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

作者:发光鱼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4章:召袁绍入长安

书名: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 作者:发光鱼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墨家子弟亲自将两人送出门,陈琳一边跟着袁绍身后,一边疑惑地问:“主公如何能从刘协得此物?”

“刘协虽为天子,但其身边能人甚少,且多为文官,不似有此等巧匠。若真有此物,恐怕是另有其人。”

袁绍胸有成竹道:“或许,这背后另有隐情。不过,无论此物出自何人之手,若能为我所用,我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纳入囊中。毕竟,天下之大,能人异士何其多,我袁绍岂能因门户之见而错失良机?若能得此高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主公可要写信于刘协?听闻他已还都长安。”

袁绍想起这个便心中来气:“李傕和郭汜两人就是废物!一个长安城,竟也守不住。天下为何会有如此之多愚蠢无能之人!若是人人都如我一般,刘协还会如此嚣张?!”

“先回邺城再商讨此事。”

两人刚回邺城城门,逢纪早就在城门口等候多时,见袁绍归来,逢纪立刻迎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一礼。“主公,您终于回来了。城中事务繁多,我等已等候多时。”

袁绍点了点头,示意他不必多礼,随即问道:“城中事务如何?可有紧急之事需要我决断?”

逢纪答道:“城中一切安好,只是长安来了信。”

袁绍一愣,连忙接过逢纪手中的信件,急切地拆开查看。

信中写道:“朕已抵达长安,但长安城内局势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急需外援。望袁绍将军能到长安与朕会面,共商国是。朕知将军雄才大略,定能助朕平定乱局,恢复汉室江山。朕已命人准备了丰厚的赏赐,以待将军到来。望将军勿负朕望,速速启程,共赴国难。”

陈琳也看完了信件,喜道:“主公,天赐良机啊,此行前去长安可以借机索要器物,那长安城内混乱,正是我们扩大势力的好机会。若能得皇上赏赐,我们便能增强军备,巩固地位。”

袁绍瞪了他一眼:“你笨啊!没看出来这是鸿门宴吗?!我去了还能回来吗?长安城内局势复杂,若我一去不返,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再者,汉室江山早已名存实亡,我若出兵,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

陈琳指着信件最后的三个‘急急急’字:“主公,这‘急急急’三字,显见皇上心急如焚,情势确实刻不容缓。若是拖延不从,怕是会失去皇上信任,影响我等日后在朝中的地位。”

袁绍却是不同意:“我命重要还是军备重要?长安之行,若无万全之策,岂不是自投罗网?此行怎么样也不能前去。”

“高览呢?!为何他迟迟不来信?不是派了他前去至于刘协了吗?”

曹操都跑回故地,刘协已还都长安,怎么高览都没半点消息?袁绍甚至猜测高览是不是投靠刘协了?!

陈琳和逢纪也奇怪高览素来忠诚,若非遭遇不测,怎会无音讯?

可连派了三位使者前去长安,却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袁绍心中愈发不安,他深知高览为人谨慎,若非遇到极大的变故,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陈琳提议:“主公不如直接写信于刘协询问吧,高览没了踪影也就算了,跟随的几千士兵也无一来信,怕是遭遇了不测。”

他不敢直言可能是刘协下了杀手,不然怎么会连一个信使都未能返回。

袁绍只好亲手写信派人前去,信中言辞恳切,询问高览及士兵的下落,并表达了对刘协的尊重与期望。袁绍在信中并未直接指责刘协,而是委婉地表达了对高览一行人安全的关切。他希望刘协能够给予回复,以解心中之疑。

信件由袁绍的亲信携带,秘密前往长安。

长安城内百姓此时此刻正在长安城的郊外开荒。

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夫们挥汗如雨,他们用锄头和犁翻动着泥土,播下特赐的种子。

妇女们则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浇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偶尔帮忙传递工具或水壶。

陈登坐着驴车路过时惊奇道:“哇,这河流竟如此清澈,与往日浑浊的模样大相径庭。”他跳下驴车,走近河边,仔细观察。只见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岸边的柳树倒映在水中,拿下随身携带的鱼竿一摔,盘腿就地而坐钓起鱼来。

徐州太守坐着马车从身后赶来,一看他惬意的样子,忍不住大骂:“还钓什么臭鱼!赶紧随我进城面圣!”

陈登摆了摆手:“面圣哪有钓鱼重要。你先前去,我钓起几条鱼再走。”

徐州太守无奈,只得先行一步,一进城就被觉眼前一亮。

脚下扑满了罕见的青石砖,街道两旁的商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市集上,商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肉酒香味不断从四处飘散而来,胭脂水粉的香气与新鲜的果子味交织在一起,路过的行人不时发出惊叹声。

而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富商和贵族们,则在随从的簇拥下,悠闲地巡视着市场,偶尔停下脚步,与商贩讨价还价。

更奇怪的是竟未见流浪乞丐的踪影。

通常在这样的繁华市集中,总会有几个流浪者在角落里乞讨,或是寻找一些残羹冷炙。但今日的街道上,却连一个乞丐的影子都找不到。

这不寻常的景象让徐州太守惊了又惊,一路左顾右盼进了皇宫,刘协正忙着与治粟内史们讨论着国库的收支情况。

“陛下,这月国库已填入了数百万两五铢钱,已经免除各地的赋税,郊外的山林已经开垦共一百顷,新修的水利设施也已投入使用,灌溉面积扩大了三倍。陛下赏赐的种子已经分发至各户,禽兽猪狗牛羊都依陛下之意分给擅于牧养的农户。”

“陛下,您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如今已有了显著的改善。百姓们对您的恩泽感激涕零,各地的收成也有了大幅增长,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价格稳定,照着此形势,下月入库的银子大概将超过预期。”

“此外,各地的治安也得到了加强,盗贼和流寇的数量明显减少,主动归顺编入了军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7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