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1章 翻天

书名: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郑善果气的浑身颤抖,一把将自己的琉璃像掷碎在地上,破口大骂。

另一边,郑元璹与郑元寿两兄弟也是各自拿着自己的琉璃像沉默不语,只是两张老脸皆是阴沉的似要低下水来。

天要塌了!

如果事情真如他们所想,郑氏的天就算不塌,也要倾斜一半到地上,他们作为郑氏的领导者,必然成为罪人,郑氏一族的罪人!

“这三座琉璃像,又是花了多少钱的?”郑元璹强自镇定问道。

“每座白银万两!”管家现在是一个字也不敢多说。

“白银万两,一万贯呐!他们都是猪嘛?”

郑元璹有些恨铁不成钢,他能想到,老家人为了巴结他们,说不定这钱还花的挺高兴呢。

可他们就没想想,为啥会有他们三人的琉璃像么?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了,肯定有人发现了大量的琉璃,知道这东西就要不值钱了,正巧这人还跟他们郑家有仇怨,这是报复他们来了。

“都下去吧!等等!立即传信所有铺子,钱庄,当铺等所有掌柜的管事的,万万不可再买琉璃像,遇到有卖这个的,立即拿下!”

说完这些,郑元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口中喃喃道:

“但愿还来得及吧。”

只是他心中对此却没抱多少希望,现在只能祈求损失少点了吧。

“要让我知道是谁如此算计我郑家,我一定将它扒皮抽筋,挫骨扬灰!”郑元寿气急败坏的怒吼道。

“会不会又是林尘?”郑善果忽的问来了这么一句。

房间里忽然一静,气氛有些凝重起来,这如果真是那林尘的手笔,这人可就有些可怕了。

假如他真想办法弄出了无限的琉璃,以及数之不尽的布匹,那么两厢消耗之下,他郑家怕不是真要历经一次劫难了。

“让人快去探探王氏现在情形!”郑元璹急呼。

是真是假,看看王氏是不是和自家一样,自然能够分明。

“两位兄长稍待,我亲自去!”郑元寿请缨道。

这种时候坐这里干等,还真不如动起来的好,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王氏长安这块自从王薄走后,由于王仙客性子清淡,暂时由王绩主事。

这个王绩字无功也是个名人,乃是初唐有名的诗人,被誉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其侄子王福畤正是诗人王勃父亲。

此时的王绩正以前朝官员的身份,在门下省待召呢,其人喜欢饮酒,被特判每日给酒一斗,所以时人称其为“斗酒学士”。

对于郑元寿的到来,王绩还是诧异的,两人素来没有交集,更何况身份上也不对等。

正要见礼,却被郑元寿打断,都火烧眉毛了,哪里还有空闲整这些虚头巴脑的。

“你们王氏最近可有收到琉璃像,钱庄是否也有大量布匹存入?”

如此没头没脑的一句,把个王绩都弄蒙了,反应过来后,对于郑元寿的问题也不甚清楚。

他是个自命清高的人,向来对于商贾之事不甚热衷,现在虽说管理长安族产,也只是挂个名而已,其实并不插手事情。

唤来管事,问过之后,才知道,钱庄收到大批布匹的事确实有,而且已经持续几个月了,不过琉璃像什么的却是没有。

郑元寿闻言心里莫名一松,还好,这两人不是一个人,那就还有希望补救,这种事多一个人,就多一分转圜余地,算是个好消息。

然而郑元寿不知道的是,王家不比郑家,此时的王氏出仕官员主要任职在地方,所以长安根本就不是王氏中枢所在。

现在王氏算得上家主的,只有晋阳王氏的大房王孝远和同为大房的祁县王氏王裕,所以琉璃像也是有的。

只是分别被送往了这两人的地方,长安这几个吉祥物,自然是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了。

此时随州刺史府,驸马王裕正看着东汉司徒王允的琉璃像,脸色阴晴不定,在其手边还有王子师侄子王凌的琉璃像。

这事就有些不同寻常了,可惜的是他可没有另外两个兄弟能商量的,所以他只觉得事情有些诡异,却也没有太多在意。

可接下来的数天里,却让他知道了大事不好,家里的琉璃像一天比一天多,现在已经有六七十个了。

这些东西可不是白来的,全是拿钱买的,而且还是琉璃,人头大的琉璃,价格低于万贯的都很少,这里就是几百万贯的钱了。

要是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王裕都不敢想象,琉璃珍贵那是因为它稀少,一旦烂大街了,那自家的钱不都是打水漂了,这道理,谁都明白,王裕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大事不妙。

还有另一件事,就是最近一直有书信过来,说是好几个城里的布匹价格下降了一半不止,而且越靠近长安的价格越贱。

这事同样让他感到难以理解,而且就在今早,随州城里竟然也出现了廉价布,往常四百多文一匹的布,现在不到三百就可以买到。

他对商贾之事不甚太懂,往常这些事都是有专门的管事处理的,现在既然事情都报到他这了,显然事情不简单。

到这个时候,他还没能把族内钱庄有大量布匹的事,和这个联系起来,只是出于政客的本能知道不妥。

当然这也是因为祁县王氏在魏晋时期衰落,原本势弱,到了他这才慢慢有些起色,隐隐有超过晋阳王的趋势。

所以他这一房,虽然也有钱庄生意,可多是些小城的,虽然也接触到了林尘的原材料采买队伍,可实在不多。

没有足够多的信息,判断出些偏差,也是情理中的事,郑氏若不是三兄弟都在长安,更是一起讨论,也肯定不会那么快找出问题所在。

唐代商人地位是很低下的,这些世家大族甚至满朝勋贵,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土地庄园。

而所有人的意识形态里,都是同样一种认知「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他们纵然有商业行为,那也是简单粗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57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