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骑

作者:阿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四章 五万佛民

书名:唐骑 作者:阿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6

郑渭说道:“当今西域,大小势力林林总总至少几十家。就民族而论,吐蕃已经衰落,大食已经分裂,还剩下最大的军政势力主要是三派,一是大唐诸藩属,二是大食分裂出来的天方诸国,三是回纥人所建立的回纥诸国。”

张迈与郭洛曾听郑渭说过,大唐在西域的势力,安西四镇沦陷以后有一段时间曾迅速跌入谷底,但近数十年来并不是一味地每况愈下,一旦因缘际会,唐人与亲唐势力便重新抬头,其中离安西唐军最近的,便是昆仑北麓的于阗佛国。“所说于阗佛国再往东,在甘陇道上还有好几个割藩镇,其中有一支唐人建立的归义军也十分强大,不过隔得远了,我所知道的消息也不确切。”

至于大食诸国,靠得最近的莫过于占据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而回纥也不单只有一个黑汗回纥王朝,在天山北麓一带还有一个足以与八刺沙衮回纥政权抗衡的高昌回纥,这两个政权虽然系出同源,但相互之间也是斗争不断。

“我大唐诸藩镇,多信佛教,高昌回纥高层信袄教,下层信佛教,黑汗回纥,大汗阿尔斯兰也是信袄教,而副汗萨图克,大家也都知道了,近年已经改信了天方教。西域的宗教势力,就大体而言,袄教、明教是一日比一日萎缩,佛教的势力本来极大,近年因失去政权的保护,在葱岭以西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三大宗教势力日削,天方教势力日盛,如今葱岭以西已有天方一教压诸教的趋势了。天方教既然独大,其激进派力量又已经选择了萨图克,我们就没必要和萨图克去争夺这个了,不如反其道而行,争取处在弱势、却仍然有大量信徒的佛教、袄教、明教。这三大宗教现阶段虽然处于挨打地位,但实际上他们的信徒数量加起来却要比天方教教徒多得多。”

郭洛道:“你是说,同是争取三大宗教?”

“不但是三大宗教,甚至就是天方教中的温和派,以及景教等小教,也未必没法争取!”郑渭道:“天方教的传统,是政教合一,咱们华夏的传统,却从来都是以一世俗政府统摄诸宗教,天方教主张一神独尊,咱们就主张诸教和平共处,他们主张真神唯一,咱们就主张存而不论,他们主张战,我们就主张和他们要发动宗教战争,咱们就团结起所有被他们压迫的宗教,用战争来反对宗教战争!他们要为传播教义而战,我们就为争取和谐而战!”

张迈听得暗暗点头,郑渭所说的这套宗教主张,却并非他自己的发明,而是与华夏的千年道统暗合。

天方教是政教分庭抗礼,甚至教权大于政权,但华夏却从来都是强政权,弱宗教,处于强势的宗教自然不希望政府太过强大,因为那会影响到它的扩展,但处于弱势的宗教却巴不得有一个强大的政权来保护他们的生存权。说得更深入些,这种以“存而不论”为理论支撑、以和平共处为形式、以政府统一管理各宗教为政策的宗教主张,其真正的内核正是以王道制神权,也正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

下巴儿思,奈尔沙希从家里出来,这座边陲小城也变得纷纷扰扰,居民个个恐慌,还走得动的都在准备逃跑的事情了。

“老爹,我们也快走吧。”

奈尔沙希的儿子、女婿们说。这里虽是祖宅,但东西已经被“唐寇”搜刮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只是一条性命,在此已无可恋。

“走?”老奈尔沙希好像人老得有些呆了一般。

“是啊,唐寇快来了,塞坎都死沙漠里了。这伙唐寇太厉害了,恒罗斯怕也守不住了,难道下巴儿思还能呆吗?快走吧,满城的人都已经在逃了。听说俱兰城那边的人都正逃往灭尔基,恒罗斯那边也戒严不住,这一带人心惶惶的,除了那些苦哈哈,有点财产的没人愿留下啊。”

