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盛唐华章

作者:青铜剑客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73章 高贵的汉人

书名:盛唐华章 作者:青铜剑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北庭都护府的辖区包括整个准葛尔盆地、以及天山脚下的北疆地区。

境内汉胡杂居,治下包括金满、轮台、莆类三个以汉人为主的县城,总人口在二十万左右,另外有羁縻州十六个。

羁縻州就是由铁勒、葛逻禄、回纥、党项、薛延陀等各部自行统治,但又臣服于唐朝的州县。

这些异族的人数在两三万到十几万不等,要么就是薛延陀、铁勒等被唐朝消灭势力的后裔,要么就是与主力分道扬镳的回纥人,要么就是还没发展起来的党项、葛逻禄人。

这些异族不愿意再过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更加倾向于像汉人那样建城而居。

但他们又不愿意和汉人杂居,于是就建立了自己的城池,并臣服于大唐王朝,向唐朝缴纳赋税,成为了唐朝的羁縻州。

自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始,就对这些羁縻州实行以夷制夷的策略,对这些部落的首领任命将军、都督、刺史之类的官职,并让他们自行招募军队,但各羁縻州除了向朝廷缴纳赋税之外,还要接受朝廷的调兵。

北庭都护府治下有十六个羁縻州,各部人数加起来超过五十万,各族兵力加起来足足有三四万人。

但李瑛这次进击后突厥汗国,并没有从羁縻州征调兵力,因为不需要。

三路唐军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再加上突厥北方的回纥人,足以将突厥一举消灭,也就不需要这些羁縻州出兵。

北庭都护府下辖七万唐军,这也是北庭都护的巅峰兵力。

其中包括正兵、屯兵、守捉兵、烽燧兵、辅兵等兵种。

其中正兵三万,披甲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全部配备最上乘的装备,包括铠甲、兵器、弩箭、马匹等等。

另外有屯兵一万五,守捉兵一万四,烽燧兵四千,辅兵一万出头。

这些边兵根据分类,肩负不同的职责。

其中,正兵的任务就是临阵杀敌,日常操练,负责大规模作战,几乎不用参与种田。

屯兵跟正兵差不多,有大兵团作战任务的时候也要参加,平日里也要训练,但他们在春秋两季需要参加农耕,以增加粮食的产量,给朝廷减轻压力。

北庭治下的屯兵一共有三处,分别是伊吾军、瀚海军、天山军,每一支的人数在五千左右,目前已经全部被集结到了庭州城外。

守捉兵就是驻守各地守捉城的兵卒,任务有两个:发现小股胡人就予以驱逐捉拿,闲暇时种田养马。

烽燧兵则是在北疆星罗棋布的烽火台值守的兵卒,每当发现有游牧民族入侵,他们就在白天点燃狼烟、夜间点燃烽火向守捉城或者军屯示警。

辅兵则是所有兵种之中最低等级的存在,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运输粮草辎重、修建工事、屯田种粮、蓄养马匹,一般情况下不用上阵厮杀。

当然,如果唐军与异族发生了大规模战争,辅兵也是要参加战斗的。

这次为了一举荡平后突厥汗国,李瑛几乎将百分之九十的北庭军集结到了庭州,只留下少许屯兵和烽燧兵看家。

唐军三路出击,肯定会打的突厥抱头鼠窜。

守捉兵、屯兵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只留下些老弱病残许看家,别被毛贼光顾足矣!

