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七章 小康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洪武三十年农历十一月初九,这一天也就是朱允熥的生日,对很多人来说意义极为特殊的一天。

虽然此前朱允熥有意低调,不会在他生日的时候大操大办,只是他到底是储君,就算是简单一点,也不会真的是一点都不办。

说到底他是储君,有些事情是少不了要做的。比如说祭祀、比如说接受一些贺拜,其他的不说,东宫属官要是不来参拜,那就是他们的不对了。

储君有储君的责任,臣子有臣子该做的事情,所以低调归低调,但是该做的事情一样也都不能少。

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明白,自然也就默契的遵守这些游戏规则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今年对于不少人来说非常的特殊,太孙的生辰可以说就是最明显的信号了,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准备新皇登基的大典了。

往年的时候,大家需要考虑的就是皇太孙的生辰。储君的生日、一切按照仪式和规矩来就行,其他的不用多考虑。

但是今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家现在就要开始全力准备着接下来的事情了。看起来每个人都要准备着好好的表现,大明就要正式开始换个当家人了。

朱允熥早早的就起床了,换好冕服后立刻就开始忙起来了,因为东宫上下也是要来贺拜。

抓紧时间,接受完参拜,朱允熥说道,“太孙妃,东宫上下赏赐诸事你来安排好。”

徐妙锦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意见,遇到了一些喜事,该赏赐的肯定还是需要赏赐,这一点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朱允熥和徐妙锦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东宫上下看似铁桶一块,被朱允熥和徐妙锦打理的井井有条,这就算得上是他们彻底掌控的区域,东宫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称得上心腹。

做到这些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想要让东宫上下归心,自然也不可能只是靠权势、手段,一些恩惠自然也是不能少。

朱允熥匆匆赶到华盖殿,看到老朱后大礼参拜,“孙臣朱允熥,叩见祖父皇帝陛下。”

老朱和蔼的开口,温和说道,“今日太孙生辰,可去宗庙祭祀。”

这就是给与朱允熥一些特权了,如果只是普通的生辰,去奉天殿祭祀等等也就行了,这也算得上是符合身份的做法。

但是老朱提起的‘宗庙’,那就不只是简单的宗庙了。这里头包括太庙,这是皇帝才能够享受的待遇。

朱允熥也不矫情,直接领命说道,“孙臣谨遵陛下圣谕。”

老朱微笑着继续开口,“太孙,你是我大明储君、是我宗室首嗣。今日应天府诸宗室,在你面前当叩拜。”

朱允熥抬头看了老朱一眼,只是看看老朱的神情,有些想要反对的话也给咽了回去,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和老朱抬杠比较好,怎么安排就怎么接受。

看到朱允熥没有要犟嘴的意思,老朱还是非常欣慰的。自家这个孙儿千好万好,就是有些时候太有主见了,这也没少让老朱头疼。

作为储君,朱允熥不要说接受兄弟姐妹们的贺拜了,就算是皇叔们在正式场合行礼,他也是可以心安理得的受礼,没有人因此说什么,这就是礼法。

老朱随即起身,说道,“走吧,随咱上朝去。”

朱允熥立刻起身上前搀扶老朱,“文垚呢?这个点还没起来吧?”

老朱顿时得意起来了,说道,“知道今个儿有事,昨夜他困了还要逗他玩。看这样子,下朝时才能起。”

本来上朝的时间就早,朱文垚没有起来也正常。再加上故意让他困的比较利害,所以现在正呼呼大睡呢,比平常都要晚一点起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说到底就是朱文垚这孩子格外黏老朱,就算是郭宁妃帮忙照料,那也不行。

醒来后的朱文垚一直都是只要老朱,现在长大一点了,白天的时候其他人能够抱出去玩一会儿。可是一旦困了,肯定是哭闹要找他祖祖。

就算是徐妙锦都心里清楚,别看朱文垚看似和她亲,只是带不长久,孩子心里头第一个惦记的还是他的祖祖。

爷孙两个说着话,不慌不忙的朝着奉天殿走去,接下来自然也就是一系列的仪式了。

老朱摆了摆手,说道,“你去殿外,都这个时候了,可别让人笑话、说你心急。”

对于老朱的打趣,朱允熥一时间也无言以对。自然也就是在打趣他这段时间的‘装腔作势’,每次上朝还都是要到殿外去。

“现在也没人说我心急,这能有什么可急的?”朱允熥就笑着开玩笑,“我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怕一些人捕风捉影瞎说话罢了。”

老朱自然也不会真的在意,朱允熥能够在这个时候还保持着冷静,这是非常好的品德。这个时候不犯错、不心急,只会是大家夸赞的地方。

至于是不是装腔作势,或者只是做点表面文章,实际上也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就怕有些人到了这个关头装都懒得装了,那才是最让人不放心的。装个样子,那也是要装一下。

道理大家自然也都明白,该怎么做更是心里有数,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保持着理智、清醒,得意忘形的事情可不能有。

还是和往常一样,朱允熥掐着点的来到了奉天门。也可以说他就是时间,看到皇太孙微微点头,太监这才甩动净鞭,一众大臣立刻跟着朱允熥上朝。

文武百官们刚刚入殿站好,立刻就听到了皇帝登殿的消息,自然也就是赶紧行礼了,这也不算是让大家意外的消息,太孙生辰毕竟是大事。

一身冕服的老朱坐在龙椅上,看向朱允熥说道,“太孙生辰,这是社稷之喜、国朝大事。”

