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第一贪官

作者:渝江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7章:朱元璋和马皇后造朱标,就是叶大人的水稻研究技术!

书名:大明第一贪官 作者:渝江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7

朱元璋一行人的眼里,并不是什么黄熟的稻田,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插秧之景。

田字布局的水稻田之中,农民正在有序的忙碌着。

可以说他们所处的位置,就是一个已经插秧完成,和还未开始插秧的分界线。

他们身后的稻田已经插秧完成,他们面前的稻田正在开始插秧,而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地方,却还没开始插秧。

“这,这多少亩地啊?”

“看这田字布局,该是一格子为一亩地,可这根本就数不清!”

“快看这些秧苗,怎么比我们见过的秧苗要高大得多?”

“.”

朱元璋身后的亲军护卫们,已经开始议论了起来。

但朱元璋和马皇后二人,却还是相对冷静,只是把目光集中在了面前的禾苗上。

朱元璋只是轻轻的摸了摸这禾苗,便扭头问道:“这不是占城稻?”

“这比占城稻的禾苗还要高大许多,这是什么稻子?”

叶青环视一圈后,只是似有满意的淡笑道:“我也不知道,该给这种新的稻种取个什么名字?”

听到这么一句话,所有人就都看向了叶青,就连朱元璋和马皇后也不例外。

只因为叶青的这句话,实在是太不对头了!

“叶大人,”

“叶大人居然来看我们了?”

“您那农场里的稻花鱼实验田,搞出来没有啊?”

“上次路过,我看见肥美的鱼跳得比禾苗还高,搞出来就赶紧普及,那也是钱啊!”

“.”

也就在此刻,

田地里的农户们都看见了叶青,甚至还开始催促他普及稻花鱼作业。

叶青直接就不管朱元璋他们,径直往农户堆里而去,并大声教育道:“你们这群刁民,还真是贪得无厌啊!”

“这新水稻还没收成,就想稻花鱼了?”

“本官可告诉你们,做人不能太贪,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只有实验数据到了位,普及之后才能成功!”

“.”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眼里,不论是这些所谓的贪得无厌的农民,还是这个有脸指责别人贪得无厌的叶大人,都在说着两个关键词。

那便是‘新水稻’以及‘稻花鱼’!

这新水稻三个字,还得需要叶青来详细说明才行,但‘稻花鱼’三个字,可就太熟悉了。

传说汉武帝祭祀武夷君的时候,供奉的就是稻花鱼的前身,武夷高山鲤鱼干。

最为出名的稻花鱼就是武夷山稻花鱼,由于武夷山地势高耸,很难有天然的池塘,农家这才开始利用自家的水稻梯田养殖鲤鱼。

因为这种鲤鱼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和稻花为食,再加上相对高海拔的低温条件,使得鲤鱼生长速度变慢,所以这种鲤鱼没有淡水鱼的土腥味,反而还多了淡淡的稻花香。

不仅如此,还肉嫩而骨酥!

自古以来,这稻花鱼就是武夷山一带的上等食材,有着‘鱼中人参’的美称!

“他叶青还想在这里搞稻花鱼?”朱元璋似有诧异的小声说道。

马皇后只是看着正在不远处教育农民的叶青,笑着说道:“这边塞之地,有天然草场,有平原耕地,还有不少适宜农作的山地,河流分布也多,还比中原更冷,确实有这个条件。”

“如果大规模普及了稻花鱼,又是农民的收入啊!”

说到这里,马皇后还看向朱元璋,故意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也是皇帝陛下的税收!”

朱元璋听到这里之后,再看叶青背影之时,只觉得顺眼多了。

至于昨晚折磨得他要死不活的仇,不说可以完全算了,但也可以算了一大半!

也就在此刻,

时刻关注二人表情变化的吴用,见二人面露满意的笑意,便立马上前道:“这新水稻的由来,并不和占城稻一样,属于从外邦传入中原。”

“这新水稻真的来之不易,是我们叶大人在劳改农场,研究了近三年,才研究出来的。”

听到这里,饶是走南闯北且见多识广的大明开国帝后,都眼里有了明显的惊骇之色。

如果只是占城稻一样,属于外来之物,顶多就给他叶青算一个普及推广之功!

但自己研究出来的新物种,那就是造物之功了呀!

在吴用的详细说明之下,他们大概明白了叶青的研究方法,但也还是有点抽象。

吴用没有办法,直接给他们来了个拟人化:“就是让抗寒耐旱的水稻,与颗粒饱满的水稻结婚,然后生出又抗寒耐旱,又颗粒饱满的水稻儿子!”

“我们打个比方,皇帝陛下读书不行但身体好,皇后娘娘身体不太好,但冰雪聪明还天资聪慧,所以就生出来了身体又好又有才的好儿子朱标,也就是当朝太子殿下!”

朱元璋彻底明白了叶青的技术理念,但他却并不是很高兴。

在朱元璋看来,吴用打这么个比方的确很贴切,但又总觉得有一种在骂他的意思。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比起这已经可以预见收成的新水稻来说,骂他朱元璋一顿又算得了什么呢?

