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乾隆盛世,再难也要反!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十九章 天朝弃民

书名:乾隆盛世,再难也要反!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01

“有没有听说过南洋的戴燕国还有兰芳国”

面对着这个就连普通历史爱好者都很难回答的问题,历史系体育老师的得意门生刘安云当然是晕头转向,疑惑说道:“没听说过啊南洋的国家,我只听说过什么暹罗、苏禄、爪哇和吕宋,没听说过什么戴燕国和兰芳国啊”

江戊伯并不奇怪刘安云的反应,只是低声介绍道:“兰芳国位于婆罗洲的西北部,面向大清的万里石海南海,是我们到南洋闯荡的汉人联手建立的一个国家,国内虽然有很多南洋的土著,但是以我们汉人居多,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人国家。”

“南洋有我们汉人的国家国王是谁”

被体育老师毒害的刘安云张大嘴巴,第一次听说在东南亚还有一个汉人国家,江戊伯则轻笑说道:“公子误会了,兰芳国不是有国王或者皇帝的国家,是一个由部落和帮派组成的共和国,当家做主的不是叫国王,是叫大统制,大统制也不是父子相承,是由国民选举得到大多数人同意才能上位。”

“我靠”

继上一次到台湾旅游后,刘安云的历史三观再一次被彻底粉碎,做梦也没想到在乾矮子时期,距离中原不远的南洋就已经出现了共和国,还是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共和国,以至于在震惊之下,刘安云差点都忘记了如何说话。

“不瞒刘公子,我也是兰芳国的统制之一,按照我们兰芳国推行的法度,现在的大统制卸任后,我也有资格被选举为大统制。”

江戊伯先是语气谦虚的给自己做了介绍,又指着郑康说道:“和兰芳国隔海相望的戴燕国倒是有国王,国王也不是别人,就是郑世兄的姐夫、崇和公子的世伯吴,吴大有,郑康郑世兄还就是戴燕国的护国大将军。”

听到这话,孤陋寡闻的刘安云和刘全当然是下意识的扭头,去看郑崇和与郑康,见二人神态自若无比坦然,刘安云不由又吃惊说道:“郑兄,搞了半天你还是一个皇亲国戚,之前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这件事”

“当然有原因,还是苦衷,等以后我再向贤弟你仔细介绍。”郑崇和的笑容非常苦涩。

震惊的还有刘全,上下打量着皮肤偏黑的郑康,刘全惊奇说道:“郑壮士,搞了半天你还是一个大将军啊能不能告诉我,你管着多少兵”

郑康笑笑,竖起了三个指头,刘全也顿时眼睛一亮,脱口说道:“三十万”

江戊伯和郑康一行人全都笑出声音,然后郑康还不无苦涩的说道:“如果能有三十万就太好了,别说三十万了,能有三千军队我就心满意足了,说出来你别笑,我们戴燕国所有的兵加在一起,只有三百来人。”

“三百来人”

刘安云和刘全一起再度傻眼,然后刘安云还下意识的想起了某叛徒国著名的七王下武海,郑康则无比坦然的说道:“我们戴燕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虽然不少,却十分贫瘠,人口少得可怜,开国的时候,如果不是兰芳国现在的大统制罗芳伯出兵帮忙,我和我姐夫他们差点全部死在当地土著人手里。”

郑康说完后,江戊伯也开了口,说道:“兰芳国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是也没有好到那里,因为气候水土和中原完全不同,中原的稻子小麦在那里根本无法种植,国民基本上只能靠渔猎为生,最多也就是种点红薯香蕉,经常得靠椰子充饥。”

“混得这么惨难怪我在历史书上没有看到过。”

刘安云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兰芳国和戴燕国为什么会在历史上默默无名的原因,而醒悟后,刘安云自然少不得问道:“郑世叔,江世叔,既然你们分别是戴燕国的大将军和兰芳国的统制,那你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国家里呆着,跑到这几千里外的京城来干什么”

“我们是来进贡的。”

江戊伯坦然回答,说道:“我们兰芳国和戴燕国想把一些南洋土产进贡给大清天子,换取大清皇帝承认我们兰芳国和戴燕国的藩属国地位,赏赐给我们定期朝贡的资格,还有正式册封我们兰芳国的大统制和戴燕国的国王。”

“你们傻了”

