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作者:去买柚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52章:宝船降临

书名: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作者:去买柚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2

在李子夜的传授下,工匠组、木匠组、还有筑运组,都领到了不同的分工,井然有序的执行着宝船的建造任务。

筑运组负责材料运输,外加船帆、桅杆等部件的制作。

要求也是榫卯结构,加船钉组合,能将桅杆这类的部件,牢牢的固定在甲板上。即使遭遇强风,也必须稳而不倒。哪怕有一丝松动,都算不合格。

很快,工匠组那边率先完成了船坞的制造。而木匠组的龙骨搭建、船底结构,也学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可以来到船坞,把知识用于实践。

完成任务的工匠组,也没闲着。他们在李子夜的指挥下,开始学习宝船结构,准备组建甲板和船舱。

在效率的分工和教导下,三组成员配合得天衣无缝,几乎没有出现任何误工现象。

这样的构建方式,远比教众人一起学习船坞、龙骨、甲板等建造,来得效率许多。

毕竟各道工序,满员人数摆在那边。如果一大堆人都上,那么很容易造成划水现象。不是成员们想着偷懒,而是真没地方需要他们出力,活都被别人干完了。

在众人的分工和努力下,郑和宝船从船坞开始,一点一点筑造而起。每一天都有新进度。

六天之后,龙骨拼接完成,船底的轮廓也渐渐出现。又过了六天,宝船的圆弧船底,也搭建完成。接着工匠组前来安装甲板,船舱,桅杆等部件

众人齐心协力的为复原“华夏荣光”,而努力着。在他们眼里,面前的宝船,并不是简单的一艘船。而是承载着昔日光辉的荣耀。

现代的人们,一说起世界最牛舰船。那脑子里浮现的,往往都是外国的核动力航母。

包括近代也是一样,谁谁国的坚船利炮,怎么怎么所向披靡。在它们面前,一切抵抗都是徒劳。西方人只要在海岸线上架起几门大炮,就能侵略我们的土地。

殊不知,就在明朝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征服世界的旗舰。包括火枪、火炮,我们的老祖宗,也都早早发明了。

我们南宋时期的军队,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又名火石炮、霹雳炮。

公元12世纪30年代,我们华夏就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

北宋仁宗时期编纂而成的武经总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该书遍收历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辑录了10多种古代样炮,并附有火形。

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个世纪。

在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挥师征战,能够打败交战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火炮武器的发展和使用。

说白了,西方人的火枪火炮,都是从我们这边传过去的。要不是老祖宗厌倦了打打杀杀,只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不然也不会有西方列强什么事。

而所谓百年屈辱,也只是我们当时在“武力”方面,落后了西方。导致被那群野蛮人,骑在头上撒野。并不是我们文明比他们落后。

等到“武力”方面的短板,被彻底补齐,甚至超越西方。那届时西方人会知道,谁才是这世界的顶级文明。

一个月后,由苏城旅游部门,所举办的“全国龙舟比赛”,在苏城河上隆重举办。

由于主办方提前做了预热,透露出李子夜和他孔子学院的弟子们,届时也会出现。所以龙舟比赛现场,迎来了许许多多粉丝、游客,外加媒体记者。

他们都是从全国各地,闻讯赶来的。一大清早,人群就把苏城河两岸,围得水泄不通,连只猫都无法通过。

害得附近,时常来河边抓鱼的野猫,都不敢来了。只能无奈的远远看着,心想人类今天,到底是抽了什么风,一下子出现一堆。

观看人数的暴增,也让参赛的各支龙舟队伍,感到一丝压力。

考虑到赛龙舟的小众性,以往举行的比赛,除了他们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外,一般没什么人特意前来。顶多河边居住或偶尔路过的行人,会站着看上两眼。

至于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们,那更不提了。一台台摄像机架在河岸,甚至还有地方电视台,开启了现场直播。搞得龙舟选手们还以为自己参加的,是什么国际大赛

上午9点,各地方的龙舟队伍,开始陆陆续续抵达赛场。他们带着自己的龙舟赛艇,上面印着各种花里胡哨的龙纹,龙饰。

有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做工方面大抵相同,看着有点呆板的龙头,被雕刻在龙舟的前端。

中间部分,则是各种颜色的龙鳞。看其纹路,很明显都差不太多。用的还是油漆涂刷工艺。搞不好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每支参赛的队伍,会按照他们的城市,进行划分。比如深城的队伍,就代表了深城的荣誉。

如果他们赢了,那不仅仅是自己队伍获胜,还给家乡带来荣誉。等到回去的时候,那叫衣锦还乡,地方民众还会给他们拉横幅,以示欢迎。

各地团队带着他们的龙舟,依次登场。主持人拿着话筒,为观众们介绍各支队伍的来历。

不管认不认识,现场的群众也很捧场,不是鼓掌就是欢呼,把气氛搞得还算热闹。

然而,当苏城本地的龙舟队伍,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悠悠登场的时候。只见苏成河两岸的观众们,顿时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