想到这里,他期待起亩产数据来,不能光是看着禾苗比占城稻高大,却不提高亩产。

“这亩产有多少斤,可以达到四百斤吗?”

朱元璋忙开口问道。

吴用老实说道:“我们的百亩试验田里,也只是刚刚收获一季,就推广种植了!”

说到这里,吴用直接比了个手势道:“不算太多,也只是比其他地方多了一倍!”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惊讶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可知道多一倍是个什么概念!

水稻历史由来已久,秦朝亩产不过八十斤,引入占城稻之后亩产才提高到二百六十斤,直到现在也才增产到三百五十斤。

而且能出产三百五十斤的土地,就直接可以算是高产之地了,大多地方的亩产也就是三百斤左右。

亩产六七百斤,那可直接就是一亩地长出来了两亩地的粮食。

朱元璋在得知亩产六七百斤这个惊人答案之后,就想知道整个雁门县秋收之时的总产量了。

想到这里,他又立马问道:“吴大人,你们雁门县有多少亩可种植水稻的土地?”

“咱没别的意思,就是好奇秋收之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丰收之景?”

吴用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在吴用的眼里,他们两口子是兼职钦差这事,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了。

只要让他心里有谱,就等于让皇帝陛下心里有谱。

只要秋收之后上的税,对得上那足以让皇帝震惊的亩产数额,他们叶大人升官就指日可待了。

吴用想到这里,直接就往马车而去:“我记不大清楚,但我带来了《雁门县土地资源一览图》!”

很快,吴用就在地上把图摊开,所有人立马就围了过来。

马皇后按照图例说明念道:“雁门县共有十一个乡镇,分别是上馆镇、阳明堡镇、峨口镇、聂营镇、枣林镇、滩上镇、雁门关镇、新高乡、峪口乡、磨坊乡、胡峪乡。”

“雁门县境内最大河流为滹沱河,属海河水系,横贯雁门县东西,流经八个乡镇。东西向有黑坎河、胡峪河、东沙河、关沟河、东茂河、西茂河,南西向有峨河、峪河、中解河。”

“雁门县共有土地二百五十八万二千三百亩,其中农用地八十二万五千六百亩,含耕地四十三万四千七百亩,林地三十三万七千七百亩,园地二万九千六百亩,天然草牧用地二万三千六百三十亩。”

“建筑用地八万五千一百亩,水域占地十四万八千八百亩,未利用土地一百四十七万七千三百亩。”

“其中包括荒草地、裸岩、田坎、盐碱地、宜林荒山荒地,军营驻训相关”

也就在马皇后缓了好几口气才念完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就连朱元璋也为这详细的数据,以及详细的图例分布,给震撼到了。

朱元璋诧异道:“伱们叶大人,竟然对本县的土地资源数据,全都了如指掌?”

说到这里,朱元璋只觉得惭愧至极。

像这样的图例,他现在都还没有一张呢!

大明的耕地到底有多少,其中菜地多少,粮种地多少,他就算不说一无所知,但也只能是知道个大概。

因为各地报上来的数据,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

吴用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随口道:“肯定了如指掌了,如果郭老爷不信,随便找一块小的图例说明,亲自去丈量就是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元璋也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他的脑子里也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不出意外的话,现任户部侍郎可以退休了!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琢磨之时,吴用又继续说道:“只可惜,我们人手不够,空有四十多万亩的可耕作用地,但本次插秧的用地,也不过十万亩而已,确实是没人啊!”

“就那些愿意留下来安家的劳改犯,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听到这么一句话,朱元璋的又一个心结,被基本解开了。

他还在担心叶青如此吸纳人口是在蓄积兵力,没想到却是单纯的为了增加劳动力。

如此一来,那就是不出意外的话,户部尚书就可以退休了。

紧接着,他又开始暗自盘算了起来。

亩产六七百斤,一次耕种十万亩,再结合农税税率那么一算,朱元璋再看叶青背影之时,那是怎么看怎么都顺眼。

也就在此刻,叶青已经教育完了这些贪得无厌的农户。

他刚刚转身就看到了摊开的《雁门县土地资源一览图》,他知道这位兼职钦差郭老爷,已经心里有谱了。

只要他们到了京城,他一定会马不停蹄的告诉朱元璋,这足以让朱元璋期待万分的数据。

那么接下来,就看他叶青如何让朱元璋失望到爆发雷霆之怒了!

想到这里,叶青又看向了这些,亩产只有六七百斤的研究成果。

朱元璋等人的眼里,距离他们不远的叶青,只是面对着这些禾苗,眼神也从最初的高兴,逐渐转变成了浓烈的遗憾之色。

朱元璋实在是搞不懂,这人怎么会遗憾呢?

遗憾的眼神,怎么也不该出现在此时此刻才对!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走到叶青的身边,他要问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9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