从四面八方赶到庭州的军队越来越多,城内已经无法容纳,所以杜希望安排大军在庭州城北和西面扎下了两座大营。

将士们一边操练,一边发放装备,一边等候路程较远的唐军抵达。

这段日子,李瑛隔三差五就会来到军营巡视,和将士们打成一团,树立自己爱兵如子的形象。

毕竟,平定后突厥汗国,建立功绩只是李瑛的目的之一。

和北庭军搞好关系,笼络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让他们关键时刻肯为自己效力,才是李瑛的主要目的。

抱着这个目的,李瑛在集结各路兵马的同时,还颁布了募兵告示。

二十多天以来,每天都会有两百左右的百姓报名参加,这段日子已经招募了五千多新兵。

在李瑛看来,这支新军更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嫡系,所以命令颜真卿担任主将,并邀请李嗣业、杜希望等人三天两头的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这些新兵的战斗力。

李瑛带着李泌、公孙大娘、李白、高适等人骑乘快马,自庭州北门出城,很快就看到了军营。

夏天的北庭绿草茵茵,水土肥沃,并没有李瑛出征前想象的漫天黄沙,植被凋零。

天山山脉的积雪融化之后在北疆恣肆流淌,造就了肥沃的土地,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最优良的马场。

李瑛骑在马上,放眼远眺。

只见蓝田、白云、绿草、河流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夏日画卷。

田野间到处都是马匹、牛羊在悠闲的吃草。

“这景色真美啊!”

漂浮的白云遮挡了阳光,清凉的北风从蒙古高原吹来,让李瑛忍不住有些心旷神怡。

穿越之前,李瑛曾经去过北疆旅游,知道这是个水流充沛,土地肥沃的风水宝地。

一千多年前的准噶尔平原却更加富饶肥沃,田地里的庄稼欣欣向荣,河流里鱼虾成群,草地里牛羊成群……

不到北庭来,困在长安的李瑛实在无法想象大唐的边疆竟然如此富饶。

就在这时,一阵吵嚷声破坏了这美丽的画卷。

李瑛循声看去,发现征兵处有十几个胡人在与登记造册的官吏争吵。

大唐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他的子民不仅仅只有汉人,还有许多边疆的少数民族,甚至还有一些突厥人与吐蕃人。

按照大唐的律制,只要胡人愿意加入大唐,并且遵守大唐的律法,就可以成为大唐的百姓。

这些成为大唐子民的异族人不仅可以享受和汉人相同的待遇,从事农业、商业、工业等各行谋生,还能参加科举,担任官职,也能从军入伍,上阵杀敌。

“凭什么让我们做辅兵,你这是瞧不起我们铁勒人?”

为首一名栗发褐眼,身材魁梧,年约三旬出头的汉子,正在与登记官争吵。

“都是大唐的子民,凭什么你们汉人来了就可以充当屯兵,甚至是正兵,而我们铁勒人只能做辅兵,去干杂杂活?”

登记官不耐烦的在桌案上一拍,训斥道:“吵吵什么?这又不是老子定的,自从北庭都护府设置以来,到现在将近三十年了,一直都是这个规矩。

汉人从军可以直接成为屯兵甚至是正兵,你们胡人就得先从辅兵开始做起,如果表现好了,自然会有人提拔你们做正兵。”

听了登记官的话,前来报名的汉人无不昂首挺胸,流露出自豪的目光。

大唐盛世,汉人是高贵的民族,虽然律制说各民族平等,但在西域这片土地上,汉人就是高出胡人一等。

为首的铁勒汉子提出质疑:“那行,我们不跟你们汉人攀比,可刚才那几个党项人为啥就被调去担任正兵,却让我们做辅兵?这是何道理?”

在他身后的铁勒人纷纷附和:“怀恩说的是,凭啥让党项人做正兵,让我们做干杂活的辅兵?”

刚刚登记完的七八个党项人闻言,纷纷撸起袖子,扭头回来和铁勒人吵成一团。

“你们铁勒人算个什么狗屁东西,敢和汉人、还有我们党项人相比?”

“铁勒是狗,吃饱就走!你们铁勒人胆小怕死、懒惰散漫,就应该干杂活!”

铁勒人平常让着汉人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连党项人也要欺负他们,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你们党项人才是狗,你们是猪,只配做奴隶的货!”

“我们铁勒人好歹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你们党项人算个球!”

“狗娘养的铁勒人,你们骂谁,老子弄死你们信不信?”

两拨胡人破口大骂,撸起袖子来就要打群架,现场顿时乱作一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056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