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渣的逆袭

作者:浮沉的命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章 有意

书名:明渣的逆袭 作者:浮沉的命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0

江南正月的早晨,空气清冷,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一天中最美最有希望的时光。

进入李之芳的书房前,王和垚深吸一口气,平息了一下心情,这才走了进去。

李之芳,浙江总督,在他的印象中,似乎没有这样的一个人物,或者说并不是一个著名的大人物。

也难怪,大清国初期,旗人至高无上,浙江总督,不过是个连奴才都比不上的普通地方官员罢了。

说连奴才比不上,是没有奴才贴心,毕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再加上这事关旗人能不能坐稳江山的当口,汉官即便掌兵,也是迫不得已,千防万防。

不过,浙江总督,别人漫不经心的片刻,却极有可能影响他的将来,他们兄弟的未来,甚至是……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包括那篇《蝶恋花》,也是对李之芳故意为之。

书房内,书桌后的李之芳放下公文,抬起头来,打量着刚刚进来的王和垚。

朝气蓬勃、身材笔挺,浑身流露出一股英武之气,似乎是久经沙场的军旅之人。

看了看桌上的那首《蝶恋花》,李之芳心头狐疑,这样英气勃勃的年轻人,怎么会写出这样历经世事的词来?

不经历人情冷暖,没有体会生离死别,难以有如此深厚的人生体会!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他的亡妻胡氏,于微末之时下嫁于他,情深义重,温婉体贴,可惜早卒。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可不是夜深人静,老泪纵横吗。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而今国事艰难,叛军势大,若是真能早日“伏虎”,天上地下,可不是都会潸然泪下吗。

好一个“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这年轻人的心胸之开阔,文采之飞扬,情感之充沛真挚,让他也是欣赏不已。

这也是他愿意百忙中腾出点时间,就是相见一下这位词作者本人。

“小人王和垚,见过李大人!”

王和垚深躬一礼,却并没有下跪。

他其实是做好了下跪的打算,可是到了跟前,装傻充愣,膝盖就是不愿意弯下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或许就是他的本性!

“你就是王和垚?就是你救了我女儿?这词是你所写?”

李之芳眉头微微一皱,直接问了起来。

见惯了屈膝下跪、刻意逢迎,下意识里,他把王和垄当成了山野村夫,不懂礼数。

“是,大人。小人王和垚,余姚人氏,字安之,为余姚县令高家勤高大人所取,其目的也是劝小人安抚百姓、为国为民。救李大小姐,只是小人侥幸。至于这词,醉余所书,让大人见笑了。”

王和垚面色平静,一一道来。

用最低调的话语,炫最高调的耀,有时候能更容易获得旁人的关注。

“醉后所书?”

李之芳微微一怔,轻声笑了起来。

这少年人,够调皮,也够狂的。

他昨晚回来,看到此词,揣摩良久,老饕美酒,却没有料到竟是出自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之手。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词虽好,但过于幽怨。如今山河动荡,贼势凶凶,百姓受苦,水深火热。还是应该迎难而上,写一些慷慨激昂的事物,来振奋人心。”

李之芳的话语,有感而发,显然和他目前的处境和浙江的形势有关。王和垚看在眼中,赶紧跟上。

“大人心忧天下,爱民如子,小人佩服。小人也关心时事,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我辈年轻人都有报国之心,浙江会好起来,天下也会好起来!”

王和垚打蛇随棍上,赶紧小小卖弄了一下。

这个李之芳,从他的神态和话语中觉察,应该算是个好官。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在一个年轻人面前提及苍生。那些个贪庸之人,不摆官架子,不盛气凌人,已经是很不错了。

“好一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李之芳眼睛亮了起来,里面有了赞赏之色。

怪不得这小子这么个性,原来真是有狂傲的资本。

“安之,你在大岚山巡检司做的不错,高大人对你褒奖有加。若男对我说,你的刺枪术是自己独创,凶猛无比,此事当真?”

李之芳的话柔和起来,称呼起了王和垚的字来。

文武双全,这样的年轻人可不多。尤其是武技,乱世争斗,犹在文章之上。

李之芳的一番话,让王和垚心里一阵激灵。看来,高家勤向李之芳介绍过自己,李之芳也知道自己,还知道刺枪术。

这已经就足够了。

李若男,对自己果然是......用心良苦!

