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仙朝

作者:平生未知寒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卷 晚霞收 第一百七十一章

书名:仙朝 作者:平生未知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6

宁国和大宁王朝的历史一起算上,这位宁启皇帝也会是大宁历史上的最强者。

但他的强大,仍旧没有人说得清楚,因为没有人说得清楚,金阙境之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他的强大,是个未知。

现在出现在顾泯眼前的宁启帝不知道是不是最强大的时候,但他显露出来的气势,已经让顾泯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这千年第一强者,并非后人传谣。

两人对视,这感觉要比之前顾泯和常央的对视奇妙得多。

在宁启皇帝的视线里,顾泯就像是一只飘在海面上的小船,在大海里,被波涛拍打。

随时都可能被倾覆。

这只是壁画,只是玉石上的图案,却还是如此的让人无法平静。

顾泯不知道,要是那位宁启皇帝真正出现在了他的身前,他能不能活过一瞬。

好在这种感觉随着他艰难的闭上眼睛,便彻底消失,紧接着,他又回到了甬道里。

这里距离他最开始所处的位置,已经很远很远,大宁的历史虽说也只是浩瀚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而已,但依然很长。

把视线从玉石上移开,顾泯继续朝着前面走去,大宁的历史他已经知道很多,但最想知道的,还在后面。

往前走,眼前的玉石上,出现了新的画面。

宁国在宁启皇帝即位之后,开始了最后的灭国一统世间的战争,在宁启皇帝这一战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宁启皇帝和大宁铁骑的脚步。

这个时候,壁画上出现柢山的画面。

柢山和宁国结盟已久,但这是第一次出现他们的画面。

顾泯看着玉石上的图案,看着那个负剑而立的剑修,心情有些激动。

继续朝着前走去,玉石上记载的都是宁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其中也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将顾泯的心神带到其中。

之后宁国一统世间的画面里,并没有太过重要的,所以顾泯的心神,一直都在甬道里。

很久之后,顾泯已经不知道走过了多少玉石。

这会儿眼前的画面才终于变了。

这是一座城。

城下有着无数穿着大宁甲胄的士卒,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在最前面。

马上端坐着一个散发着杀气的将领。

从壁画上的内容和顾泯看过的史书来推断,这个人应该就是这一代的北军侯。

第一代北军侯是和章邑同时代的人物,虽然也是强大的修行者,但连年战事,加上遭遇了不少修行者的暗杀,终究还是离开了世间。

这一代的北军侯是那位的孙子,也是年少成名,在军伍中厮杀出了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正赶上如今这场一统之战,所以此刻才是他领军。

顾泯站在这里。

眼前最后的那座城,如果没有记错的,应该是长寿城。

那是陈国的都城,宁国兵锋所指,所向睥睨。

这连年的征战,灭了很多国家,陈国就是最后一个,大宁军队花了三个月,将陈国的所有疆域尽数贡献,如今剩下的,就只有这长寿城了。

重兵压境。

陈国并无乞降之意。

顾泯看着城头上的那杆陈字大旗,想起了郢都。

郢都当初只怕也是这么面对着无数的大祁士卒的,南楚也没降,只是也没给大祁多少抵抗。

反正都差不多。

越是差不多,越能让顾泯心里很是感触。

随着北军侯的挥手,士卒们开始朝前涌去,顾泯站在人海里,看着那些向着前面涌去的士卒,看着那座被淹没在人海里的长寿城,他觉得有些难过。

难过的不是陈国的命运,而是些别的。

但究竟是些什么,只怕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就这样,当他回过神来,那座城便破开了,在城头上的陈字大旗变成了宁。

这天下一统了。

这多年的战争,在今天算是结束了。

顾泯看过宁国的先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看到过那个带着亲人一起远征的部落,是怎么样,挺过来的。

可以说那些战争,最开始都是以弱胜强,如果宁国先祖在前面的战争里,有一场没有挺过来,有一次失败了,那么不会有现在的光景。

大宁王朝一统世间,说起来就是这八个字,但实际上耗费的心力,只怕也有数百年。

无数代宁人的努力,无数个宁国士卒的鲜血。

才换来的如今的一统。

真要说起来,一统天下,哪里有这么容易

看到这里,基本上算是宁国的一个节点,在这个地方之后,往后宁国的历史,要称为大宁王朝的历史了。

画面一转,顾泯又回到了那座大殿前。

上一次来到这座大殿,是因为宁启皇帝登基称帝,那会儿虽说也说是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个小国君主。

