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1981

作者:绣锦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4、二十四

书名:回到1981 作者:绣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2

二十四

会场很大,一共有差不多一百五六十家展台,而我们的展台在会场大门右手边靠墙的第一个,一进门就可以看得到,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位置。

这时候大家都没有很强的经济意识,来参加这么重要的招商会,也就是随便搬了张破桌子,把东西往上头一摆就是,连必要的文字说明都没有,完全没有想过要怎么吸引客人。这也更使得我们的展台脱颖而出。

老实说,我们的展台在现代人看来并不算突出。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很多想法都没能得到实施,比如我想要全套的鸡翅木桌椅案台,比如说我想让刘江和我都穿上古装汉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马友诚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从林业厅办公室借来全套桌椅板凳,笨拙而粗犷的风格,还有深褐色的油漆,完全与我的想法相违背。最后还是临时去商场里买了几块白布将这些乱糟糟风格的家具裹起来,又让刘江从他家里搬了几个盆栽放好,最后还在墙上挂了几幅中国山水画。

我们没有大刺刺地在大门口摆个桌子放样品,而是仅有的二十多个盒子放在侧面的木架子上,展台的正中央摆着一张矮桌,上头放着一套精巧的茶具,。角落里还有马友诚借来的录音机,飘渺的古筝缓缓流淌,端地“高深莫测”。

我非逼着刘江换了身新衣服,小明远也打扮得漂漂亮亮,往这里一坐,十分地吸引眼球。

大伙儿早被我们这装模作样的架势给吓到了,围观的人虽然多,却都在展台外头指指点点,连一个上前来问我们卖啥的人也没有。刘江开始有些坐不住了,屁股上像长了刺,东看看西望望,还没有我们家小明远镇定呢。

我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脚,泡茶的手却不停,缓缓地将碧绿的茶水倒入茶杯中,嘴角带笑,神态自若,其实心里头已经在骂人了:那些小日本鬼子动作也不快点,再照这么喝下去,俺们三个人怕是连厕所都跑不赢了。

其实也不怪刘江如此心神不宁,这都一上午了,连个小日本的影子也没瞧见,光看那些人高马大的老毛子走来走去了。倒是也有几个老毛子颇感兴趣地来我们展台参观的,只是一听说我们卖的是野菜他们就兴趣缺缺了――他们还是对伏特加和肥皂牙膏最感兴趣。

我和刘江都见过老外,所以对着这些白皮肤绿眼睛的老毛子还算正常,小明远就不同了,每次有老毛子经过,他就把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直直地盯着人家看。

“明远!”我捏了捏他白白嫩嫩的小脸,把他的注意力转了过来,“这么盯着人家看是很不礼貌的。”

小明远长吸了一口气,压低了嗓门,小声地问,“姑姑,那些人长得好奇怪,刚才那个人的眼睛是绿色的,他是不是妖怪变的?”

“咳咳――”刘江发出一阵震天的咳嗽,方才入口的茶水险些喷了出来,脸憋得通红,一边捂着嘴一边朝我挥手致歉。

我不悦地白了他一眼,低头又换了副笑脸,柔声细气地跟小明远说话,“明远你忘了姑姑以前跟你说过的,外国人只是跟我们长得不一样而已,不是妖怪哦。”

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帅的妖怪,虽说苏联大叔们普遍有些发福,脸蛋儿残得也早,可那年轻的小哥们个个都青葱水嫩得很呀,尤其是会场里有个十六七岁的苏联小帅哥,白皮肤高鼻梁,眼睛深邃幽蓝,那脸蛋几乎可以捏出水来,简直是让人蠢蠢欲动地恨不得扑上去。

小明远眨巴着眼睛没说话,忍不住又朝外头瞄了一眼――展台前正巧又有两个苏联人经过,叽里呱啦地正在说着鸟语。我一转头,可不正是那个小帅哥,舌头顿时打了结。

小明远这回光瞪着我看了。

小日本老不来,我本来还有些担心的,特意去找马友诚问了。马友诚也十分不解,只言之灼灼地确定说肯定有日商出席,只不过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出现。我一回头就想明白了,那小日本是什么人,全都是精怪,狡猾狡猾的,特意拖着不来,不就是想让我们着急么。我们一着急,他们就掌握了主动权,到时候谈起判来自然居于主导地位。

