞相,你也说了朝廷只有法度,马幼常不顾朝廷法度,直接将陛下身边的人给斩杀,这恐怕违了丞相治蜀之意啊!”

诸葛亮却是笑着说道:“演长还真是谦谦君子,那陇右是何地?乃是应对曹魏的前线,前线之策与益州不同,自有其斟酌之处,幼常乃是陇右都督,在陇右行军法又有何不可?我料幼常必然已经将黄皓的罪证全都收集起了吧?演长就安心的将这些罪证交给廷尉府便是了!”

郭攸之点了点头,他来见诸葛亮却也不是因为黄皓之事,这件事如今在他这里已经排不上号了。

“丞相,我这一趟去陇右,查看了陇右摊丁入亩和青苗法的情况,却发现此法虽妙,可马幼常却另有 一科举之法,更为精妙,可收世家之力为我大汉效力……”

郭攸之正说着,却见诸葛亮微笑着向他摆了摆手:“演长不用再说了,这科举之法,我也知道,我更知道此法可以给大汉如今的小世家提供机会,只是恩从上出,我主政以来,一直压制益州世家,益州世家对我虽谈不上恨之入骨,却也难收其心,我请演长去陇右,就是想借演长之口,请陛下下旨在益州汉中推行科举之法!”

说到这里,诸葛亮却是微微一笑:“陛下已经成年多年了,按理说,我也应该还政于陛下了,这也是李严他们一直在要求的事,只是如今北伐未尽全功,归政是短时间内无法归政的,却不妨碍让陛下多得及一些善名!”

“世家要怨恨,那就怨恨我诸葛孔明好了,这科举的好名声,就请陛下领受!”

诸葛亮说到这里,却站起身来,走到郭攸之身边,沉声说道:“你是黄门侍郎,天子之臣,此事就借你之口,你回去之后,劳你将科举之法形成奏疏,来日在朝会上奏,你不用担心,我自然会助你!”

郭攸之闻言,不由得看向诸葛亮,却发现诸葛亮的眼神格外明亮,他这才知道为何诸葛亮会让他去陇右,他还以为因为自己是南阳人,所以诸葛亮才放心他,却没想到却是因为自己是天子身边的人。

就这份用心,倒叫郭攸之感动不已,谁见过那家的权臣会将好名声让与主君?若是再有人说诸葛亮有权相之相,他非吐那人一脸唾沫不可!

郭攸之是老实人,能想出吐人一脸口水,那已经是他最高等级的愤怒了!

“丞相,下官遵命!”

郭攸之诚心拜服!

诸葛亮却说:“演长此去陇右辛苦了,还请早些回府休息。”

“丞相,还有一事!”郭攸之却自顾自的打开那个木盒子,将里面的那本开明国记给拿了出来。

“丞相,此乃马幼常所著之书,我看里面似乎在影射我大汉,还请丞相一观!”

郭攸之可没有忘记自己到底是为了何事来寻的诸葛亮。

诸葛亮瞥了眼那本书,却是微微一笑:“这是幼常请你带给陛下的吧,既然是呈给陛下之书,我这个当臣子的,怕是不好观看!”

他可还记得马谡在东吴炮制出来的那三篇小作文,那文风简直辣眼睛!

他可不知道马谡又写了什么东西出来,索性不看!

谁料郭攸之的态度却很坚决:“下官觉得丞相还是看看的好,此书虽然有影射大汉之嫌,却对我大汉目前的局势不无参考,丞相还是先看看再说。”

见郭攸之的态度如此坚决,诸葛亮也有些诧异,他是知道郭攸之秉性,虽被自己喻为“贞良死节之臣”,却也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也不会强人所难,今日怎会如此坚决?

诸葛亮不由得瞥了一眼那书,点了点头:“既然演长这样说,那我就看看,演长就将此书留在这里便是。”

“丞相请便,下官告退!”

郭攸之告退出府,他还要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将陇右实行之策写成奏章,禀告刘禅。

待郭攸之走后,诸葛亮却微微的摇了摇头,拿起那本开明国记开始翻看了起来。

他学究天人,如何不知道这开明就是古蜀国的第五代国君名号,只是这开明蜀国却被秦国所灭。

刚刚翻开此书,诸葛亮还充满了好奇,可这本书似乎有什么魔力,竟然将他直接吸引了进去,越看越是入迷!

等他看到开明国那位首任丞相六次北伐无功,最后却病死在九丈原之时,他的眸子却是猛然一缩,若是那日街亭之战我军战败,那自己岂不是与这书中的首任丞相一样,要遗恨死去?

将书放下,诸葛亮抬头看了看天空,成都的天空却依旧是那么蓝!

“果然是天道自有定数,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吗?”

诸葛亮呆立了许久,才又捧起了这本书,继续翻看了下去。

待读到开明国的那位国君,在兵临城下之时,选择了开城投降之时,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长叹了一口气,待他看到开明国的最后那位大将军一计害了三贤的时候,他却笑了。

“痴儿!痴儿!”

恰好此时姜维入内,给诸葛亮奉上午饭,却看见诸葛亮正欣慰的看着自己,还以为是自己装束有什么问题,低头看了看自己,却并没有发现哪里有不妥之处,不由得开口问道。

“丞相为何看着某发笑?”

诸葛亮眼中含着泪水,却强忍着没有让它流下来,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伯约,你入我门墙,可曾后悔?”

姜维毫不犹豫,抱拳拱手:“某蒙丞相看重,收为弟子,悉心培养,此乃天恩,某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诸葛亮笑了:“伯约,我相信你!”

却将手中的书给盖了起来。

“伯约,稍后你将这书送进宫去,交给陛下!”

“诺!”

诸葛亮交代完姜维之后,这才端起了饭碗,心中却在想。

幼常,你这是在提醒我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0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