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1981

作者:绣锦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5、二十五

书名:回到1981 作者:绣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2

二十五

我们在省城一共住了五天,把合同的一切都仔细商议好了以后才回陈家庄。

不过是离开了几天而已,一下客车,看到熟悉的景致,忽然有种久违的错觉,心里也陡然产生一种总算到家了的想法。这个时候我才忽然发现,经过这一年多时间的相处,我已经对这块热情而淳朴的村子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一路上不断地遇到乡亲,瞧见我们远远地就打着招呼,小明远殷勤地分发着从省城买回来的糖果。小孩子们奔走相告,不一会儿,家门口就积聚了一大群毛孩子,眼巴巴地瞧着我们手里的行李。

小明远“哇――”地叫了一声,尔后像终于被释放似的奔出去跟那些孩子们玩在了一起。城里虽然热闹,但在小明远的眼睛里,只怕半点也比不上我们这个落后贫穷的小村有意思。

接下来的日子,我还是继续当我的小学老师,倒是把刘江给忙坏了。

虽然最终的合同还没签下来,但该准备的工作也都要做了,尤其是厂房和设备,不仅需要钱,还需要人脉。之后刘江跑了一趟南方,去了有十来天才风尘仆仆地回来,脸上一半是喜悦,一半是担忧。

我一问,才晓得他已经辗转找到了卖野菜设备的厂家,可是价钱贵,一整套下来,怕不是要上万块钱。再加上修厂房和购进原材料,我们的前提投资保守估计也得要一万五。

这时候一万五千块钱不是个小数目,这年头一个城市工人的工资每月三十就算了不起的了,我们一个养鸡场一年下来也不过一两千块的纯利,那一万五可不抵得上现在一百五十万。

关键时候,我也不藏着掖着了,把剩下的钱一古脑全拿了出来,算一算,居然还有九千多。我来的时候带着一万块左右的现金,之后陆续花了一些,主要的钱还是投进了养鸡场,这一年下来,渐渐回了些本,加上在农村里开支不大,到现在居然还剩九千多。

刘江显然被我的财大气粗给吓了一大跳,看着眼前的票子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这也难怪,这年头,就算是刘江自己家里头,也没有谁会没事儿堆几千块钱在家,多不安全。

刘江不是那种迂腐人,没多推辞就把钱收下了,说剩下的他去想办法。我琢磨着他最后还是得向家里低头,不过这会儿他已经不是去年被流放时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了,名下有价值数千元的养鸡场一个,还有一旦开动年产值动辄数万的野菜厂在建,我相信刘江爸爸只要不是太古板,都会全力支持的。

具体的事情反正我也帮不上忙,只一门心思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眼看着元旦节就要到了,学校里的娃儿们可都快把脖子望断了。

盼望着,盼望着,元旦节的脚步终于到了。

这一天学校特意停了课,就为了办下午的联欢会。才吃过午饭,队里的乡亲们连嘴也顾不上抹就急急忙忙地往学校前坪上赶,用队长叔的话说,就连前年大队放电影也没瞧见大伙儿这么热情过。

不过这也的确不能比,那电影再好看,能好看得过自家孩子的表演么?

小娃儿们更是兴奋,有好几个连午饭都不肯回去吃,非赖在学校里头排练。我则负责给小家伙们化妆,乖乖哩滴咚,这可把大家伙儿可乐坏了,全都挤在教室里头不肯走,吵吵闹闹地非要我给他们先画。

说起化妆,其实也就是擦个胭脂、涂个红唇膏了事儿,图的就是个舞台效果,就我看来,化完了还没不化妆的时候好看呢。可这些小娃儿们不这么看啊,要是我给谁脸上的胭脂擦得稍稍淡了些,小家伙还会提意见呢。碰到过皮肤黑的,我一时没忍住给抹了点儿粉,教室里一时险些把房顶给掀了――怎么能光给他一个人抹呢。

最后,所有的小家伙全被我抹成血盆大口和猴子屁股脸儿,大伙儿还挺高兴,噘着嘴笑得不晓得多开心。有时候不注意稍稍碰掉了点儿胭脂,还非得找我给补回来。大伙儿还憋着不喝水,生怕把口红给蹭没了……

下午两点钟,咱们陈家庄小学有史以来第一次联欢会开演了。

我负责总体策划,把主持的工作交给了小吴老师。小姑娘头一回挑大梁,显得有些激动,一上台紧张得把台词都给忘了,傻傻地站在台上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我一见不妙,赶紧冲上台去,扯着嗓子朝着下头闹哄哄的观众席大声吼,“大伙儿安静点安静点,瞧瞧你们吵得,一会儿演员上台了都听不见。”

