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资源帝国

作者:蒹葭苍苍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多方技术组合

书名:资源帝国 作者:蒹葭苍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12

“要说到技术实力,这三家当中,除了美国能拍着胸脯说他什么都能造之外,还有谁能这样说日本还是英国虽然我对船舶工业这一行的了解并不算是太多,但我也知道,日本船舶业,当初是靠人力成本起来的,至于英国,他们的实力是不错,但是这么多年来的经济衰退,最先进的船舶制造业技术,他们未必会有。别忘了,现在还有一个棒子,他们的船舶业,也很强大。”刘东说到。

韩国是在日本船舶业崛起以后,才跟着崛起的。到现在,在全世界货运轮船订单方面,实力也很强劲。但之前无论是刘东还是张亚平,都没有说引进韩国的技术。并不是刘东他们两人瞧不起棒子,厌恶他们,主要是他们的造船行业,要说实力是强大,但要说到技术,那就未必多么的强大了。完全是靠着国家的支持,还有一些机遇,才撑起来的。

就犹如当年日本船业兴起,要说到当年日本人的造船工业能力有多强大,那绝对是扯淡,不过是像现在的华夏一样,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把这个市场给撑起来的。只不过到了现在,发展了那么多年,日本人已经开始向船舶高端行业前行,很多的船舶设备,他们已经把技术给吃透了。所以他们的技术力量,才有参考的价值。

但现如今的韩国,虽然发展的时间也不短,至少要比华夏要长那么一点,但他们也就在近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崛起的,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二三十年。虽然订单很多,并且整体行业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看起来也很强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能算得上是霸主。

可韩国不能和日本比,在二战的时候,日本就有一定的船舶建造能力,而那个时候的韩国,仅仅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已。完全没有任何的根基,而二战之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美国为了用日本来钳制华夏和苏联,并没有把日本打压得太狠,虽然军工方面,美国人是绝对不让日本人弄的,但是民用建造方面,美国人的尺度是放得相当宽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那种对别人狠,对自己同样狠的人,他们既然军事方面不能太过发展,那么就对民用方面发展迅速。船舶建造业,又是日本的传统项目,他们当然得在这方面上下功夫。所以,到现在日本发展出了高精尖的船舶技术,而韩国还仅仅是在做一些苦力。就像后世的华夏,号称是制造业第一强国,但要说到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个渣。现在的韩国,在船舶制造行业当中,情况其实也和后世的华夏差不多。

所以打一开始,刘东和张亚平就完全忽视了棒子。虽然现在棒子的船舶业,在他们国内都是支柱型产业,但内置不好,考虑都不用考虑。

“照老板你这意思一说,那现在全球造船行业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还能有几个国家本来美国是一个好选择,但是老板你又把美国直接给忽略掉了,我都不知道该选哪个国家的技术了。”张亚平无奈的说到。

“其实,我们不能老是把目光看向那些强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实力强大,不代表技术就强大,韩国就是一个例子。但实力不强大,也不代表技术就不强大,就拿芬兰来说,你敢说他们的船舶制造业不强”刘东问到。

“芬兰难道老板你打算和他们合作”听到刘东把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国家都放弃了,又提出一个国家来,张亚平就以为刘东看上了芬兰的技术。

但刘东听到张亚平这么说,依旧摇头说到:“芬兰的船舶制造业,的确相当有实力,但是他们擅长的东西,和我们需要的东西,完全就是两码事。他们擅长建造破冰船,这玩意我们拿来有什么用是开到北极去还是开到南极去而且这个方面的船舶应用,产值又不大,我们环亚船业进去了,让芬兰人吃什么”

“那总得选个国家的技术来用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总不能不引进技术了吧”张亚平有些急切的问到。

如果在之前,张亚平对于环亚船业的关注程度,仅仅是好奇,那么现在,张亚平已经开始把自己当成环亚船业未来的经理了。既然是环亚船业的经理,那就不得不为环亚船业多做考虑,毕竟,他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工作主要成绩,都将会来自环亚船业。环亚船业发展好了,才有他风光的时候。所以,当刘东说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话之后,张亚平不得不急迫起来。

对于张亚平这话,老实说,刘东自己也很头疼。要说钱,他现在的环亚,是绝对不会缺乏的,再过几年,从苏联那边弄过来的钱,都不知道会有多少,而在这之后,还有日本人的钱,可以收割一次,所以论到资金富裕的程度,绝对可以和那些老牌财产媲美。

但有钱不代表就一定能有技术,就像后世的华夏,手里捏着那么多的美元,但华夏想要买技术,却有着种种的限制。那个时候的华夏,才会明白,钱再多,没有化成实际的核心竞争力,都是没有意义的。说白了,美元不过是美国人印出来的一堆废纸,美国人认可这个纸的时候,他才能有购买力,美国人要耍流氓不认可,或者是弄出其他的限制手段,别人就只有抓瞎的份。毕竟,美国人有抢钱套装,你没那个实力,你就不能让他们屈服。

但既然张亚平都问到这个程度了,刘东也就只有把他脑子里面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给说出来:“整体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我看并不适合于我们环亚,我的打算是,多种方面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长处。”

“这不就是万国造么那样弄出来的船,能行么”听到刘东的话,张亚平差点忍不住鄙视起刘东来。

刘东的想法是很好,学习所有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制造业并不是那么吃香。因为制造业,存在着很多种标准,美国的标准未必会适应于日本的标准,日本的标准也未必会适应于英国的标准,虽然大体上的船,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由于各自发展出来的核心技术,都不一样,这几十年各自闭关研究之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出现明显的分歧。

就算是华夏自己,当年虽然搞工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全盘引进苏联的技术,但现如今,如果把苏联的设备拿到国内来用,未必就适合华夏现如今的行情。就连同一种技术,分开发展几十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距,就更别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要把所有国家的长处都整合到一起,那难度未必会比自己从头开始研究差多少。

那样做,就相当于在战争年代,机枪用美国人的,步枪用俄国人的,然后坦克又用英国人的,再加上大炮用法国人的,怎么一个乱字能形容单单是各种各样的子弹炮弹匹配,就足以把管后勤的人给愁死。如果真像刘东说的那样,基本上引进的那些技术,想要本土化,还必须要磨平各种棱角,甚至引进的那些技术,到时候很有可能,仅仅就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刘东这话,哪里是在给他答案,这纯粹就是在添乱嘛。

看到张亚平那模样,刘东就知道张亚平在想着什么东西。但问题是现如今环亚船业,确确实实是不能全套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但凡有可行的办法,刘东都不会想到这样的歪招。

但很可惜,无论是美国人那边,还是日本人那边,甚至是英国人那边,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引进他们的技术。所以,刘东也就只有弄出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要不然,环亚船业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船舶

“万国造也就只有万国造了。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坏处,但单独引进某一个国家的技术力量,对于我们环亚来说,是走不通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换一种思路,或许就能闯出一条路来。毕竟,我们背靠华夏,有着很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利用这个成本优势,迅速的把所有技术吃透,然后本土化,到时候未必不会形成竞争力。等到我们从最开始引进的技术当中,形成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技术,那到时候,这些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了,而不会再存在什么万国造的说法。”刘东说到。

“可那样做,真的太麻烦了,尤其是船舶制造行业,这一块牵连到的东西可不少,如果单单依靠我们环亚自己来吃透那些技术,那还不知道会用多少年的时间,十年,抑或者是二十年,甚至是更加长久的时间,而老板你不是说,我们环亚船业,必须要尽快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么”张亚平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打消刘东那天真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01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