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作者:天涯逍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气象(9)

书名: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作者:天涯逍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今下的虞都真是够热闹的,朕摆驾归宫之际,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看来有想法的人真不少啊。”

虞宫。

甘露殿。

楚凌负手而立,俯瞰着眼前的沙盘模型,熟悉虞都的人,看到这偌大之物,势必会感到震惊的。

这分明是缩小版的虞都。

虞宫,皇城,内城,外城……种种建筑群清晰可见,而在这沙盘模型上,遍布内外诸坊插有各色各式小旗。

“从科贡选拔创设至今,历次科贡还没有遇到过这种奇观。”

楚凌似笑非笑的说道:“出世的那些学宫,居然全都派有学宫子弟参加这次科贡,还有避世的学派,也有不少子弟聚于虞都参加科贡。”

“太祖,太宗都没干成的事,朕什么都没做,反倒是干成了,这该说朕英明神武呢,还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呢?”

立于一旁的大兴监李忠,甘露监蔡杰,无不是低垂着脑袋,只是在二人的心中,却生出各异想法。

“说说吧。”

楚凌一甩袍袖,坐到那张宝座上,眼睛自始至终,没有离开眼前这张沙盘模型。

“陛下,早在大婚筹备之际,汇聚虞都的学宫子弟,就明里暗里的接触各类群体,其中不乏朝中高官。”

蔡杰脑袋低垂,作揖禀道:“在我朝名气极大的无极、青城、全心、问心、若水、梅山、乾渊、归一等学宫。”

“仅是以上述学宫,借大婚之势,借科贡之名,在虞都内城诸坊所办诗会,文会就不下百场,至于私人性质的宴请更是不计其数!”

楚凌听着,但眸中却掠过寒芒。

如果是正常的诗会、文会,亦或是宴请,那他根本就不会在意,可事实上这些活动并不纯粹。

据楚凌知晓的一些情况,那场持续三载的动荡,之所以会持续这般久,恰是有一些群体在暗中推波助澜。

不然的话,这动荡断不会如此久。

“而随着这些聚会开启,一批人的名声得以广泛传播。”

蔡杰继续说道:“事实上这类现象在历次科贡很常见,特别是太祖一朝就存有一类现象,凡是名传虞都的才俊,必会登科高中!”

“也因为这样,在太祖一朝出现多次科考舞弊要案,被抓被杀的官员和学子众多,这也导致太祖朝后期几次科贡选拔,规模上要比先前要少很多。”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太宗继位,而糊名制的出现,则使得有些情况缓和不少……”

照此趋势来看,糊名制是谋划许久的,只是直到太宗朝才出现,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永宁驸马罗织参加的那届科贡选拔,所衍生出的科考舞弊,势必是有一些谋划的啊。

听到这些的楚凌,心里不由生出了感慨。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选拔人才是极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王朝延续与统治,更关乎能否掌握话语权。

毕竟晋升渠道一旦固化,那么权力只会在小圈子里流转,至于这个小圈子,究竟有哪些群体,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这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小圈子逐步固化。

所以在大虞就有了科贡选拔。

这一制度的出现,为的就是打破垄断与固化。

只是有些事做起来,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与学宫子弟不同,那些避世的学派子弟,没有参加过所谓的诗会或文会,他们多数都是闭门求学。”

蔡杰斟酌着话语,“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出入酒馆,茶舍等处,去与一些出身不一的学子探讨学问。”

“这其中就不可避免的谈及朝政,而在这种趋势之下,有一些人难免兴趣相同,所以自然就走的近了些。”

“读书对不同的人来讲,所求,所明是不同的啊。”

楚凌撩撩袍袖,似笑非笑道:“学宫重名望与功利,学派重求心与寻道,而在这两股大的思潮下,还有着种种的念头与想法。”

“这有些人啊,嘴上说着不要,但实际却比谁都想要。”

“而跟这些群体比起来,真正出身寒门的人,甚至是庶族,农家的子弟,他们可选择的就没有那么多了。”

蔡杰低头不言。

大虞的整体教育是分为官学与私学,但是各种资源在无形中都倾斜于一些群体,这让真正想通过读书改命的群体,其实想在这条路走下去是无比艰难的。

即便在此之前,中枢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在实际的执行中,终究是要人来落实的,这难免就会出现偏差。

暂以官学为例,这是谁都能参加的。

只要通过了考核,都能到对应官学进修。

但对于寒门庶族,甚至是农家子弟,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是出身比他们好,家境比他们好的群体。

所以在很多时候,本该属于他们的,就会在无形间被剥夺走。

这还不是最严峻的。

最严峻的是在官学之外,还有着众多的私学,除了出世的学宫,还有底蕴浑厚的家族,内部是有族学的。

在选择与出路方面,能够接触到这些的群体,明显要更占据优势与底气,他们之中的翘楚,是不会去县、郡两级官学进修的,他们要去,是直接去道级官学进修。

这代表着什么?

没有选择的那帮子弟,一路上忍受着种种不公,其中有一小部分得以进道学,这还包括在此之前,还有一些出身好的,但才学差些的人,会挤压本就珍贵的资源。

教育在大虞是很奢侈的。

“难怪祖母她老人家,对待这届科贡选拔如此重视。”

在蔡杰、李忠沉默不言,想到什么的楚凌,双眼微眯道:“波及大虞的动荡结束,不管在中枢怎样,既然扛过去了,那势必要经历大治的。”

“这个大治,究竟是谁在引导,在一些人眼里不重要,他们所看重的,是大治下必然会启用一批新人,那么就有了今下的扎堆进虞都之势。”

“说到底啊,这学问跟权还是挂钩了,看来在我大虞不止有权贵,门阀,世家,大族等群体,还存在着一个阶级啊。”

蔡杰、李忠听到这话,脑袋埋的更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9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