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1981

作者:绣锦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二

书名:回到1981 作者:绣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2

我提着笨重的大箱子,艰难地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

四周都是大山,郁郁葱葱地长满了各色树木,空气中充盈着草木香,晨起的雾气尚未散去,但阳光已经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照在小路上。天空似乎特别的高,颜色是碧蓝,带着一股子清透爽朗的劲儿。

这已经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了么?

沿着山路走不多远,终于到了山脚。路边种着一色儿的大杨树,也不知种了多少年了,每一株都枝繁叶茂。

抬头望去,山路沿着小河道在前面不远处拐了一个弯,转弯处是一棵大槐树,挡了大部分的视线。

近处则是一片破破烂烂的大房子,泥巴糊的墙体已经剥落了一大半,却依稀还能辨认出上头粉刷的几个大字“□□思想万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应该都是早些年留下来的。

正盯着墙上的标语瞧着,忽然察觉到不远处有人朝这边走过来,我赶紧回头,果然瞧见个身穿蓝色夹袄的大妈,下身穿着同色的布裤子,脚上踩着一双黄胶鞋,手里头还拿着杆旱烟袋,走几步还吸一口。

走得近了,她脸上的神情也清晰可见,皮肤是古铜色的,脸颊带着两块酡红,眼睛里却是我们那个时代所没有的平和。

“大妈,请问这里是下南洼不?”我赶紧快步走上前,挤出笑容问道。

大妈眨巴眼着盯着我上下打量,黑红的脸上透出和蔼的笑意,“这里是陈家庄,下南洼在南边,距俺们这儿好几十里呢。大妹子肯定是走错了方向,去下南洼不经过俺们这儿。”

这天杀的章老头!

几十里山路,这不是要我的命么?

大妈似乎也看出了我没那么大本事能连走几十里路,热情地招呼道:“大妹子是从城里来的吧,瞧瞧,长得比画报上的姑娘还俊。你要是不嫌弃,就跟我进庄子,先吃顿饭再说。那下南洼子远得很,光靠两条腿,只怕天黑你也赶不到。赶明儿等老车把式来了,让他赶车送送你。”

我可正是求之不得,也不推辞,笑呵呵地应道:“那就打扰您了。”

“客气啥,出门在外,还不都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妈说话时又伸手过来帮我提箱子,口中还小声喃喃道:“真是城里人,连个箱子也做得这么花哨。”

我讪讪地笑,这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朴素的箱子了,总不能学着人家两块布弄个包袱出来吧。

大妈力气大,左手提箱子右手持旱烟,健步如飞,我再后头使劲儿追。幸好来之前特意换了双软底皮鞋,要不这会儿可真够看的。

沿着小河一直走,过了一座石桥就可见一片低矮的茅草房,三三两两地分布在这片洼地里,家家户户都有院子,零散的木头桩子围成篱笆,院子中央都干干净净的,靠墙的地方放着各式农具,大多都说不出名字来。

时不时有猫猫狗狗从篱笆口探出脑袋来朝我们看,偶尔“汪汪――”叫两声。一路上不断地遇到村里的人,都黑瘦黑瘦的,穿得极朴素,不是膝盖上破个洞,就是袖口补个补丁,但每一个都满脸笑容,眼睛里闪着平和而坚定的光。

大妈一路跟人招呼过去,自然有人问起我,大妈就仰着脸大声道:“人家城里来的妹子,要去下南洼。我见她一个人,就招呼来家里吃顿饭。”

“城里姑娘啊……”

“那还用说,你瞧瞧那一身衣服,上回吴家二妹子从县里来穿得也没这么好看。”

“……脸那么白,手那么细,一看就是没干过活儿的。”

“是读书人吧……”

大妈领着我走了小半里路才终于到了她家,也是同样的农家小院,屋前的坪碾得平整,房子只有两间,外头也用泥巴糊着,窗户开得小,从外头看过去屋里乌漆吗黑,根本看不清里头的摆设。

“进来坐进来坐,”大妈掀开门帘子引我进屋,一路引到里屋的炕头上,一屁股坐下,又拍了拍身边的空地,大着嗓门道:“坐这里,坐这里。”

屋子里倒是没有外头看起来那么黑,墙上糊着旧报纸,炕头上铺着席子,再在上头摆了个四四方方的小桌子。大妈把鞋一脱,一收脚就盘上了炕。

我打小在南方长大,对这些东西只觉稀奇,见大妈人爽快,我也不作那忸怩之态了,索性跟着把鞋脱了,像模像样地学着打了个盘腿儿。

“哎哟――”大妈盯着我的脚道:“啧啧,这城里姑娘就是不一样,你看看这袜子,白花花的,俺们乡下人连见都没见过。”

大妈穿着一双布袜子,乌鸦鸦的颜色,瞧着好像是自己手工做的。听她这么一说,我赶紧去拉箱子,从里头翻出一双新袜子来,道:“大妈喜欢,那这袜子就送你一双。”

“这可不行!”大妈坚决地将东西推回来,一脸严肃地道:“俺带你回来吃饭可不是贪你的东西。这袜子一看就是精贵货,怕不是要好几毛钱一双呢,俺们乡下人用着浪费。”不由分说地应是把袜子又塞给了我。

“你先歇会儿,我去厨房把饼子热一热。”大妈做事风风火火,话一说完人就下了炕,套上鞋子就出了房门。

屋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一时有些不能适应。

环顾四周,这屋里除了火炕外,就只有一个齐人高的大柜子,许是年头久了,油漆掉了大半。四周的墙上都糊着旧报纸,北边的墙上还贴了张□□的画报,下面写着“□□万岁”五个大字。