乡亲们赶紧噤声,小吴老师也好歹缓过神来,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各位乡亲,各位观众,陈家庄小学元旦联欢会现在开始……”她还待继续往下说,底下猛地一阵掌声把她的话打断,乡亲们一边拍手一边大声喊着,“来一个,来一个,慧慧老师唱一个二人转……”

我都傻眼了,要我唱个流行歌曲还将就,唱啥二人转,那不是丢人现眼吗。

“别吵!”关键时刻还是队长叔有办法,一声大嗓门立刻把大家伙儿的躁动声也压了下去,“你们还要不要看自家娃儿表演了。”

下头的乡亲们嘿嘿直笑,不再起哄,不过底下还是免不了相互说话,场面闹哄哄的。

我朝小吴老师道:“没啥,娃儿们一上来,保管安静。”要不,这小娃儿回家了,还不跟家里头造反呐。

果然,小吴老师宣布第一个节目开始时,下头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再没有一个人说话。

经过我的指导,这一次表演不再是纯粹的讲故事,而是掺和了唱歌、舞蹈、甚至二人转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大杂烩。不过俺们乡下地方,不就图个热闹,越是闹腾大伙儿就越喜欢。要是真弄个什么文绉绉的戏码往台上一站,估计没俩人爱看。

有合唱的,有歌伴舞的,也有表演二人转的,虽然都很稚嫩,用专业的角度来看甚至可能有些可笑,可是每一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了表演中,认真而专注。台下的观众也是最好最热情的观众,不管是唱跑了调的,忘了词的,抑或是把舞跳得跟群魔乱舞似的,大家伙儿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热浪一浪接过一浪,整个学校都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中。

为了使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我还让小吴老师不断地把台下的乡亲们叫上台来。大伙儿倒也不怯场,说唱就唱,说跳就跳,那架势,比专业演员不差呀。

最受欢迎的是队长叔和队长婶唱的二人转,大嗓门一亮,全场顿时一片喝彩,“正月里探小妹啊,正月正,西厢下院崔莺莺,红娘传书信哪,妹啊,爱上小张生啊 依儿呀儿吆……”队长叔和队长婶边唱边跳,底下乡亲们的巴掌都快拍断了。

要不怎么说咱东北乡亲就是多才多艺呢,这随便挑一个上台,那也是能说会道能唱能跳,比专业演员不会差呀。

联欢会比我所预料得还要热闹,到后头,就连隔壁村里的乡亲也闻讯过来看热闹,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到六点,直到天都全黑了,乡亲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场。这次联欢会的成功让大伙儿倍受鼓励,从此元旦联欢也成了我们陈家庄的一次常规活动,大伙儿一提及此事,那可真是兴致勃勃,连说一俩小时也不带喘口气儿的。

元旦后不久,学校就放了假,之后便是新年。

我们的合同赶在1983年来临之前正式签订,尔后资金也逐步落实到位。除了我那九千块钱外,剩下的全是刘江一个人想的办法,刘江爸爸出了三千,刘老爷子添了一千,剩下的两千块当中有一大半是刘江自己的积蓄,剩下的则是刘队长和小岚硬塞过来的。

对此我和刘江都十分感动,他们俩小口子才结婚没多久,攒点积蓄不容易,这么不问一句话就把钱拿出来,不说钱多钱少,单是这一份心就已经沉甸甸的了。

我们要在陈家庄建野菜厂的事情传开,最高兴的莫过于队长叔,整个公社二十多个大队,这还是头一份儿。队长叔去公社开完会回来,脸皮直放光,腰杆儿也倍儿直。

陈家庄的乡亲们也纷纷支持,83年一开春,大伙儿就投入了火热的建设当中。到三月初,野菜厂的厂房就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过了三月,山里的野菜都纷纷冒了出来。大队的乡亲们第一次对采摘野菜有了这么大的兴趣,不过为了防止大伙儿过度采摘导致影响生态平衡,我特意让队长叔叮嘱大伙儿悠着点儿,要不把野菜给采绝了,咱们对不起子孙后代。

三月下旬,野菜厂开工,五月就开始陆续将成品运往省城,之后再出口到日本。说起来,我们这个厂子正经开工也不过两个来月,不过创下的收益却是让我和刘江都傻了眼。虽说晓得这东西赚钱,可没料到居然有这么赚钱,这两个月下来不仅立刻回了本儿,而且俩人还成了万元户,险些没被队长叔硬拉着去县城里接受表彰。

大队里的乡亲们也都乐开了花,修厂房的时候大伙儿做工得了工钱,三四月又采野菜卖了钱,厂里开工那会儿还雇了不少青壮劳力做临时工又得了不少。这一通下来,就已经有光棍开始蠢蠢欲动着计划娶媳妇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42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