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太孙的位置最舒服

书名: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0

吃着饭的朱允熥随口提起,“祖父,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年勋贵人家的子弟,现在有些不堪大用了?”

老朱就说道,“你大舅子,九江,这都是有些本事。江阴侯吴高,也能算得上名将。”

朱允熥不太满意的说道,“话是这么说,可是比起咱们当初的声势差远了。”

“那不能比!”老朱就严肃的说道,“咱老家的那些人都是良将,哪个不是百战余生活下来的?就说九江这些人,多是读兵书,能练个兵。遇到了个小的蛮夷叛乱都是大战事,他们又能有几回机会真刀真枪的打一场?”

老朱语重心长,说道,“咱们那会儿是打输了,说不定就没了性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在琢磨着打仗,就是要被人打。打了一百场仗能活下来,不是名将也是猛将,看都看会了。”

真要这么说也没太大的问题,实战就是最好的检验舞台。

名将都是打出来的,还是要靠实打实的战绩来说话。

话虽如此,不过朱允熥还是说道,“祖父,如果天下承平,文官那边必然是源源不断有新人。咱们勋贵、武将这边虽说也是世袭,只是到底比不上文官。”

老朱也不无这些担心,可是只能问道,“你有什么法子?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开国初期都是勋贵厉害,文官到底是要慢慢有些权势。”

“文官,肯定不能只是让那些读孔孟之道的人进来。”朱允熥就说道,“现在那个严震直就不错,从一介小吏成了工部尚书。”

老朱就严肃起来,“允熥,这么做那些文官可是要反了天!”

“我知道。”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我听过温水煮青蛙的说法,也不一口气就弄的文官不服气,咱们慢慢来。以后文官里头也有些小吏,科举也是正途,还有拣拔、举荐,总之不能就是高官显贵全都是科举出身的儒家子弟。”

老朱又问道,“真要是如此,那些小吏当了官也是个隐患。”

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所谓的小吏,当官的很多都是到了任期就走人。

而一些小吏都是地方上的地头蛇,有些小吏甚至可以架空主官。

“当了官,他不走都不行。”朱允熥就说道,“给他们一个官身,以后想要盘踞一方可不行。”

朱允熥继续说道,“以后小吏可为官、布衣可为官,就算是工匠也可为官。”

老朱不太乐意,“那咱定的户籍之制不就是废了?”

“户籍肯定不能随意动,只是也没必要限制的太死。”朱允熥开玩笑说道,“祖父,以后咱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老朱揉着眉心说道,“咱啊,现在真有些怕了,伱这么折腾下去,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朱允熥坏笑起来,“先前选的那个皇太孙这两天就要进京了。”

老朱盯着朱允熥,有些无奈的说道,“又要折腾允炆?”

“话说的真难听!”朱允熥不满的说道,“我那二哥可是天下皆知的贤王,他一直都是忧国忧民、为大明江山社稷思虑。那些话说的,不只是他听了不高兴,我心里也不痛快。”

老朱懒得理这个厚脸皮的孙儿,说道,“你家老四回乡了?”

“嗯,眼看着十岁了。”朱允熥就说道,“先回乡祭祖,过几年也好册封。”

老朱点头,说道,“老四、老五不能让他们去江南,也不要让他们去当塞王。离的太远不好,离的太近也不行。吕氏那三个,不能让他们靠的太近、有往来。”

朱允熥心里明白,不过还是说道,“老五倒也就罢了,他还小。老四的话我心里有数,我那几个兄弟,我还能让他们吃亏不是?”

老朱也不再多说,以后有些事情他也管不了,自家孙儿太有想法了。

“我准备弄个武苑,以后冯胜、傅友德这样的,就弄去武苑。”朱允熥直接说道,“帮着带带兵不说,也教一教勋贵子弟。以后五军都督府、武苑以及一些卫所的将校,我也直接管着。”

老朱咳嗽一声,说道,“咱设了卫学。”

这倒不是在自夸,老朱还是比较在意卫所军户子弟的教育问题,所以有卫学。

和刘瑾斗法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就是军户出身,实际上正儿八经的‘儒户’进士反而不如军户、匠户、盐户等子弟。不过这些人当中很多也是正经科举,所以也算是‘读书人’,也都以儒家子弟自居。

大明现在的一些公办学校,各地州府的县学等等不说,卫所的卫学教育质量也颇高。

“我知道,只是读书人有国子监,卫学也该有武苑。”朱允熥侃侃而谈说道,“武周的时候就有了武举,宋时完善武举有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我们大明也该如此,应该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

老朱立刻笑了起来,“咱先前给勋贵承袭爵位、军户承袭父兄之职定了规矩,你就想着再管一管?”

