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蜀臣

作者:茶渐浓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21章、恶月

书名:蜀臣 作者:茶渐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6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礼记。

五月,亦唤作恶月。

“恶”,乃是指仲夏时节湿热盛、五毒出,疾病多发、疫疠横行。

赶路亦是如此。未及晌午,就应去寻阴凉之处歇脚避阳,免得被炽晒中了毒螫,以致“昏亢而旦危”。从卯时便出发的郑璞一行,巳时方过不久,便寻了官府的亭障歇下。

嗯,如今三蜀之地犍为、广汉和蜀郡并称的道路十分便利。

先主刘备尊号汉中王后,为了对抗北方曹魏,以汉中郡为前哨根基;从白水关至京师成都,设置连绵400里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与之对应的,是犍为郡至巴郡江州的亭障,和当时镇守荆南的关羽,沿江而设立的“斥堠”直连。

这些本是用作军事传信的邮驿,如今在诸葛亮治事后,亦能被民间所用。

官宦家眷出游、游学士子、往来的商贾以及游侠儿或走夫,在出示验明身份的文书以及缴纳一定资费后,都可以歇一歇脚。

不得不说,昔日自比管仲的诸葛亮,在为国敛财实仓禀上,确是有非常之举。

郑璞的归程,乃是先后经新都与雒县,再转道西向什邡。几乎与邮驿铺设大抵重合,自然不会错过而露宿山野。

横竖这些许资费,于什邡大户郑家而言,不屑一提。

经得亭吏许可,众人取了井水净尘怯汗,草草果腹后,便各自歇下。

郑家几个扈从之前都是商队护卫,常年奔波于外,闲不住,径直跑去与那亭吏箕踞在邮驿前闲扯。而郑璞见小郑嫣在鹿车上侧卧睡下了,便与柳隐移步远些,寻了处树荫聊闲。

主要是聊些军争之事。

不同于马谡的叙话,素喜武事的柳隐,似乎有意避讳谈及现今局势。

而是列举了许多古时战役与郑璞商讨。例如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等,并常邀郑璞各执一方,互作推演,以此为趣。

慢慢的,两人就发现了各自所长。

郑璞重“势”,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偏向于以势压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而柳隐则是重“术”,追求积小成多,执着于一战一城的得失。

而且,柳隐早年游历过巴蜀各地,对山川地理、人文风俗十分熟谙,在论战中常加入地形对战事的遏制以及敌我兵卒士气等因数,以此驳回郑璞战略难于实践等。

让双方谈性更浓,于各抒己见中互补其短,洽谈甚欢。亦让原本两人关系迅速升温,颇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意。

就连郑家仆从和小郑嫣,都开始觉得这位雄壮无比的人,面目变得亲切了。

理由是在日复一日的赶路中,柳隐仗着马快,每日清晨便携弓先行去狩猎,再于晌午时分寻来亭障与众人会合。虽说,成都与广汉郡地势颇平,田亩宅舍遍布且人口稠密,于些许矮山及树林里狩猎,柳隐带回来些猎物,只是野兔或稚鸟之类,但也足以让众人缓解嚼干粮的乏味了。

一路言笑晏晏,终于五月中旬,回到了什邡郑家的桑园。

长于世故的柳隐,甫一见到郑家门宅,便先行出声告罪说自己困乏了,求安排个房屋让他歇下,连暮食都声称随意在屋内用便好。

事实上,却是想借此脱身,免得打扰了郑家久别再聚的叙话家常。

郑璞知其意,自然不无不可。

连忙亲自引路,将柳隐安置在靠近矮山的偏静阁楼下榻,并且安排了仆从在屋外听使唤。

嗯,登堂拜母,那是通家之好才能有的亲近行举。

两人虽然有意气相投之感,但也都是世家大户出身,自然知道一言一行都干系道各自背后的家族。有些约定成俗,还是要忌讳几分的。

毕竟,礼不可废,亦不可逾。

月上中天,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郑璞自提着两个长喙陶瓠,步履缓缓,身后还随一仆抱着一堆竹简,往柳隐歇下的阁楼而去。

深夜打扰,看似不合待客之道,但郑璞却无此顾忌。

别人都随来自家中了,有些难宣于口的事,还是作为主人的自动挑明了更好。

少许,来到灯火昏明的阁楼前,郑璞抬头看被灯火映在窗帷上的高大人影,略作沉吟了下,才向前轻叩门扉,朗声问了句废话,“休然兄,可安寝了否”

“尚未,子瑾稍候。”

阁楼二层的窗户,探出柳隐的脑袋来,笑语而应。

紧接着,便响起一阵噔噔踩木梯下楼的脚步声,伴着门轴转动的“吱呀”一声,门扉摒开,柳隐现出身躯来。不等他叙话,郑璞便举了举手中的长喙陶瓠,笑容潺潺,“盛夏酷热,夜亦难眠,便来寻休然兄畅饮,但愿没扰休然兄睡意。”