原因则是苏城的队伍,他们扛着的龙舟,跟其他省份、其他城市的龙舟,有很大不同

首先龙舟的底部,是银白色的金属色泽,它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银光。

除了颜色不同之外,龙舟两侧的龙纹,并不是油漆印上去的。而是工匠亲手雕刻的龙鳞

其逼真程度,让不少近处的观众,还以为龙舟上的是专门贴上去的鳞片。殊不知,那都是工匠雕刻出来的。

再看龙舟的龙头部分,更是把细节拉满,精致到爆炸,做到了极致栩栩如生的龙首,昂扬的望着天空。

通体银白的色泽,让这条银龙看起来格外非凡。哪怕不懂行的路人,都感觉得出来,这龙舟必定出自大师之手。跟其他队伍的龙舟,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就在众人望着银色龙舟的时候,现场主持人恰到好处的在镜头前说道,“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现在看到的这艘龙舟,是不是觉得有些与众不同”

话音落下,观众们不禁点了点头。

主持人见状,微笑着说道,“那我也不卖关子了,其实这艘龙舟的制造者,就是大家熟知的李子夜先生”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子夜先生,作为特邀嘉宾,来到我们的龙舟比赛现场。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欢迎李子夜先生和孔子学院的师生们”

话音落下,只见现场气氛,顿时变得更热闹起来粉丝们一听到李子夜的名字,特别是那些女粉们,一个个都兴奋得欢呼了起来

“我刚才就有猜到,龙舟会不会是子夜大神的杰作,果不其然我猜对啦作为大神的老粉丝,他每一期视频我都看”

“子夜大神终于要出场了呀这一刻我等了好久啦从早上7点就来河边占位置了一直等到现在,连早饭都没怎么吃。”

“大神在哪呢前面的人太多,看不见呀经常听到李大神的名字,今天特地来一睹尊容,没想到这么多人,早知道早点来了”

几乎在场的所有观众,都伸长脖子,想要看看李子夜。包括媒体记者们也是一样,纷纷调整镜头,想要把主角登场的画面,都捕捉到位。

然而,就在众人翘首以盼,想着李子夜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

仅见忽然苏城河前方河道,一艘扬着风帆的宝船旗舰,逐步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旗舰有两排高大的桅杆,四面纯白色的风帆。船的两侧位置,各有一排划桨,它们整齐划一的划动着,让旗舰充满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时,主持人举起话筒,对观众们大声说道,“大家请看向前方那艘朝我们驶来的宝船,就是李子夜先生和他孔子学院的师生们,携手打造的”

“这艘宝船的来历,可不小它是根据我国明朝时期,最大的舰船郑和宝船改造而来的”

“郑和下西洋,大家都知道吧当初最大的宝船,跟李先生他们造出来的这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说着,河道两岸的观众、粉丝们,一听到宝船还有这么大的来头。他们看船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

起初不了解的,还以为眼前这艘就是普通的古代帆船。然而听了解释,大家才意识到,那艘逐渐驶来的宝船,居然还是华夏古代赫赫有名的旗舰

“卧槽郑和下西洋,我是知道的呀记得当初读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还讲过这一段呢”

“如果没记错的话,郑和宝船是当时领先全球的旗舰周游列国的时候,直接刷新了周围国家的世界观仿佛神兵天降一样,真的一点都没夸张”

“我了个去子夜大神真是出手不凡啊把我们古代最牛的旗舰,都给还原出来了。这不比那些古装剧里弄的破船,强一万倍”

众人踮着脚尖,望着不远处行驶来的宝船。当舰船临近,众人见到船舵位置,正站着一位男子。他穿着白色的儒衣,服装颜色,跟船上扬起的白帆形成一种呼应。

江面上的劲风,吹拂在男子脸颊,吹动着他的黑发。而男子却丝毫不受影响的掌控着船舵。

如果不看河道两旁的现代化建筑,光看江面上行驶的旗舰宝船。众人会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错觉。

特别当旗舰宝船靠近,人们隐约可以听见船舱内,传来的“诶呦”声。那是划桨的船员们,在互相配合时发出的声响。

声音由远及近,很快就听得个真切。

眼看偌大的帆船,正以他现在的航速,朝各龙舟队伍驶来。河岸上的人们,以及龙舟队员们,在欣赏宝船之余,心里也多出一丝念头。

那就是眼前的宝船,该怎么停下呀要知道开船可跟开车不同,汽车的制动在百米内就可以搞定了。

而舰船的制动,那不是踩个刹车这么简单的。也不是紧急抛锚,就能制动的。它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就在众人纷纷为停船,而感到一丝担忧的时候。只见这时,身为船长的李子夜挥了挥手,示意船上各部,准备停船靠岸。

见到李子夜挥手示意,作为“副船长”的刘村,用他尽可能大的嗓门,在船上喊道,“各部门注意准备停船”

由于船只行驶在江面上,江风太大,怕不是所有人都听得见。特别是船舱内的划船组,他们有船桨声和船舱隔音,需要一级一级传话下去。

于是“副船长”话音落下,仅见众人立刻行动起来。甲板上的船员,纷纷来到桅杆下,握住绳索。

有的则是跑到船锚处,准备抛锚。

负责传令的船员,一边小跑进船舱,一边大声复述着指令,好让内部的船员们,也能听到。

待各部门都准备就绪后,李子夜一声令下,开始制动。

首先是桅杆上的风帆,它们在绳索的控制下,一面一面被收了起来。画面好似一朵原本盛开的花卉,忽然遭遇变故,急忙收缩。

船舱内的划桨组,在收到李子夜的命令后,整齐划一的停下船桨。并且开始朝反方向划动,用船桨与水流的反作用力,来达到制动效果。

船员们的一系列配合,都被岸上的人们看在眼里。即便在场的众人,从没体验过水手生活。但他们也能看得出来,旗舰宝船上的人员们,配合的相当默契,操作素质一流。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