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仙朝

作者:平生未知寒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的时代

书名:仙朝 作者:平生未知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6

顾泯离开西海,返回郢都。

关于四海的局势,其实在离开北海的时候,老大人赵白圭早就写过信来问顾泯的想法。

那个时候,北海危局解决,便是宣告四海之乱其实在那个时候,便肯定会解决,这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谁都没想到,这四海之乱会解决得那么快。

赵白圭根本还没着手布局四海之外,好在顾泯之前便回信,他对于四海之外之后要如何处理,其实离开北海之后,便有想法。

最开始想的,是将那些本地的蛮夷全数迁往大陆,而后在四海之外,由大陆的百姓填补,如此一来,有个几十年,差不多就能将那些蛮夷重新融入大陆,再不可分割。

毕竟他们之前也是大陆那边的百姓,不过是被驱逐的而已。

不过要施行这个方案,势必会激起大陆上的百姓的反感,毕竟之前他们还有过一场大战,顾泯是仁君,能够以仁义为本,但不见得就能不考虑这些百姓的感受。

所以这个想法,顾泯觉得暂时不可以施行。

因此在信里,他已经说清楚了,对于四海之外,可以用本地土著来治理本地的方法,但需要严加看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地将两边的联系打通,最后达成之前的效果。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顾泯便回了信,具体的,还得许然和赵白圭两人拿主意。

本来如今天下的事情,也就这件事最棘手,而大陆这边,反倒是因为四海之乱,还将整个大陆的凝聚力都提升不少。

倒是不必担忧什么了。

如今大应和大祁几乎都已经接受了,南楚会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新王朝。

板上钉钉的事情,无法更改。

内政上的东西,很多都已经有条不紊的施行下去了。

而顾泯这个时候,会着急回到郢都,是因为在之前,他又接到一封信。

是许然写的。

在信中,这位南楚的宰辅大人说,太傅赵白圭,时日无多,请陛下回来再见一面。

这让顾泯心里有些难受。

这些日子,他送别了太多人。

如今老大人也要离去了。

旧时代在离去,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这些老人相继离去。

郢都。

秋高气爽。

街道上的每个人,好似脸上都洋溢着高兴和快乐。

崇文楼那边,火炉其实这些日子已经搬出来了,但是太傅赵白圭却让人撤了。

看着日渐衰老的老太傅,所有人都想起了当初死在这火炉前的上任太傅崔先生。

这些日子看着赵白圭在崇文楼里对南楚上下发号施令,许多人都感慨赵白圭不愧于国之重臣,但如今看到老大人苍老的样子,这才想起,原来老太傅和之前的崔老夫子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人。

他们的年纪相当,相差不远。

赵白圭也是金阙强者,然而在最危急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出现在南楚边境,也没有出现在四海之畔。

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为老太太傅不仅更适合在郢都坐镇大局,更是因为他年迈体衰,禁不起折腾了。

从长条木凳上站起来,竟然有些眩晕,老太傅赵白圭揉了揉额头,然后缓慢的转身,朝着崇文楼外走去。

在另外一侧伏案批折子的宰辅许然,看着老大人的背影,沉默了一会儿,放下了手中的折子,便走了出去。

哪怕如今南楚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这个宰辅去做,但是他还是想陪着那位快要离开的老太傅走一走。

一前一后两人走出崇文楼,许然很快便追上这位南楚重臣。

这也是因为赵白圭走得很慢的缘故。

秋日的阳光其实不热,甚至还微微带着些凉意。

是寒意。

秋过了便是冬。

看了一眼秋日,赵白圭喃喃自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倒是有些气魄,不过秋日怎么都胜不过春朝了。”

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的旅程,走过了便是走过了,即便是可以回头,也只能留下满眼的感慨,而不可能再回到起点了。

重来一次,是多少人的梦想许然听着这些话,没有接话,只是自顾自说道:“是老了。”

