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53章 不正经的货郎

书名: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先不急,你们是怎么把他带回来的,他的家人呢?”林尘好奇问道。

刘仝眼中闪过一丝不自然,讪笑道:

“那……那个……是掳来的!”

刘仝说完,拿眼小心看向林尘,这事儿确实干的不太地道。

“掳来的?”

虽然有所猜测,可真亲耳听到,林尘还是不由自主的拔高了声音,想不到他林尘竟然也当了回人贩子,随即又释然道:

“掳回来就掳回来的吧,给我说说看,你们都是怎么干的,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听个故事!”

“都督慧眼如炬,这娃还真有些不一般,您既然当故事听,那我索性就从头说起。

自那日都督说了要寻薛礼这么个人,卑下便安排了人往都督所说的绛州龙门去打听,这去的人,乃是卑下妾室的堂兄,名唤张胜,算是有些见识,关键信得过……”

河东道绛州在大唐可是一个雄州,绛州总管府统领周边十六州,西进长安,南抵洛阳,北达太原,汾河穿行而过,可谓交通要道军事重地。

绛州有个龙门县,前文说过的,王家的那个王绩正是出自此地,张胜到了此地多番打听后,才终于确定确实有个叫薛礼的,不过还是个半大小子。

这薛礼原本是绛州城里薛家的族人,三年前当官的父亲不幸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去求叔父接济却遭到拒绝。

娘两为了生存,不得不搬出薛府,来到龙门县一个叫修村的地方,这里有其父亲早年治的一些土地,依着这些土地,娘两总算不至于饿死。

既然打听到了真有薛礼,还有详细的去处,张胜便不再耽搁,又找人问了路,便往修村而去。

“杨柳青,花儿红,担上了扁担到绛州……”

这日宁静的修村来了个货郎,老远就能听到他的腔调,像这样的货郎,多半是往绛州进货的,能卖力下村吆喝地位,属实不多,村民也乐意看个热闹听个乐呵。

这货郎就是张胜了,这时代所有的村子都很排外,要是有个陌生人进村,保管被人当小偷防着,深谙此中道理的张胜,自然不会犯这个错。

“那货郎,你都挑的啥呀?”一田间老翁忍不住扯着嗓子喊道。

“左肩挑金,右肩挑银,老丈莫要好奇,当心晃了你的眼!”

“呸,老汉我就不信邪了,非得看看你葫芦里卖的啥药?”

张胜一开口,两句话间便拉近了与老汉的距离,惹得老汉把锄头往田间一立,就向着路边而来。

“你这老丈,可莫要冤枉人,我可不卖药,倒是老丈你还是别看的好,免得后悔,我这东西也不卖你!”张胜调笑道。

可他越是这样说,这老头好奇心越大,非要看个究竟。

“哼,你不让看,我还偏要看!”说着话的功夫,老汉已经到了近前,掀开搭在竹筐上的芦苇席子,筐中之物顿时一目了然。

“这是啥?哎呀!你……你……”

老汉第一眼还没认出来,伸手往起一提,随即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连忙手一扔,闪电般收回,臊的满脸通红。

“哈哈哈哈!”张胜见状,直笑的直不起腰来:“叫你不要看,你偏要看,咋样,要不买一件?”

“呸,不买!真是晦气!”

老头下不来台了,低骂一声,掩面重往田间跑去。

“六公,到底啥东西啊,要是用得着就买一件呗,那货郎挑这么远也不容易!”旁边离得稍远的地里一个汉子朝老汉道。

“去去去,想知道卖的啥,不知道自己去看呐!他挑担子不容易,老汉我的铜钱来的就容易了?”

被叫做六公的老汉正气没处发呢,这不撞上了么。

“看就看,发那么大火干啥?人家又不白要你的钱!”那汉子受这一激,真就往张胜而去。

“唉,哎……”

老头没料到是这么一出,有心叫他别去,可想到自己不也是被这么激的么,最后化为一声叹息,等着看好戏。

“哎呀,你这货郎咋卖的是这呢?这真是,真是……”汉子同样一脸通红,有些不知所措。

“真是太好了,是吧!咋样这位大兄,给家里婆姨买一件?保准她心生欢喜,再说这不也便宜你么,来年说不定还能抱个大小子!”张胜接话调笑道

“这……你等晚点的,我去找你,你可别走啊!”这汉子一阵犹豫,随即低声快速的说了句,接着又大声道:

“你这货郎不正经,我才不买哩!”

接着作势便要往地里去。

你道张胜筐中装的啥,原来净是些女儿家用的肚兜,各种样式颜色都有,难怪叫这一老一壮两人臊的不行。

这就和现代让你一个男的挑着担子,挨家挨户卖卫生巾一般,你好意思卖别人都不好意思买。

“哎哎,大兄别急着走呀,我这还有一筐呢,这回很正经!”眼见汉子要走,张胜急声挽留。

汉子疑惑看去,张胜已经打开筐子了,这回还真是正经货物,竟是些簪子、梳子、针头线脑、香包配饰以及小孩玩的拨浪鼓、鲁班锁等物件。

趁着汉子挑看的间隙,张胜开始拉起家常:

“大兄,这村里哪家比较阔绰的,或者家中有体面女子的,兄弟这些东西总得找个买家呀?”

这话倒是不错,汉子也没起疑心,便和张胜说了起来,所谓水浅王八多,别看只是一个村子,按这汉子的说法,能用得着买得起的,怕不是有十来户。

其中正有一户姓薛的,说是家里刚娶了新妇,估计能买,而且那姓薛的人家也正好是体面人家。

张胜心里盘算,这八九不离十,正应该是自己要找的。

虽说薛礼母子俩,在绛州薛氏族中过不下去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这穷乡僻壤,两母子的生活质量还是要远超常人的。

这点从薛仁贵能够从小习文练武,而且两者皆不俗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习文还是练武,可不是普通百姓家可以负担的起的,更别说是没有顶梁柱的家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2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