我一边骂小日本一边继续泡茶,又特意叮嘱了刘江决不能表现出任何急躁的情绪。就算到时候这买卖买谈不拢,也不能压价便宜了那些小日本。

中午我请刘江和马友诚吃饭,财政宾馆人太多,我们在外头挑了个小馆子。马友诚很客气地不肯点菜,刘江因为生意没头绪显得有些低落,小明远倒是精神头挺好,不过他一向只负责吃就是。

最后还是我让店里伙计自己看着上,店里老板人实在,这要是放现代,还不可劲儿地给上些贵死人的花样菜,可最后伙计却只上了三菜一汤,有荤有素,价钱也适中,大伙儿吃得也舒服,最后一结帐,一共三块八。

马友诚特别不好意思,这时代的国家工作人员还没习惯公款吃喝,才吃了我一顿饭就有些嘴软,一个劲儿地跟我说,下午日商肯定会出现,让我们千万别急。

“我一点儿也不急,”我弯下腰来给小明远穿大衣,笑呵呵道:“咱们才投了几块钱的本钱下去?就算谈不成也没什么。说是来省城跟日本人做生意来了,其实也就是找个机会出来走一走。我们家小娃儿还没出过远门呢。”

我这话说得轻巧,不过看马友诚脸上的表情,他应该是没有信的,就算是刘江也还是皱着眉头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

“诶!”我高声招呼他,朝着他的肩膀狠狠一拍。刘江最近因过度操心而显得有些单薄的小身板顿时垮了一下,眉毛鼻子都皱成了一团,恨恨地朝我瞪过来。

我也不怵他,高声道:“给我精神点儿!咱们不是还有个养鸡场吗,就算做不成这单生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最多也就亏个二十块钱,那小日本才亏呢,人大老远地从日本飞过来,光机票就抵得上我们养鸡场好几个月开支了。”

我这么一说,刘江似乎也觉得有些道理,仔细想想,乐了,“嘿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于是下午大家伙儿都气定神闲起来,等真有几个日本人上了门,我们俩还笑嘻嘻地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呢。

除了其中一个略微年轻些,其余的几个小日本大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一丝不乱,见人就客客气气地行礼,脸上都带着客套的笑,不用听他们说话也能一眼看出他们就是小日本。

这几个小日本在我们展台转了一阵,没说什么话就走了。刘江见他们连问都没有问一句,估计心都凉了,好在这家伙估计想着我中午说的话,就当我们来省城溜一圈儿,所以虽然有些失望,但并没有表现在脸上。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两批日本人,还打开盒子看了一阵,叽里呱啦地说了些什么,但终究没有跟我们搭讪。我心里头明镜似的,一直保持着笑容和小明远说话,跟刘江喝茶,不提多自在了。

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半,会场里人越来越少,都已经有人开始陆续收拾东西的时候,小日本出手了。

来的是第二批日本人中的一个,矮矮胖胖的一个中年男人,身后跟着个戴眼镜的年轻翻译。这胖子一进门就拽得个二五八万似的,脑袋仰得高高的,说起话来趾高气扬,指着我们包装好的野菜叽里呱啦了一阵。那翻译淡然地看了他一眼,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悦,低声道:“这位藤原先生问这个怎么卖?”

我心里琢磨着那胖子嘴巴里肯定没什么好词,不外乎什么烂菜叶子之类,心里头憋得笑,就装吧,看你能装多久。

我眯起眼睛冷冷地笑,直视那胖子的眼睛,一字一字地回道:“十五块一盒,人民币。”

那胖子虽然没听懂我的话,可我这眼神估计把他给吓住了。一旁的翻译也被我喊出的高价弄得好半天没回过神来,愣了好几秒,才用中文又问道:“十…十五块一盒?”

“对,十五块,顶级山珍十五块,旁边苇草盒子里头的十块一盒,每盒一斤。”

翻译哆嗦了一下,好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又转过头来看了看刘江,见他一言不发显然是认同我的说法,这才结结巴巴地把我的话翻译给那胖子听。那胖子听罢,立刻睁大了眼,不敢置信地瞪着我,嘴里又是一阵叽里咕噜,又快又激动,手上还不停地做着各种手势,显然对我提出来的价格非常不认同。

我眯起眼睛朝他笑,指着外头道:“没关系,咱们都是做生意的,谈得来就买,谈不来就算了,出门右拐,好走不送。撒有拉拉!”说罢,慢悠悠踱回座位上坐下,泡上了茶,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小口,又朝那翻译举了举被子,“要不要尝一尝?”

