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90章 浅谈工商

书名: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席间李世民又向冼由问了林尘在琼州岛的种种行政措施,探讨其中利弊,气氛倒是融洽。

连魏征都被其新颖的行政理念所吸引,比如官民一体,官服务于民,重视商业等。

要是在朝堂有哪个人敢提这样的意见,魏征绝对会喷死他,可这事在他现在管不到的地方发生了,这就不得不引起他的好奇了!

“请教冼刺史,重视商贾,以商为本,百姓吃什么?都不种地,粮食从何而来,如何保证奸商不会坐地起价?”

这就是魏征值得称道的地方了,国事和个人憎恶分的很清,他给自己塑造的人设很成功,为了这人设他什么都放的下,最终青史留名,得偿所愿。

说其沽名钓誉者不计其数,可魏征为这名这誉,坚守了一辈子,那也是值得称赞的。

“魏左丞可能有所误会,商只是表象,在商后面还有个工,以工商为本才是核心。

工可以产出各种物件,商则流通四方,不种粮食,民完全可以去做工,所得产出比单纯种地高多了,在南海郡,一般一个工人工作一到两个月,所得工钱就足以买一年的粮食了!

至于粮食的来源,就要靠商了,民有粮食需求,商自然会运粮来获利。

可这个利是有限度的,官府会依照周围的物价情况,对郡内物价做出衡量,给出商人的获利空间。

若是蓄意抬高物价,购买者可以随时去衙门告状,一旦查明属实,法律会做出判决!

实际上现在南海郡的粮价已经被钉死了,为稳定民心,官府规定数年内粮食价格不能变,期限到后可以按行情每年进行最多一成的浮动。

而整个南海郡现在实际存粮三五年内根本吃不完,所以你担心的事根本不会发生。”

魏征:“这么说的话,这种办法也只适合一地之政,不具备推广全国的特性,毕竟都不种地的话,全靠买那也不现实。”

冼由呵呵一笑:“魏左丞多虑了,郡王说过,南海郡有南海郡的办法,更大的地方自然也有别的办法。

不种地只是初期策略,并不是真的就是舍弃土地,也不是强行要求不让种地,商业市场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

粮价统一的情况下,商人想要获利更多,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如果种地能够降低粮食成本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去种地的。

政府再给出一些利好政策,比如免除农产品的税收,那么绝对会有人趋之若鹜的。

这个时候,种地实际也成为了一种商业行为,只是转变了方式,由原本的个体松散种植,变成有规划,有针对性的集体种植!

至于一个商人如何能种那么多地?

千万不要小瞧了商人对于利益追逐的决心,他们会去找到工帮他们种,也会要求工做出更效率的器械来!

最终所有人都会在这个循环中获利,包括国家!”顿了顿,冼由又道:

“你们都知道林郡王喜欢给属民建房子,甚至还发工钱,可你们没算过一个账。

就拿崖州内的几千户民众来说,林郡王为其建造几千栋房子,看起来花费巨大,其实不然。

林郡王在发工钱的同时,还让人建了一个大货场,里面基本上日常需要的什么东西都有,针头线脑、米面粮油、瓜果蔬菜、布匹饰品、锅碗瓢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缺少的。

工人们拿了工钱,就会在这里置办东西,这样钱就又都回到了郡王手中,还能略微获利,只是前期投入大些罢了。

可最终百姓赚钱了,房子也建好了,林郡王也赚钱了,还收获了人心,一举数得,还都是赢家!”

“还可以这样?”

“怎么会是如此?”

“不可思议,那么谁亏了?”

“林初元还是如此惊才绝艳,这世上也只有他能行如此之事了!”

如果说前面的话,他们还听得有些绕的话,那么冼由举的例子,则彻底让他们失心疯了。

这里聚集的可是当今大唐最具政治觉悟的一批人,几乎什么政令都是由这些人签署发布的 。

他们是高傲的,是最会治理国家的,可突然之间他们对于一种新的模式看不懂了,而这种模式明显非常之完美,可就是摸不着脉络。

“这就是商的妙用么,果然非同一般!”李世民似喃声自语,又似是对众人诉说。

“呵呵,陛下这才哪到哪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商业能够发挥的作用甚至比十万大军还要有效!”冼由再次道。

“嗯?爱卿这又是何意?”商能代替十万大军,这引起了李世民的好奇。

冼由肃然道:“此番话影响甚大,还请陛下摒退侍者及闲杂人等!”

李世民看冼由神色不像是戏言,估计真有什么骇世之言,遂依言让所有侍者退出,并让宫卫守护着殿门,防止有人闯入。

冼由这才又道:“在座除了陛下,都是我大唐肱骨,在下接下来的话关乎社稷,也请诸位评鉴!”

“冼刺史但请赐教,我等洗耳恭听!”

“好!其实这话也是郡王殿下与我们说的,按照郡王的意思,仅凭商业活动完全有可能覆灭一个国家,比如突厥吐蕃等!”

“什么?这不可能!”李世民反应最大,突厥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和耻辱。

“这属实难以让人相信,就凭那些不事生产的商贾?”封德彝拖着老迈的身体讥讽道。

“这如何能做得到?”房玄龄智计百出也难以理解。

其他人也是一般意思,觉得这事有些荒谬!

冼由将众人反应看在眼中,有些得意地道:“郡王殿下经常会说一句话,所有人都认为对的,你如果没有去验证过,那也不一定就是对的,相同的,错的也不一定真是错的。”

李世民点点头,“不错,初元在长安时也经常会说与之类似的话,他是个务实的人,可这与之有什么关系呢?”

“自然有关系,就拿突厥举例,我们会大量卖粮食给草原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