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臣

作者:茶渐浓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04章、善

书名:蜀臣 作者:茶渐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6

巴蜀之地,自古闭塞。

因为地形缘由,仅筹谋北伐的粮秣辎重转运,便让丞相诸葛亮霜百了不少发丝。

而对于逆魏而言,则是无法派遣细作进入巴蜀之地,探知军情及动静。

关城与白水关塞道而筑,堵死了入蜀之路。

而汉中的阳安口,以及秦岭通道也被汉军重兵把守着。即使个别侥幸潜入汉中的细作,也会因为汉中郡无黎庶,而无法掩藏身份被诛杀

是故,对于心心念念克复中原的丞相诸葛亮,亦然倚仗此利弊,开府治事以来,一直对逆魏示之于弱。

哪怕雍凉羌胡部落屡屡起叛,都坚持偃旗息鼓之势。

让逆魏庙堂上下,皆觉得巴蜀已成冢中枯骨,不足为惧。

丞相所谋者,乃是想出其不意,以雷霆之势长驱入陇右,一战而下

因他知道夺陇右,大汉有,且仅有一次机会

逆魏对比巴蜀而言,国力太雄厚了。

逆魏看似戍守兵力不过的西北,一旦被巴蜀出兵来袭,仅雍凉及关中之地的战争潜力,便可于瞬息间再征得兵卒五六万且雍凉及三秦之地,自古汉胡杂陈而民风彪悍,每一名成丁黎庶皆能执刀舞矛。

若事态紧急,半月之内,仅驱雒阳之兵,可得三万大军驰援关中

三个月之内,征发河东及冀、兖州之兵,可有十万大军入关中

此乃逆魏胆敢对巴蜀,守备空虚的缘由。

不然,聚拢天下七成贤才的逆魏,难道无一人深谙兵事邪

竟无一人洞悉其中危险邪

而大汉,丞相将整个巴蜀战争潜力悉数掏空,可外出征伐的兵力,不过八万罢了。

毕竟,汉中郡作为北伐本镇,至少需要三万人马戍守。

且,此还是郑璞以“畏威不怀德”谏言,大肆迁徙南中部落,以及让巴蜀豪族子侄募部曲,方有的“兵力强盛”。

此亦是,丞相断然拒绝,魏延子午谷之谋的缘由。

涸举国之力,不过得八万大军耳

大汉焉敢将国运,去赌那希望渺茫的一缕胜算

魏延乃镇边之将,所思者乃一战得失;而丞相乃执国之宰,所思者乃大汉存亡,二人出发点有所不同,所谋亦然不同。

是故,当郑璞提及,进军陇右的重中之重,乃是遏制逆魏的援兵时,丞相不由心中欣慰不已。

此子年齿不过弱冠,其眼光却高屋建瓴,对敌我之势洞若观火矣

已胜却无数人矣

大汉不乏忠贞之辈,勇猛之将。

唯独因偏安一隅,而局促了观大局的眼光,匮乏以天下为棋盘的博弈者。

此子心胸若能虚化若谷,纵使我中道不寿,又何愁他日大汉后继无人

瞬息间,丞相心念百碾,亦悄然叹了口气。

不过,待目视郑璞时,眉目间已有喜色泛起,“子瑾既言及,必然有所思矣。且说说吧,有高见,可遏制逆魏援军”

“不敢当高见之言。”

郑璞连忙拱手,谦虚道,“袭敌者,先虑断其援军,乃兵家常理也。想必丞相已了然在胸,璞安敢班门弄斧”

“不过闲谈耳,不必拘束。”

果然,丞相闻言,便音容淡淡,“子瑾且言之,看有无拾遗裨益之处也好。”

“诺。”

恭声领命,郑璞朗声道,“既丞相不以璞愚钝,那璞便斗胆试言之。”

言落,便口若悬河。

“陇右之地,有陇山六盘山脉隔绝关中,关陇之间仅有三道可通行。”

“其一,乃秦人入关中的古道,贯穿陇山的渭水河谷。然渭水出陇山时水流湍急,又废弃良久,难以通行。且逆魏若驰援,必以骑卒为前驱,必不取此道。”

“其次,乃陇右入安定郡的萧关道。此道西高东低,地势落差近千米,逆魏若取此道,沿途所耗时日良多,是故亦不是首选。”

“再次,乃陇关道。此道乃昔日我大汉从关中走西域丝路的驿点,平坦且维护良好,极容易通行。从陇山之东入陇的山隘番须口,乃划入右扶风所辖制,逆魏取此道可顺利越过山脉进入陇右。”

“且陇山之西,昔日张骞凿穿西域时,便在此道上设有张棉驿,取其四通八达,可循着略阳川水、秦水今名后川河,抵达陇右各郡县。因而,璞窃以为,逆魏若驰援,必取陇关道”

“是故,我大汉若兵出陇右,先绕过城池,长驱至陇关前塞道扼守,可让逆魏援军不得入陇右也”

