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渣的逆袭

作者:浮沉的命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章 真正的读书人

书名:明渣的逆袭 作者:浮沉的命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0

旭日东升,阳光普照万物,满城中到处残垣断壁,青烟袅袅。有战争的余烬,也有军中伙夫正在造饭的炊烟。

大街小巷,将士们正在忙着凿通护城河,搬移城中尸体,清理大街小巷。

满城西北角,“万人敌”的爆炸声、火铳声、厮杀声,甚至是火炮声断断续续,显然战斗已经到了尾声。

战斗的范围也在不断缩小,从北城到了南城,后来到了南城城墙角延龄门一处。

看到王和垚过来,众军都是行礼。王和垚亲切问话,丝毫没有架子。

“张黑,在杭州城张贴公文,告诉百姓们,清理河道、尸体、杂物等等,一日 50 文,管吃管喝。另招泥水匠,一日 100 文,该修的修,该拆的拆,首先就从满城城门拆起!”

王和垚大声宣布,将士们一片喝彩声。

大战了一夜,还需要休息和警戒。大人这么做,真是以人为本,爱兵如子。

“戴梓,战事已经结束,你还不回家看看?”

王和垚看了看满头青茬的戴梓,关切地说道。

戴梓家就在城中,游子归乡,哪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

“回大人,家中只有小人和父亲。等处理完杂事,晚上再回家不迟。”

戴梓低着头闷声说道。

“先让人回去传个话。事情哪有做完的时候?”

王和垚皱眉,叮嘱了下去。

“这是苍水先生就义的地方吗?”

走到浙江按察使署门前,看到两块牌坊,一曰“明刑”一曰“弼教”,场面宽敞,王和垚心中一动,问了出来。

“大人,这就是苍水先生就义之处。当时在下正是少年,曾亲眼目睹此举。先生赴刑场时,大义凛然,面无惧色,抬头望见吴山,叹息言:“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先生赋《绝命诗》一首,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侍僮杨冠玉跪在苍水先生面前引颈受刑。在场百姓无不垂泪。”

戴梓语气低沉,说了出来。

王和垚点了点头,对着戴梓,语重心长。

“文开,你我都是汉家子弟,要为我汉家百姓多做些事情,开启民智,造福子孙后代!”

戴梓脸上一红,郑重一礼。

“多谢大人教诲!”

“通知钱塘县令和仁和县令,按察使署改为苍水先生的的祠堂。此处竖碑“苍水先生慷慨就义处”,碑文就由戴梓这个现场经历者来写,以供后人瞻仰!”

王和垚叹口气,向张黑和戴梓叮嘱。

“大人放心,小人回头就去办!”

张黑也是恻然,赶紧领命。

“小人敢不从命!”

戴梓郑重其事,抱拳作揖。

进了布政司衙门大堂,大堂案几后的椅子上躺着一人,面孔朝天,眼睛睁的大大的,脖子上血迹斑斑,显然已经气绝。

椅旁的地上一大片血迹,剑身上也是一片殷红。看来,此人是自尽而亡。

将士们保留现场,大概是一时没空处理此事。

“这是……”

王和垚轻轻皱了皱眉头。

“大人,此人就是浙江布政使李士祯,这是他临终所写。”

张黑从桌子上拿过一份血迹斑斑的纸张,恭恭敬敬递上。

“奏,奴才李士祯恭奏:奴才李士祯跪请圣主万安,奴才李士祯于浙江杭州府衙,遭浙江叛军围城猛攻,自知不免一死,奴才死不足惜,只恨不能日日侍奉圣上,目睹我大清江山永固……”

王和垚冷哼一声,将纸张放在了案几之上。

“将此人在城外择地安葬,让他面朝北方,看着他的大清江山,是不是能万年永固吧。”

浙江巡抚陈秉直是旗人,浙江布政使李士祯是旗人,再加上杭州将军、都统、副都统这些旗人将领,大清朝廷对江南控制之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浙江总督李之芳,那不过是因为耿精忠这个搅屎棍横空出世,李之芳曾在浙江为官,半路出家,前来打酱油背黑锅的。

尸体被移了出去,地上、桌上被清理干净,王和垚在李士祯原来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一点也不忌讳。

用敌方的尸体为前路奠基,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照在王和垚身上,光线中微尘飞舞,温暖宜人。

外面的战斗基本结束,偶尔响起零星的火铳声爆炸声,很快又恢复了寂静。

“见过大人!”

赵国豪和瘦猴几人进来,上前禀报。

在军中呆久了,众人也都习惯了军中的做派。

王和垚抬起头来,正好看到院中乌泱泱一片,各色打扮的俘虏被押着跪了一地。

“这些是……”

“大人,这些都是鞑子的俘虏,还有一些旗民,没来得及逃窜,都被我军抓了!”

“我军的伤亡如何?”

王和垚点了点头,轻声问道。

“大人,我军阵亡 240 人,重伤 205 人,轻伤 400 多人,这是目前统计的数字。”

赵国豪低声回道,眼神闪烁,生怕王和垚责备。

王和垚点了点头。义军是夜袭,四百多人的伤亡,在他的心里承受范围之内。

“把杭州城的郎中都叫来,给兄弟们疗伤。记住了,千万不要扰民。”

王和垚一本正经叮嘱。军纪若是败坏,难保以后出事情。

“旗人的伤亡和缴获呢?”

王和垚的目光,转到了刘文石身上。

“大人,请过目!”

刘文石走上来,拿起账册,轻轻放在了案几上。

看他轻松的神情,也知道收获颇丰。

“……尸体2700 余人,其中战兵 2100 多人,民壮 500 多人;俘获 670 多人,军民各半;缴获战马1700 多 匹,火炮 200 多门,火铳 2000 多把,铠甲 3000 多副,粮食 近 3 万石,银钱 12 万两……”

清军南下征伐耿精忠,粮草辎重聚集于杭州。义军一夜破城,清军来不及破坏,辎重粮草尽归义军。

王和垚合上了账册,重重点了点头。

“各位兄弟,辛苦了!”

这样一来,终于有了饷银和钱粮,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几位将领都是满脸笑容,赵国豪笑着说道:

“大人,要不要出去看看这些俘虏?”

“兄弟们,出去看看!”

王和垚莞尔一笑,站起身来,和众将一起,出了大堂。

这些家伙鬼鬼祟祟、神神秘秘。难道说,这外面的俘虏里还有大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8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