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31章 克明你怎么看

书名: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作者:杯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对于大唐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信号,说明岭南也不是完全铁板一块,冯盎似乎也并不能完全将其掌控,这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至于对林尘的弹劾内容,以及林尘要造反什么的,李世民是不会信的,谁还能有他了解林尘?

这定是林尘手段有些激烈,让这些家伙吃了亏,这些废柴别无他法又不甘心,这才求到他这来了。

“当初随意落得一颗棋子,没想到这么快就发挥作用了,初元呐初元,朕还是小看了你呀!”李世民有些感慨道。

随手将这些奏章丢过一旁,拿起林尘的奏章看了起来,前半段是林尘的施政措施,以及对于琼州岛的发展规划。

比如林尘奏章上说了,他准备罢免琼州岛全境的农税,改收商税,而且会在琼州岛建设大量工厂,将大多数不善耕作的僚人农家子变成工人。

将整个琼州岛打造成商业岛,尝试以商为主带动岛内发展。

后半段则是对于自己理想抱负实现的畅想,科学的疯子会像瘟疫一般,越传越广,同时表明心迹我无意于权利游戏的争夺,科学一脉发扬光大才是我的毕生追求。

随后附着四州刺史的罪刑和证据,而且表明自己只是将他们驱逐出去而已,并没有如何。

这份奏章的内容,李世民还是非常相信的,这才是初元先生嘛,为了传播他所谓的科学,当初可是将他李世民和李元吉都当成了棋子极力蛊惑的。

而且不得不说,科学一道确实有魅力,而且全是实用之学,他自己当初也是陷进去的了。

这样的林初元,在看到长安传学无望后,这才凭着从龙之功主动要求去琼州岛的,本就是奔着传学而去的,大权在握之下,岂容有人挡其脚步?

正如林尘所想,李世民根本就不在乎他在琼州岛如何搞,也不在乎林尘与四个刺史的矛盾。

四人就算没罪有道理,他也不会为了他们惩处林尘,四人罪不可恕,他也不能罪责。

这点李世民和林尘都看得明白,唯独四个蠢货为利驱使,蒙蔽心智,徒闹笑话!

至于林尘最后所说的平安果之事,李世民心中是不舒服的,总有种被威胁了的感觉。

“天可汗是吧?倒是个好名字,朕要了!”

“总有一天,朕要将你得秘密全部挖出来!”

“林尘,林初元,初元先生,你且等着看吧,希望你说话算话!”

放下奏章,李世民竟有些豪情壮志的感觉,这个约定他李世民接了!

“来人,传房杜二相议事!”

接到李世民的传召,房玄龄杜如晦来的很快,如今二人随着李世民登基,越发水涨船高,可谓风光无限。

“来玄龄、克明,你二人看看这些!”

李世民将这些奏折推给两人,又拿出林尘的密信,只是将后面平安果那部分去了。

其实这些奏折两人早已看过,不然也到不了李世民案头。

只是李世民让看,装样子也得看看不是,再说当初也没仔细看,只知道是弹劾林尘奏章,这回正好详细看看。

重点是林尘的密信,这个他们可不知晓,乃是林尘通过自己的路子送过来的。

对于林尘与当今圣上的关系,没有人比他二位清楚的了,今上还是秦王的时候,林尘家可就如这位自己的家一般,那是想去就去,从来不带客气的。

更何况玄武门之战时,这位的一家子可都是林尘一力保下来的。

说句不客气的,林尘若是愿意在朝为官,绝对要比他俩更受器重。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暗地里,两人其实已经撕破脸皮了,只是李世民肯定不会承认,林尘也不会出来嚷嚷就是。

“陛下,臣认为琼国公的折子较为可信!”房玄龄首先开口道。

“嗯!”杜如晦也点头表示赞成。

“哈哈,你们两个啊,就不要给朕来这一套了,朕可不是让你们论谁对谁错的,再说琼州的事暂时也轮不到朕说三道四!”

杜如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琼州岛也是大唐领土,陛下自是管的到的!”

李世民:“哼,这事不说也罢,对了,冯盎可启程进京了?”

房玄龄:“耿国公上书,僚人谈殿反叛,他暂时要坐镇岭南,不过却是派了身为恩州刺史的儿子冯智戴进京朝圣!”

“看来魏征所言还是有几分道理,这冯盎果真没胆子造反,就等他平了叛乱后再说吧,只要他能终于朕,朕又岂会是卸磨杀驴之人?”没有外人,李世民说起话来也是毫无顾忌。

“陛下英明!”(马屁x2)

李世民摆摆手:“算了不说这个了,你们对于初元所言施政之法,有何见解?”

“陛下,商贾无德,不事生产,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为本,以商为主,从未听说过,初元先生大才,常有惊世之举,臣不好评判,不过臣自己是不看好的!”房玄龄道。

“克明,你怎么看?”李世民看向杜如晦。

“古之未有,也不是说一定不行!”杜如晦开局便是否定。

要想在领导面前出风头,让领导记住你,那就一定不要一味跟风,别人都赞成,那就一定要反对,杜如晦显然深谙此道。

可反对归反对,可你还得有自己观点,有道理,有说服力才行!

在李世民和房玄龄疑惑的眼神中,杜如晦继续开口道:

“所谓士农工商自古便有,远在孔圣在世时就有子贡赎牛的典故,这其实也是商,可见商是能与国事并立的。

而彼时的士农工商之说,其实是平等并立的,士教人明理善事,农使人果腹生存,工则便利生活,商能互换有无。

四者无分高低,缺一不可,可到了现在却成了人群等级的划分,这其实是士的故意所为,人皆有私心,士能说会写,造书成册,代代相传,又多是高官显贵,自然就高人一等了!

抛开士不说,农工商都是功用阶层,既然农能为本,工商为何就不能呢?

只是非有初元先生这等惊世之才,旁人纵是想到也不敢为之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7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