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之驿丞

作者:枫香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83 第一百八十三章 技术引进

书名:穿越之驿丞 作者:枫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8

骡子这种动物,在顺阳刚出现的时候,颇为经历了一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时间。

不过伴随着汤信厚对骡子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骡子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驴子成为优秀的大牲口。虽然骡子跑得慢,但是骡子的力气更大,耐力也更强,甚至脾气还没有驴子那么犟。

在一开始,骡子的数量并不多,长大之后也只是在马场工作。但是在意识到这种牲口的优点之后,汤信厚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起这个种群。时至今日,骡子的数量依旧有限,但是在顺阳地区却已经能够分担起一部分工作。

早几年经历了兵灾后大幅度下降的人口数量,在近两年已经有了明显地回升。人口素质也节节高升。但是增添的这些新成员们,移民只有少部分,其他自然增长的人口现在还都是奶娃呢,根本就无法成为有效劳动力,来应付大量增长的耕田数量。大牲口在顺阳的普及,有效地帮助到了农户们。哪怕现在顺阳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中,大部分都是野果和牧草,粮食作物只占了小部分。

“根据这些天的考察,顺阳因为受土地条件限制,更倾向于畜牧业……”

“方大人此言差矣。顺阳适合放牧的土地也并不是很多,最好的就是边军用来养战马的马场。一般农户家庭更多的是养鸡,养两头羊,再有一头大牲口,驴子或者是牛。”一个京官提出异议,“此地牧草甚好,北部的马场可以考虑引种。东部地区土地肥沃,完全可以种植业为主,引进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改良的农具上面。”

“京城和北方地区,可以适当引进玻璃大棚的技术。玻璃厂京城就有,建造成本相对不高……”

“京城已经有玻璃大棚了。阮郎造了一大片呢。”有人提醒,“我看那无土栽培技术如果成熟起来倒是值得一试。咱们自己也别闲着,别光等着人出成果,咱们自己也该研究研究。对了,刘大人!”

被突然点名的刘大人不知所以:“嗯?”

“刘大人不是爱饲花弄草么?那么多名贵的花草到您手上都温顺得不得了,区区无土栽培技术,一定难不倒刘大人!”

任职礼部,官阶不过六品的刘大人,这次完全是过来打酱油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开京城那一团乱麻,完全没想到还会有他的事情。

饲花弄草什么的,他不过是为了夫人闺女培养共同话题而已。好吧,就算他后来琢磨出了一点名堂,可是在京城里面,真正的种植大户是皇后陛下,是上将军夫人蝶郡主好不好!再说,那两位都是有玻璃大棚的人,他一个清水衙门的小官,家里连个玻璃窗都还换不起呢,让他弄无土栽培?嗯?

刘大人心念电转,面露为难:“诸位大人的想法,刘某并非推脱,而是……”先给老子一个玻璃大棚!再给人给钱!

其他大人一想,虽然并不是不明白刘大人的小九九,但是也觉得有道理。户部的立刻就拿出算盘,噼里啪啦一打,核算了一下成本:“只是弄个……嗯,实验室应该没多大问题。待下官回京之后,向侍郎大人申请一番。督造方面还需要工部的大人们配合。”

学习交流还是以众多中低层干实事的官员们为主,他们的官位大部分不算太高,但是手上握有些小权的不少,还涵盖了各个部门。这位户部的官员既然能这么说,那就表示资金方面不用担心。

工部的官员只要有钱就好说:“温室大棚技术工部已经掌握,就是看刘大人还有些什么其它的具体要求,或者咱们这几天再去大棚看看。”京城的平西王府和上将军府上的大棚,全都是工部的人造的。不过他看顺阳这边的大棚和京城那儿的似乎有点不太一样,应该是改进过了。

想想以前他们看见越泽王三天两头就往京城跑,而且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心里面简直嫌弃膈应到不行。但是现在他们真是恨不得把越泽王给绑到京城,直接放工部里供着。不得不说,出身皇家的人到底就是不一样,哪怕是最小透明的越泽王,一个人都能抵得上大半个工部。

这一年多来,工部各方面出的成果也不少了,对大周上下的各方面都有一些改进。但是这回到顺阳一看,那根本就是两条腿走路和骑着健马撒丫子狂奔的差距!

越泽地区的老百姓,这个冬天已经能全都住上水泥楼房,还能集体供暖。早前已经造好的房子都已经开始在刷外墙,各种花花绿绿的颜色,可好看了!看着不像是油漆,没什么味儿,他们试过样品,非常牢固,还防水。

“那涂料听说是中安县令潘大人弄出来的?”越泽王虽说是个没什么实权的王爷,但到底是皇家的人,他们没权利也没胆子去动,但是中安的一个小县令,倒不是不能操作。虽说现在伴随着岭南的开发,中安那个不毛之地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但是地方官员能和京官比么?小县令的地位能和六部官员的地位相提并论么?