“大人,小人所创刺枪术,适于近身搏击,稳准狠,全为取人性命,虽杀伤力大,但太过阴毒。如今战场对决,凭的是火器,小人的刺枪术,恐怕已经落后了。”

王和垚凡尔赛了一把,重点提到了火器上。

在李之芳这些封疆大吏面前,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

“稳准狠!安之,你果然有些才华!”

李之芳点点头,脸色变的温和。

贼逆势大,军情十万火急,他日理万机,能抽出时间见王和垚,已经是难得。

而王和垚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高家勤推荐此人,看来并不是私心作祟。

况且,宝贝女儿的救命恩人,女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年轻人,是要有这样的志气。不过,这些诗词私底下谢谢就算了,可不能拿出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李之芳看着王和垚,瞳孔微微一缩。

“安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王和垚额头冒汗,那里还不懂得,他上前一步,郑重一礼。

“小人鲁莽,多谢大人提点!”

清风不识字,何况是他这个“依旧与天齐”,已经足够让他锒铛入狱,化为阶下囚了。

“这与你无关。高大人把你的诗词给我,只是想展示你的才华。年轻人,若是死读书,皓首穷经,怎么来报效国家?”

李之芳内心对王和垚的欣赏,不言而喻。

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委婉和豪放兼有,还文武双全,正是朝廷急需的人才。

“谢大人!”

王和垚暗叫侥幸,同时心里暗暗狐疑。高家勤给李之芳写信,却不知有没有同样向姚启圣这样推荐自己?

按理说,高家勤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若是这样,一旦姚启圣和李之芳知晓,高家勤岂不是里外不是人。

看来,高家勤已经给自己指明了方向,他认为自己肯定会去找李之芳,所以才未雨绸缪,给李之芳去了书信推荐自己。

江湖套路深,千万别当真。在人情世故上,看来自己还得好好锤炼。

“安之,你到杭州城来,所为何事?”

目光在厚厚的公文上停留,李之芳眉头微微一皱。

显然,他政务缠身,根本没时间搭理王和垚。

“小人斗胆,大人是在为浙江的战局忧心吧?”

王和垚没有谈自己的事情,反而话题一转,直接扯到了战事上。

“怎么,你也关注此事?”

李之芳惊讶地看了一眼王和垚,随即轻轻点了点头。

“安之,你倒是说说,如今的战局如何?”

高家勤说此人胸中有几分丘壑,不妨一看。

“大人,国家承平已久,八旗兵腐败不堪,吴三桂兵强马壮,其势汹汹,但朝廷兵力众多,治下地域广大,上下一心。战争旷日持久,可能会持续近十年。”

“那以你看来,谁输谁赢?”

李之芳不知不觉,起了兴趣。

十年左右,这年轻人真是敢说。

“吴三桂垂垂老矣,斗志已失,当年又放清兵入关,杀了永历皇帝,在汉人之中,很是不得人心。三四年后,战争进入胶着,吴三桂后力不济,必会身死族灭。”

“那么东南战局、以及台湾郑氏呢?”

李之芳精神一振,不知不觉,坐直了身子。

“大人,耿精忠有勇无谋,郑锦鼠首两端,二人相互掣肘,鹬蚌相争,朝廷稳坐钓鱼台。至于广东,尚可喜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其病入膏肓,嫡子尚之信很有可能起兵,但其昏庸无道,又有我大清兵环侧,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

根据历史上的先知先觉和结局,王和垚不徐不疾,舌灿莲花。

“这么说,战局的优势,是在朝廷这边了?”

李之芳的语气,不由自主急促了起来。

正如王和垚所说,八旗兵腐烂不堪,百无一用。要想打赢这场战争,还要靠绿营兵。

“大局如此,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许某一个小的战场的输赢,就会决定这场波及整个神州的战事胜利。”

王和垚朗声说道,态度谦恭。

所谓的三藩之乱,战争打了八年,最后满清朝廷取胜,吴三桂身死名灭,三藩归于满清治下。

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决不能让此事发生。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和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更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他绝不会坐以待毙。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于公于私,于己于国,他都要奋起一搏,力挽狂澜。

在民族前途上,即便是有负于任何一个个人,他也是无愧于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5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