“哈,固所愿也”

柳隐大笑,连忙让开,让郑璞入内。

而那郑家仆从,却没有进来,径直将抱着的竹简交给他。

柳隐微愕,连忙接过时,也侧头疑惑出声,“子瑾,这是”

“恐休然兄在桑园乏味,我便带了家中藏书来。”

已经扶着木梯上阁楼的郑璞,回头而应,“嗯,此乃我先考注释的六韬。”

“啊”

闻言,柳隐忍不住惊诧失声。

手亦一抖顿,差点没将竹简给撒落在地。

如此激动,倒不是他家中没有六韬。而是蜀地公认有筹画之能的郑度,在书中的注释,是毕生所学的感悟。

称为郑家的不传之秘,也不为过。

因为有幸揣摩这些注释,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接受郑度授业了。

如今郑璞拿来给他研读,可见此番情谊之重。

脸上泛起感动之色,柳隐刚想致谢,却见郑璞已经上了阁楼,便急步登梯随来。

待上了阁楼,甫一放下竹简,柳隐便端正跪坐,执礼甚谨的向郑璞致意,“子瑾之情,我感铭腹心,没齿不忘”

“休然兄不必如此。”

早就入座的郑璞,也回了一礼,将一长喙陶瓠递过去,出声宽慰道:“不过一书籍而已,你我性情相契,我有何敝帚自珍的再者,我先考的注释乃一家之言,是否对休然兄有益,尚且未知。来,盛饮。”

这倒是实话。

读了郑度的注释,能不能融会贯通以致用,那得看个人的悟性及性情。

毕竟每个人的所学偏好,都不尽相同。

听了郑璞的宽解,性情粗犷豪放柳隐也晒然而笑,亦不再拘泥于繁文缛节,双手执起长喙陶瓠致意,“子瑾,请”

只是方饮了一口,他脸上便泛起异色。

轻蹙眉,再轻抿一口,品咂着口中的滋味,才昂头疑惑看着郑璞,“子瑾,此乃何酒”问毕,不等郑璞回应,又咂舌啧啧称奇,“此酒滋味,似甘还酸,兼之清冽爽口,且味感绵长。枉我自认蜀地之酒皆饮过,今竟是识不得”

郑璞含笑道:“乃我家中自酿的酒。不过酿好后,还加入了机子浸泡半月。”

“机子”

柳隐微愕,随后便眉目舒展,连连颔首,“怪不得怪不得我便说为何品不出来,竟是以杨梅浸泡而成”

继而,再轻抿一口,阖目微晃头而回味。

再度睁眼,已是喜逐颜开,“此趟厚颜随来子瑾家中,果真不虚此行待我归家中后,也让家人仿制些,届时定请子瑾共饮哈哈哈”

“虽不忍败兴,然而今岁,休然兄是无法仿制了。”

郑璞亦笑,摆手而谑,“杨梅果熟于小满时节,今已仲夏中旬,待休然兄归家,果期已过矣”

“啊”

微声叹讶,柳隐轻拍了自己额头,露出满脸惋惜之色,“愚兄却是忘了这点唉,如此说来,倒是可惜了。”

说完,又将长喙陶瓠凑道嘴边,小心微抿,似是多饮半分乃是罪过一样。

亦让郑璞忍俊不禁,出声劝道,“休然兄,机子酒我家中还有不少。若是喜欢此味,我再令人取来便是。”

“不必不必”

柳隐连连摆手推辞,“时令之物,子瑾家中既是有藏,亦必然不多。我若是贪多,岂乃维为客之道邪”

“哈哈哈休然兄真乃妙人也”

“彼此彼此哈哈哈”

一番说笑,屡屡劝杯。

不大的长喙陶瓠,便见了底。

柳隐便随手置于一边,改为正襟危坐,面露肃容,谨声说道,“与子瑾相识时日虽短,却如饮醇自醉。且子瑾以尊先君之书示我,此番情谊,我便不做外人之念。是故,我有些疑惑,如鲠在喉,想问于子瑾。若有失礼之处,敬请海涵。”

言罢,脸色顿了顿,又试声而问:“嗯,以子谨之慧,想必已悟出,我厚颜随来什邡之由了吧”

“嗯,心有所猜,不敢确凿。”

微颔首,郑璞应道。

“那我便直言了。”

柳隐先拱手一礼,才问道,“子瑾尊先君,终其世不仕先帝。令兄今已为百里侯,官声之嘉,我在成都亦有耳闻,他日为两千石易如反掌。此情此景,子瑾又为何与马参军论军计,欲应丞相府辟命邪”

果然是为此而来

郑璞听罢,不由心中一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8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