“是。”显然也有人注意到了这种美观兼具实用的涂料,而且房屋漏水的问题几乎是哪家都避免不了的,哪怕皇宫里也有个破屋子呢。

一个西京的官吏笑着说道:“听说当初潘大人假扮货郎,用这种涂料染豆子,还赚了不少钱。”

“真有此事?”文官们的脑洞向来开得很大,但从来没想过要扮货郎赚钱啥的。在看到爆料的官吏点头之后,想了一回,纷纷笑了几声。

笑停之后,那西京的官吏说道:“做染料的材料,只有在中安和岭南有,顺阳这边用的都是从中安买来的。其实涂料价格倒是不贵,就是运费不菲。在顺阳,也只有越泽王能有这个手笔。”诸位京城的大人们想多了,潘县令是咱们西京的人,别以为六部的官职能有多吸引人,还不一定比得上潘县令在中安种瓜种草药呢。

至于越泽地区,在顺阳境内本来就是最富庶的地方,在越泽王和大周财神爷阮白“搭伙”之后,那更是变成了一只千足金的酿闪闪的兔叽。他的地盘总共就这么点大,花起钱来毫不手软,根本就不用担心花不完。

现在越泽王造的那些社区房子,全都是超低价供给越泽百姓的。那价格说出来,根本连成本的半成都不到,比白菜价还白菜价。当然,非越泽百姓购买……那完全买不到。反正在越泽王的规划里,现在造的这一批,都只有当地百姓的份额。

阮白倒是明白越泽王的想法:“阿清还记着当初兵灾的时候,他那时候乱调了人来保命,害的死了不少无辜老百姓。”这算是赎罪,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对了,温泉庄子已经造得差不多了,还没开始装修,不过娘说都预定完了。”

楚昊往火锅里涮了一筷子肉,看着卷在摇椅上,鼻子抽了抽的胖球,假装没看到,回过头继续问道:“路修完了?”

“没呢。”阮白把煮好的肉按照次序,一一放在胖子们的盆子里,不去理会那只玩忧郁的胖狗,“现在就进山的那段,为了运材料方便,修了一条临时的。现在西京要忙着秋收,得等过了这阵子才能修路。”

楚昊不太关心这些,给胖子们烫肉片都来不及,小胖已经不盯着自己的饭盆,站起来搭到他腿上,大脑袋往他胸口一蹭。他低头看着衣服上的油渍,抽了抽嘴角,把小胖的脑袋推开:“一边去,肉还没烫熟呢。”胖子们饭量大,给它们吃的不是薄薄的肉片,而是有一些厚度的肉排,要烫熟得需要一点时间。

赶开了小胖,他才接着说起正事:“那些来学习的官吏们,大概这几天就会来找你了,太子之前给透了点口风,说是看中不少技术。”政务什么的虽然是他在管理,但是技术方面的东西,阮白还是一把手。

这个阮白不意外,点了点头表示心中有数。果然第二天太子就拉扯了一个代表团来跟阮白要东西了。

阮白接过纸张,上面是他们商议出来的一个个要技术要人才项目,仔细看过之后,把纸往桌上一放,提着嘴角微微一笑:“可以。”

虽然得到了爽快的答案,但是看阮白的表情,太子总觉得还有下文。好歹他也算是阮白的半个学生兼同窗,多少能够揣摩到一点阮白的思路,所以完全没法跟其他傻白甜的官吏们一样松口气。

果然,阮白喝了一口茶之后,接着说道:“技术和人才输出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诸位大人拿什么来交换呢?想必诸位大人这些天也了解到了,咱们顺阳的人是真不多。”

阮白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要技术甚至要人才都可以,但是拿人来换!

问题是全大周的人口数量都不多!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京官,也就代表了他们并不是直接管理人口的官员,根本就没有权利迁徙百姓。而且百姓是能随便迁徙的吗?史上哪次大规模迁徙百姓,不是被骂得体无完肤?

可是顺阳的人不够多,也是事实。现在的顺阳看着是热闹,但活跃着的有很多是外来的客商,还有一部分是周边地区前来务工的百姓。这些人等秋收结束之后没多久,就会赶在入冬封路之前离开,到时候整个顺阳就会冷清下来。

太子倒是有权,敲了敲桌子问:“阮郎是要农户,还是匠户,还是别的?要多少人才能换?”

阮白一听这话,笑容更加真诚,在内心比了个大拇指:不愧是半个同窗兼学生的关系,上路!

于是,接下来京官们就看着他们两个,跟两个人口贩子一样,把一样样技术明码标价,再讨价还价。

在边上旁听的小喜子忍了又忍,等回到驿站后对太子说道:“殿下,恐怕没那么多人……”就算是太子,调动那么多人口,而且还要把时间赶在明年顺阳入冬之前……

太子闻言露出一个和阮白十分神似的笑容:“有的。咱们的人可多了。小喜子忘了那些被查抄的官员了么?之前让他们去修路,养尊处优惯了的贼子三个加一起还不如一个普通百姓。阮郎要会识字的人,倒是得用。顺阳这儿还有收女工的工厂。这些个犯官和家眷过来,不是刚好么?”至于人来了,怎么个安置法,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0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