赵白圭忽然转头,笑骂道:“老老夫到如今都还是太傅,你这后生便敢这么说话了”

许然不以为意,只是笑道:“老太傅要是觉得下官说得不对,那边再活上百年,到时候和下官一起携手黄泉也好。”

赵白圭嫌弃道:“就你这身子骨能够活百年”

许然不修行,如今已经不惑之年,只怕最多也就只有一个甲子可活,这还得用不少天材地宝续命。

“不管多少,老前辈只要能够活到下官死去的时候,下官就佩服。”

赵白圭若有所思的说道:“这样说起来,老夫要是现在将你杀了,岂不是一起归西”

许然苦涩道:“老太傅这般就不好了,南楚好不容易一统山河,要建立古来未有之王朝,下官这个宰辅大人也是头一份,这会儿就死了,不值当”

赵白圭哈哈大笑,他喜欢许然的地方其实就在这里,这个人不装,显得很是实诚。

而越是这样,他才越是高兴。

赵白圭笑过之后,才淡然开口,“摊子越来越大,伙计便越来越多,东家又是个注定要当甩手掌柜的人,之后就得你这个二掌柜好好用心了,有些事情,多看多做,有些事情不必事事亲躬,多活些日子,把这个摊子多弄些年,等到最后几年,好好培养个接班人,然后王朝千秋万代不是没可能。”

一座王朝,千秋万代,何其难

但只要努力,上下一心,都有可能。

许然问道:“依着老大人您看,陛下什么时候便会离开这里”

其实现在困扰着这些南楚大臣的事情,可不止一件,顾泯什么时候走,也是大事。

他没有留下子嗣,走了之后,皇位谁来继承

对他们而言,顾泯要走,拦不住,但至少想要这位皇帝陛下留下个皇子,到时候有他们这帮大臣帮衬,才有千秋万代的可能。

“所以啊,这次不管这些微末之事,陛下回到郢都,便一定要举行大婚。”

赵白圭有些感慨道:“就是不知道老夫是不是还能看到了。”

他已经很老了,现在是强行撑着而已。

皇后的人选,已经不是秘密了,北海之主白玉尘的闺女柳邑,会成为大楚的第一位皇后。

若是等她怀有子嗣,顾泯离去,大楚王朝也不会那么容易便崩塌。

至于生下来的是公主还是皇子,都没关系。

“陛下和那位准娘娘都是天纵之才,生下来的子嗣,只怕也是一个天才。”

若是修行界的修行者,肯定会很感兴趣,但是对于赵白圭这样的人来说,其实无所谓的。

许然笑了笑,没有接话。

现在他们,对未来,有着很多期望。

赵白圭和许然说了很多话,两个人走了小半个郢都,最后在一处开阔的地方,一起并肩看了晚霞。

如同顾泯所说,郢都的晚霞,的确是天下最为好看的东西。

赵白圭代表着的是南楚的以前,许然则是代表着未来。

“崔溥那个老家伙,只怕是早就在地下骂娘了”

赵白圭没来由的笑了起来,想起了那位崔太傅。

“崔老夫子可不是这样的人。”

有声音响起,但接话的人却不是许然,而是另外一人。

赶赴郢都的顾泯。

赵白圭转过身来,看到是顾泯之后,也没有行礼,而是感慨说道:“是啊,那老家伙很是懂礼节,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如此说话的。”

顾泯笑了笑,然后问道:“老大人是不是再活一甲子”

这是他美好的期望。

但结果不是这般。

赵白圭惆怅道:“倒是想再活一甲子,不过却活不了。”

顾泯有些感伤,然后吐出一口浊气。

从西海赶往郢都,他全力而为。

如今气府里的剑气,都还有些激荡。

对眼前老人,顾泯是无比尊重的,不仅因为他在很多年前便是南楚的臣子,更因为他一直为了南楚做了那么多事情。

不更改国号,顾泯也是因为不想让那些南楚的百姓和臣子伤心。这一点,他想得很清楚。

“陛下果然不愧是先帝的后代,到了如今,已经如此这般了,想来即便前往彼岸,也不会泯然众人。”