这一次却不一样了。

大殿里的群臣三跪九叩,对着宁启皇帝高呼万岁。

就是这一年,宁启皇帝认为自己是大宁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开启了盛世,因此便有了宁启帝的说法。

启,是万事开端,一切之源。

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大宁王朝的历史会在数百年后便不负存在,一切都会沦为历史的尘埃。

心神重新回到甬道里。

顾泯脚步不停,继续朝着前面走去,玉石上出现了一副画面,是战争。

和以往的战争不一样,这一次战争针对的,是蛮夷。

顾泯他们生活的陆地周围都是海,将陆地包裹在其中,根据方位,于是从古至今,人们都称那四片海为东南西北四片海。

但在海外,还有陆地。

史书上对这海外的陆地,只有过语焉不详的一些描述。

那些陆地上也有人,但要比这边落后得多,所以一直被称为蛮夷,蛮夷第一次出现在世间,要追溯到数千年前。

当时的陆地也是一座王朝统治,那座王朝称为大夏。

大夏王朝遭遇过蛮夷,但是当时的大夏王朝,国力强盛,所以很快便将这些人打退了回去,他们只留下一地尸体,便仓皇渡海离开。

而后的日子里,蛮夷时不时都会来到陆地上,但没能在陆地上站住脚,总是被打了回去,大宁王朝一统天下之后,蛮夷们心不死,又来了。

这一次,面对着他们的,是才一统世间,且拥有着宁启帝的大宁。

所以之后的故事,其实没什么波澜,大宁的铁骑在西海之畔,重创蛮夷,只有少数蛮夷仓皇退去。

而后数年,大宁王朝风调雨顺,国力蒸蒸日上,达到了顶峰。

这个时候的宁启皇帝,境界也越来越高。

他是春秋鼎盛之年,却不知道为什么,一方面派遣方士出海,去替他找寻海外仙山,一方面发动了无数民夫,建造帝陵。

顾泯看着玉石上的图案,眼前慢慢转变,变到了尧山之外,他站在山顶,看着山下无数民夫在大宁的士卒带领下,来到尧山。

那些民夫大多都是壮年男子,身强力壮。

另外还有无数工匠,也跟在之后。

除去工匠和民夫之外,还有数量不少的修行者,也在其中。

顾泯离开山顶,来到尧山外,一座大帐里,有着十数个面容枯槁的老人,正在纸上画着什么。

顾泯看不真切,但从这些老人身上穿着衣衫便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已经消亡的万阵宗的修行者。

万阵宗是阵法大宗,也被称为所有修行阵法的修行者的本源宗门。

这个宗门传承数千年,精通无数阵法,并且每一代的修行者都在原本阵法的基础上,改良和创造新的阵法。

这一次要建造帝陵,宁启帝要世人都不能进入其中,于是便要打造一座绝世大阵,让所有修行者,都无法破坏这座帝陵。

这是一个新奇的想法,更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

阵法的本质是依托某些物事,将其串联和放大,用以达成各种目的,比如聚来天地之气,或者是用以抗衡某个强者攻击。

这就是宁启皇帝要的。

可是他的要求更高,他要世上无人能够将他的帝陵破坏,那些人里,自然包括着金阙境的修行者。

金阙境的修行者,动辄便能一剑开山,拔山填海,已经是修行者中最难对付的。

普通的阵法是不可能拦下一位金阙境修行者的,即便造出了这样的阵法,能够扛住金阙境修行者的攻击,可若是他一直都出手攻击,总归会让阵法破碎的。

所以宁启帝的想法,不仅大胆,而且十分棘手。

世上没有这样的阵法。

可越是没有,越让万阵宗的阵法大师们来了兴致,宗门里数位辈分最高,阵法造诣最为高深的阵法大师来到尧山,要在这里为宁启皇帝,弄出来这座大阵。

建造大阵,最开始需要的,便是材料。

这材料也是帝陵的主体材料。

一开始,万阵宗便选定了陵山石。

这是世间最为坚硬的石头,只有它才能满足要求。

但大宁王朝一统世间之后,陵山几乎已经算是快平了。

于是在这个时候,宁启皇帝做了一个被后世诟病的决定。

掘坟。

他派遣大宁的铁骑去找寻世上用陵山石建造的陵墓,然后将那些人的陵墓全部都拆掉。

将陵山石,重新带了出来。

这样一来,整个世间,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陵墓被拆,很多绝世强者,甚至还有后人和宗门在世,这样的大宁王朝,也自然有很多人不满。