昨天晚上,有十几败兵逃到了这里,泄露了这个重大消息。

奈尔沙希还没回答,儿子女婿们都已经商量起逃跑的路线了。奈尔沙希家的家业大部分都在疏勒,逃跑的目标不用问,肯定是回疏勒。从下巴儿思要往疏勒,得先到俱兰城,然后倒有几条道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是往东北,沿着俱兰山脉北麓的碎叶沙漠边缘一直走,就能到达八刺沙衮,这是俱兰城前往八刺沙衮的近路,博格拉汗当初调兵就是从这里走的。不过自从沙漠里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后,已经没人敢接近沙漠了尽管俱兰山脉北麓离灯上城还有老大的一段距离,但这一带“唐寇”也是出现过的,所以没人敢走。再说奈尔沙希家也不用去八刺沙衮。

第二条是往东走山城灭尔基,翻过俱兰山脉之后转而向南,走数百里渡过真珠河,再过葛罗岭山口,就可以到达疏勒,这条虽是山路,可也是正路,相对来说最为安全。

还有一条,是直接往南,越过荒废的大唐休循州帮地,穿过由袄教教徒控制的讹迹罕之后,也可到达疏勒,不过这条路不但山河阻隔,而且这一带是几大势力的三不管地区,中间间插着太多的强盗、部落,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很不安全,商旅行人一般都不敢往这边走。

奈尔沙希的儿子、女婿们商议过后,觉得还是走第二条安全不止是他们如此,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想法。

“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东西啊!”老奈尔沙希心里咒骂着:“难道你们都已忘记,你们的弟弟阿布勒,还在那帮‘唐寇’手里么?”

他拄着拐杖,走到城头,望着北面的沙漠,呢喃着:“唐寇,唐寇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我们不但要争取佛教、袄教、明教的支持,同时还要争取商人!”郑渭说道:“在西域,国族、宗教,或据城池,或据寺庙,都还有其存在的保障,唯商人最惨。一来,自河西走廊隔断,丝绸之路一绝,生意是越来越不景气,二来,当今各国非但不体恤商人,反而横征暴敛,甚至各宗教的祭祀、长老也不断向商人们索要献金,西域无论大商人还是小商人,都过得苦不堪言,尤其最让商人心里没底的,是一旦出了非常之变,这些商人第一个就成了掠夺的对象,信誓旦旦的律法也都成了一纸空文,生命、财产都全无保障。”

说到这里郑渭想起自己的事情,忍不住一声叹息,继续道:“萨图克雄心勃勃,但这一点上也未能免俗,所以,”郑渭伸出了左手,说道:“若我们能有区别地保护商人,对于和我们利益一体的商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保护他们的财产,甚至可以出动武装给他们护航,将商业力量与战力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安西唐军将横行千里,无往不利!”

张迈听到这里沉吟起来,想起郑渭乃是商人出身,因道:“关于商人这一条,你说的乃是大的、长远的政策方针,若就眼前来说,如何争取他们支持的具体策略才更加迫切。”

郑渭笑了起来:“具体的策略,其实我们的四大目标的第二条,不已经提出来了吗?”

“第二条?联系长安?”张迈脑中灵光一闪,叫道:“你是说丝绸之路?”

“对!郑渭道:“打通丝绸之路,保护间道畅通!而这与我们东归的大方向又刚好暗合只要我们能够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足够的实力与决心,还怕西域的大小商家不支持我们?”

张迈听得眼睛眯了起来,心中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

这时恒罗斯河边的战斗已经结束,第二拔人马第二折冲府也已靠近,跟着进驻第一折冲府安排好的营寨之中,郭洛却未去迎接战友,他也被郑渭的主张吸引住了,他也是个有胸襟有见识的人,这时将郑渭的话仔细琢磨了一番后,说道:“开通商路、诸教平等,自然都好。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我们安西唐军还是必须有一个天然能够转系埴煌主体力量,如果没有这样一支力量作为主干,你说的这些政策,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军事进展顺利时可以很快扩张,但一旦陷入低潮就很容易分崩离析,轰然垮塌这样昙花一现的政权,可不是我们想要的大唐。”

相对来说,郭洛在民族问题上是持比较保守态度的,他看了看远处各自归营的第一折冲府士兵,原本龙骧营绝大部分人都唐民后裔,如今加入了不少西域降兵,就是白种人也有一百多了。

