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疯皇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35 何谓离经叛道

书名:大明疯皇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这鼓励经商的好处徐光启等人是理解了,只要他们理解了就差不多了,因为以后帮助他治国的是这些亲信,而不是阉党和东林。

接下来就是科举考题的问题了。

这科举考题到底怎么出呢

说实话,四书五经里面还真找不出鼓励经商的句子来,要四书五经里有这样的话,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就不会一直重农轻商了。

泰昌想了想,干脆直接问道:“你们既然已经明白了鼓励经商的好处,这个就不说了,你们就说说,怎么把这科举考题出得符合朕的要求。”

徐光启思索了一阵,突然问道:“皇上,您可曾看过四书章句集注”

朕又不考科举,读那玩意干嘛

要知道,光是四书五经就是二十多本,学出点名堂来都不容易,四书章句集注比四书五经还多,谁有空去学啊

泰昌虽然没学过,却是知道四书章句集注对读书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四书章句集注乃是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或者说标准答题套路。

也就是说,你哪怕对四书五经理解的不够透彻,看到个题目不知道怎么回答,就按四书章句集注上的来,稍微发挥一下,改成好像自己写的,考个秀才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如果照搬四书章句集注上的话,考举人和进士还是有点难度的,毕竟秀才只是个最初级的功名,没什么用,举人和进士就不一样了,那都可以当官了,靠死记硬背那肯定是考不上的。

这个时候就要看个人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了,或者说对于主政者出题目的的理解。

不过,这个理解也不能乱理解,还是必须按四书章句集注的标准模式来理解,就算你能写出深层次的东西来,天马行空,一顿乱写也是不行的。

总之,四书章句集注自元朝开始就被统治者所重视,到了明清,那更是各种学堂、书院的标准教程,读书人如果想考功名,那是必学的。

泰昌无需考功名,所以没怎么学,他颇为尴尬道:“怎么,四书章句集注上有鼓励经商又或者鼓励人钻研奇y技巧的话”

这个,自然是没有的。

徐光启忍不住叹息道:“皇上,请恕微臣冒犯了,说实话,您的想法有点离经叛道啊,不管是四书五经还是四书章句集注都不可能有这种离经叛道的话的”

何谓离经叛道

泰昌想了想,随即直言道:“子先,你们要搞清楚,朕的责任是带领大明王朝走向太平盛世,你们的责任是为国为民出力,帮朕管理好这个国家。至于什么经什么道,我们又不是掉书袋子里的腐儒,管那些干嘛你们可别被什么离经叛道给束缚了,那些腐儒说别人离经叛道的时候内心里想的其实维护自己的权力,什么离经叛道,他们就是想借这个争权夺利”

呃,好吧。

皇上说的对,咱得想办法支持

徐光启想了想,随即果断道:“皇上,四书章句集注上也没这些东西,不过,微臣曾钻研过历代的考题,从而发现个窍门,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窍门来出题。”

什么窍门

你倒是说啊

泰昌忍不住催促道:“子先,你怎么也卖起关子来了,到底什么窍门,你快说啊”

唉,那些腐儒如果知道是我出的馊主意,非骂死我不可

徐光启再次暗叹一声,随即咬牙道:“微臣发现,自本朝开科取士以来,不但要求考生按四书章句集注的标准来答题,这考题里面也慢慢带些四书章句集注的味道了。”

四书章句集注的味道

什么味道

朕没读过四书章句集注啊

泰昌不由尴尬道:“你举个例子。”

徐光启稍微想了想,随即举例道:“比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话出自春秋左传,以前出题也就这么一句话,不会加什么其他的注解。如果以此为题,那解题主要就在一个备字。如果按四书章句集注的味道来出题,则题目可以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所备为何解题的重点还在一个备字,不过,能论述的东西就多了。”

这句泰昌倒是记得,他微微点头道:“嗯,这样出题的话,备字的意思的确广了许多。你的意思,我们就这样加自己想要的内容”

唉,真要被那些腐儒骂死了

徐光启咬牙点头道:“是的,皇上,我们可以改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所备为何钱呼,粮呼,兵呼,器呼然则,钱粮何备,兵器又何备”

不得不说,有时候读书人就是歪点子多,而且,他们还能把歪的说成直的。

泰昌闻言,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好,子先,就这么出”

毕懋康和王徵闻言,却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考题如果这么出,不被人骂死啊

泰昌一见他俩这样子,又忍不住问道:“怎么,考题不能这么出吗”

这个。

毕懋康和王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毕懋康拱手道:“皇上,这么出题也不是不行,不过,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如果没考中,估计会借题发挥,毕竟,这么出题已经有点脱离四书五经的原意了。”

哼,朕要那些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有何用

答不出来,那就证明是废物

这些废物,除了在朝堂上斗嘴,还能干什么

泰昌颇有些不屑道:“借题发挥一帮废物而已,他们想干什么他们又能干什么”

这个可说不好。

毕懋康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您可记得先帝洪武时期的南北榜案”

呃,这个。

泰昌闻言,不由眉头一皱。

这帮读书人闹起来的确挺烦人的,就连先祖洪武大帝都不得不选择哄,而不是压。

他仔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会试好像分三场吧,每场具体是些什么题”

徐光启不假思索道:“是的,皇上,会试分三场,头三天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中间三天试论一道律判五道,后三天经史时务策五道。”

这么多题就好办了。

泰昌毫不犹豫道:“那我们就少出点这样加了料的题,头三天什么经义就按正常的出,中间三天什么论判塞进去一道加了料的,后三天的时务策再塞进去一两道加了料的。反正我们自己清楚要选什么样的人才,有两三道加了料的题足以判断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人了。”

这样倒是好多了。

毕竟,这些年来,每界科举都不是一道加了料的题都没有,这种加了料的题徐光启、毕懋康和王徵都遇到过。

不过,人家加料也是按四书五经的原意加的,不像皇上这样,加的就是四书五经里没有的。

三人仔细琢磨了一阵,还是无奈的点了点头。

皇上要加,那就加吧

他们这一点头,可把这届考生给整惨了,因为以前没人遇到过这样胡乱加料的题啊,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答

这一届的考题,也被有史以来最难的一次,很多人看到加了料的考题都差点当场吐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泰昌一看三人都点头了,当即顺势道:“子先,孟侯,考题就由你们来出吧,到时候你俩就是副考官。”

好吧,恶人当到底,送佛送到西,这考题都变成他们出了

不过,这副考官倒是个好差事。

毕竟,主考官是皇上,这些考生名义上就是天子门生,真要拜皇上为师,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考生如果想拜师,那也只能拜他们门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5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