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作者:天涯逍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朝(4)

书名: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作者:天涯逍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奢华却不失威严的大殿内,楚凌坐在宝座上,锐利双眸扫视殿内诸臣,最终将目光定在一处。

在文武百官按序所站的朝班前,徐黜表情自若的坐于锦凳上,对于这突兀的一幕,却没有一人感到意外。

似乎就该如此。

正如持续了三载的动荡,让大虞的中枢与地方,早已习惯了这种国情一样,只是习惯有时也不一定都是好的。

至少楚凌是这样认为。

过去的那场动荡,的确为他创造了机遇,争取了时间,以至到今下,楚凌的手里有了不少底牌。

有些底牌是除了他以外,在这中枢,在这虞都,乃至天下都不清楚的,如此在斗争与博弈下,方能叫楚凌不似先前那样被动。

但是在那场动荡下,获取好处的不止楚凌,有些人也从中获得了。

而收获最大的,那绝对是徐黜!

从过去的文官之首,到现在的三后之下,万人之上,徐黜的权势与地位,早就在过去的岁月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传遍天下了。

大虞权相。

这在太祖、太宗、宣宗三朝都没有出现的,偏就在正统朝出现了,挡在楚凌掌权亲政路上的三座大山,在悄无声息间改变了。

“太皇太后凤体抱恙,无法驾临太极殿……”

在楚凌思虑之际,在得到徐贞眼神示意,大凤鸾张嵩神情严肃,面朝文武百官朗声道。

讲这些话时,张嵩心中有些激动。

在过去三载,召开的每次大朝,开场都是太皇太后身边的梁璜说的,可现在却成他了。

甚至在张嵩的心底,清楚要不了多久,或许一年半载,或许更短,他将彻底取缔梁璜扮演这一角色!

“等一下。”

在张嵩压着激动,准备讲‘有本即奏,无本退朝’之际,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张嵩。

这不止叫张嵩心下一紧。

更叫文武百官中的很多人,心情一如张嵩一样。

这就要开始了?

聚于殿内的文武百官,不少思绪各异的看向一处,但有一些人却眉头微蹙,似乎这样的表现,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被这般注视的,正是坐于宝座的楚凌。

可在朝班中站着的宗川、暴鸢、萧靖、韩青……,他们似有什么话要讲,但考虑到所处环境,他们也只能暂压情绪,准备先看看再说。

这些人的表现皆在楚凌视线内。

甚至有些人的表现,也要楚凌视线内。

楚凌清晰感受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

离开虞宫,在过去三载,没有驾临太极殿,参加一场场大朝,在当下,如此高调的涉足其中。

就不说这产生的影响了。

就说眼下,即便真想得到什么,但也不能如此沉不住气啊。

大虞皇帝不该这样!

‘一个个都觉得朕急不可耐了,可惜你们猜错了。’

看到这些的楚凌,脸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心里却冷笑起来,他是想要掌权亲政,但还没有愚蠢到这种地步!

楚凌深邃的眼眸看向一处。

大殿内。

各怀心思的大臣们,见天子打断了张嵩,但却没有再讲什么,有些察觉到不对劲的,下意识看向了殿门处。

这一看叫他们脸色微变。

在不断投来的注视下,宗织、昌封、李斌、董衡、徐彬、韩城、曹京、上官秀等一帮勋贵子弟,两人一队,搬着特制的椅子走进大殿。

他们有些紧张。

这毕竟是大朝啊,可眼下在中枢位居高位的文武,一个个都盯着自己,甚至天子及两后也都在看着他们。

如此正式的场合下,即便他们经历过很多,可这心跳也难免会加快。

“简直胡闹!!”

徐贞的斥责响起,让大殿立时就冷了下来。

“这是太极殿,眼下在召开大朝!”

徐贞难掩怒意,透过帷幔,冷冷的看向宝座方向,“勋卫不在殿外值守,尽忠职守,擅自离开岗位,打断大朝召开,你们眼里可还有礼法宗规!!”

