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西洋之王

作者:小鹿爱小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五章 芝加哥之行(二)

书名:大西洋之王 作者:小鹿爱小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求订阅求票票

论坛报报社的正大门虽开在密歇根大道上,但大楼的底层却在密歇根大道下一条与其垂直交叉的马路上,那里有一个报社自己的停车场,但面积不大。

黎耀阳乘车绕到楼下这个停车场时,却被保安挡在门外,说非本报职工,任何人不得入内。

洛尼探出头告知原油,告诉保安车内坐着的是受到贵报邀请参与剪彩仪式的贵宾。

然而这话等于白说,保安完全不买账,像个机器。

于是洛尼只好下车到值班室向值班员解释,也无济于事。

没办法,黎耀阳只好去找塞西尔,没有移动电话太麻烦,只能凭运气。

好不容易等到人,谁知他说不能用报社的停车场,说报社停车场太小,员工本身都不够用,对外来车辆是严格控制的,连连表示歉意。

让洛尼到附近寻找公共停车场,不料附近几个公共停车场虽然价格昂贵却仍然满位。

黎耀阳意识到芝加哥论坛报所在的市中心闹市区的位置,是如何的拥挤。

这样折腾一下就过去了20多分钟,一看表,已经快9点40分了。

塞西尔带他来到社论部会议厅时,正好10点。

这个会议厅很有点书斋味道,四壁都是樱桃木色的木墙或木柜,有一处玻璃门内可看见柜中排满的图书。

木墙上挂着两幅白底装裱的绘画作品,分外醒目,椭圆形的会议桌也是樱桃木色,这时与会者都已到齐。

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是研究第二天社论文章的选题,没有文字摘要稿,记得共涉及6个选题。

第一个是关于移民问题。第二个是英国方面的新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还有些争议,比如如何把握对英国的立场。

社论委员会会议开得很活跃,大家自由发表意见,不时发出朗朗笑声,有时也会就某个问题产生争议,但依然说话幽默、态度友好,气氛十分融洽。

主编也是主持人,但较少发言,始终面带微笑听取大家的意见,像个忠厚的长者。

参会者中有一位最高个子是黑人,他儒雅开朗,快人快语,其发言常引起大家会心一笑。

总之,社论会议的活泼气氛是在大西洋城日报未曾见过的。

会议开到10点半结束,会后,黎耀阳和塞西尔被引荐给各位委员,大家很热情的上前打招呼,并主动要求和黎耀阳合影留念。

毕竟是大西洋城日报的老板,还是有身份证的人。

镜头里大家以多尔德主编为中心,我站在多尔德旁边,个个笑逐颜开。

随后,黎耀阳跟上主编的脚步来到编辑部,社论部和编辑部不一样,这里每个评论委员和编辑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比新闻部门的编辑记者气派多了。

这样的社论委员会每天都开,除了星期五和周末,也就是说一周开4次,每次都是上午9时至10时。

有负责读者来信编辑工作的专门人员,读者来信其实也是一篇篇小型评论,每天选择若干篇刊于社论版的右侧,取名人民之声。

他们有一个社论版,还有一个评论版,主要是社外作者写的。

评论版设在社论版对面一页,所以也称社论版对页。

黎耀阳问了句:

“你们所有社论选题都要经过这个会议吗而且,这个会议似乎也没有明确决定哪些题目第二天要上啊。”

因为他觉得当天的会议似乎就决定了第二天刊发芝加哥治安情况下降的社论,而该报每天刊发3篇社论。

至于“社论版对页”的说法他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丑国大报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安排社论、来信和评论,纽约时报是这一风气的始作俑者,大西洋城日报也是如此。

“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就各类选题产生一个意向性的意见,就一些有意义的选题提些建议,同时大家可沟通信息,讨论未来的选题线索。

原则上所有社论都会经过这个会议,会后,主编会根据会上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通知大家确定的选题。

对一些重大的选题,主编还要请示发行人甚至集团公司。

有时即使不开会,如星期五,主编也会与各委员联系,就某些选题随时做出决定。

选题一旦确定,评论员或专栏作家即投入紧张的写作阶段,我们要求下午4时截稿,社论必须在这之前完成。”对方这样回答。

他继续说:

“社论委员或评论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各管一块领域。

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的领域负责,保证就某些热门话题及时做出反应。

社论是否正确,得看它们是否对社会有益。

社论部的责任,就是为社会公众的利益表达我们的意见。

我们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做法会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不管他是政府还是大公司。

这样做当然会引起不满,有时还被起诉,但我们很少输。”

对方的一番话,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芝加哥论坛报似乎并没有存在于麦考密特上校主政的阴影之下,好像是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离状态。

芝加哥论坛报不仅是当地最大报纸,也是丑国整个内地北方地区的最大报纸。

就发行量而言,它长期排行第七,地位稳固。

20世纪末21世纪初,芝加哥论坛报的发行量就达74万多份,全国排行第七。

在它之前依次为华尔街日报、今日丑国、洛杉矶时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那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华尔街日报,销量193万多份,纽约时报才排第五,销量114万多份。

后来前六名报纸次序不断变化,2001年的次序为今日丑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每日新闻,芝加哥论坛报仍居第七位。