朱允熥也立刻说道,“是这个理,总要是拾遗补缺、不断完善才好,虽说这也不是最完善的,但是也该如此。我还想着在武苑不只是如此,火炮、短铳,到时候这些军械制造也该纳入其中,得有人研究啊!”

老朱就说道,“不是有火药司么,不是有兵部、工部么!”

“将士才能知道哪些武器好用,更知道战场该有哪些东西。”朱允熥就说道,“咱们顺便再削一削职权,也不是坏事。”

老朱总觉得自家孙儿肯定没憋着好屁,不过仔细想想好像那些提议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仔细想了想之后,老朱说道,“武苑的事情你先弄一下,武举的事情暂时放下。”

看到朱允熥想要反驳,老朱就解释说道,“先踏踏实实办好一件事情就行,武苑到底不一样,随时都能给废了,武举就不一样,能成定制。”

听到老朱这么说,朱允熥也不反对,所以现在还是稳妥一点的比较好。

老朱随即又说道,“武苑弄出来了动静,你再弄武举。真要是做不成,和你这个皇太孙没关系,是咱这个皇帝的意思,只是咱晚年昏聩。”

朱允熥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那就默认这个理由好了。

老朱语重心长的说道,“有些事情咱这两年能看得到,能给你把关。有些事情咱看不到,还是要你以后慢慢理顺。”

朱允熥也点头说道,“我也心里有数,我也没打算一口气就把事情都做好。先慢慢的来,脚踏实地的做好一些事情也就行了。”

对于朱允熥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老朱自然是非常满意的。

他最担心的就是朱允熥主意多,会冒进。可是再想想自己孙儿的性格,绝不是那种冒进的性子,甚至有些事情沉稳的过分了,都不像是这个岁数的少年该有的样子。

现在有老朱这个靠山,朱允熥自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冲在前面。

老朱现在还可以帮着朱允熥坐镇,有着这位开国皇帝的把关,也好顺利去做一些看似有些困难的事情了。

在老朱和朱允熥商量着一些事情的时候,武林王朱允炆忧心忡忡,眼看着就要倒应天府了。这座他出生的城市,以及他失意的城市,现在终于又要见到了。

自从就藩杭州以来,朱允炆也偶尔回来,朝觐不用说,包括先太子的忌日也都要回来。

只是如果允许,他绝对不想回来,因为他不是衣锦还乡,只是更加的失落。

去年还曾经有些暗喜,觉得那人被文官欺负的厉害,可是今年年初听到了一些事情之后,本来就比较安分的朱允炆更加老实本分了。

这一次回来按说是先太子的忌日,可是朱允炆真的很怕被折腾。

朱允熥刚刚回到东宫,朱有容就说道,“刚过来传话了,说是允炆这两天回京想要见一面。”

朱允熥非常无语,“他们母子见面,我还能不许?这么不近人情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让他们见一见。免得允炆担心我苛待他母妃,免得吕氏担心允炆缺胳膊断腿。”

朱有龄就藏不住话,说道,“那我安排人跟着,免得他们说话失了体统。”

朱允熥看着自家二姐,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自家两个姐姐有进步,现在也不算是傻白甜了。可是要说她们现在就是多么的有心机等等也谈不上,自小养成的习惯,现在让她们一下子就改变也非常难。

朱有容也说道,“安排几个人过去,不要闹的太难看。”

朱允熥就只能说道,“大姐、二姐看着安排就是,你们肯定能处理好这些事。”

朱有容和朱有龄更加开心了,她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回到了书房的朱允熥开始忙起来了,这个皇太孙的位置好啊,有着皇帝帮他保驾护航。还有一个兄长是大明贤王,为了江山社稷劳心费力。

提笔开始写起来,故意写错几个字、划掉。

明天允炆看到了这些肯定会更加忧心忡忡吧,以他的性格肯定是忍不住要上奏的。就算是得罪人也在所不惜,谁让他是大明贤王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3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