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没错,大明本来就这样!

作者:可乐肠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章 时无英雄

书名:我没错,大明本来就这样! 作者:可乐肠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4

两宋之际市井繁盛,天下奢靡之风大起。

豪绅士人多豢家仆,累民甚重,朱熹遂立道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名,教士人寡欲以轻民负。

在黄光升眼里,朱子之学固然僵化,但也绝不是陆王心学能取代的,朱熹灭的是士人、豪绅的‘欲’,轻的是百姓的‘负’。

心学以‘六经注我’之名,纵情享乐,他们倒是快意人生了,但他们享乐的代价却一滴不少的浇在了百姓头上。

黄光升是福建人,又曾供职江南,无数次眼见到普通商贾都要豢养数千奴仆以供其全家享乐,这些人不事农桑,但每人每日却少不了一斤半的口粮供应,每人每年便是五百余斤。

这是江南一亩地两季全年的收成。

这帮人的口粮不管如何获得,最终都是要田间农户供应,一个商贾便要这么多奴仆,天下吹捧心学之士人、商贾又何止十万。

如果真的能‘注’出什么惊世之学也就算了,有卖有得,也算公允。

可心学滥觞自宪庙陈献章迄今已近百年,心学于国事不见半点建树反倒致使民生日艰、每况愈下。

为了心学这帮人的‘六经注我’,每年都要‘注’掉足够供应九边百万边军的口粮。

诚可谓竭民之力以供陆王,陆王无一德以报民。

在黄光升眼里,严嵩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国贼,徐阶推崇的陆王心学却是实打实的亡国之陋学,社稷之流毒,衣冠之巨盗,长此以往,必有倾覆之患。

也正是因此,在今天之前,徐阶见到黄光升时还是趾高气昂,而今日徐阶的恭顺,更令黄光升鄙夷。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是黄光升的唯一感悟。

四人走进北镇抚司衙署。

黄光升这才扭过头来看向身后的徐阶,故作疑惑道:“为何不见大理寺邱克谨?”

洛缙大闹午门弹劾邱顺的事情,早已是人尽皆知,黄光升自然知晓,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么一出。

这种事情,外人看热闹,知情人早就已经笑掉大牙了。

经洛缙这么一闹,严世蕃如若起死回生,徐阶二十年心血都将付诸东流。

每当想到这些,黄光升都忍不住多吃两碗米饭。

被黄光升戏耍的徐阶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没有说破。

“大理寺公务繁重,咱们再等等便是。”

四人就这么依次落座。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书吏突然快步跑进北镇抚司,径自走到了黄光升面前。

在黄光升耳畔附耳说了几句之后。

方才还在谈笑风生的黄光升脸色骤变,兀自看向身旁的朱希孝问道:“大金吾,可否借值房一间?”

朱希孝没有半点犹豫。

“自无不妥,黄部堂后衙请。”

黄光升就这么招呼都没打一声,直接离开了前衙大堂,将徐阶师徒两人晾在了堂上。

朱希孝倒是朝着二人讪笑两下拱手致歉。

……

北镇抚司后衙值房。

朱希孝、黄光升两人同坐在值房内。

“迟飞甲私自进城,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尽早通禀?”

翠微山再怎么说也是天子脚下,朝中没有人护持着,这帮人不可能在京郊站得住脚。

方才那书吏面露难色,黄光升见状,道:“缇帅不是外人,直言便是。”

“喏。”

听到黄光升这么说,那书吏才如释重负。

“堂尊,堂尊前几日闭门谢客,小的无法通禀,今日这才得以报知堂尊。”

黄光升偷瞥了一眼朱希孝,而后轻捻着茶盖问道:“他迟飞甲这是吃错什么药了?”

“之前有人砸了洛道庭的牌位,他们给洛道庭报仇去了。”

“他们怎么知道的?!”

“是听给他们送豆腐的侯三说的,那两人去洛家时刚好被侯三瞧见。”

“可伤了人?”黄光升继续追问。

“没有,他们说那人正在倒徐,怕坏了堂尊大事,故此没有动手。”

黄光升眉头紧锁,直觉告诉他这事没有这么简单。

“倒徐?那人叫什么名字?”

“说是叫何泌昌。”

黄光升闻言不由失笑,他之前就猜到,洛缙十有八九是被严党推出来的,没想到今天就实锤了。

思忖片刻,黄光升便起身拱手道:“缇帅,在下告辞。”

“黄部堂,您走了这法司例会怎么办?”

“我得先进宫一趟将此事报与君父知晓,他们想议让就他们议去吧,咱们坐山观虎斗,岂不美哉?”

黄光升的笑意难以遮掩,兀自起身将乌纱帽扶正。

他巴不得清风寨这帮人把动静闹大些。

这帮人身上背的案子一旦查起来,不光是徐阶,连徐阶背后这帮什么左右王门也要被连根拔起。

也算是他为国锄奸了。

不等朱希孝回应,便已经朝北镇抚司后门走去了。

……

“走了?!他这就走了?!”

“这个黄明举好生无礼,简直不当人子!”

听到朱希孝说黄光升已走,张永明兀自拍案而起痛骂起来。

合着黄光升今天参加这例会什么事情都没干,就是将师徒二人羞辱一顿?

他能忍到现在已是不易,放在平日里,哪怕是严嵩还在时,各衙司也不敢如此轻慢于他。

“行了,你难道非要再逼出一个邱克谨吗?!”

徐阶揉了揉太阳穴,呵止了不住踱步的张永明。

因为他知道,黄光升确实有这么做的本钱,黄光升不像严家,把柄多的跟仙人掌一样,黄家遵程朱,鄙商贾,全家拢共就只有五六千亩田产,即便是在乡里有些不体面的勾当,拿到朝堂上来说,也不算个什么污点。

堂堂朝廷二品,灾年借给农户几百斤粮吃些利息兼并些土地,无地的佃户也就只是让闺女来家里当个不拿工钱、管吃管住的婢女,回家一看连身子都没被糟蹋,这也算是个罪过吗?

拿这种事弹劾黄光升,丢人的是徐阶。

对付这种人,徐阶能做的,也就是彻底搞定严家之后,再找个机会让黄光升致仕回乡,少在朝上碍他的眼。

被徐阶呵止后,张永明这才惺惺作罢。

就在这个时候。

一名身穿丹黄帛衣的锦衣卫力士快步走进正堂,拱手道:“禀缇帅、徐阁老、张部院,大理寺邱寺卿同二位评事到了。”

ps:感觉这章可能会有争议所以补充一下,封建王朝的人地矛盾,其实从来都没有到‘无地可垦’的地步,只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百姓就停止垦荒了。

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明清两朝的土地数据,张居正变法清丈耕地数据约为7亿亩,乾隆时期约为10.5亿亩,现代则是19.14亿亩,而且现代还另有约1.6亿亩的城市建设用地、约3亿亩的茶果园地,约5亿亩的退耕还林,现代一亩约为666.67m²,而明清时期一亩约为614.4m²。

历朝历代实际上从未达到物理意义上的土地承载极限,只是达到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土地承载极限,哪怕是综合生产力因素,及至明末至多也就是开垦了1/2左右的耕地,具体反应到个体感知上,就是明明还有很多土地可以开垦,却没有人愿意去垦荒了,而可怕的是此时人口仍旧保持着增长态势,明王朝的系统性崩溃也就成了必然,就像是一个人渴死在到处是水的汪洋大海中,荒诞且合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6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