窗外是大妈家的院子,一群半大的鸡崽子绕着场子里到处跑,东边还辟了块小菜地出来,种了些菜。有一种正爬着藤,就是还没结,我也不晓得到底种的是啥。

看了一会儿,大妈又进屋了,一手端着一个大海碗,大声招呼我吃早饭。

一只碗里装着一叠黄灿灿的饼子,不晓得是什么做的,闻着一股子焦香,另一只碗里则是汤,有青菜有蛋花儿,上头还飘着几滴油。

这年头,人鸡蛋都舍不得吃,攒起来换钱花的,这大妈头一回见我就请我喝蛋汤,不能不说她实在是实诚又好客。

我这会儿正好饿了,先跟她道了声谢,然后抓了块饼子就着蛋花汤送下去。一只饼子就撑得胃里头满满的了,大妈生怕我外道,还一个劲儿地让我多吃,罢了见我撑得直翻白眼,才连连摇头道:“你们这些读书的,吃饭都用笔筒子装。幸好不要下地干活儿,要不,刚下地肚子就要饿了。”

我只是“嘿嘿”地笑。

吃饱喝足了,两人围坐在桌边唠唠嗑,大妈自然地问我去下南洼干啥子。

这说辞我是早就想好了的,当下就回道:“其实我是去找人的。”

说罢,就将早准备好的话一一说给她听。大妈听罢了,一时皱起眉头,想了半天才道:“妹子说的那个金云初是不是白白净净戴副眼睛,后来去赵家做了倒插门女婿的。”

我万万没想到几十里外的陈家庄还有人认得金明远的老爸,赶紧点头应道:“可不就是他。我也是今年上半年才得到了消息,一听到这事儿,我姥姥就使劲催我过来找人。可临走前她老人家又害了病,在床上一躺就是两个多月,最后还是没能熬过去。她老人家临走前一再叮嘱我,一定要把我表哥和他娃儿接走,也好认祖归宗。”

按照章老头的说法,这会儿金明远他爹已经过世了,家里头就剩三岁的孤儿金明远,不,这会儿应该还叫赵明远来着,之后才被他表舅给抱了过去的。我琢磨着而今农村里头穷,家家户户又都是好几个孩子,金明远的表舅想必也不是很愿意养着这小的,只要花点钱,只怕他不放人。

“那就是了!”大妈长吁短叹,一副同情之色,“妹子你来晚了一步,那金老师两个月前已经过了。”

“什么!”我一骨碌从炕上跳起来,作出衣服又惊又恐的神情。

大妈同情地道:“我家里头那老闺女就是嫁到下南洼的,所以那个金老师我也见过的。77年的时候他跟下南洼赵家三丫头结的婚,没一年就得了个男娃儿。只可惜好人不长命,那两位都苦命得很,一前一后地都走了,就剩下个三岁的小娃儿。赵家就三丫头一个女,其余的都是表亲,他们队里就让三丫头的表哥把孩子带回去,可你那表嫂子却是个泼辣货,死活不肯,后来还闹到了公社里,把娃儿往公社院子里一丢,满地地撒泼。最后还是刘书记出面,让大队把赵家房子分给了他们,这才罢手。”许是想到了那孩子的惨状,大妈的眼睛开始发红。

“那可怎么办?”我咬牙道:“不管怎么说,我也得把我那苦命的外甥接回来。他们要房子就拿去,我又不要,只要把孩子给我就行。”

“那个泼妇心肠最坏!”大妈道:“她要是晓得你是那娃儿的姑姑又特意来寻他的,肯定会把娃儿藏起来讹你的钱。要不,等我们家老头子回来了,我们再好好议一议,想个法子把那娃儿抱回来。”

既然大妈愿意帮忙,我当然乐意又感激。不管怎么说,我对于这里都是个外来户,就算真拿着钱去找那泼妇,也不一定能顺利把孩子带回来,说不定还会打草惊蛇。

跟大妈说了一阵话,一会儿外头来了客,是附近的村名过来瞧热闹的,说说笑笑地挤了一满炕,甚至还有两个大婶端了些吃食过来,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瓜果什么的,虽不贵重,但在这会儿连自家温饱都刚解决的情况下实属难得了。

我来的时候做了好几张假证,考虑到日后办事方便,身份证上写的地址是北京,所以大伙儿一问我是哪儿人,我就说从北京来的。这下可不得了,满屋子的都急轰轰地问起□□、□□之类。好在我念大学在北京待过几年,回答起来游刃有余,直把大伙儿说得一脸向往。

中午在大妈家里头歇了一觉,下午跟着她在附近转了转,等到天擦黑的时候,大叔回来了。

这陈家庄里大部分村民都姓陈,要不也跟陈家有些关系。这家里头的男主人在老陈家排行老三,村里头的人都唤他陈三叔。陈三叔应该是去外头赶集回来,牛车上放着几只空筐篓,随着车轱辘声一晃一晃。

大妈只生了三个闺女,而今都嫁了,现在家里头就只剩两老,屋里着实有些冷清。见家里头来了客人,陈三叔也是分外热情。晚上大妈把我的事儿说了,陈三叔一听,立马上了心,拍着胸脯道:“大妹子你放心,这事儿包在俺身上。俺明儿就去一趟下南洼,帮你把孩子抱回来。”

陈三叔这么仗义,我心里头热活活的,想了想,赶紧从箱子里翻出一瓶酒来给他倒上。陈三叔原本还想推,结果一闻到那酒味儿就动不了了,砸吧着嘴喃喃道:“这酒真香。”

大妈则小声嘟囔着道:“我说这箱子咋这么沉呢,装得东西还真多……”

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45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