刘安云的第一反应让在场所有人都无比诧异,吃惊说道:“好端端的,你们怎么想给野猪,怎么想给朝廷当藩属国自己直接当家做主不是更好吗还有,贡什么贡,好东西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

疑惑的与郑康对视了一眼,虽然不明白刘安云的反应会是这样,江戊伯还是耐心解释道:“我们主要是为了乞求大清的保护,借大清朝廷狐假虎威,恐吓南洋那些土著,还有一直在想方设法插手南洋的红毛鬼子荷兰殖民者。”

“有这个必要吗”

对这段历史不是那么熟悉的刘安云好奇追问,江戊伯则坦然答道:“很有这个必要,我们这些汉人到南洋谋生,归根结底就是和当地土著抢地盘,不可能不发生冲突,为了这些流血死人司空常见,当地的土邦、土王和酋长做梦都想把我们这些汉人全部杀光,随时都有可能和我们动手开战。”

“红毛鬼子更可恨,他们害怕我们汉人在南洋站稳了脚跟后和他们抢地盘,就拼命的鼓动当地土著杀我们汉人,经常出钱出力给当地的土著帮忙,乾隆五年的时候,红毛鬼子和当地土著联手,光光是在雅加达一个地方,就杀了我们两万多汉人红溪惨案。”

大概介绍了海外华人的悲惨处境,江戊伯又说道:“不过红毛鬼子非常害怕大清出兵干涉,当初在台湾,他们连大清军队的手下败将国姓爷都打不过,当然就更别说大清军队了,所以雅加达那件事以后,红毛鬼子还主动派人来大清请罪,把黑锅全部推给当地土著。红毛鬼子到现在还不敢对兰芳国和戴燕国下手,也是因为我们一直宣称是大清的藩属,有大清的保护,让他们投鼠忌器。”

江戊伯介绍到这里时,不是很爱说话的郑康也开了口,声音有些沉闷的说道:“虽然我和姐夫也很是不愿意,但是为了戴燕国能够活下去,不被红毛鬼子灭掉,就还是听了大统制的劝,和江统制一起来京城进贡,让大清朝廷正式承认我们的藩属国地位,也让红毛鬼子再也不敢打我们的主意。”

听到这里,刘安云也这才明白了郑康与江戊伯等人的苦衷,为无数受苦受难的海外同胞叹息了一声后,刘安云这才问道:“两位世叔,那你们现在的进展如何”

江戊伯的笑容苦涩,答道:“毫无进展,到了京城后,我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见到替朝廷管理藩属国的礼部主客司郎中,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主客司的笔帖式,那个笔帖式也是根本不听我们的解释,直接就叫人把我们撵出了礼部,还说什么我们这些蕞尔小国也想成为大清藩属,纯粹是白日做梦。”

介绍了目前的情况,江戊伯突然又话风一转,拉着刘安云的手说道:“所以刘公子,在这件事上,请你一定要帮我们的忙,既然你有福分一睹圣颜,还能和当朝和中堂的大管家来往,请你务必帮忙想办法替我们活动活动,让朝廷赐给我们藩属国的地位。”

刘安云一听大感为难,犹豫着说道:“江世叔,不是晚辈不帮你,是晚辈也是有心无力啊,我是见过皇帝不假,可是再想见到他简直就是难如登天。和中堂那边,我也是能和他的大管家说上话,可是不可能求得他帮这么大的忙啊”

说到这,刘安云心中一动,忙问道:“两位世叔,你们都带来了什么贡品有没有什么特别稀奇值钱的珍宝如果能有什么东西让和中堂动心,说不定这事有点希望。”

江戊伯和郑康的表情明显黯淡了下来,然后江戊伯答道:“刘公子,说了不怕你笑,我们兰芳国和戴燕国都是小国穷国,除了一些珊瑚、香料和品质不高的金砂,南洋特有的水果甜薯,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惟一比较好的是南珠南海珍珠,但是京城推崇东珠,实际上也值不了几个钱。”

语气苦涩的说到这里,江戊伯又更加苦涩的笑道:“刚才还说漏了,我们送了许多金砂好不容易见到礼部主客司的笔帖式后,那个笔帖式看了我们的贡品清单,还直接砸回到了我的脸上,大骂我们是穷鬼叫花子。”

