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作者:义凯司令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十七、文明之晖显雏形

书名: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作者:义凯司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3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元部草原工地。

元城的修建已经接近尾声,由于烧窑造砖技术还没攻克,第一座城我采用了纯木质的城墙,先在地上挖坑作地基,大约周长500米左右,然后组织人到附近林子里砍伐粗细差不多的树木,使用石斧砍树效率很低,因此我同时带人去河边抓了一群水牛,牛比较温顺,只要不惹它基本不犯牛脾气,经过几天的驯化已基本可以用,于是我们牵着牛来到伐木工地,将伐到一半的树木系上藤条绳套在牛身上,然后牵着牛向前拉,将树拽倒,这样能够省下一半的砍树时间。在第一次只用一头牛拉导致倒下的树把牛砸死后,我们一边吃牛肉,一边改进了拉拽方法,用两头牛呈一个锐角向前拉,才解决问题。

靠着这些水牛帮忙,头20天里,我们100人就砍了2000棵树,基本上能围上东、西、南三面城墙了。我令人多砍些木柴,持续点燃烧石头,得到大量石灰,再将石灰均匀撒在挖好的城墙地基里杀菌杀虫。又经过20天晾晒,最先砍下的一批木材已经趋于干燥了,除留下十几人继续伐木,其余众人将根部和树冠用石斧砍掉,使每根木材长度差不多,然后抬着木材放入城基中,再用土在两边夯实,然后一根一根接连向左右埋入新的树木。理论上,树木晾晒的时间越久越好,最好超过半年,但是我明显等不了那么久,先建好了再自然阴干吧……

又是十几天的辛苦作业,整个城的东城墙和南城墙已经基本建好,众人继续去处理其他木材,并把新砍下来的树木继续晾晒。预计再过一个月,城墙就能完全竣工。

我将建设城墙的工作交给首部的大长老首齐,然后奔向新建的窑场。

在此前伐木工作如火如荼的同时,我带人在城外不远处挖了几个坑,然后在坑内壁又挖了个“坑中坑”,记忆里貌似以前农村简陋的土窑就是这样的。我们挖一些随处可见的黏土,和上水用手捏成锅、碗、罐儿等形状,由于没有旋转轮盘,只能用手脚和木棍子不断杵,导致锅碗都极其丑,不管了!先烧出来再说。

收集了足够的木柴,我先让他们放到窑里,点燃之后封口,得到大量木炭。然后,我们把做好的土坯锅碗盆罐全部放到窑里,在外侧放上木炭后点燃。木炭熊熊燃烧了一整天,等过了一晚上窑火渐渐熄灭,温度降低之后,我们下窑查看——

一地碎陶片……

什么情况?

我拿起几片碎片,敲了敲,在石头上划了划,嗯,是陶,说明这个方法烧陶器没错,为什么会碎呢?

其他人有的倒是挺兴奋,有一个拿起碎陶片开始割随身带的肉干,嗯,这陶刀还挺好用……

没出息的吃货!

你首领我烧这些锅碗你以为是干啥的?真烧成了那才有好吃的!

我又带他们重新走一遍程序:和黏土、做土坯、烧木炭,一边做一边审视这三个环节有没有问题——黏土长得都一样;水的多少也问题不大,一烧就挥发了;做的土坯厚薄不均,嗯,可能是一个问题;烧的木炭都一个样。最后一个环节——煅烧的时候用的木炭多少可能是第二个问题,因为温度可能有要求。

说改进就改,我们这一次做土坯的时候精细无比,几乎做出了轮盘制陶的工艺,导致一共就做成了8件土坯。开烧之前,我们放的木炭仅有上次的一半多,再少估计就提不上温度了。

一夜过去,第二天下窑查看——又是一地“陶刀”……

靠!

这么难吗?

想前世我们的先祖,公元前上万年就掌握了制陶工艺,现在估计都公元前3万年左右了,也就还差两万年不到,为啥我就造不出来?!(先祖:你礼貌吗,老头儿?)

痛定思痛,我决定带大家仔细检查每个环节的细节,然后改变后再试。我们在重新制作土坯时,专门按照不同的方法做——一个锅用刚刚的方法做,一个盆用反复按揉n遍的黏土做,一个罐子做好之后先用火烧一下在烧制。

把这三件“宝贝”再次小心翼翼烧制后,我惊奇地发现,第一个锅全碎了,但第二个盆和第三个罐儿虽然也破掉了,但明显破得程度轻很多,已经产生大块的陶片了!

有效果!

说干就干,我们这次一连用反复按揉(一群大汉这次又按又踩,把土都揉细了)做了几件土坯,然后一部分完全风干,一部分用火烧一下,风干的先放那晾着,火烧过的放到窑里烧制——这次居然得到了两件成型的罐子,但是稍微一碰,又裂了……

最后的希望集中在那些风干的锅碗罐儿上了,随着新一轮开窑,众人都紧张地看着熊熊窑火,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窑了,附近一个树林里的灌木都快被我们砍光了,不过,原始社会最不缺的就是木头,因此我倒是没啥后世环保主义者的负罪感。

火灭温退,我们再一次下到窑底,几件陶器完整地摆放着,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过去小心翼翼碰了碰,没事;摸了摸,完好;拿起来近距离看看,粗糙的陶罐仿佛闪着一层金光,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