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吹出来的天下

作者:乌蒙书痴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43章 众生愿力

书名:吹出来的天下 作者:乌蒙书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32

山洞里,怀英迷迷糊糊中似乎来到了一个开满桃花的山谷之中。

春风习习,柳枝摇曳,满山的桃花随之飘散,仿佛无数粉蝶漫山飞舞

桃树下,黄衫绿裙、素首峨眉,略显婴儿肥的少女,莞尔一笑,质朴天然,美的无邪烂漫。

“阿牛可说好咯,年底收了粮,就来我家提亲”

“晓得呢,我这就回家去和我阿爸说”

“记住咯,可得早些来嗫”

“记住了呢翠儿,你可一定等着我呢”

随即画面一转,一个头扎双髻,勃戴项圈,约莫五六岁的孩童,手拿风车蹦蹦跳跳来到田埂上。

对着正在锄地一中年汉子,喊道:

“阿爸,阿妈让您回家吃饭呐”

“唉狗儿,你且等等呢,阿爸还有会儿呢。”

“哦”

小孩儿嘟着嘴,蹲在田埂上,顺手摘下一直蒲公英,轻轻一哈气,变化做一把把小伞,飘向天空。

憨厚的男子,也停下了锄头,注视着夕阳下的美景。

画面再转,来到了一座雄伟的城池,只见一眼望不到边际城墙上,夕阳如火,晚风袭来,周身舒泰。

一个鬓角斑白的老兵,结束了一天的巡逻,怀抱着陪了自己大半生的长戟,感叹道:

“老伙计呀老伙计三十年啦戍边疆。”

另有一人的声音附和道:

“戍边疆啊戍边疆谁人知我少年郎。”

接着又有几人跟着唱了起来。

“少年郎啊少年郎,早建功业归故乡。”

渐渐地整个长城上的老兵都跟着唱了起来。

老伙计呀老伙计三十年啦戍边疆。

戍边疆啊戍边疆谁人知我少年郎。

少年郎啊少年郎早建功业归故乡。

归故乡啊归故乡见妻子啊跪爹娘。

歌声停时,哭声满城墙

就这样,怀英在迷迷糊糊中经历了无数个奇奇怪怪却又平平凡凡的记忆,像是一场永远醒不来的梦。

但绝大部分都是美好的记忆片段,或是等待良人归来、或是儿孙满堂叙想天伦、或是收获粮食击鼓扬糠、或是稚子童心少年不忘

怀英身在其中,或是旁观者、或是剧中人,时而畅享无限、时而欢乐无穷、时而痛苦流涕

渐渐地,怀英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是那芸芸众生、是那山石草木、是那云霞彩霁

直到一声空谷钟声响起,玲珑塔下、佛陀相前,一福田袈裟,菩提禅珠端在身前。

高处传来庄严肃穆的梵音:

“佛国佛子,岂有众生之相,尔今皈依,法号镜玄。愿习弘法、愿发宏愿、愿渡众生”

随之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僧睁开双目,看向怀英。

“你是何人”

怀英浑浑噩噩答道:

“我不知道”

“那你从何而来”

怀英摇了摇头,回答:

“我也不知道,我是小牛我是翠儿我是狗蛋我是戍边小卒我是教书夫子我是云我是石头我是树木我是风我不知道”

那老僧叹息道:

“看来众生亡灵愿力已经融入你的识海”

怀英自然听不懂对方说啥,问道:

“那你是谁你知道我谁吗”

老僧笑道,你是谁我不知道,但我是谁,我却可以和你讲一个故事。

随即老僧柔和一笑,也不言语,一段记忆便进入了怀英脑海。

一个年轻的梵音寺弟子,发下宏愿,不觉不下山,可苦修参禅三十年,年逾五十,却陷入桎梏之中。

无奈只得辞别众僧,背起经卷、沿途托钵乞食,探求明悟正觉。

一日,老僧托钵乞食到达一座桥前,见一女子矗立桥头,痛苦悲伤,眼神里满是绝望。

老僧正欲上前搭救,却见那女子毫不留恋,纵身一跃,寻了短见。

老僧顾不得河水冰凉,来不及放下篓中经卷,随即一跃而下,去搭救那女子。

河水冰凉,老僧也未曾修炼过法术,待抱着女子好不容易游到岸边时,二人均已精疲力尽,倒在了岸边。

没过多久,一群妇女相约来到岸边洗衣服,恰巧看见两人,搂在一起,躺在地上,衣物湿透。

待两人醒来,老僧苦心解释,自己是为了救人力竭,而那女子却任凭众人如何讥讽就是不说一句话。

好不容易,在几个看到老僧跳水救人的出现后,总算暂时洗清了二人嫌疑。

老僧本想继续上路,奈何,放心不下已经痴傻呆滞的女子。便决定在女子家旁边的柳树下,搭了一个草棚,方便照看女子。

自那以后,那女子虽然不再寻死,但每天呆滞痴傻,不言不语,形同死人。

过了许久,依旧不见好转,老僧只得向邻里打听,女子因何觅死。

原来,那女子本是十里八乡的俏姑娘,早早就许给了同村的小伙子。

大婚当天,姑娘被城里的地主看上,出钱伙同山里的土匪,抢了花轿,掳到了地主家中。

但姑娘性子烈,以死相逼,那地主也怕惹出人命,便故意把人放出来。

随即派人到处造谣,说姑娘昨夜侍奉甚好大腿间还有一颗红痣想逼迫姑娘只得嫁给他。

姑娘回到家中时,所有人都对其指指点点,各种恶毒的言语纷纷踏来,就连那个两小无猜的情郎,也质问她:

“你为何不以死相逼你既失了清白,那还活着作甚”

姑娘声嘶力竭,却说不清自己的清白,想方设法也无法让自己的情郎信任自己。

只得肚子回到娘家,可家中也容她不下,只有自己的母亲跪在地上,帮她向邻里解释,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姑娘离群索居,搬到了临县独自居住。

本想着风平浪静,过完一生,谁知那地主贪恋姑娘美貌,竟然又追到了这里,逼迫她回去给其做妾。

姑娘不肯,那地主又派人在这里到处污蔑姑娘清白。

那日,姑娘顿感天下之大竟无自己的容身之地,百口莫辩自己清白之躯,于是来到桥上,打算以死证清白。

老僧打探清楚事情原委之后,却也无力为之洗清冤屈。故而打算用佛法宽慰姑娘,顺便教化周边百姓。

因此,老僧便住了下来,每日托钵乞食,弘扬佛法,为姑娘讲解佛经。

几个月后,在老僧的开导下,姑娘精神有所好转,村中的风气也开始慢慢变好。

不曾想,那地主却亲自带人来了,不但污蔑老僧趁人之危勾引姑娘,还雇人教唆无知的百姓,要用火烧了妖僧。

老僧并未言语,任凭众人把自己捆绑起来,架上柴垛,任凭众人对自己吐口水、扔石头、扔臭鸡蛋。

因为老僧知道这就是弘法自证的劫难,即使火焰把自己的肌肤烧焦,自己也未曾动弹,心中只想着佛。

可当,那姑娘突然扑向老僧,紧紧抱住即将烧焦的肉身说出:

“师父,让我与你一同去极乐世界吧”

老僧心中的怨恨突然萌生,世人何其愚昧何其残忍为何要把这么善良、美丽的人折磨致死

佛陀啊,你错了,一味地教化是救不了众生的。

若是我的劫需要这姑娘的命来渡,那不渡又如何

随即老僧入了魔,记起了曾在梵净山修行时看到的残本修炼功法化元神功,当即盘坐火中,照着记忆运转。

不过几息之间,神功已初成,身上原本已经烧焦的皮肉也瞬间剥落,露出了新生的肌肤。

老僧兴奋地起身,只一个心念涌动,大火便熄灭。待往外看时,周边所有的人都已经躺在地上,失去了生机。

就连那姑娘也早就被烈火焚烧的只剩森森白骨。

后来,老僧才知道,原来这化元神功乃是吸取炼化众生生机的功法,而且在吸取众生生机之时,也会把众生的七情六欲、怨念神识都吸入脑海之中。

众生怨念融入脑海,渐渐地老僧变成了少年模样,菩提心压制不住众生怨念,便产生了心魔。

渴望鲜血、弑杀生灵,只为寻求力量而杀戮。当偶然清醒时,才发现自己罪孽深重,故而前往无望森林躲避。

希望再压制不住时可以击杀妖兽,既不伤害人命,又能杀妖兽赎罪。可是,妖兽本就是凶杀邪灵之气所生,久食妖兽怨念,无异于饮鸩止渴。

渐渐地老僧的佛法道心彻底蒙蔽,妖兽吃人食用人类怨念的意识成为主导。竟带领妖兽越过长城,吞噬人类。

如此反复了一百多年,无数的怨念魔气,竟产生了自主意识。

说到此处,老僧不再言语,闭目沉思

怀英听完整个故事,看着对面的老头,问道:

“你就是那老僧,镜玄吧”

老僧笑了笑回答:

“是也不是若非你体内仙人之血,我也不会出现。”

“仙人之血那是什么”

“不可说,我也不知道”

怀英见对方也不知道,便又问:

“那现在你可以告诉我,我是谁了吗”

老僧摇了摇头道:

“你是谁,我看不破,但你可以是谁,这由你决定。

好了,年轻人,现在的我佛魔一体,你既然消灭了魔,那我也该消散了。”

怀英听到老僧说自己消灭了魔,似乎记起了什么,但又不甚明白。看着老僧即将消散的身影追问:

“你说我消灭了魔,那你都不能消灭,何况是我再者,为何我不知道我是谁”

老僧淡然一笑,留下了一段逐渐变弱的声音:

“我不觉醒,你杀不了它,也杀不了我;你既杀了它和我,那也将承接它和我原本的意识

切记,化元神功并非魔功、你要”

老僧的声音彻底消散,怀英的意识也再次陷入黑暗之中。

又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的怀英耳旁响起了几个声音。

“唉老大到底何时能醒过来啊这都昏睡了五六天了”

“唉呀,我哪知道。军医已经检查过了,老大啥伤都没有。”

“那是为何”

“你难道忘了,老大当初动不动就醉上个几日,想来这次太累了吧。”

“倒也是,唉,你看吴德才这老东西,帮老大找了这么个小姑娘,又不懂照顾人,还老想着跑呢”

“惟一的优点便是,模样倒也标致老大定然喜欢哈哈哈哈”

“哈哈哈你懂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085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