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和二的东西,刘安云彻底无计可施,江戊伯则又恳求道:“刘公子,我知道这事情肯定很难,但是请你一定要帮忙,我们汉人在海外实在是太惨了,就是当上了国王都随时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暹罗国的国王郑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当上了暹罗国王以后,因为迟迟没有得到大清朝廷的承认,暹罗国的土著贵族就起了异心,发动政变抢了王位,把郑信王用木棍活活打死,霸占了他所有的女儿,又把郑信王的所有儿子和亲人捆在一条没有舵和帆的破船上,拖到深海里让他们活活饿死渴死。”

“不过暹罗那个土著王也怕大清朝廷找他算帐,就派人到大清进贡,扯谎说他是郑信王的儿子,然后还居然被朝廷承认了。所以我们兰芳国和戴燕国如果想要活下去,就一定得成为大清的藩属国。”

听着江戊伯的这些控诉,刘安云难免是既同情又悲哀,同时又无可奈何,然而就在刘安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之前刘构的一番话却又突然跃入刘安云的脑海“福大人说了,叫你可以随时去拜见他,他要当面谢你。”

回忆起福长安让刘构转达给自己的这个承诺,刘安云顿时有了主意,果断点头说道:“好,这个忙我帮了,虽然不是很有把握,但我一定全力以赴。”

江戊伯一听大喜,赶紧向刘安云连连道谢,郑康的反应虽然不象江戊伯一样激动,但是也诚恳谢了,旁边的郑崇和却有些担心的问道:“贤弟,那你打算如何行事这么大的事想要求动和中堂,就凭我们现在的财力肯定远远不够啊。”

“我不打算去找和中堂,去找福长安。”

刘安云也没隐晦,说道:“之前刘构说过,因为我阴错阳差的帮着福长安当上了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长安打算给我一点赏赐,让我可以随时去见他,我借着这个机会去拜见福长安,求他帮这个忙。”

“刘公子,那个什么福长安,在这件事上能帮得到忙吗”

江戊伯有些的问,刘安云微笑答道:“如果他真的答应帮这个忙,他就一定帮得到,先不说他的家世背景即便是和中堂也比不上,就凭他手里现在的权力,说的话也分量绝对足够。”

“那太好了”

江戊伯大喜过望,赶紧向刘安云再次道谢,然后又突然再次压低了声音,说道:“刘公子,请你记住一点,你见到了福大人以后,如果福大人问起我们的身份,请你一定要说我们是在南洋出生的汉人,不是出生以后才去南洋谋生的汉人。”

“为什么”

刘安云再度给自己的体育老师长脸,压根不明白其中的重要原因。江戊伯则低声说道:“大清朝廷有律法,汉人到南洋后重归故国,都要以天朝弃民之罪判处流放,但是在南洋出生的汉人归国,可以不用追究,责任只是在他们的父母。”

听到这话,刘安云当然是马上扭头去看几年前才与郑崇和断绝联系的郑康,刘全也同样听出了其中关键,低声惊叫道:“这么说,你们都是”

江戊伯等人纷纷点头,坦然承认自己都是触犯了螨清法律的华侨,刘安云则神情轻松,微笑说道:“没事,又没有官方的记录,只要你们一口咬定你们是在南洋出生的,谁能查得出来”

江戊伯等人一起称是,刘安云也把这点牢记在心,举杯说道:“两位世叔,崇和兄,只顾着说话,咱们都忘记了喝酒了,来,咱们今天不醉不归,我明天就去拜见福大人,求他出面给你们帮这个忙。”

说干就干,出于对海外同胞的同情,到了第二天下午时,估摸着福长安已经回家了以后,刘安云还真的领着刘全来到了傅恒留给福长安的府邸门前求见,向门子递上银子说明来意,恳求到福长安面前行礼问安的机会。

还别说,福长安还真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没过多少时间,就有人出来把刘安云领进了内院,把刘安云领到了一个花团锦簇的凉亭下,向一个正在欣赏美貌歌姬弹琵琶唱曲的年轻人说道:“老爷,台湾的那位刘公子,已经带来了。”

福长安的年龄比刘安云想象的更年轻,最多只有二十四、五岁,长得还人模狗样勉强算得上英俊,挥手向刘安云起身后,福长安又随手一指坐在自己对面的男子,说道:“给福中堂请安,他是我的三哥,现在的军机处大臣,兵部尚书福康安。”

“福康安乾矮子那个私生子”

刘安云心中一紧,立即想起了无数的民间故事和影视剧剧情,甚至还有武侠小说中的情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90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