能够前往彼岸的都是金阙之上的强者,这么多人都去那个地方,想来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肯定是会脱颖而出,在彼岸都会很了不起的。

当然了,更多人,到了那边,或许就泯然众人了。

顾泯哑然失笑,“我叫顾泯,又不是非要泯然众人。”

说起这话,顾泯倒是想起了,当初在离开郢都的时候,他曾说过,大厦将倾泯然众人的这些话。

不过是当初了。

赵白圭说道:“陛下当初何时大婚”

顾泯挑了挑眉,很快说道:“马上便叫礼部准备章程,挑选日子。”

赵白圭摇了摇头,“陛下其实不必为老臣所想,一个帝王对臣子可以亲切,但却不可纵容,这样于国无益,况且不管陛下何时大婚,老臣都看不到了。”

顾泯有些伤心问道:“老大人这几日光景都没有了吗”

赵白圭点头感慨道:“油尽灯枯,不是续油便可以的事情了。”

顾泯不说话。

赵白圭继续说道:“当初先帝金阙之上便离开南楚前往彼岸,如今陛下也是这般境界了,但是老臣还是希望,陛下在离开之前,先把大楚的这些隐患全部都解决之后,再说远行之事,不是非要大楚王朝的国祚在这里有千万年,只是百姓们喜欢的是平和的日子,陛下又是个好皇帝,再加上这一帮读书人,在治国上,他们能够给这个世间的百姓很多好日子,所以还希望陛下多多想想。”

王朝运行,之后其实如果顾泯走了,一切事情都在白粥身上。

她会是个很不错的人。

顾泯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赵白圭点头,算是满意。

然后他颤颤巍巍从怀里拿出东西,那是一封折子,很厚,只怕有万字不止。

“这是老臣留给陛下最后的东西了,从此之后,也不敢再叨扰陛下了。”

赵白圭微微一笑。

顾泯皱眉道:“老大人何出此言”

赵白圭一笑置之。

顾泯收好折子,只是静静看着老大人。

赵白圭张了张口,“陛下,你如今认为修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顾泯轻声道:“是守护。”

守护自己在意的人,守护在意的东西。

赵白圭点点头。

他的脸色越来越差,而且看起来气息越来越虚弱,顾泯知道,老大人要走了。

他其实有话还想说的,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不再去打扰这位老大人。

最后赵白圭伸出枯瘦的手抓住顾泯的手,赵白圭轻声道:“崔老头死前,说是恨太晚遇到陛下,老臣对他说,遇见过已是大幸,其实老臣何曾不是这样觉得,要是能早些遇到陛下,便好了。”

君臣相伴,名臣雄主,这的确是极好的事情。

尤其是读书人,更是会如此去想。

“老大人”

赵白圭摇摇头,用尽全身力量说道:“陛下不必伤心,我们这些老东西死了,把地方留出来,该是许然这样的后辈施展了,只是陛下这般年轻,老臣也是有些羡慕的”

老人眼睛渐渐都无力睁开,更不用说继续说话了。

他浑浊的眼睛里,有许多情绪,最多的是欣慰。

来此人间一趟,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其实当真是不用伤心的。

此一生无憾。

赵白圭的这一生,还可以。

在远处,许然看着赵白圭的身躯渐渐的化作光华消散,这位和他共事很久的宰辅大人,默默拱手弯腰。

送老先生一程。

不仅因为赵白圭是太傅,还因为他是个真的忧国忧民的读书人。

这样的读书人,很少。

但赵白圭一直都是一个。

顾泯看着天边的晚霞,年轻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

他只是平静,然后笑了笑。

“郢都城的日落,的确是天底下最好看的风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92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