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疯皇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10 进击

书名:大明疯皇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辽东大地,寒风遽起,那肆虐的寒流不但让宁远城外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也让城墙上的孙承宗心急如焚。

他看着阴沉沉的天空,眉头不由越皱越深,都这么久了,皇上的钱粮都已经送到了,陕西行都司和四川行都司的援军却依旧没有确切的消息。

四川都司和湖广行都司的援军倒是在拼命往这边赶,问题,这两路援军赶到,他手里也才堪堪二十万人马啊

一旦开战,锦州、广宁和新建的大凌河堡最少要投入十万兵力驻守,也就是说,他最多有十万兵力去跟建奴在野外周旋。

十万兵力够了吗

他真没把握。

当初建奴进攻沈阳的时候辽阳到沈阳一线同样有将近十万兵力,结果,人家建奴还不是一路从沈阳冲到了辽阳,好像没有遇到丝毫阻碍一般。

也就是说,十万兵力在野外跟建奴打很有可能打不赢。

但是,他已经等不了了,因为他再不出击就要再等大半年时间了。

这大半年可都是冰天雪地,宁远城外两百多万平民怎么熬得过去,就算熬过去了,皇上又要消耗多少钱粮

他不能在这虚耗皇上的钱粮啊,他必须尽力为这些老百姓去争取更多的生存的空间啊

没办法了,只有出击了。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下令道:“满桂、赵率教,你二人负责镇守广宁,同时封锁大凌河中游,一旦发现有人渡河报信,杀无赦。”

满桂和赵率教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两人说完便飞速下了城墙,带着亲卫一路往广宁方向狂奔而去。

广宁原本就有五万守军,他们是无需带人马去的,人过去就行了。

孙承宗紧接着便挥手道:“王象乾、王化贞留守宁远,其他人随我去锦州。”

一众文臣武将连忙跟着他往城墙下疾步而去,不一会儿,城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王象乾静静的站在城墙上,脸上并没有任何异色,王化贞脸上却是隐隐露出一丝不服之色。

他可是东林巨擘叶向高的得意弟子,而且还是辽东巡抚,孙承宗竟然什么重要的任务都不指派给他,让他没有一点立功的机会

这或许就是历史上他暗中投靠魏忠贤的主要原因,因为孙承宗认为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所以没有重用他。

事实也证明,孙承宗的眼光没错,当他暗地里配合魏忠贤把孙承宗给整走之后,他便利用明里和东林的关系还有暗里和阉党的关系,左右逢源,独揽辽东大权,架空朝廷派来的经略熊廷弼,一意孤行,意图以不到十万人马反攻建奴。

结果,他自然是一败涂地,被建奴打得屁滚尿流,白白葬送了将近十万边军,还丢了辽西重镇广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孙承宗赶到锦州城之后,便开始调集人马和物资了。

一时之间,整个锦州城内外顿时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搬运粮草物资的身影,号令声更是日夜响个不停。

不出三日,一切准备妥当。

第四天一早,锦州城内外十余万大军齐聚,还有五万征召的青壮,还有数十万前来送行的辽民,整个锦州城东面几乎都要被人海给淹没了。

孙承宗站在东门的城门楼上,看了看城墙附近密密麻麻的明军方阵,又看了看四周黑压压的辽东平民,深深的吸了口气,随即大喝道:“上三牲祭礼。”

很快,四个壮汉便抬着红绸包裹的牛头、羊头和猪头走上前来,恭敬的摆供桌上。

孙承宗当即带着一众文臣武将,恭敬的上了柱香,随即掏出祭文,朗声念道:

岁逢辛酉,内外患忧,世事蹉跎,强虏蔑德。

建奴肆虐,黎民遭难,辽东大地,满目疮痍。

天地神佛,历代贤君,请显圣灵,佑我大明。

三军将士,万众一心,收复辽东,永享太平。

他一口气念完,又带着一众文臣武将恭敬的磕了九个响头,随即便起身大喝道:“击鼓,进击”

“咚咚隆咚,咚咚隆咚。”

战鼓开始擂响,旌旗随之挥舞。

祖大寿见状,毫不犹豫的拔出佩刀,指着大凌河堡方向大吼道:“全军疾行,冲”