无数强者,都生出了要刺杀宁启皇帝的想法,但是宁启皇帝不仅是世间第一强者,他身后还站着世间第一剑宗。

柢山。

柢山和大宁王朝同舟共济,大宁的皇族,很多都是去到柢山修行的。

当然,最为出名的那个叫做晚云真人。

当然,晚云真人在世间的时候,宁启帝已经死了,不然依着晚云真人的性子,不一定真会提剑去杀一杀宁启皇帝。

虽然晚云真人也是大宁王朝的皇族,但他对宁启皇帝,好像也没那么多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厌恶。

柢山和大宁皇帝在,世间没有出意外。

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

那就是帝陵太大,所需要的陵山石太多。

即便是一座陵山,也不会满足所需的陵山石。

可陆地只有一座陵山,用完了不够,还能怎么办

海面忽然驶来了很多条大船。

出海寻仙的方士们回来了,他们没能找到仙山,但他们带回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在海的那边,那些陆地上,有着陵山之上的那种异兽。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陵山石还有,而且是还有很多。

顾泯站在海岸边,看着自己眼前的这一条条大船,知道这个消息一旦被带回来,之后宁启皇帝,一定会再次开启战争。

是的。

消息传到了照天城里,宁启皇帝想都没有想,便下令打造战船,出海远征。

远征的对象,自然只能是蛮夷。

数千年前,蛮夷第一次在陆地上出现,而后他们过很多年便要出现在陆地一次,虽然一次次被击退,但也没有王朝决意发兵将这些蛮夷彻底扫除。

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陆地,对海战并不熟悉,二便是,如此劳民伤财,而且即便将那些蛮夷斩杀,攻陷了那些陆地,又能怎么样

难不成还要派人驻守在万里之外的海那边

所以这种事情,一直都没人做。

直到宁启帝出海远征,才是史上第一次远征蛮夷。

顾泯皱着眉头,看着在自己面前出海的战船,史书上没有提及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大宁王朝建造帝陵用的是陵山石,便没有提及,还有掘坟的事情也没提及。

抹去这段历史很难,毕竟有些宗门太过于强大,始终会传下来,但还是会有办法。

最难的事情,其实就是出海远征如何让后人都不知道

出海远征,涉及到的无数士卒,无数民夫和工匠,总归会有人把消息传出来,而且出海远征彰显大宁王朝的国力,这种事情,理应要被史官记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史书上就是真的一句话都没有提及。

这场出海远征,就好像是不存在一样。

顾泯想了想,身形微动,落到了最近的一条战船上,跟着船队去了海外。

上一次蛮夷登上陆地是在西海之畔,所以这次战船出海,也是在西海之畔,加上有方士的地图,大宁算是准备很妥当。

但是他们还是出了问题。

海太大了。

在海面上,一望无垠,根本没有参照物,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所以这支军队,在海上迷路了。

这一迷路便是三个月。

很多士卒经过三个月的飘荡,都变得极其虚弱,如果这个时候找到那片陆地,并且开战的话,只怕大宁的军队会全军覆没。

这支大宁的军队,不知道还有没有他们先祖的那种战力,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能有以往的辉煌。

顾泯很怀疑。

毕竟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他甚至都想着这段历史没有被记录下来,是不是因为这支远征军战败,导致大宁王朝颜面尽失。

所以才没有被记录

事情要怎么发展,顾泯也不知道。

因为他没在任何一本书里看过。

大军又在海上漂了几日,很多士卒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就在这个时候,海面那边,出现了很多战船。

这些战船虽然不及大宁王朝的战船大,但他们似乎很擅长海战,两方一交手,大宁王朝便吃了一个大亏。

在白天发生的海战,让大宁损失了好几条战船,夜晚来临,顾泯去看那些伤员,却发现他们的眼里没有沮丧,只有疯狂的战意。

这种眼神,顾泯看见过,就是在他们的先祖眼里,因为有着不屈的战意,所以他们的先祖,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胜利,直到建立大宁王朝。