“如今张棉驿虽已废弃,东入关陇道有两处可塞道而守之处,乃列柳城与街亭也而列柳城位于街亭之后,故可谓之,能否塞道扼守住街亭,乃我大汉取陇右关键也”

言至此,郑璞微顿,冁然而笑。

“以上所言,以丞相之智,必然思及。璞所思者,逆魏来援,必然遣良将,且会不惜死伤,强攻街亭因一月之内,逆魏若不能攻下街亭,必会忧虑我大汉分兵走萧关道入安定郡,断其后路也是故,街亭塞道扼守将领之选,干系到陇右得失,乃慎中之慎”

“大善”

丞相听罢,不由拊掌而赞,“子瑾之思,与我所虑者,几无异也”

赞罢,略作思绪,又莞尔而笑,“子瑾一再强调扼守街亭将率之慎,莫非,乃是有意毛遂自荐邪”

“回丞相,璞绝无此意”

郑璞闻言,当即跳跃下战马,躬身俯首而辩,“我大汉蓄力数年,方得北伐之机,而街亭得失,兹事体大,干系到战事成败璞平日行事虽多有不端,却并非不知轻重之人,安敢狂妄而争之。”

“我非责之,子瑾何必作此态”

亦让丞相见了,不由失声而笑,摆了摆手,“起来吧,莫拘谨。”

“诺。”

讪讪然而笑,郑璞连忙跨上战马。

而丞相已耷眉垂目,任凭马蹄缓缓向前,似是有所思。

让偷眼瞄着的郑璞,心中有些急躁。

他不敢再度出声惊扰,也琢磨不透。

不知方才之言,能让丞相将来选择塞道街亭之将时,多作斟酌否

事实上,行事谨慎,且常谋定而动的丞相,对兵出陇右的种种细节,都在心中推演过无数次了。

譬如郑璞方才所言的,逆魏驰援的将帅人选。

以逆魏督帅常用宗室大将的惯例,驰援的督帅必然是,熟谙关中及雍凉二州的曹真。

而前驱之将,亦可呼之欲出。

无非是曾经被先帝颇为忌惮的,魏左将军张郃

张郃,在逆魏曹操时期,便战功赫赫。

今已效力曹魏三世,忠心耿耿,亦是随着徐晃病故后,硕果仅存的老辈元勋。

且近二十年来,张郃先前随着夏侯渊虎步陇右,后随曹真征伐雍凉二州不臣,乃是举逆魏上下,唯一驱兵深入至巴地的将领。

如此熟悉地形地理,又胸有韬略之将,逆魏在危急之时,焉有不用之理。

然而,扼制逆魏援军之将,丞相尚未有定论。

非是不想谋事于前,委实是不到兵出之际,尚有太多不确定因数,不宜太早有定论。

免得变故忽生时,反而陷入局限中。

不过,今被郑璞言及,丞相便开始思虑了。

先圈定数个人选,正好用兵出前这段时间,细细考察之,权当是有备无患吧。

一阵沉默。

巡春耕的路途,即将在迎来终点。

亦让等候不到丞相再出声的郑璞,心中一横。

罢了

犯忌讳,便犯了吧

不然,错过此次机会,将来恐怕再无谏言之时

“丞相,璞位卑人微,本不该多言国事。”

心有所定的郑璞,拱手恭声而道,“然,璞心有所忧,如鲠在喉。还请丞相不责,允我试言之。”

不想,他甫一话落,丞相却是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捋胡而笑,轻声谓之,“子瑾秉性刚直,今竟能按捺如此之久,方有声请言。可见心性略有沉稳之风矣甚好,当自勉之嗯,言之。”

原来丞相,早候着我请言了。

顿时,郑璞哑然。

顿了顿,又回过神来,连忙颔首,“诺。璞斗胆言之,今我大汉虽军中宿将尚有多人,能担街亭之重者,恐不多矣。”

“小子不惭言不过督一部之军,竟敢妄议朝廷大将”

丞相笑颜潺潺,佯责了句方颔首,“子瑾以为,何人可当之”

“呵呵”

陪着笑了几声,郑璞再度拱手,朗声而道,“璞以为,若丞相不自领之,今在汉中之将,唯有征南将军、镇北将军与关中都督三人耳。”

“哦仅三人邪”

微微扬眉,丞相饶有兴趣,追问道,“汉中之外,尚有何人”

“回丞相,乃前将军与征西将军。”

不假思索,郑璞垂首而答。

“嗯”

而丞相听罢,轻轻一鼻音之后,便敛容垂眉而思。

因郑璞所提之人,分别是赵云、魏延、吴懿、李严和陈到。

恰好,与丞相心中所思者,几能吻合。

然,尚少了一人。

少顷,丞相侧头,双眸灼灼,出声问道,“子瑾所举之人,以何断之”

“回丞相,乃是士卒战损过半数,仍使军不溃者,可当之。”

兵损过半数,而军不溃邪

闻言,丞相眸中闪过一缕精光。

旋即,倏然而笑。

“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61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