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学霸的人生模拟器

作者:头顶三本书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57章 报道

书名:学霸的人生模拟器 作者:头顶三本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35

既然章名杰都这么说了,那周明自然也不会拒绝,不过在答应之前,有些事情周明还是要和章名杰说清楚的。

“章院长,你说的这些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毕竟都在一个学校,也就是一个在东校区一个在西校区罢了,也就那么点距离。

我都已经在数院这边担任教授了,再在生科院那边多兼职一份教授职位倒也没什么。

不过,有一点我想说一下,您也知道我平时比较忙……”

周明说到这里的时候,章名杰倒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毕竟周明的名头现在在学术圈内虽然不能说是人尽皆知,但怎么说也是家喻户晓了。

而且周明的研究领域又很是广泛,涉及到数学、生物与人工智能多个领域,他说他平时比较忙,章名杰觉得都算是委婉说法了,应该说是相当繁忙了。

“所以,我平时没多少时间上课,你们给我安排授课任务的时候尽量安排那些课时数少的。而且,马上开学的这学期我在数院那边还有授课任务呢。”

周明继续向章名杰解释道。

“这没问题,周教授没时间授课的话,可以只担任科研岗位,不担任教学岗位就不用授课了。

不过,不知道周教授愿不愿意带研究生?要是可以的话,可以安排一些博士生名额和硕士生名额。”章名杰道。

对于让周明带研究生,章名杰的想法和李明智一样,都是希望周明带的。

不过具体怎样,还得看周明自己的意愿了。

“可以带几名研究生,不过我在数院那边也要带研究生,所以不能带多,就带一两个吧。”周明道,现在数院成了周明的万能挡箭牌,有什么事情把数学拉出来就行了。

周明就这么和章名杰聊着,很快两人便都离开了这里。

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便有不少专家连夜赶到了庐州,这批专家是上面在接到章名杰的电话后紧急抽调出来的。

当周明与他们见面的时候,一旁的章名杰便一一给周明介绍着他们的身份。

“这位是农业部研究大豆遗传育种的专家王林真同志,同时也是我们华国农业科学院的院长。

这位是盖俊逸同志,盖同志是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也是我们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还是金陵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

这位是刘明同志,刘明同志是我们华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这次来的人可着实不少,单单是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就有四五个,另外还有省里的一些领导和几名记者。

“这位就是我昨天向上面说要对其项目成果进行验收的周明同志。”

章名杰向周明介绍完来验收和查看情况的专家和领导之后,又向他们介绍起了周明。

不过对于周明,章名杰都不用详细介绍,毕竟周明前段时间一连上了十几天的电视了,大家来之前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周明有了许多了解了。

反倒是周明对于学术界了解的本就不深,对于生物界知道的就更少,而章名杰介绍的这几位,他也就知道一点王林真的事情了。

这位王林真出生于1930年,曾获得过一项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发明二等奖、八项高官科技进步奖,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主持选育大豆品种34 个,包括国审品种10 个,是国内大豆研究领域的前辈了。

在和这些前来审查验收的专家们一一互相问了声好之后,周明和他们也没多说什么,便带着他们去到了试验田里。

“株型改善了很多,种植密度也大大增加。周教授,你这株型是经过设计的吧?”

当前来审验周明超级豆项目的审验人员全部都来到周明种植超级豆的试验田时,对于植物学有研究的专家们都蹲在地上,仔细查看起周明这个所谓的超级豆的种植情况时。

而那些对这一行不太懂的一些领导们,则是在看到这一大片试验田中那些不算粗的大豆杆子上,挂着许许多多的大豆时,嘴里也都接连发出感叹。

虽然这些领导们不懂大豆的遗传育种,但是他们在看到这片试验田里的大豆后,心里都已经踏实下来。

这次周教授的这个项目稳了。

这是这些领导们此时心里的真实想法。

而刚刚那句说,则是蹲下来观察大豆具体生长情况的众多专家们中的一位说的。

“对。而且我不仅提高了种植密度,还增加了单秆的强度和韧性。”

周明看向正在仔细端详着这一片大豆植株的性状,包括它们叶子的性状和枝干的形状,并用手摸着发黄的叶子正和自己说话的王林真院长,对他说道。

“毕竟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前提,要是单杆的强度和韧性都不够,就算增加了产量,恐怕也会因为单杆的强度和韧性不够而被压弯,甚至是压断,这样一来的话很有可能不仅不会增加产量,反倒还会降低产量。”

周明看向王林真后,继续向他解释道。

“周教授,我也发现了一些不一样,你这些大豆的植株好像要比一般大豆的植株低一些。

你是不是还降低了株高,以此来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结荚数?可你这结荚数提高的也太多了吧?恐怕不止是降低株高就能做到的。你究竟是怎么同时做到这么多的?”

这次询问周明的,是盖俊逸院士。

盖院士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也是金陵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同时也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因此他更好奇周明究竟是怎么培育,更具体的说,他好奇的是周明究竟是怎么利用基因技术创造出这种大豆种子的。

难不成周明发现并改造了大豆在这方面的记基因?可这样做那得找多少相对应的基因?不可能是这短短一两个月就能搞定的事情。

盖院士此时的心里,正思考着周明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要说周明不是利用基因技术改造基因,然后产生相应的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胞制作成种子,进而改变这试验田里这些大豆的遗传性状的,盖院士是不相信的。

更关键的是,在场的专家们都知道周明从申请这个项目到现在该项目出成果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算是想要用其他办法也是不可能的。

在盖院士说完这句话后,其他几位正在观察着试验田里大豆生长情况的专家们也都纷纷侧目看向周明这边,他们都想要听一听周明究竟是如何做到这可以说是违背常理的这一步的。

“降低株高不仅能够有利于提升它的抗倒伏性,有利于营养输送,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它的抗密植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它的各种抗性。”

