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2章 讨价还价

书名: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作者:春山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2

诸葛亮看着马谡发号施令,却也只是微笑的看着,转头在马谡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却拿起了马谡魔改的郭氏英烈传第二卷,饶有趣味的读了起来。

可刚读了几个字,诸葛亮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幼常,你这是何文字?为何我看不懂?”

马谡还在火急火燎的安排安保工作,一扭头却看见诸葛亮捧着郭氏英烈传看呢,暗叫一声糟糕,他这第二卷是用简体字写的!诸葛亮能看懂就见了鬼了!

他赶紧给诸葛亮解释道:“丞相,这是我用阴书写下的,为防止被盗。”

阴书就是古代军中的密码通讯,据说是从姜子牙时代就已经有了这玩意,不过那个时代的阴书就是几块大小不一的木片或者铜片,没有文字,每一种阴符的大小代表了一种情况,后来由于要传达的军令太过复杂,所以阴符被阴书取代了。

而阴书也没有多神秘,无非是将一条军令分成四五份同时发出,只有将全部军令收齐,才能明白其中之意,后来这种方式也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军令并不会每一次都能全部送达,i我军跟敌军一样,都得靠猜!

再后来,阴书开始采用密码本,所有将军手里都有一本指定用书,每一份军令到了之后,将军们就开始翻书,这种军令方式存在的时间更长了些,应该说是直到近代。

所以马谡说是用阴书书写的,倒让诸葛亮摇了摇头。

“这些字乍一看很复杂,可细一看,却大都是缺笔或者少笔,虽有字形,却无字意,有心人想要猜出,倒也不难,幼常,你这阴书似乎还要研究一二才是。”

诸葛亮不愧是聪明人,这才看了多一会儿,就看出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区别。

马谡赶紧笑着说道:“丞相说的是,下官一定好好研究!”

此时太守府的安保工作已经被虎步军接管了,可太守府外马谡依旧布下了伤兵营。

在陇海,他最信任的也只有伤兵营!

安排好了安保工作,马谡故意做出一副严肃的姿态,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这我可得批评批评你了,丞相一身,肩负兴汉大任,岂能以一人独自行事?若是丞相你出了什么事,汉室江山该怎么办?”

诸葛亮微微一笑:“我也不是一个人出来的,这不是还有伯约和五百虎步军吗?更何况我又是来陇海,你马幼常的地盘,我能出什么事?”

马谡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亲自给诸葛亮端来一杯茶,坐在诸葛亮下首。

诸葛亮看了片刻那郭氏英烈传,这才将绢布放下,淡淡的看向马谡。

“幼常,你在这陇海一郡,可做下了好大的事啊,我与你相交多年,竟然未能看出你竟然有如此宏大的布局。”

马谡有些懵,什么宏大的布局?我不知道啊!

见马谡做出一副茫然的样子,诸葛亮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说道:“游楚反迹未显之时,你不是就已经定下了除去游楚之策吗?要除游楚,需先斩断游楚的根基,而游楚的根基何在?在世家耳!”

“你先抛出一个摊丁入亩和青苗法搅乱世家心神,又借羌人将世家私兵收了一半!最后用计让游楚显露叛迹,再剿灭游楚叛乱,趁机收缴了世家另一半的私兵,世家没了私兵,自然就没了与你谈条件的基础,你再让世家交出隐藏的奴婢,这一步又一步,步步算计,实在可怖,我只是没有想明白,这些世家为何要配合你呢?”

诸葛亮边说边笑,马谡却是听得一脸懵逼,丞相口中这个人说的是我吗?我咋不知道呢?

马谡当时就是纯纯的不信任游楚,然后才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如果说最后解放奴婢的时候,他的确用了一些算计,可之前,他绝对是走一步算一步,最好就是世家大族一怒之下,将他杀了,这样他也能功成身退了!

可他绝对不是诸葛亮口中之人,什么叫算计?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扑街写手啊!

马谡茫然的陪笑了两下,而诸葛亮看见马谡这副模样,也是无奈。

“幼常,你不要以为你在陇海能将世家门阀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世间的世家大族哪一个没有百年的沉淀?陇海不过是一隅之地,万不可因此小觑了天下世家!”

马谡点了点头:“丞相所言甚是,谡记下了,只是这陇海郡得天独厚,机会使然,我若不取,怕错过这样的良机啊!”

诸葛亮微微笑了笑:“陇海先是抗拒天兵,后又举起反旗,幼常此举有惩戒当地世家之意,想来也不会招来太多的非议,可幼常毕竟是雍州别驾,而不是陇海太守,行事还是莫要局限在陇海一地的好!”

马谡哪里不知道这是诸葛亮在向他释放一个信号,让他的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聚焦在陇海一地,而是要放眼整个雍州,乃至整个大汉,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诸葛亮是真的拿自己当弟子在培养。

马谡看着诸葛亮如同霜染的白发,心头一酸,原本想要跟诸葛亮争论一下的心也沉了下去,自家长辈叮嘱你几句,你还要争,这多伤人。

“谡铭记于心!”

诸葛亮略显疲惫的脸上再次浮现出笑容:“我本来担心幼常在陇海大开杀戒,可一路走来,听到的无不是对幼常的赞美之声,我就知道你在陇海做的不错,陇海之事我不问你,我只问你,陇右你该怎么办?”

马谡心里其实是有数的,听到诸葛亮问起,赶紧答道:“丞相所虑者,无非是世家门阀也,我在陇海所行之策正是为了整个陇右准备的,陇右地寡,真正在土里刨食者其实不多,根多的世家主要依靠的是商路,譬如陇海梁家,况且商路获利之丰,百倍于土地。”

“我想将陇海郡打造成一个样板,支持官府的世家,官府就赐予他商路的紧俏商品,如此可将世家门阀捆绑在大汉的战车上,至于那些不支持大汉的世家,只要不捣乱,我倒是也可容他,可若是捣乱,那我也不是没有刀!”

听了马谡的话,诸葛亮虽然还是有些不安,却也大致了解了马谡的想法,似乎这样去做,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过诸葛亮还是从马谡的嘴里发现了华点。

“你说的商路紧俏商品,不会是蜀锦吧?”

诸葛亮似笑非笑的看着马谡。

马谡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朗声说道:“正是蜀锦,若是丞相每年赐予我陇右五万匹蜀锦,我可为大汉练出五万精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1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