祖字大旗往前一指,五万大军立马跟着他狂奔而去。

袁崇焕和金启倧则带着五万青壮,推着石材木料和粮食紧紧跟了上去。

大凌河堡的修筑地点其实就是广宁中左卫的原驻地,这里的卫城虽然已经被建奴给摧毁,地基却还在,按驻军的规模,只需将原来的卫城扩大十倍左右即可。

至于怎么扩建,孙承宗自然早就规划好了。

祖大寿、袁崇焕和金启倧率领五万大军和五万青壮赶到广宁中左卫驻地之后便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棉线和石灰粉,他们就以原来的卫城为东北角,向西南两边各拉了一道五里余长的直线,并且在上面洒上石灰以为标记。

紧接着,他们又在两边直线的尽头往南往西各拉了一条同样五里余长的直线,同时在上面洒上石灰以为标记。

这样一来,一个五里见方的城池雏形便定下来了。

石灰刚撒完,祖大寿和袁崇焕便毫不犹豫的挥手道:“开挖”

挖一个周长二十余里的城墙基脚需要多久

这个得看投入多少人。

二十里大致就是一万米左右,而五万大军和五万青壮加起来足足十万人。

也就是说,一米的方圆内大概有十个人在挖

这速度就比较的恐怖了,锄头、耙头、铲子,甚至是刀枪一起上,那地面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凹下去,才不到两天时间,一个二十余里见方,深一米左右宽十米左右的城墙地基就硬生生被他们给挖出来了。

紧接着便是往里填充石块,一车一车早已准备好的石块倒进去,不到一天时间,地基又被填平了。

接下来就是用条石框住两边,框一层,填一层土,将中间填实,然后再继续往上砌。

这个就比较的费时间了,因为城墙中间的土层必须压实,而且城墙往上砌的时候还要一点点往中间收缩,这样城墙才不容易倒塌。

而要防止建奴直接搭人梯往上爬,墙基最少也得有个一丈半高,也就是五米左右。

这个墙基虽然没有上面的女墙、箭垛和城楼修起来麻烦,但工作量太巨大了,就算是十万人,没个把月时间恐怕也不能把墙基给立起来。

而这个时候,大凌河沿线都已经开始零星的搏杀了。

因为建奴派往宁远附近的奸细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这么明目张胆的跑大凌河边来筑城,自然会被建奴的奸细发现。

建奴的奸细发现之后,那肯定是要想办法渡河去报信的。

这点孙承宗早就猜到了,所以,他才命满桂、赵率教、马世龙、何可纲等将领率军在大凌河西岸日夜巡查,封锁河道。

他知道,筑城的消息肯定是瞒不了多久的,他这样做不光是为了拖延时间,同时也是为了多杀点奸细。

这些奸细,实在是太可恶了,沈阳和辽阳就是败在这些奸细的手里,要不然,这两座辽东重镇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在几天时间内陷落,如果沈阳和辽阳能撑上几个月,战局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所以,他就算知道不能完全封锁也要使劲杀,不趁此机会多杀点奸细,实在难解他心头之恨。

这些奸细也是不要命,前赴后继,络绎不绝,杀都杀不光。

或许,是因为努尔哈赤给的赏钱太多了吧,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凌河堡开建不到五天,远在沈阳的努尔哈赤还是收到消息了。

这家伙,如果让明军在锦州和广宁之间扎出来一根尖刺,那还得了,当初锦州和广宁相距百余里,他还能派人在前线骚扰乃至驻守,因为明军派出的斥候和军队都不敢离城太远,广宁和锦州之间还是他们的天下。

如果广宁和锦州中间多出个大凌河堡就不一样了,三城之间相距那都只有五六十里了啊,明军不管从哪个城池出击,都能在一天内缩回城里去,他手下人马再待在大凌河沿线就危险了。

人家依托城池之便想什么时候出兵突袭他们都行啊,他却不可能让手下大军全部驻扎在野外,而野外如果驻军不够,人家肯定会集中优势兵力来个各个击破。

到那时,他不退避三舍,难道率十万大军常年驻扎在大凌河东岸跟人家硬扛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大凌河堡绝对不能让明军给修建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83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