那翻译忍俊不禁,又不好意思当着国际友人的面做得太过了,只得强忍着,憋得脸都红了。那胖子气得哇哇大叫,说了一阵鸟语,见我们都不理他,他才跺了跺脚,很不甘心地走了。

“不会走了不来了吧。”等那胖子走远了,刘江悄悄地问我,他这会儿脸色好看了许多,眼睛里还带着些许笑意,许是刚才被那胖子给逗的。

“得了吧,那胖子演技一点也不好。”估计连我们家小明远也能敲出来,“对吧,明远。”我笑着问一旁正趴在桌上看小人书的小家伙。

“姑姑说得对!”小明远抬起头来清脆地回了我一句,他压根儿就不晓得我在问什么。

“这才乖。”我满意地捏了捏他的小脸蛋儿,大眼睛,高鼻梁,嘴巴软软的,我忽然觉得照这么养下去,我们家孩子以后也不会比那苏联小帅哥差。

等到我们收摊儿,那小日本也没再来。刘江这会儿倒也想开了,“没啥,就当领小明远出来转转,嗯,后天我们去动物园怎么样?”

“动物园是什么?”小明远感兴趣地问。

“就是――”刘江想了一下,才小心地组织着句子,“就是可以看到很多动物的地方,有老虎,有黑熊,还有可爱的小猴子什么的。”

“猴子一点也不可爱,”小明远撅嘴表示反对,“它们老进村里偷东西,还把三奶奶家的苞谷扔得到处都是。动物园不好玩。”

刘江顿时被他给噎住了。

招商会有两天,第二天那几个日本人终于忍不住找上门儿来了。上午来的是那个叫藤原的,还是带着原来那个翻译,跟我们打了一上午的嘴皮子仗,先是压价,价格压不下去了又想换个法子和我们合作,想说服我们只出原料,让他们加工。

刘江傻乎乎的还在那儿认真考虑,我差点一时气愤就把他们给轰出去了。这群阴险的小日本,又把我们当冤大头耍呢,我们出原料,以后的价格不全控制在他们手里头吗。赶明儿随便找个借口,一会儿质量不过关,一会儿色泽有问题,我们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大家都是做买卖的,合则来,不合则散。既然藤原先生和我们想法相差甚远,那我们也不勉强。这生意嘛,跟谁做都是一样。”我的态度从始至终都非常硬气,一点也不介意那藤原家的态度,当然脸上一直挂着笑,比那几个小日本还要客气。

藤原家的气得直叫,这时候展台外头又来了几个人。藤原家的那几位一见来人,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我心里头清楚,估计这两家是死对头。于是,立马站起身迎上去,还用蹩脚的日语招呼了一声,“格里吉娃。”

队里最前头的是那个第一批来过展台的年轻人,他被我这一声招呼弄得稍稍一愣,尔后笑起来,道:“你好。”字正腔圆的北京话,说得比我还地道……

既然能说汉语,那我也就懒得跟他打太极了,笑着道:“这位藤原先生脾气有些燥,谈生意嘛,谈不拢也没必要这么激动。”说着又招呼他们几位过来坐下。

藤原见我待他们格外客气,气得嘴都歪了,偏偏不肯走,非挤在一旁听我们说话。

年轻日本男人并不理会他,温和地朝我笑了笑,从善如流地坐下。我赶紧给他泡了茶。

“敝姓山口,山口瑛太。”年轻人优雅地接过茶杯,并不急着喝,先闻了闻茶香,尔后才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小口,随即赞道:“茶香沁人,茶汤清澈,苦中带甘,回味无穷,真是好茶。”

一旁的藤原忽然插嘴,冷笑着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话。一旁的中国翻译有些不高兴地白了他一眼,看来这家伙在挑拨离间。

山口瑛太笑笑,朝我道:“藤原先生觉得小姐把山珍的价格定得太高了。”

我笑着摇头,正色道:“我叫钟慧慧,山口先生叫我慧慧就好。做生意么,大家对价格有不同的认定这是常有的事。藤原先生觉得我卖得贵,我还嫌价格定得太低了呢。我们陈家庄的山珍产自东北海拔一千两百米的高山之中,纯野生无污染。只有受上天宠爱的地方才能有如此肥沃的土地和灿烂的阳光,当然少不了高山云雾的孕育和滋养,每一棵山珍都是上天独一无二的创造,怎能用价格来衡量。”

是不是听着有些耳熟,我也记不得是从哪里听到广告词了,以前劲被人忽悠了,现在拿出来忽悠人,感觉还挺好。

我脸色如此严肃认真,那几个日本人也跟着肃穆起来,先前那个中国翻译不等藤原开口,就已经把我的话叽里呱啦地翻译了出来,小日本们的脸色立刻都变了,齐刷刷地看着我那几个木盒子。

山口瑛太估计没想到我这么会忽悠,愣了半晌,才笑笑道:“慧慧小姐和我之前见过的中国人不大一样,你的想法非常的――”他皱起眉头想了想,才有些不确定地继续道:“非常的特别,很有市场概念。您在国外留过学吧?”