徐贞的话,句句不提楚凌。

但句句都在提楚凌。

原本这场大朝,就是徐贞负气下召开的,这是在表达她的不满,长乐宫能做的,她凤鸾宫也能做的。

可结果呢。

今日召开的大朝,跟她预想的完全不同。

关键是她想敲打的天子,却一次次触及她的底线。

这如何能不叫徐贞动怒呢?

‘皇太后是真生气了啊。’

殿内齐聚的文武百官,无不在心里暗暗道,一些人的眼神复杂起来,甚至在有意无意的看御前。

谁都不清楚天子究竟想干什么。

不过在这等场合下,有一个人却表现平静,甚至连动都没有动,那正是大虞权相徐黜。

“母后息怒。”

看着宗织、昌封一行,楚凌露出笑意,开口道:“他们是奉了朕的旨意,这些座椅是朕在上林苑期间,命能工巧匠打造的。”

“在过去那场动荡下,内有逆藩作乱,外有强敌侵犯,幸得有祖母、母后、皇嫂坐镇中枢,更有忠于社稷之臣,勠力同心下共渡难关,方使我朝社稷不被动摇,这其中庆、保、安、镇、护、江几位国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大虞之臣!”

“朕知在过去数载,几位国公为了大虞,可谓是操碎了心,朕作为大虞皇帝,不能觉得这是应该的,几位国公都是历经四朝的老臣,他们年纪大了,徐彬他们搬座椅进殿,是朕对几位国公的肯定!”

楚凌的声音不大,但足以叫殿内每个人都听到,听清楚!

而听到这些的众人,不少露出错愕的表情。

尤其是宗川、昌黎、曹隐、董鸿、上官宏几人,在短暂错愕下,无不露出复杂神情,像真性情的昌黎更是眼眶微红。

“陛下~”

昌黎的声音响起,叫不少人下意识看去,但随即,却有一些人看向徐黜,天子这一出,不简单啊!!

谁不知道徐黜能得此殊荣,究竟是意味着什么。

恰是有此殊荣,才能叫徐黜力压群臣,哪怕是大司马大将军孙河都被其压了一头,可在今日,天子这样做,关键是讲那样的话,这蕴藏的深意不言而喻。

可这话能说吗?

不能!

‘陛下英明啊!’

此等态势下,在朝班前站着的萧靖,内心有些复杂,他知道适才是他想错了,如果天子真的沉不住气,在过去三载的动荡下,任何一个时期,天子都不会待在上林苑。

而绝非是到现在。

明明动荡结束了,朝局与大势都在悄然变动下,天子会如此糊涂的,去做让人觉得跌份的事。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萧靖一人。

“快叫安国公坐下。”

宝座上,楚凌面露关切,伸手对殿前勋卫道:“安国公病情刚好些,不可如此激动,昌封,你杵在那里做什么,快去!”

“臣遵旨!!”

昌封当即抱拳喝道,随即便眼眶微红的朝自家祖父走去,他知道,天子从没有忘记过自家祖父。

原本安静的大殿,此刻热闹起来。

宗川、昌黎、曹隐、董鸿、上官宏各怀心思的被搀扶着朝摆好的座椅走去,这期间有人想说些什么,但见到坐于锦凳的徐黜,自始至终就没有站起来,想张口讲的话,此刻却停了。

最终宗川几人,皆坐到御赐的座椅上。

独徐黜没动。

“庆国公,为何不动?”

楚凌向前探探身,关切的看着徐黜道:“可是对这座椅有不满意的地方?要是有,那就对朕讲,朕命人去改。”

“禀陛下。”

在道道各异注视下,徐黜微微低首道:“老臣上了岁数,有些念旧,对陛下所赐座椅,老臣不敢有不满意,老臣想对陛下恳请个恩典。”

“说。”

楚凌微微一笑道:“庆国公乃我朝肱股,在社稷面临危机时,那是立有大功的,想要什么恩典,只管讲。”

“老臣想请陛下,允老臣将所赐宝座,带回府供奉起来。”徐黜不急不躁的说道:“在太极殿,老臣坐太皇太后所赐锦凳即可。”

“朕当是什么,允了。”

楚凌笑着回道。

还真是老狐狸啊,做事滴水不漏啊。

别看楚凌这样讲,但在他的心底却生出唏嘘,那双眼眸更是盯着殿前,一些人的细微变化,全都在楚凌视线内。

“有本即奏,无本退朝!!”