周明先是解释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降低株高,之后这才开始说明自己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至于周明刚刚所说的提升大豆的抗密植能力,是为了防止他们太过密植,密度太高也是会降低产量的,正所谓过犹不及。

毕竟周明提升它们的种植密度是为了提高超量,而不是为了降低产量。

“这些超级豆的优点不止这些,相较于市面上的那些大豆,我不仅提高了它们的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以达到营养均衡,还大大提升了大豆的蛋白品质,这样能够更有利于为发展大豆素肉这样的终端产品。

同时,我在注重蛋白质含量的同时,还考虑了大豆的油脂含量。

而这些改变,都来源于我对大豆基因的研究和发现,其中一种能控制大豆籽粒大小、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如果将这种基因敲除掉,就能通过分子育种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

通过对多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基因资源的dna测序和性状关联分析,我还找到了一种在大豆驯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因,这种基因在控制大豆种子发育和油分积累方面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田里种植的这些超级豆,便是对这些基因或敲除或添加,然后再通过一些经过改良的培育手段,便长成现在这样了……”

周明开始给在场的专家们讲解他的研究过程,而验收也正式开始。

……

测产验收倒是很简单,多叫些人,再弄几台机器,这里的大豆又不是太多,很快能结束。

只不过这些专家们还想要看看周明说的提高了蛋氨酸、胱氨酸、油脂含量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所以真要彻底结束却也没有那么快。

晚上,周明、章名杰还有这些专家们一起去酒店里吃晚饭。

在这顿饭桌上,他们聊了许多关于植物学,特别是农学上的事情。

而就在周明他们吃饭的时候,随同而来的鲜花社记者却没有同他们一起吃这顿饭,而是匆匆忙忙地跑回酒店赶稿子去了。

这是一条大新闻,他要尽早把这个消息发布出来。

周明他们还没吃完呢,鲜花社这边便已经将稿子给写了出来,并且成功刊登了出来。

“季亩产3186斤!周明超级豆破世界纪录。

16日下午,在白省庐州市流化镇,‘超级豆季亩产3000斤’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季亩产量达到1593.17公斤,项目实验获得成功,并创造了大豆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

2月原本并不是大豆收获的季节,但庐州市流化镇的一块农田里种植的大豆却是硕果累累,今天测产验收在这里展开……

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华国农业科学院的院长王林真说……”

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标题,配上有着具体日期和产量数据的正文,而且发布者还是鲜花社的文章一经发布,顿时便引起了一片轰动,这个轰动可不仅仅是国内的轰动,那可是全球的轰动。

“操,这也太牛逼了,大豆都能亩产三千斤?”

“楼上的,这还是季亩产,文章里说周明教授的这个超级豆耐寒性耐旱性耐碱性等抗性都是极强的,可以说是将抗性都点满了。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能种,并且一个季度内就能收获。也就是说,你一年可以收获四次,每次都是三千斤的话,一年就是一万两千斤了。”

“官方媒体什么时候也这么不靠谱了?还亩产三千斤,而且还是季亩产,这是在做梦呢?”

“楼上的,回你马呢。”

“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狗头】。”

“难道就我发现这次报道的这个超级豆项目的负责人是周明吗?有谁能告诉我,这个周明是不是我知道的那个周明?”

“楼上的,你没看错,这个周明就是之前刚证明完孪生素数后,又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并且还是已经出成果的【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项目的负责人。”

“我发现最近上热搜的都是这种新闻,我举五只手支持这样的新闻天天上热搜,终于不用再老是看到哪个明星穿什么衣服这样的破事挂在热搜榜第一了,谁他妈管你们这些人天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啊。”

“我决定了,我农学要报周教授。”

“我也想报的,可我刚查了下,发现周教授没有在任何学校的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担任教授,所以你恐怕要失望了。”

……

鲜花社关于周明超级豆的事情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尽管网友们都已经快适应了周明时不时带着大新闻火速窜上热搜,但这次周明上热搜是在生物的农学领域,而且还是这种关乎民生的大事。

网友们就算再怎么适应也想不到周明竟然刚结束完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难题没多久,便能立刻在农学上取得这么大的突破。

而网络上对于周明的讨论,虽然有很多赞扬的,但同样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他们质疑的理由只有一点,那就是人家美利坚都做不到这一点,国内凭什么能做到?

而且还是周明这样一位之前没在农学上有什么研究成果的人,更重要的是美利坚的最高亩产和周明的这个超级豆差距还这么大。

“原来还有这种基因探索方法,我们今天真是受教了,而且周教授能够如此毫无保留地将这个方法告诉我们,这样的胸襟我们实在是佩服。”

盖俊逸端起一杯茶,以茶代酒地敬了周明一杯。

盖院士虽然今年八十了,但他对周明说的话确确实实每一句都是出自肺腑,像周明这样聪明,这样多线发展,而且还拥有如此胸襟的学者,他为华国能有这样的学者感到骄傲。

“是啊,这种方法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是个人来说都是最机密的信息了,没想到周教授竟然能这么轻易的就告诉我们,实在是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说话了。”

一旁的章名杰也说道。

这就是周明为人处世的风格,最早的时候他的老师伊华清,去金工大做报告的廖卫国,还有南开的那些教授们,周明与他们交流的时候都是这样。

也正因为如此,周明的名字出现在学术圈虽然不过才不到一年时间,但凡是与他打过交到的,不管是三四十岁的年轻学者,还是已经七八十岁的年长学者吗,在之后与其他人谈到周明的时候,无比对他大力夸赞,这也使得周明的名声在圈内是出了奇的好。

同时,管控着国内大豆以及相关产业命脉的四大粮商在国内的负责人,也是在接受到相关消息之后,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总部。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507s