我摇头不语,他倒是精明,一语道破了我的本质,搞那么多的噱头,不就是为了赚钱么。不过我也没什么难为情的,大家都是做生意,做生意不就是为了赚钱。他们大老远地来中国,可别说是跟我们联络感情来了,这不让人笑掉大牙么。

山口瑛太见我不说话,估计猜到我在价格方面不肯松口,无奈地摇了摇头,认真地问:“慧慧小姐对我们合作不知有什么特殊要求?”

“也没什么要求,”我一边会话一边从抽屉里翻出事先制定好的合约递给他,笑眯眯地道:“具体的都写在纸上,山口先生可以看一看,我们再仔细商议。做生意嘛,合则来,不合则散,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没必要谈不成就成了仇人,山口先生你说是不是?”

山口瑛太防备地看着我,接过合约迅速地浏览了一遍,眉头皱得越来越深。一旁的刘江哭笑不得,他早就把我们的合同研究过了,看完后好半天没说一个字,只默默地把这次谈判的主权全部交给了我。

“这个……”山口瑛太苦着脸直摇头,叹了口气,“这真是――我恐怕也做不了主。”

我朝他挥挥手,笑着道:“没关系,你先看看,回头找个能做主的商量商量。反正我们也不急,哦,又有客人来了,刘江,还不快去招待。”我们说话的工夫,第三批日本客人又来了……

最后,这三批客人都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谈拢,等招商会结束之后,刘江还私下里跟我嘀咕说会不会价格定得太高把人家给吓跑了。我嗤之以鼻,人家日本那消费水平多高,我们觉得贵上了天,人家可不一定这么觉得。嘴里说贵,其实不过是想压着价钱要让自己多赚些罢了。

第二天我带着小明远去动物园,小朋友果然对关在笼子里蔫蔫的老虎狮子们一点兴趣也没有,后来我领着他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小家伙买了一大堆小人书后这才高兴起来。

在外头疯玩了一整天后回到招待所,马友诚已经等了老半天了,一见我们回来,疾步迎上前,大声问:“你们大早上去哪里了,我在招待所等了一整天,这会儿连饭都没吃呢。”

刘江一脸莫名其妙,“你不好好去吃饭,来这里等我们干啥?”

我笑着打了刘江一拳,“你怎么那么笨呐,肯定是人家小日本找不到我们,缠着让师兄帮忙呗。”

刘江见马友诚点头,顿时高兴起来,忍不住嘿嘿直笑,“那些小日本,还真狡猾,我真以为他们不谈了呢。不行,这回非得好好讹他们不可。”

“得了吧,咱们又不是就这一笔生意,”我打断他的话道:“这生意要想做得长久,就得双赢,不能做绝了。咱们还是按照先前定好的章程来,要不,人家要说我们不诚信。”

当然我也知道,刘江也就是这么一说,他虽然市场观念差了点儿,但人还是很聪明的,肯定不会办这么蠢的事儿。

我们进屋洗了把脸后,马友诚就急急忙忙引领我们去财政宾馆,山口瑛太在那里等着。

当然,山口瑛太并没有马上就跟我们签下合同,而是定下了口头约定,先将我们的野菜样品送去日本检验,一旦通过检验再定下长期合作的计划。我一口答应,同时也对于品质的标准应该稳定和统一下来,不可瞬息万变。我可还记得欧盟为了打压中国商品进口时一天三变的标准策略,那可真是想叫人骂娘。

大问题一确定,之后的细节虽然繁琐,但总体气氛还是相当和谐的。我个人对商务谈判其实并不精通,所了解的也大多是从电视小说中学到的皮毛,不过装模作样这样的事情我很擅长。山口瑛太似乎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来。

刘江也在这一次的谈判中大有收获,出来的时候连连感叹,马友诚也抹了把汗,惭愧地说自己见识浅薄,要是自己跟日本人谈判,肯定要吃大亏。

他说得没有错,八十年的中国人因为不懂管理不懂市场,更不懂可持续发展,吃了多少亏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