全国范围内,除东部纽约、华盛顿两市和西部的洛杉矶这三个城市的报纸外,芝加哥论坛报无人可与攀比。

就广告而言,该报的年广告额达7亿美元,也大大超过波士顿、底特律、费城等大都市的报纸。

该报的星期天刊排名更加靠前,长期处于全国第四的地位。

打开这份报纸,会发现该报的一些特点:一是容量很大,每天的页数仅次于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

二是所有板块的首尾页都是彩色,但几乎所有内页都是黑白版,说明其用色还是很谨慎的,尽管该报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三是广告多;

四是分类广告量大。

随手拿起一份当天的报纸,总页数:76页;

售价:1美元。

该报的板块不是按abcd字母顺序排列,而是按数字顺序排列,这在其它报纸中属绝无仅有。

第一叠为新闻板块,共16页,含要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社论评论,这16页中,广告就占近7个版。

第二叠是都市新闻板块,共10页,含本地及附近城市要闻、本市及地方新闻、讣闻、天气版等,其中广告约占25个版。

该叠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方版,都是10页;

第三叠是财经板块,共16页,含财经要闻、财经新闻、市场分析及纽约股票行情、纳斯达克行情、共同基金行情、外汇行情、期货行情等,共4个版广告。

第四叠是体育板块,共8页,含体育要闻、赛事日程、记者席、新面孔、棒球、记分板、白短袜等版面,只有8公分通栏广告。

第五叠是生活节拍板块,共10页,含散文、新闻与评论、影视副刊、卡通画和纵横字谜、青少年暑期专版等,不到一个版广告。

第六叠是分类广告,共16页,含交易、通告、招聘、房地产、汽车等分类广告。

算了一下,该报平日刊76页中,广告就占了30页以上。

然后再看星期天刊的情况,总页数:330页;售价:275美元。

第一叠是新闻,同平日刊,共16页。

第二叠是视野,共周回顾、新闻综述及专文等,累计2个版广告。

第三叠是体育,同平日刊,共16页。

第四叠是都市,同平日刊,共8页。

第五叠是财经,同平日刊,共14页。

第六叠是工作,共32页,头版是劳务新闻,其余皆为招聘分类广告。

这一叠大概就是比厄里格所说的有去年100多个版减至30多个版的招聘分类广告。

第七叠是艺术与娱乐,共16页,含大量图片和影视广告。

第6页,广告占九成。

第九叠是卡通画,共8页。

第十叠是芝加哥论坛报杂志,小8开,32页,全部彩色铜版纸,内容是时尚、休闲和广告。

第十一叠是一周电视,16开,共52页,刊登当天至下周六的电视节目表和特别推荐节目及广告。

第十二叠是交通,共2章,九成广告。

第十三叠是健康与家庭,共6页,含健康顾问和家庭顾问,累计15个版广告。

第十四叠是书评,共8页,含重点书作者近况、书评及推介、读者指南及纵横字迷,近2个版广告。

第十五叠是家居与园艺,共8页,大部分为广告。

第十六叠是房地产,再分为4叠,共48页,每叠的首尾页为彩色,绝大多数为广告。

第十七叠是“广场”,小8开,大多数彩色,内容是时尚和广告。

据估算,星期天的广告量不会少于0页,另外有236页的插页广告,全部彩色铜版纸印刷。

这个星期天版的份量比起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等报业巨头来也差不到哪里,是一份能照顾到各方面兴趣的周末读物。

因此该星期天刊的发行量比平日刊高24万多份,高出约40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应是平日刊一天的至少5倍。

紧接着,他又去了编前会会议室。

进入会议室时,大多数与会者已经落座,还有一些人陆续到达。

主持会议的是副执行总编兰德尔,包括他的女秘书,后者笑咪咪地和黎耀阳握手后,让他们找位子坐下。

秘书宣布会议开始,说:

“今天我们的会议很荣幸有一位远道客人来参加,他是大西洋城日报的创始人,我们的同行ee先生。”

大家立刻鼓掌,坐在前面的人还回过头来向黎耀阳致意表示欢迎。

起立表示感谢,黎耀阳没有失了风度。

秘书又说:“由于他对我们大家不熟悉,建议下面各位在发言时先自报家门。”

女秘书的考虑周全,黎耀阳点头表示感谢。

当天会议的议程是讨论各新闻版特别是头版的次日头条。

参加会议的共有16人,除了两位副总编,都是各部的负责人。

会议开始前,与会者每人面前已有各部推荐的新闻稿摘要。

摘要都是手写稿,每篇稿件摘要附有简短标题,通常仅一二个字、记者名和稿件实际长度。

发言者介绍各自部门推荐的稿件及上一版的建议,他们发言时,女秘书就在旁边小声告诉黎耀阳发言者的部门,后来她干脆按实际座位画了个示意图,这对他理解各位的发言很有帮助。

当天编前会的发言顺序是:国际版主编,财经版主编,驻华盛顿记者的电话参与,记者报告选题和国家首脑机关的一些活动,部分与会者就在自己的位置向他提问,记者对答如流。

还有都市新闻部副主编,体育版主编,分管副刊的副执行总编,摄影主编,版面设计部主编等等。

各部负责人发言之后,即进入讨论阶段。

第一副执行总编、分管新闻的副执行总编及其他与会者先后发表意见。

然后每人选若干条推荐为头版稿件,并说明理由和注明先后次序。

最后,第一副总编说:

“那么,明天一版的稿件我建议有以下几条,按先后顺序为。”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80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