可徐贞的声音响起,却打断了楚凌的思绪。

看,这就急了。

楚凌很想笑,但他必须要忍着。

他很清楚此刻的徐贞,心底在想些什么。

站在徐贞的角度,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是笑话一样,如此不加掩饰的拉拢人心,还是在她眼皮子底下,这简直是太拙劣了,也太糙了。

可徐贞错了。

她错估了形势!

更错估了人心!

如果没有韩青领军凯旋归都,继而发生的种种,如此使用这种手段,的确是拙劣的,也很粗糙。

可偏偏一切,都在按楚凌预想的发展。

这就不是拉拢人心那样简单了。

看似是几把椅子罢了。

但实际却暗藏玄机啊。

特别是徐黜跟自己的对话,让楚凌笃定一个想法,自己掌权亲政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扳倒徐黜。

不然天子威仪就深入不了人心。

“臣有本奏~”

在这等氛围下,朝班中响起一道声音,跟着就走出一人,楚凌看了眼,就没有了兴趣。

他驾临太极殿,涉足这场大朝的目的,已经达到一半了。

对于这奏对之事,楚凌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场大朝为何召开,楚凌太清楚了。

还不是韩青晋升国公一事所致。

太皇太后孙黎颁的诏,韩青委婉辞让,反倒是自己颁的诏,韩青却接下了,看似赏赐都一样,甚至连讲的话都一样,但这造成的影响却不同。

徐贞召开这场大朝,是有她的目的在的。

同理。

来参加这场大朝的中枢文武,也都有各自的目的,这就注定这场大朝,必将围绕着一个点展开。

即动荡后的秩序,到底该如何明确。

所以各方必然会各显身手。

但也是在这一前提下,很多人在大朝召开前,得知太皇太后没有驾临,这又产生了微妙变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一点都不假啊。’

坐在宝座上的楚凌,心思全然不在大朝上,此刻的他,脑海里浮现的是他的祖母,对这位老人,他是愈发敬佩了。

在过去那动荡下,针对于动荡后的秩序,她老人家早已提前布局了。

原征北大将军曹隐,原征南大将军董鸿,原南军大将军上官宏悉数退位让贤,固然南军大将军叫徐恢接任了,这进一步增强了徐黜一派底蕴。

父子俩,一个是当朝权相,一个在中枢手握重兵,换作任何一位有想法,有性格的上位者,都绝对不能接受的。

可偏偏孙黎接受了。

但这种接受,是换取四征大将军的更迭,一个无形的樊笼,早在那时就扎下来了,这代表着什么?

楚凌看着落座的曹隐、董鸿、上官宏几人。

过去斗而不破的境遇,哪怕有谁不在了,也不会因此导致大虞边疆动荡,这就是在给楚凌铺路!

“允!”

“驳!”

楚凌的耳畔,不时响起徐贞的声音,在太极殿召开的大朝,似乎又回到了徐贞的掌控下,这也是她最初所想的。

但事实却非这样。

楚凌虽说看不到帷幔后,二后究竟是何种表情。

但楚凌却能猜到一二。

他那位皇嫂,这个时候恐有些不高兴吧。

固然在礼法宗规上,皇太后徐贞,是王琇的母后,是要尊重的,但过去三载,发生的事太多了,以至有些东西在悄然间改变。

‘争吧,斗吧,朕不急,朕期许的时机还没有到。’

对于这些,楚凌很快就抛之脑后了。

作为上位者,尤其是皇帝,最忌讳的就是亲自下场,斗赢了,是应该的,谁叫你是皇帝啊,你要是输了,这反倒不正常,所以斗输了,底下的人就有想法了,毕竟敬畏与惧怕消失了嘛。

所以本该是最急的楚凌,这个时候反倒是最不急的,因为这场大朝,在他的影响下,已经朝未知的方向倾斜,而这恰恰是楚凌想要看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