朱允熥稍微有些尴尬,还只是皇太孙呢,现在就这么说有些夸张了,等他当了皇帝之后再这么说才更加的名正言顺。

心里吐槽归心里吐槽,话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要不然就不是低情商了,而是违逆皇帝的意思,那显然就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老朱继续开口,说道,“东宫属官、宗室勋戚,随太孙祭祀太庙。”百官们也没有什么意见,看似是有些超出正常的规格,但是皇太孙本身就是储君,更何况马上就要登基,祭祀太庙也就不会是什么事情了。

“令皇四孙、皇五孙赴东陵祭祀太子、太子妃。”老朱继续开口安排任务,说道,“皇四孙督东陵营建之事,切不可懈怠。”

朱允熞和朱允熙立刻上前领旨,平时他们没资格上朝,可是今天必须要上朝。至于去东陵祭祀等等,这也是他们该做的事情。

而督东陵营建的工作,这也是名正言顺,毕竟都是朱标的子嗣。更何况大家也都清楚,这就是挂个名而已,不一定就是真的要去做很多的决策。

朱允熥还是和以前一样,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保持着低调,能够不开口就不开口,很多的事情皇帝安排就行,现在轮不到他这个太孙去指手画脚。

更何况有些事情容易得罪人,或者是比较敏感呢,还是没有什么存在感更好一些。

什么时候该出头、什么时候该低调,这些事情朱允熥太有分寸了,现在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

朱允熥到底是皇太孙,所以相比起皇帝的寿辰,不管是礼制还是其他都是要低调很多,哪怕朱允熥这个储君的地位特殊,但是这到底只是储君。

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是不能和皇帝的规格看齐,朱允熥也自认为不需要在意那些细节,目光还是稍微长远一点的更好。

老朱看向朱允熥,脸上浮现出些许笑容,“太孙今日祭告太庙,务必敬告上苍。洪武三十年至此,明岁改元承康。”

不少文武官员也非常的意外,其实关于年号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关注,一些自认为有文采的官员也仔细斟酌过,此前皇帝也下令翰林院等拟定。

只是一直都是没有什么动静,而现在皇帝直接提前公布了年号,看起来根本就是不在意其他人的一些意见。

不过仔细想想看皇帝的性格,这一切好像也顺理成章了,这一切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洪武皇帝在很多的事情上只相信他的自己。

洪武这样的年号都设定了,这么个‘承康’好似也没什么,简单粗暴,这也彰显着皇帝的一些直接的心意。

老朱继续说道,“《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礼记》也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

‘小康’,这可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这也说明了老朱对于朱允熥的很多期待。

小康,那是在史书中所描述的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至于说要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将朱允熥的年号定为‘承康’,这也是既有大道理,也有小心思的。

不过大家显然没有什么意见,皇帝定下来了年号、皇太孙看似也没有任何意见,其他人就算是有意见显然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又一桩事情算是可以明确了,年号也定下来了,现在也就是等着七天之后的皇太孙正式登基了。

早朝看起来也就是如此了,大家也都心里清楚,今天的早朝和以往的早朝不一样,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这一次的早朝,也就是只办皇太孙的生辰之事,其他的政事等等都是可以往后稍一稍。

朱允熥在结束了早朝之后,立刻就率领东宫属官以及宗室勋戚朝着太庙方向走去。

对于朱允熥来说,这一天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想要和自家人一起吃顿饭,那也是需要等到所有的正经事忙完之后再说。

早朝、祭祀,接受贺拜等等,这些就是正事。在忙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才有可能得到些许闲暇和自家人聚一聚。

所谓的东宫属官,这一眼望过去也就是六部尚书再加上一些勋贵了,在朝堂上稍微有点分量的大臣,身上基本上都有东宫的加官。

大家对此也算是早就习惯了,毕竟有了东宫的加官,勉强也可以算得上是太孙心腹。

礼仪等等早就是制定好的,不要说今天是生辰来祭祀了。其实寻常年份的时候,遇到了过年、正旦等节庆,那也是需要来太庙等地祭祀。

流程实际上是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也就是祭祠需要做些调整,这些对于朱允熥来说也没有什么难度,早就记下来了。

在祭祀之后,朱允熥来到文华殿开始了正式的升座,这一次只要是朝臣都需要来参加贺拜了。

朱允熥忙的脚不沾地,这些事情都是他需要做好的事情,一样都不能有任何马虎,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就需要将这些事情给做好。

“我看了一下,事情也算是差不多了。”朱允熥开口对张福生说道,“安排一下赐宴,凡有爵位的,不管有没有承袭爵位,一律赐菜。”

张福生自然记下来这些事情,赐宴是宴请诸臣。赐菜,就是将一些菜‘打包’送去这些大臣的府邸。

至于有爵位,那是有些爵位已经是世袭罔替,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承袭爵位,这也是有可能出现的状况。

道衍这个时候也主动开口,说道,“殿下,臣以为赐菜之事一直都有规矩,一切也都是按照过往惯例行事就可。”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的有理,赐菜之事也确实没有什么可担忧。”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赐菜这样的事情按照惯例来就好,大家也都清楚该做些什么。

道衍就赶紧说道,“殿下,臣以为尚且未能承袭爵位之勋贵,可酌情令其承袭爵位。”

这一下朱允熥就沉默了,道衍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拉拢一些功臣。勋贵,大多数的勋贵都是淮西人,是朱允熥的‘基本盘’。

朝廷虽然这些年一直都是在严格的收缩勋贵的人数,可是该施恩的时候肯定也是需要施恩。(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9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