而今,这个优良的品质,他们还没有丢弃。

所以顾泯有了信心,他认为这一仗,肯定会赢。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几次交战中,大宁王朝虽然海战的经验很是欠缺,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渐渐取得了优势。

在海上打了半个月,他们终于登陆到了陆地。

这是历史的一步。

所有王朝,所有的国家都没有过远征海外的经历,也没有过真正来到对方陆地的经历,而唯一来到这里的,就是大宁王朝的士卒。

登陆之后,事情便要简单很多了。

在陆地上,大宁王朝的士卒势如破竹,竟然没有要多久,便将这蛮夷尽数击败,按理来说,在对待这潜在的威胁,大宁的士卒应该将其尽数扫除,也就是灭族,但这一次远征只是附带的事情,大宁真正要做的,是找到陵山石。

何况这蛮夷已经接近被屠灭了。

那陆地上只剩下些孩子和老人,以及妇人。

士卒们找到陵山石,便开始采石,一条条大船,带着满船的陵山石踏上归程。

从海外带回来的陵山石要比在陆地上的陵山石多得多,这也满足了建造帝陵需要的材料。

材料有了,接下来便是如何建造帝陵和如何能让那个阵法产生。

为此万阵宗的那些阵法大师,花了无数个日夜,终于想到了办法。

大阵依托陵山石,还花了许多天材地宝,吸收天地之气,维持阵法运转,这才将帝陵的大体布置完毕。

一切方案都被找到,接下来只需要漫长的时间,让工匠们带动民夫去建造。

可以说,这座大阵之所以能够被创造出来,也是因为想要建造这座大阵的是大宁王朝,而不是他们一个宗门。

因为只有大宁王朝想要建造,才会去找寻这么多的材料,才有能力去找到所有需要的材料。

帝陵的问题被解决,宁启皇帝所寻的仙山没能找到,也没有找到所谓的长生之法,但这个时候,来了客人。

大宁王朝的客人,大多都是不速之客。

比如这一次来到照天城的客人。

顾泯再一次回到照天城,回到大殿前。

宁启皇帝又出现在了大殿前,在他之前的皇城里,有着数位奇装异服的修行者。

顾泯认识,那就是蛮夷的衣服。

这些修行者是蛮夷那边的修行者,因为远征之战,他们应当是来复仇的。

顾泯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修行者之前在大宁士卒来到他们那里的时候没有出现,这会儿偏偏又来了

但很快,他的问题便被想通了。

蛮夷应该不止在那一片陆地上生活,毕竟那片陆地顾泯也看过,实在是没有多大。

应该是一片隔着那片陆地不远的陆地上,依然生活着别的蛮夷。

看着这些修行者,顾泯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气息,要比之前宁启皇帝应对的敌手强大很多。

顾泯明白了。

这才是那一战。

史书上记载了,宁启皇帝一人独战数位不弱于四海之主的修行强者,才让后世生出了他便是已经到了金阙境之上的想法。

当初顾泯便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什么地方找出这么多不弱于四海之主的修行者来

毕竟史书上也明确表示那些修行者并不是修行界里成名的修行强者。

现在问题有了答案。

原来那些强者来自于海外。

是蛮夷。

可以说,那些蛮夷能够出这么多修行强者,便可以说明,他们的很多方面虽然不及大宁,但是在修行上,却是不弱于这个地方的修行界。

这样的人物,来到这里,只怕也很容易便将修行界搅得大乱。

可惜的是,他们遇上的是已经破开金阙境,成为金阙境之上的修行者。

宁启皇帝

他的境界比多年前要强大很多,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伟力。

这是在照天城的第二战。

数位蛮夷强者跃入云端,宁启皇帝随即便到。

天幕之上,云海撕裂,天雷不断,宛如一派灭世之景。

恐怕整个历史上,也没有第二次有这么多修行界的顶尖强者同时出手的事情。

宁启帝一人独战数人,时不时显露身形,一袭雪白帝袍,看着无比的震撼。

他大手微张,一条条白龙从袖间涌出,击向一个个修行强者。

这一战,持续了很长时间。

从早到晚。

从白到黑。

一直打了数日。

云端才有一个蛮夷强者滚落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40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