暂时来说这种构成还没有很大的问题,但唐军现在的兵力还处于需要扩张的阶段,要想增兵,那么就势必要大量地吸收胡人,如果军队中异族太多,光靠后天后训练,郭洛认为不但难度很大,而且成效很慢,而且会埋下长久的隐忧。

“所以无论怎么样,我们一定得把人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人的问题不解决,一切的成就都将是假的。”

他提出这个意见后,郑渭却点头表示赞成:“对,我也觉得应该赶快找到一个唐民的大海。否则的话,光靠我们现在这支无根的军队,是很难让袄教、明教真心真意跟随我们的。”

“唐民的大海?”张迈道:“你是说中土么?但这里离中土,实在太过遥远了。”

谁知道郑渭却道:“不,不需要去到中土。有一个地方,就有足够的人口作为背书了。虽然只靠这个地方还不足以横扫天下,但赖以安身立命却已经足够了。而且这个地方,离这里也不是遥不可及。”

“啊!”张迈和郭洛齐声问道:“哪里?”

虽然被削膝盖,但谋落乌勒却还能够骑马。

跟着马小春,走到灯下谷谷口的时候,忽然道:“小春,这段时间多承你照顾,姐夫送你一份礼物吧。”

“礼物?”马小春忍不住笑道:“姐夫,你现在身上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能送我什么礼物。”

谋落乌勒摇头叹息着:“你啊,就是想着钱我要送你的这件礼物,不是别的,是让张特使对你多几分宠信与好感。怎么样,要不要?”

马小春啊了一声,张迈的宠信与好感?对马小春来说,这可是一份比金银还要贵重的礼物了。

“我要,我当然要!好姐夫,你快给我吧。”

“这件礼物,不是实在的东西,而只是一条情报”谋落乌勒道:“我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人将这条情报告诉张特使了,但我这些日子和唐军民部的人一起生活,发现接下来要去哪里其实还有些彷徨,所以我想他们或许还不知道那件事情,如果张特使也不知道的话,那你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或许会让他欣喜若狂的。”

张迈和郭洛已经快要欣喜若狂了。

“哪里?哪里?”他们催促着问。

“就是疏勒,”郑渭道:“那个地方,有五万饱受压迫的佛民!这个数量,约是大疏勒地区总人口的两成强、三成弱。”

“五万佛民?”张迈对这个说法有些陌生:“佛民?什么意思?信佛的?是什么民族的?和大唐有关?”

“何止有关!应该说,这五万佛民,几乎全部都是唐民以及亲唐部族的后裔,这些人在疏勒河河谷引水灌溉,务农为生,以又寺庙作为组织,约百户为一庙,共八十一庙,合八千户,他们的领袖是大昭寺的主持,而大昭寺的历代主持,代代都是鲁家的子弟。”

“什么!鲁家?”张迈郭洛齐声问:“难道是郭杨鲁郑中的鲁家?”

“不错,”郑渭道:“当年四镇相继沦陷后,四大世家颠沛流离,先后分裂,疏勒是当年安西四镇的第一次分裂点,而那五万佛民,大部分的父系宗祖就是疏勒七大军屯的军民!”

张迈的郭洛听得呆了,疏勒那边的近况,他们知道的也不多了,可是五万佛民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惊喜了。

“五万五万怎么会有这么多了。”

“才八千户,不算很多吧,再说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郑渭道:“其实过了葛罗岭山口,载往东,唐民就会越多。疏勒和恒罗斯这边不同,那里是我中华固有的势力范围,从汉朝就开始经营了,我们在那里有着近千年的根基啊,隋朝重铸的班超三十六金人(铜像),至今还在那里矗立着呢!而且那里的唐民,风俗习惯都还保留很好,精神面貌也与碑谷、恒罗斯的大唐遗民绝对不同!当年我们被迫退出是军事上出了问题,说到民间力量,天方教在那里的势力都还撑不过佛教呢。那里的百姓,就算不是汉人,也大多亲唐,尤其是博格拉汗因受圣战者的影响,明显推崇天方、抑制其它宗教以后,袄教、明教、景教等都怀念起大唐容纳诸教的胸怀了,现在缺乏,只是一支能够领导他们的的武装罢了。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打回到那里去,那么就差不多是回到家门口了。”

注:疏勒,即喀什,也就是今天共和国最西边的地级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91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